寧王當然知道朱高煦怎麼弄來的,朱高煦有支船隊,常年在外面,船隊由鄭和和楊立山負責,開始是兩人一起跑,楊立山熟悉之後,兩人輪流跑。

這支水師船隊巔峰期兩百多艘船,主要是跑遍全球加做生意,後來就不怎麼做生意了,主要是跑全球,搞情報,壓縮到二十多艘船,但都是寶船級的大船。

現在由鄭和與楊立山兩人輪流,從洪熙元年到現在快十一年了,都沒停過,一直在海上,上面的水師也是不停的輪換。

可以說,大明的水師幾乎全部去過歐洲甚至非洲了。

寧王看完國外的,又看向國內,發現朱高煦正在號召商人和勛貴組織人去海外殖民。

朱高煦說,像非洲美洲這些地方啊,都是土著,過去一兩百人,能打下一大片地方,到處都是黃金,海邊的商賈和勛貴們,有實力的,都可以向朝廷申購大船,向海外發展。

現在大明兩千料以上大船,只有官方能造能賣,所以朱高煦是讓大夥去買大船去海外。

寧王還看到左下角有個懸賞欄,誰要是去美洲找到一種橡膠樹的種子回來,重賞十萬兩白銀,如果家中有讀書人並願意當官的,可指定一人直接擔任正七品官員,且可世襲兩代。

這個報酬相當豐厚。

當然,做了官就沒錢了,反正二選一。

新聞邊上還有個美洲地圖,大概在後世巴西位置,畫的不是很準,模模糊糊,又言,想接這任務的,可以找當地錦衣衛報名,錦衣衛還會出具當地海圖,介紹什麼是橡膠樹。

這懸賞欄寫了很多朝廷小需求,海外各國的各種種子,特產,只要大明沒有的,誰帶回來,都有賞。

「特娘的。」寧王看著笑罵:「高煦就是點子多。」

朱高煦這麼弄下去,將來願意去遠海的人肯定越來越多,以後不用朝廷出去,海外的各種情況,信息,特產,都能源源不斷被帶回大明。

朱盤烒又道:「這些地方距離咱大明萬里之遙,弄這些事情,有啥意義?」

「對你當然沒意義?」寧王沉聲道:「大明要是越來越大,遠超諸朝,你看史書怎麼評價朱高煦。」

他還不牛逼飛上天,千古第一大帝?

十二月初,寧王到蘭州。

結果在蘭州城外五里就被攔下,他帶著兒子朱盤烒找了個高處往前看,只見前面旌旗招展,槍箭如林,密密麻麻的明軍,騎著馬正在進城。

他這時才想起來,馬上洪熙十一年了,朝廷第二波西徵兵馬,在瞿能的帶領下,正往嘉峽關集合。

今天正好有股騎兵來到蘭州,寧王站在高處看了看,不服都不服。

現在的明軍個個都是鐵甲包裹,從頭包到腳,每人雙騎,騎一匹,牽一匹。

每騎都有強弓,帶四個箭囊,一看就是全部騎射精絕。

關鍵隊伍還很有紀律,行走無聲,排列有序,怎麼看都是像一群殺人的機器。

「高煦說的沒錯,我大明軍隊,當世最強。」寧王讚不絕口。

如果不是沙哈魯距離太遠,只需五萬精騎,足以橫掃帖木兒整個帝國。

「朝廷哪來這麼多戰馬?盛庸西征好像帶去了八萬匹?」朱盤烒奇怪道。

「朝廷在遼東都司、陝西都司、甘肅都司,濟州島都司都有大型養馬場,現在年產優質戰馬二十五萬匹以上,用之不盡。」寧王臉都紅了。

這會他真的感覺到與有榮焉。

原歷史明朝前期靠與關外各部交易,現在關外各部都被明朝征服,直接幫明朝養馬。

原歷史朱棣還有一個酷政,就是馬政。

永樂十年,朱棣為了北伐,改革馬政,把順天、保定、河間、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永平八個府的士民計入喂養、孳生馬匹的範圍,這種馬稱之為戶馬,然後從北方往南方推廣到全國。

他先是定為十五丁養一匹馬,後來改為二十丁,然後到永樂十四年,又改北方的人戶以五名男丁養馬一匹,雖然減免養馬戶一半賦稅,仍然壓力非常大,因為朱棣要求每家每戶每年上交一駒,但牛馬的生產規律在此時,大部分都是三年生兩駒,朱棣這要求已經違背生物規律了。

史載「民間官馬為累,一馬在家,朝夕喂養,至縛其身,不得奔走衣食。「

要求每家每年上交一匹馬駒的賦稅是很苛刻的,如果上交不了,要交錢來抵。原本馬駒的出生有很多不確定性,包括母馬是否能懷孕,馬駒出生後能不能存活,但是朱棣不管這些,如果交不上來,就要嚴厲懲罰。為此,在永樂朝中,曾經發生過多起慘案,很多人家賣兒賣女,甚至賣老婆,目的就是為了給朝廷上繳馬駒稅。

等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朱高熾正式登基,頒布了大赦令,大赦令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廢除朱棣要求每家每戶每年上交一匹馬駒的規定。

連他兒子朱高熾都知道這是暴政,酷政,第一個就廢除掉。

這世界的朱棣當然沒機會弄這個暴政,朱高煦已經在濟州島和草原上建立起完整而龐大的養馬場。

朝廷年產優質戰馬超二十五萬匹。

當然了,和朱棣原歷史的暴政還是差了點,朱棣馬政巔峰,全國在養馬達八十九萬匹,確實牛逼,不過多少百姓破產,賣兒賣女就不知道了。

此時的寧王看著遠處連片的明軍,高昂的戰馬,心朝澎湃,似乎回到當初在大寧城橫掃北元的時刻。

不過當時明軍也缺馬,他這會就在想,若是我大寧當時有這麼多馬,打北元就不費勁了。

就在他思緒萬千時,前面有人跑過來:「請問是沙州朱總督嗎?」

寧王先是一愣,然後才反應過來,是在叫自己。

他哈哈一笑,趕緊示意:「是本-——督。」他原想自稱本王,又改成本督。

那是一名軍將,全身鮮亮的扎甲,他這扎甲是用鋼片織成,英武貼身,穿著非常帥氣。

來者自稱叫韋峰,以前是個指揮使,這會是瞿能中軍副將。

「蜀國公在蘭州,聽說朱總督也在,讓末將請朱總督父子過去,晚上替總督接風。」

「哈哈,蜀國公太客氣了,好好。」寧王聽說瞿能請他們父子,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韋峰帶著他從明軍邊上走過去,明軍紛紛避讓。

等進了蘭州城,看到街邊有大量馬車,一路上連綿不絕,有數百輛,馬車上好像很沉,後來寧王才知道上面裝了鐵料。

韋峰說,山西一個鐵礦主,為了幫兒子弄個七品官,舉家遷往沙州,從山西帶了二十萬鐵料過來,找了幾百輛馬車,整個家族上百人都移民到沙州。

「……」寧王聽的目瞪口呆,原來報紙上說的是真的?

朱盤烒奇怪的問:「他為啥不把鐵料賣了帶錢過來?」

韋峰說:「朝廷在沙州要鐵料。」

「這不等於是朝廷在賣官?」朱盤烒問。

「嘿嘿。」韋峰笑而不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