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都快步追出來,好像有事找他。

這要沒有朱高熾之前不滿的看他一眼,張信還是挺樂意和他們交流的。

但做為投降過朱棣並活到現在的人,他很清楚,做人一定不能腳踏兩隻船。

該站隊的時候,一定要及早站隊,就和他之前,提前站到朱棣這邊一樣。

「兩位大人有何事?」張信傲然道。

這兩人之前都只能算是個庶民,剛剛居然一口一個說別人庶民,看不起百姓。

要不是燕王起兵後,各封了他們一個官,兩人算個屁。

「張將軍晚上有沒有空,一起喝個小酒?」金忠笑道。

「沒空。」張信直接拒絕。

他和金忠說話的時候,突然感覺到袁珙一直在盯著自己,好像在看自己的面相。

張信不由想到關於袁珙的傳說,心中更是惱怒。

任何人都不願意被自己不喜歡的人看相。

這讓人有種身上衣服被人剝掉的羞怒。

他二話不說,轉身就走,外面有幾個他的心腹在等,牽著馬迎上。

袁珙叫了聲:「張將軍。」

張信走的更快了。

袁珙一臉疑惑,好像在詫異什麼。

金忠看左右無人,低聲道:「如何?

「奇怪,奇怪。」袁珙連說三個奇怪。

之前袁珙的四子袁忠替張信看過一次,說他「鼠頭虎尾」,意思是前面沒啥出息,後面會好點。

今天袁珙在張信進府後看了次,差不多這個意思。

可等張信出來後再看,明顯感覺有點不一樣了。

「他額頭紅光大放,紫氣東來,這是大富大貴的命。」袁珙想到紫氣東來,不由看了看遠方:「上次我兒忠徹看他,還沒這樣。」

「尼特娘的,你們父子看兩回都不同的?老袁,你的水平是不是不如你兒子了?」金忠罵罵咧咧:「你們這看相,到底有沒有用?還不如我占卦。」金忠懷疑袁珙父子是忽悠人的,根本不准。

「高陽郡王現在哪?」袁珙卻問。

「我哪知道,應該跟著燕王去北邊大寧了吧。」

事實上這會,朱高煦正在東邊永平府。

兩人其實是想拉攏張信的,但張信不給面子,只好罷了。

同時把小本本拿出來,重重的把張信記在本子上。

張信還不知道袁珙和金忠已經把他記在小本子上,但他有心理準備,反正世子已經把他記小本子上。

離開世子府後,他一路騎馬回家,身後跟了六個心腹。

現在北平雖然已經平定,但他進出還是很小心,畢竟做了二五仔,內心有愧。

七匹馬過了兩條街,張信突然跳下馬,然後道:「你們在這茶樓等我。」

「諾。」幾個心腹應了聲,邊上有茶樓,他們便進茶樓弄口涼茶降降溫。

張信把馬給他們,大步往前走,走到一條巷子口,轉身看看身後沒人注意,趕緊跑進去,接著左拐右拐,一邊走一邊看,很快看到有棵高高的樹上,綁著個棍子,棍子上面還有塊黑布迎面飄揚。

他看著這黑布走,繞了兩圈終於看到一個院子,然後聽到裡面有打鐵的聲音。

這邊就到了朱高煦自己的鐵匠鋪了。

當初朱高煦把一萬兩銀子放這裡,張信以買鐵具的名義,用車運走。

他走到後門,敲了敲門。

裡面很快有人在叫:「幹什麼的?」

「買菜刀的。」張信道,

「這邊不賣,到我們前街鋪子去。」

「我自己有料,幫我打。」

對上暗號了,吱,大門打開,放他進去。

張信心中在罵罵咧咧,朱高煦每個地方都有暗號,特娘的,簡直像搞錦衣衛出身。

他都懷疑那陳文以前是干錦衣衛的。

進去之後有人把他引到一個房間,但李默不在,對方給他倒了杯涼茶,讓他稍等。

沒一會,又有個小娘端著一盆冷水過來,讓他洗臉,放下冷水後,又端進來兩片西瓜。

張信一看這心裡好舒坦,還是高陽郡王尊重人,知道我這大熱天跑過來不容易。

他痛快的洗了把冷水臉,吃了兩片西瓜,終於,李默來了。

「張將軍。」李默客客氣氣道。

張信滿意的用毛巾擦了擦臉和手:「你這地方太小,我暫時也不能給的太多。」

「楊鐵頭和徐牛是北平軍匠中手藝最好的鐵匠、火器匠,明個我會把他兩全家找個理由趕走。」

李默大喜:「多謝張將軍。」

「不用謝,這西瓜不錯,哈哈哈。」張信哈哈大笑,起身就走,他送工匠是小事,表態站隊才是關鍵。

李默趕緊恭送他到院門。

北平城有一百多戶軍匠,八十多戶民匠(輪班匠)。

燕王起兵時,軍中大亂,軍匠們有一部分也紛紛避逃。

等燕王平定後,先整頓兵馬,然後再收攏軍匠為自己所用。

但在兵亂之前,朱高煦已經向張信要軍匠或輪班匠。

特別是這民匠輪班匠名冊,只有朝廷知道,燕王府並不知道。

張信當時說會考慮,但不好弄。

因為按大明的規定,親王府有工正所,可以有自己的工匠,但匠料,還是朝廷賞賜,不能自己弄。

至於郡王府,連工正所都沒有,是表示不能有自己的工匠的。

張信就怕高陽郡王工匠太多,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有些有心人,可能又會挑撥離間。

但給一兩個,是完全沒什麼問題。

他前面沒打算站隊,這會打算站隊,就要向朱高煦表示表示。

當天他回去後,便到濟寧衛匠作局查看。

目前所有工匠都在幫燕王打造兵甲。

張信抽查一件兵器,然後說兵器質量不行,把軍匠楊鐵頭一家驅逐出衛所,並沒收其所有家財。

徐牛一家則找了另一個藉口。

楊鐵頭和徐牛突然啥也沒有,還被趕走,又驚又怕。

關鍵大明軍匠也是世襲制,他不在軍中干,還能去哪?

好在很快有人找上門,說有個鐵器商人要工匠。

兩家人趕緊投靠新老闆,新老闆姓熊,在北平城開了家鐵器鋪。

兩家人看到是本地商人,也安安心心的搬過來打鐵。

熊老闆其實姓毛,叫毛信。

毛信這會正和井盛在一起。

上次井盛找出李默這潛在的臥底,立了大功,毛信表現也不錯,因為毛信去調查的李默。

井盛覺的他辦事很精細,不愧是跟著毛雄多年的人,所以乾脆要了過來,做他副手。

李默妹妹的事解決後,朱高煦專門召他倆聊了一晚上,當晚朱高煦就和他們說了什麼,也只有他們兩人知道。

這晚過後,井盛更覺的自己要更加用心的做好高陽郡王吩咐的事。

前些天他找了很多古籍歷史書,專門查看一些歷史有名的用間計,細作手段。

比如王猛的金刀計,陳平離間范增之事等,都看的津津有味,很投入這個情報工作啊。

今天一大早,井盛來到毛信的鐵鋪。

鐵鋪的位置不錯,就在袁珙家一條街上,主賣菜刀,鐵器,農具等,這條街上還住著一個人,叫呂震。

呂震是北平按察司僉事。

是北平城第一批和郭資一起投降的人。

這人在歷史名氣不算太大,但他記性很好,幾乎過目不忘,成祖後期,其他尚書上奏都要拿著副本,還有侍郎在邊上補奏,因為怕遺漏什麼。

呂震一人身兼三部重任,奏章很多,卻全部口述,也不要人補漏。

呂震的記憶力,應該在中國上下數千年歷史中能排的上號的,可惜後世也很少人提及,因為他品行有點差,為人陰險,別人得罪了他,他馬上記在心裡,而且他記性很好,誰要得罪他,基本是到死都著記著,據說很多大臣因他冤死。

井盛來到毛信店鋪後,帶來了從朱高煦王府里取出的一枚幾十年的野人慘,加幾件精緻的首飾。

毛信拿著東西,以熊盛的假名,於當天天黑前,拜見呂震。

他來之前也和李友直溝通過了,說是李友直的遠房親戚,在京師賣鐵器。

呂震是五品官員,一般大明的五品官員,可能不屑見這種底層商人,但呂震這人與眾不同啊。

他還很親切的接見了毛信。

當然,看到毛信送上來的禮物後,表情自然更親切了。

毛信說自己新開了家鐵器鋪,有少量自己打造的,很多是從外地進來的,如果布政司以後要用鐵器,還請幫忙美言幾句。

用現在話說,以後政付採購,呂大人你幫幫忙,咱們給你提成。

換成郭資是呂震現在這位置,肯定在大怒,不說這種事他不會幹,而且他肯定要說,我一個按察司的,你讓我幫你在布政司說話?

但呂震聽了點點頭,他覺的熊盛有眼光,眼光還放的遠,他高興的把東西收下了。

並且從這以後,每蓬節日,熊盛必然要上門送禮,態度恭敬無比。

從呂震家裡出來後,毛信在街上繞了兩圈,確定沒人跟蹤後,先回到店鋪。

他收拾打扮了一番,和井盛一起出去。

兩人來到街上的一個小茶樓里坐著,叫了兩杯茶,然後就等著。

當天坐到中午時,袁珙家裡出來個人。

從袁珙家出來,門口街道可以往西和東兩邊。

兩人一起守在西邊,完全是靠運氣,如果這人從東邊走,兩人就會看不到。

但之前井盛一個人來守過,發現這人習慣從西邊走,偶爾才會走東邊。

出來的人是袁義,袁珙另一個兒子,也是姚廣孝的弟子。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更新,第71章站隊免費閱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