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韋達、盛堅三人都算戰場勇將,戰力也不差,當年都跟著他衝鋒陷陣,所以被朱高煦看重,招為麾下。

侯海為人精明,善於理財,朱高煦讓他管理王府財庫。

錢巽和錢常還是族人,兩人都有點文采,那錢常似乎很會打探消息,以前常為朱高煦留意北平城內的事,兩兄弟也被朱高煦看重。

井盛也是個人才,經常幫朱高煦看馬,他懂養馬,以前朱高煦軍中的戰馬,都是他負責。

這麼看來,朱高煦並不像歷史上那麼無能,手下大部份人都有特長,也是他精挑細選的。

果然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

歷史上把朱高煦寫的形象極差,最後造反失敗,被朱瞻基活活燒死,更是把經過和下場寫的醜陋無比。

可前面的靖難之役,要不是朱高煦幾次力挽狂瀾,朱棣早就兵敗身死。

朱高煦如果只有匹夫之勇,不懂謀略,怎麼可能百戰百勝,為靖難立下最大的功勞。

我這群班底還是不錯的,朱高煦比較高興:「好,好,大夥都好吧。」

「多謝殿下,咱們都好著呢,就是有點想念殿下。」錢巽率先笑道。

馬屁精,李默遠遠的白了他一眼。

朱高煦這會正在觀察所有人,也沒注意到李默有點不合群,其他都站一起,就他獨自站一邊。

看著這麼大群人是自己屬下,還有一個比較好的班底,他心裡還是挺滿意。

「咳咳」朱高煦輕咳幾聲,臉上掛起溫和的微笑,然後舉步上前和大夥隨意的聊了起來。

「王斌,肚子大了麼,最近忘了練武?」

「尼娘的韋達,剛才眼睛還紅通通的,害的本王差點也想哭。」

「盛堅,最近你婆娘有沒有罵你?」

「哈哈哈。」四周眾人齊齊發出一陣笑聲。

現場的氣氛很快被朱高煦帶動起來,大夥都比較高興,只有李默覺的奇怪,殿下離開一個多月,為啥突然變的這麼和藹和親切?

嗯,想必殿下也知道,現在拉攏人心,是挺重要的。

朱高煦和眾人胡吹了幾句,然後把王斌,韋達等八人,加陳文、宋猛、周虎幾個人,一起叫到屋裡。

十幾個人一起擠進去,屋裡還挺擠的。

王斌這些人都站左邊,警惕的看著陳文這幾個人。

殿下第一次帶人回府,還讓住在府里,所有人感覺到了壓力。

朱高煦左右看看,先給雙方做了介紹。

然後笑道:「從今以後,大夥就都是自家兄弟,當同心協力,一起為本王辦事。」

「是,殿下。」陳文率先道,接著四周一片應答聲。

接著朱高煦宣布,在儀衛司里,添加親兵衛隊,周虎暫充親衛百戶,添加哨騎隊,宋猛暫為哨騎隊百戶。

陳文為長史。

人群微微動容。

明朝親王府的各種官職經過數次演化,朱允炆上位後,規定親王府(藩王府)長史為三人。

但郡王府,都沒有長史編制,之前是錢巽干長史的事,現在朱高煦直接任命長史?

親兵衛隊和百戶官也就算了,算私人產業,但朱高煦直接加的一名長史,這是朝廷在冊的朝廷命官,需朝廷來任命,朱高煦張口就來,朝廷肯定不會承認,等於自立的官職。

嚴格來說,朱高煦是目無朝廷,自作主張,等同造反,但現在這種情況,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根本管不著這種小事,燕王都隨時可能造反。

朱高煦接著道:「王斌、韋達、盛堅,你們回去後召集兵馬,準備練兵。」

「地點就放在宛平城外,徐家村那邊軍營。」

「諾。」三人領命,表情有點激動。

那邊有塊地方,是朱高煦以前就常練兵的,三人自然知道。

「侯海,你負責練兵的一切後勤供給,軍士伙食,不得有誤。」

啊,侯海張著嘴巴,顯然,以前這些活,不是他乾的。

以前這些事,都是燕王府在干。

但朱高煦現在,就要讓自己的人熟練起來。

但侯海猶豫了下,馬上點頭:「是,下官明白。」

朱高煦說完就把這些人先打發了,房間裡的人越來越少。

朱高煦要周虎從寨子裡的人里選一半為親兵衛隊,然後再在外面招一批人,湊一百人。

宋猛同樣在寨子裡的人里選一半,然後在外面招一批湊一百人,練哨騎。

其實在做這個決定之前,朱高煦好好回想過大明的軍制。

明末時,大明軍制有點亂,營兵衛所兵都能合在一起干,還能就地募兵。

現在明初,除了京營就是衛所兵。

按朝廷祖制,他一個郡王都沒資格募兵,募兵就是造反。

但現在他便宜老爹朱棣都在準備造反,所以朱高煦當然要募兵。

但不能募多,一是怕朱棣有想法,二是現在養不起。

他只募一隊親兵,加一隊哨騎,報告給父王,朱棣應該不會有意見。

而且更重要的是,募兵這個辦法,可以很好的掩蓋他身邊突然多出來的近百人。

宋猛和周虎走後,朱高煦拉著陳文到角落裡,低聲道:「你準備去宛平徐家村募兵,為宋猛和周虎湊足百人隊,你這樣干,先召集各村精壯——」低聲說了一番。

最後道,「挑選良家百姓,每戶賞田五畝,從本王的封田中給。」

陳文驚訝:「這樣以後再募兵,難道都要分田?」

「本王的田,可以分完再說。」

朱高煦身為郡王,有朝廷分的,有朱棣給的,加起來一共是360頃,明每頃100畝,也就三萬六千畝。

都是免稅永業田。

另按朝廷福利,郡王每年米六千石,鈔二千八百貫,錦十匹,舒絲五十匹,紗、羅減綜絲之半,絹、冬夏布各百匹,綿五百兩,鹽五十引,茶三百斤,馬料草十匹。

朱高煦府上人少,朝給的六千石糧都用不完,加上這麼多財富,每年都有大量盈餘。

而朱高煦的三萬多畝田的佃戶,有一部份就在宛平縣徐家村。

這些人負責幫朱高煦種田,納糧,其中自己可以得到一小部份,這也是整個大明朝目前的現狀。

朱高煦打算直接把田分給佃戶,然後讓佃戶們從軍,因為這些田是朱高煦的,是免稅田,意味著百姓們也不用交稅。

陳文隱隱聽懂了朱高煦的意思,給了田和好處百姓,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田,必然要用心效命高陽郡王。

從小範圍內看,招募幾百幾千人可以這麼干,但在整個大明範圍,顯然不能這麼干,那會得罪全天下的勛貴和豪強。

其實朱高煦是故意這麼分田,因為他知道,一但靖難成功,他可能被封地別處,到時這邊的田都會變成三弟朱高燧的,他當然先做好人,把田全分了再說。

等以後朱高燧想收回去,那可是要得罪很多當兵的。

陳文很快領命而去。

此時屋中只有錢巽、錢常、井盛、李默四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