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拉拉巴德坐落於喀布爾以東兩百多里外,位於喀布爾河與庫納爾河的匯合處,無論現在還是後世,都是當地比較重要的城市,阿內戰時,更是雙方爭奪的中心區域。

再往前數百年,這邊是佛教中心,東晉高僧法顯,唐朝名僧玄奘都在這裡呆過。

洪熙十一年四月初,曾經縱橫中亞西亞,征服波斯,大敗鄂圖曼帝國的帖木兒帝國舉兵三十萬,與明軍會戰於賈拉拉巴德。

四月初二,沙哈魯帶兵來到喀布爾河西岸,就見對面兩河交匯處的庫納爾河東岸,遮天敝日,全是明軍營帳。

明軍比他們早來兩天,已經在東岸紮營,明軍當然是老套路,沿河紮營,保障水源。

兩軍隔岸相對,沙哈魯騎著馬沿著南側往前奔跑了一段,回來後,得出結論,明軍大約十幾萬,不超過十五萬。

明軍真實參戰人數其實只有七萬,另有一萬駐守拉瓦爾城,但架不住明軍馬多,車多,看起來人數多了一倍。

這邊地形很適合會戰,因為後世阿富漢這個地方,太多山地,現代化軍隊進來都沒啥用,而喀布爾河與庫納爾河匯合處,卻正好有一大片平原地帶。

另外在北面有一片群山,明軍背靠群山,至少北側不怕被伏擊,東南是庫納爾河,也不用擔心有敵軍,只要防守西面和東北兩個方向。

沙哈魯和明軍差不多,他南側也有山,可以防止明軍從南側繞過來。

兩軍中間有兩條橋,但這會明軍守東岸,沙哈魯的兵馬守西岸,暫時還沒有起衝突。

雙方都似乎在等對方集合兵力。

沙哈魯這次從河中地區和西波斯抽調了所有能動用的兵力,舉兵三十萬,也帶了幾乎三四十萬匹戰馬,可謂舉國之兵。

如果輸了肯定要亡國,他要麼往西波斯跑,要麼往鄂圖曼帝國跑,但中間被黑羊和白羊王朝占據,肯定不會放過他。

所以此戰,他沒什麼可猶豫的,一定要畢其功於一役,把明軍打崩才行。

哪怕堅持時間一長,黑羊和白羊王朝從他們後面打過來,他都吃不消。

「休息一晚,明天決戰。」沙哈魯這時揚起馬鞭,肯定的道。

他的幾個兒子都在身邊。

長子兀魯伯、次子阿布勒法特·依不喇、三子貝孫忽,以及四子蘇玉爾格哈特彌士和五子穆罕默德·居其,還有養子哈里諾等,俱在邊上。

所有人神色嚴竣,也都知道這是決定國運的一戰。

養子哈里諾當年力主東征,挑戰明國,長子兀魯伯堅決反對,如今過了幾年時間,明軍終於報復上門了,不知道哈里諾心裡有沒有後悔。

「父親,明天如何與明軍決戰?」長子兀魯伯這時問。

沙哈魯想了想,再次看向遠處明軍營帳:「明軍距離河岸約不遠,應該想過河,我軍往後退,讓出河邊空間,看看明軍明天會不會過河。」

「待其半渡而擊?」貝孫忽自做聰明的道。

沙哈魯有這樣的想法,但更想光明正大打敗明軍,他打仗向來光明磊落,當年明明可以守城,他卻提兵與鄂圖曼帝國決戰,也是如此。

「明軍明天如果不過河,咱們從巴雅拉繞過去。」

「明軍明天如果過河,咱們等他們過河再決戰。」

沙哈魯和明軍打過一仗,知道明軍有點不講武德,所以他不敢在這裡渡河,怕明軍半渡而擊,又不想在明軍渡河時,半渡而擊,有損自己聲譽。

論良心說,這時西亞和歐洲一些王國打仗,還是有些武德的,因為這會這邊很多人都是木斯林信徒,受三百多年前的薩拉丁影響,大夥打仗的時候,沒有這麼多套路,基本都是正面確剛。

即便到後來歐洲火槍流行時,他們的貴族精神,只能讓他們排隊槍斃,相互看誰死的慢。

也只有中國兵法講各種詭計,埋伏了,繞道了,偷襲了,夜襲了,各種不講武德。

沙哈魯吃過明軍的虧,所以做了兩手準備,一是放明軍渡河過來決戰,二是準備了哈里諾,繞向明軍後方,如果明軍不講武德,就讓哈里諾也不講武德,偷襲明軍屁鼓。

這邊地形地勢他們比較熟,沙哈魯還是有信心能偷襲明軍腹後。

哈里諾領命後,心裡美滋滋的,他和明軍一樣,打仗不講武德,無論沙哈魯吩咐了什麼,他都決定明天去偷襲明軍。

沙哈魯分配完後,舉手唱誦:「明天一戰,我軍必勝,真主會保諾我們。」

「安拉。」現場響起群起的呼聲。

「嗚」他們聲音還沒落下,對面岸邊響起明軍的號角聲,接著從遠處開始,密密麻麻的馬頭人頭飛快的遊動,集合。

沙哈魯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明軍集合了。」他其中一個兒子驚叫。

聲音還沒結束,遠處橋上出現幾匹快馬。

幾個哨騎飛快而至,大聲道:「明軍在東側和東北兩側集合,可能要發動進攻。」

沙哈魯身邊一片罵聲,估計也是和明人罵人一樣,在問候對方母親。

明軍比他們先來兩天,營帳也修好了,沙哈魯前鋒和中軍剛到,後軍還在路上,下午才可能到。

按西亞的打法,今天兩軍肯定不會開戰的。

你要換成薩拉丁,他還得單人單騎,跑到前面,和明軍統帥聊會天,談談心,再約好什麼時候打。

當然了,盛庸會不會直接一槍捅死薩拉丁,就不知道了。

沙哈魯也罵罵咧咧,實在沒想到明軍永遠不按套路來。

但他也沒有猶豫,立刻下令前鋒和中軍後撤,先讓出河前地方,讓明軍過河。

哈里諾大聲反駁,請求等明軍渡河而擊。

沙哈魯搖頭,示意自己後軍沒到,需要集合更多的兵馬。

隨著他調轉馬頭,轟隆隆的騎兵狂涌往南,沙哈魯大軍紛紛往南退,向西南方集合待命。

他們在撤退,讓出空間,對面明軍號角聲不停,大量的明軍在集合。

步兵們騎著馬到了河邊,然後紛紛下馬,把馬留在對岸,然後開始沿橋過河。

明軍來了四萬騎兵,三萬步兵。

第一波全是步兵,約兩萬,沒推一輛車,其中八千燧發槍手,一萬兩千長槍兵,所有長槍兵還帶著弓箭,大盾,武裝到了牙齒。

嘩察,嘩察,明軍過河時軍容形整,氣勢逼人,後面觀看的盛庸真怕他們把橋給震斷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