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克巴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只有周國文等明軍主要將領知道,皇帝說這叫促進消費,把發出去的餉銀再回收部份。

巴米城很多商鋪甚至酒樓都是明人開的,還要交稅,這些大兵頭消費後,正好可以替大明上繳部份商稅。

阿漢省因為剛占,所以稅低,收上來的商稅也比較低,但至少能回收部份,寥勝於無。

而且這些僕從軍真沒存錢的習慣,基本發多少用多少,像賈克巴這樣知道留點給家裡的還真不多。

因為有他們消費,巴米城商業發達,加上白羊王朝黑羊王朝等周邊各王朝與明人通商,原本沙哈魯時期毫無人氣的巴米城,現在相當繁榮。

十一月,明軍從僕從軍里選了一波漢語學的比較好的進行了晉升和封賞。

賈克巴再次被提拔,當時在整個營里做作第一批台領賞的人,全營近三千人都在下面看著。

賈克巴等六位隊長被提拔為哨官,俸祿再升一級,月四貫,出行配戰馬,另賜白糖十斤,布一匹,並從明年起,每年擁有半個月年假,私人物品銀錢可寄存朝廷倉庫,到放假時帶回。

全營所有人在下面聽著,看著,很多人臉上露出羨慕之色。

關鍵賈克巴的棉甲還換成了扎甲。

到了哨官,可配扎甲,通體鋼片打造,相當耀眼。

而在昨天晚上,明軍已經有人找過他們六人,問他們願不願意改姓漢姓。

六人紛紛表示願意。

按賈克巴的理解,不願意的,今天都不會得到晉升。

於是現場有人宣布,賈克巴從現在起,改名姓賈,名為國。

賈克巴搖身一變,有了漢名賈為國。

晉升之後,他們整營中被選出兩百多人,包括賈為國,被調到其他營。

這個營全部都從各營調來的,都有幾個特點。

能說簡單漢語,漢字學的比較好,也很聽話。

這邊大約五百二十人,由個明人把總帶隊。

五哨為總,正好一總。

所有人開始練弓箭,賈為國後來慶幸自己漢語說的好,被安排在弓箭兵里。

漢語說的不好的,都成為前排炮灰。

到了這邊就比較舒服,每天上午體能後,就隊列,下午開始練箭。

前面放著靶子,每人輪流射箭。

賈為國是哨官,手下有三隊,每隊站一排,包括各什長、隊長在內,正好三十四人。

三隊輪流射,第一排先射,立刻後退,後面的往前一步接著射,然後第三排再射。

開始賈為國不理解,按他的理解,三排都在原地輪流射,也和現在沒什麼區別啊。

但明軍就是這麼練,而且要求各隊轉換速度要快,人與人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

一排射後後退,二排上,二排射完再退,三排長,中間轉換要即快又保持隊型。

開始完全不管射箭的效果如何,只練轉換速度。

練了半個月後,另一個哨和他們併到一起。

六排輪流。

這時賈為國就知道為什麼了要這麼練了。

三排站原地射和輪射,距離相差不大,但是六排,九排,二十排就完全不一樣。

弓箭手如果多了,有五十排,後面的射的力量小,都能射到前面,所以無法同時射箭的。

電影上幾十排弓箭手,同時齊射,也就拍拍電影,真這麼射,後面的能把前面的射死,就算射不到前面的,也只會射個空氣。

明軍打仗能射箭的超多,即便現在燧發槍盛行,但是造槍的速度,還是遠遠跟不上兩百多萬大軍配備和訓練的速度。

更何況僕從軍們只能用冷兵器。

所以明軍在訓練他們轉換能力,要求在戰場上又快又穩。

十二月,他們六排變九排。

全總五百多人排成九排輪流。

此時已經看出訓練成果,各排轉換流暢迅速,第一排射後到再次輪到,大概需要一分鐘左右。

有效的保障了他們的休息時間,不用連續的射,可以保勢體力。

一月,明軍再次改變訓練方式。

此時隨著軍官的命令,九排弓箭手要學會是前進還是後退。

即九排弓箭在輪流時,可以一邊射一邊往前逼近。

如果敵軍比較猛,還能一邊射一邊往後退。

各排要練到進退自如,通體一致。

這個練成之後,賈為國都看的感覺場面真是壯觀。

「前進。」隨著軍官一聲令下。

九排射手一排射完,後排往前一排再射,三排再往前到一排前再射。

層層遞進,能攻能退,隨時按戰場形勢變化來改變戰術。

賈為國能想像到,如果戰場上面對敵軍步營,他們能一邊射一邊保持隊形往前,對面根本抵擋不住,只能層層倒下。

洪熙十七年元月,經過一年訓練的僕從軍們開始陸續出發,集合。

但賈為國這總弓箭手還在原地。

這次他們開始訓練射的速度,但不要求射到靶子,而是射到一定的距離。

各排儘量能射到同樣的距離。

明軍練了他們幾個月,根本不管射的準不準,因為明軍靠的就是箭多,然後對付密集陣形,準不準不重要,重要的是距離射的靠譜。

十七年二月,賈為國在營里已經聽到風聲,明軍大舉西進,以僕從軍十萬步營,明軍五萬騎,共十五萬步騎,往白羊王朝進逼,另一側的北面,沙哈魯起兵十萬騎,從北攻向白羊王朝,白羊王朝瑟瑟發抖,派出各路使者向四面八方求助。

明軍開戰的理由挺好的,去年未,有明人商隊,在白羊王朝境內被搶,死傷數十人。

戰爭陰雲密布,營中也都在談論打仗的事,但所有人都認為,明軍必勝。

三月初明軍把總楊赫召集全總,準備出兵。

第二天,一輛輛馬車來到營里,裝了大量的箭矢,他們每人帶了兩袋箭,約五十支。

接著全軍整隊出發,在他們出發後,明人在當地徵召了很多民夫,趕著馬騾,牽著大車跟在他們後面。

大車裡箭矢,有弓,還有糧草,帳篷。

因為元月已經有明軍步騎出發,他們後面一路沒什麼戰事,每天走五六十里,又沒什麼輜重要帶,還是相當輕鬆。

三月中旬他們到了薩爾比,已經進入波斯地界,在薩爾比,看到了大量的僕從軍。

這邊有五個總合起來,全是和他們一樣的弓箭兵,近三千人,由一個明軍參將統領。

賈為國全營在這邊休整了三天,等著後面的民夫帶著輜重和糧草,囤結在這個城裡。

三月下旬,他們全營出發,前往拉爾曼城。

拉爾曼城是白羊在波斯中西的重鎮,據說白羊王朝已經在那集合重兵,準備迎戰明軍。

白羊王朝主要是由土庫曼人建立,白羊土庫曼人源於中亞鹹海北方的草原,為九姓烏古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約在11—12世紀的突厥人大遷徙中湧入小亞細亞東部,在14世紀逐漸強大,成為南高加索、小亞細亞的一支重要力量,當時的首領就是現在的蘇丹卡拉·鄂圖曼,等到帖木兒崛起後,他也試圖挑戰帖木兒,但很快被打敗。

卡拉·鄂圖曼也很痛快,立刻就表態效忠,投降了帖木帝國。

1402年,明朝還在靖難中,帖木兒舉兵十五萬,攻打鄂圖曼帝國,卡拉·鄂圖曼帶著兩萬精銳僕從軍跟隨,立下了大功。

當時正是卡拉·鄂圖曼的兩萬騎兵,負責攻擊巴耶塞特軍左翼,雙方激戰半天,巴耶塞特軍中的韃靼軍隊和安納托利亞聯軍先後倒向帖木兒,巴耶塞特本軍隨即崩潰,其本人被俘。

帖木兒本來準備繼續進攻鄂圖曼帝國,不料聽到明軍在內戰靖難,立刻決定回軍,準備伐明東征之事。

而卡拉·鄂圖曼在此戰中立下大功,帖木兒便把整個迪亞巴克而地區(今土耳棋境內)賜給卡拉·鄂圖曼做為封土,卡拉·鄂圖曼便埋頭在附近發展。

沒多久帖木兒死亡,卡拉·鄂圖曼於1408年正式宣布脫離帖木兒帝國,成立白羊王朝。

之後他便趁著沙哈魯東征的機會,侵占沙哈魯的地盤,僅一年多時間,便把勢力進入波斯中西部。

等到明軍攻過來後,他的白羊王朝,居然是和明軍最近的。

洪熙十七年三月中旬,大量的騎兵自西而來,接近拉爾曼城。

負責駐守拉爾曼城的是卡拉·鄂圖曼的長子哈扎姆,白羊王朝主力都在迪亞巴克附近,到現在為止,他手上只有三萬東湊西湊的兵馬,有一半不是精銳。

明軍十幾萬入侵,對外宣稱五十萬,實在他震驚和害怕。

因為明軍自從出嘉峪關以來,戰無不勝,沒有敗績,明軍的火器,更是震驚整個中亞和西亞。

迪亞巴克集中大量的工匠,都無法造出明軍的燧發槍,火炮威力,也是遠遠不如明軍。

他對守住拉爾曼城毫無信心,但好消息是,他們的死對頭,黑羊王朝終於來了援兵。

黑羊王朝與他們祖先一樣都是土庫曼人,崛起於亞美尼亞,其首領卡拉·優素福說起來和他父親卡拉·鄂圖曼都算同族兄弟。

但卡拉.優素福死後,其子伊斯坎達爾繼位,與白羊王朝關係開始變差,雙方勢力在西波斯犬牙交錯,要不是有沙哈魯和明軍是他們共同的敵人,估計早就開打了。

原歷史在幾十年後,白羊王朝就滅了黑羊王朝。

此時明軍突然西征,卡拉.鄂圖曼向四面八方派出求救使者,最後反而只有平時最仇視他們的伊斯坎達爾派來的援軍。

沒辦法,不說兩國都是同族出身,就是唇亡齒寒的道理,伊斯坎達爾也懂。

明軍進攻中西波斯,黑羊和白羊勢力交錯存在,肯定會打到黑羊王朝,伊斯坎達爾要是不幫忙,明軍下一個打的就是他。

所以伊斯坎達爾沒有猶豫,盡起大軍。

他們主力距離中西波斯還是比較近,於是在三月中下旬,先是大量騎兵,接著是步營,陸續在半個月內往拉爾曼城集合。

到三月底時,黑羊和白羊兩朝聯軍到達十五萬,其中黑羊有九萬,白羊為六萬。

兩大王朝這時加起來,也就四十萬左右的兵馬,這已經是他們短時間內集合的最多兵力數。

沒辦法,明軍打仗不講武德,突然進攻,根本來不及從各地徵調兵馬,還有一大半兵力可能來不及趕到戰場,更何況還要防備鄂圖曼等國。

但不好的消息也同時傳來,沙哈魯盡起大軍從北攻過來,之前哈扎姆幾乎抽光了北部的守軍,沙哈魯運氣真好,如無人之境,一路攻占白羊的城市,掠奪財富和人口。

因為明軍需要這些地盤,所以沙哈魯下令,不准放火,保持城鎮完整,搶光所有值錢的東西。

黑羊王朝來的是伊斯坎達爾的弟弟賈汗.沙,也是伊斯坎達爾之後黑羊王朝的統治者。

兩方見面之後,賈汗.沙表示,他帶兵在城外右翼(即南面),一旦明軍來攻,他們就猛攻明軍左翼。

言外之意,各自指揮各自的兵馬。

哈扎姆挺想統一指揮,怕各自為戰被明軍擊破,但對方兵馬比他還多,又不願意,只能妥協,為防對方臨陣逃走,他再三強調,若我白羊被攻,下一個就是黑羊。

賈汗.沙重重點頭:「這事不用你說,我們上下都明白這個道理。」

「明軍占領整個波斯,要看咱們土庫曼人給不給,此戰,必勝。」

「必勝。」四周隨即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賈汗.沙表過態後,就帶著九萬兵馬往南埋伏,同時派出大量哨騎,查探明軍方向。

哈扎姆希望與明軍速戰速決,可以在沙哈魯兵馬來到之前,先打敗明軍。

但明軍姍姍來遲,於四月初時,前鋒五萬才來到拉爾曼外二十里處,紮營。

而賈為國全營近三千弓箭手,都在其中。

前鋒五萬人中,明軍騎兵約兩萬騎,另三萬全是僕從步營,其中十分之一,為弓箭手。

賈為國全營在一起,近三千弓箭手單獨為一營,跟在明軍騎兵身後。

大戰,一觸即發。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