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很快拿出具體出兵方案。

計抽調安親王系八旗中央軍14500人,綠營兵12000人,另護軍侍衛3000餘;

步軍統領衙門所轄京師馬步兵7000餘人;

兩藍、兩紅、鑲白五旗直屬部隊並王公親衛組成的6000特別行動隊。

為了加強攻堅能力並壯聲勢,又抽調內務府直屬的上三旗包衣青壯8000人隨同出征,全軍共52000餘人,分步、騎、炮、工共48個團。

為了統一指揮,經老富提議,王公大臣一致決議,定軍名為「安國」。

即安國軍。

此軍名一聽就是對應討逆的。

不管是格局還是內涵又或象徵意義,都遠遠壓過討逆軍。

是個好彩頭。

安國軍司令長官由安親王次子、多羅貝勒烏爾希巴蘭擔任。

這是色大爺的底線。

他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隊交給外人領導的。

這節骨眼,除了親兒子,他誰也不信任。

為了獲得攝政王的無條件支持,及時把昌平同大全搶回來,老富也大度的將兵團司令長官委任狀給了烏二,並請皇帝手書「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賜給烏二。

兵團副司令長官由主動請纓的裕郡王亮煥、九門提督瑪爾泰、內務府大臣金簡擔任。

大體按照出兵比例攤派,人人有份。

也是出兵各方彼此間心照不宣的一個指揮中樞構成。

此外,又著順天府動員外城漢人青壯一萬多人隨軍,主要承擔後勤轉運任務。

為了提高出征官兵軍心士氣,也為安撫八旗家屬,老富讓主管戶部的尚書永貴拿出了庫中三分之一庫藏,約白銀126萬兩以「特別津貼」的名義打到官兵帳戶上,還從內務府拿出若干皇家御造物用以軍中賞賜用。

輿論上更是不遺餘力的為出征造勢,營造出大軍一出,所有問題都將解決的大好氣象。

阜城門外的討逆軍不知道是炮子沒了,還是不想浪費炮子,也停止了對京師的炮擊。

這無疑起到了輔助作用。

一時之間,京師上空洋溢著必勝氣息。

快活的很。

乾隆不是太快活,因為他親自出征的願望沒有得到王公大臣的支持。

哪怕他再三表示自己尚能騎馬,也能拉得動弓,還是被王公大臣集體漠視了。

就算皇帝親征也輪不到你一個退下來的太上皇啊!

哪朝哪代有太上皇出征的?

老富說的也是很肯定:「哪怕就剩臣一人,也絕不會讓上皇以身犯險!」

無奈,沒有任何發言權的乾隆跟木頭人似的被老富安排回永壽宮靜候佳音。

他的親兒子嘉慶皇帝則前往城門為出征將士送行,並發表「最後關頭」的講話。

強調大清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唯有官兵人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才能搏得最後的勝利。

據海康說現場氣氛很好,很熱烈,皇上的講話極大提高了出征將士的信心,此次出征有望大獲全勝,斬斷鬼子六伸手京師的黑手,再造乾坤。

「如此最好。」

乾隆點了點頭,沒有理會宮外隱約傳來的八旗婦孺哭泣聲,而是讓海康將十五阿哥永琰召進宮來。

自從主動退位並傳位給十二阿哥後,乾隆的待遇節節提高,不僅可以有在永壽宮周圍自由活動的權利,還可以接見一些老臣。

當然,必須向軍機處報備。

考慮到太上皇畢竟上了年紀,精力不如從前,老富規定上皇兩天才能見一次老臣,原則上不要超過一人。

可以見臣子,當然就能見兒子。

十五阿哥永琰在乾隆退位後,被其哥哥嘉慶皇上冊封為惠親王。

對於唯一的弟弟,永璂無疑是非常關心,也非常疼愛的。

為此,第一次同富爸爸爭執。

原因是富爸爸不同意冊封永琰為親王,只同意封其為多羅貝勒。

永璂不知道他親阿瑪曾在正大光明匾額下放過一隻盒子,盒子裡的儲君就是永琰,所以他富爸爸擔心日後會生事端,遂堅決不同意封永琰為親王。

但架不住永璂心疼這個同他一樣沒了母親的幼弟,只得勉強同意下來。

畢竟,大清終將是六皇帝的。

已經十七歲的永琰個子長得很高了,這幾年京中不斷變化的風雲讓這位最小皇子臉上的稚嫩之色早已脫去。

如果說一開始他還窺伺皇位的心思,這會是真的什麼也不想了。

因為他皇阿瑪都搞不定的事,他能搞定?

被封親王之後也一直在府中深居,以致於要不是太上皇時不時的召見這位親王,很多王公大臣都快忘了皇上還有這麼個小兒子。

永琰過來的時候,惇太妃正在陪太上皇在花園散步,可能是最近伙食改善的原因,惇太妃的身材明顯有些發福,小肚子比之前顯福。

「琰兒來了啊,」

聽到皇阿瑪的招呼聲,永琰趕緊上前行禮。

「你去吧,朕與琰兒走走。」

乾隆示意汪妃不必伺候,上前拉著小兒子的手在御花園繼續散步。途中不時停留考問小兒子的功課。

永琰一一回答,聽得乾隆很是滿意,欣慰的看著長成大小伙子的小兒子,內心卻是此痛不已。

因為,這才是他鐘意的繼承人,而不是那拉那個賤女人生的永璂。

「阿瑪,」

永琰突然欲言又止。

乾隆不悅:「此處就你我父子二人,有什麼話不能對阿瑪說的?」

永琰遲疑了下,低聲問聽說阿瑪想要出征卻被王公大臣會議阻止了是真的麼。

乾隆一怔,神情變得暗澹,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小兒子。

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

因為,他混成現在這幅鳥樣,真的很丟人。

「阿瑪已過花甲,縱是精力再是旺盛,又哪裡能披甲出征呢,幸被王公大臣勸阻,否則兒臣真就擔心壞了」

十七歲的永琰孝心滿滿,竟是認為王公大臣勸阻的對,要不然阿瑪這一把年紀還要帶兵出征,不被累壞才怪。

「娘希匹,你娃娃知道個屁!」

乾隆沒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小兒子竟是這等無知見識,頓時氣急敗壞,「你以為他們是真的為朕好,擔心朕的身子扛不住征戰之苦?無知,這幫龜孫子是想當中間商,賺朕的差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