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剛過城門,岳少謙就急忙前來。

他在心中暗喜,沒想到陛下還有這一手。

既解決了郭蓮花這個不穩定因素,還平息了民怨,甚至還可能從神權上穩定民心。

郭蓮花不穩定,是因為他是個道士,不是朝廷的人,而現在神神叨叨召請來六丁六甲的,是皇帝。

皇帝還能和自己作對嗎?!

皇帝還能煽動百姓造朝廷的反嗎?!

岳少謙甚至已經有了想法,如果能守下一波東胡人的強攻,就更好了。

直接把守城的功勞安在六丁六甲上,進一步落實皇帝的道術通玄,穩定民心加固君權。

「陛下,末將」

可他剛準備關城門讓禁軍接手城防,就被劉恪打斷了。

「有六丁六甲守城,不用擔憂,城上守軍都撤了吧。」

岳少謙:???

不是,你來真的?

「還愣著幹什麼?」

劉恪神情無比嚴肅,再道:

「朕剛召請了六丁六甲神將守城,又讓禁軍來守城,豈不是說朕不信任神將?」

「狗道士那個是假的,朕這個可是真的。」

「萬一神將因此生氣,不護佑我大漢,東胡大軍強行攻城,如何守城?」

「阿典,你說是不是?」

典褚在一旁,撓了撓頭,憨憨的。

他想著一個蘿蔔一個坑,要是先種了一個大蘿蔔,又再種了一個小蘿蔔,坑裡就那麼點地兒,大蘿蔔肯定會生氣。

於是很耿直的說道:「是。」

劉恪點頭表示孺子可教:「就是嘛!」

「做法,要講究一個立意純正,禮節不失,精神統一哪!」

岳少謙不解其意,不過君令一下,以他的性格不可能違逆,不情不願的撤下了城門禁軍。

簫元常想詳細問一問,以他的智略看來,皇帝後續還有應對,只是暫時他看不出來:

「陛下」

然而他也被劉恪一句話給噎住了。

「朕幼時在民間,對仙家妙法稍有涉獵,不能外傳,愛卿無需多問。」

誰要跟你學這個啊!

而楊仲已經是徹底混亂了。

之前殺宇文拜,皇帝態度肯定是死戰到底。

然後天子獻頭,與東胡左賢王稱兄道弟,態度則是投降求和。

接著亂殺一通,把炬逐敵,陣斬左賢王,直接變成不死不休。

後來又請天師守城,態度是不抵抗。

接著一棋盤殺了天師,排除不穩定因素,又成了堅守城池。

可現在聲稱有六丁六甲守城,撤下城門禁軍,變成了非暴力不抵抗。

那到底是戰呢?還是和呢?還是降呢?

楊仲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而且他這個徹徹底底,證據充足的漢奸賣國賊主降派,竟然一直沒有被皇帝處理,怎麼想都不對勁。

是留一條後路,還是等著一個絕佳的時機殺頭立威?

八十多歲的腦袋禁不住如此干燒,楊仲索性不做任何建言,要麼等死,要麼等降,也沒別的。

賣油老翁也不知如何想法,他同樣一頭霧水。

郭蓮花是假的,他知道,六丁六甲守不住城,他也知道。

所以一開始會失望。

那皇帝

一套操作有模有樣,難道是真的?

真的六丁六甲,能不能守住城?

反應最激動,最熱情的,反倒是黔首百姓們。

君權、神權加於一身,威能可想而知。

最簡單的來說,百姓們平日裡要恭敬要參拜的,從倆人變成一個人了!

東胡探馬頂著干燒的大腦,第一時間回營,將瓊州城門前發生的狗血事件,彙報給了張淮陽。

張淮陽與帳中諸將接到消息後,和岳少謙、簫元常等人的反應一般無二。

這什麼神仙操作?

有腦子不是很發達的東胡將領嗷嗷叫著:

「這就是機會啊!」

「漢人皇帝篤信法術,還妄想用什麼六丁六甲來阻撓我大軍攻城!」

「這樣的腦袋肯定很適合裝酒,畢竟原本裡頭裝的是水!」

「將軍,我們就應該趁此良機,從城門直接攻進去!」

不少武鬥派的將領都嘰嘰喳喳的附和著:

「將軍,機會難得,大軍入城沒有任何阻攔,必勝!」

「我們現在就加強訓練,做足準備,等到天色一暗,就殺入城中,為左賢王報仇!」

「為左賢王報仇!」

張淮陽卻沒有太大反應,拿出一張地圖:

「這裡,這裡,還有這裡,這三處主要糧道,都被我們堵死了。」

「漢軍不可能從他處運糧。」

武鬥派的將領滿不在乎道:

「這些咱們都知道,這是將軍之前就安排好的,阻斷瓊州城中糧道,讓他們自己狗咬狗。」

「不錯。」

張淮陽點著頭,不急不緩的飲了一口茶水:

「斷糧,加之我軍圍城,漢軍就不得不將手伸向民間。」

「要麼從世家大族取糧,要麼從平民百姓家中取糧。」

「果腹求生之物,又怎會輕易予以他人,哪怕是朝廷也一樣,久而久之,必然心生不滿。」

「我等再從中作梗,稍加煽動,就能裡應外合,輕鬆拿下瓊州城。」

「可現在呢?」

「現在?」

帳中還有些將領沒反應過來。

有一人想到剛才探子送來的消息,皺起了眉頭:

「現在漢人皇帝開壇做法,百姓們都認為是真仙下凡,有神仙護佑大漢,民心高漲。」

「朝廷征糧,不僅不會反抗,說不定還會節衣縮食,主動奉上。」

有人不解,問道:

「既然如此,就更要抓緊城門大開的機會,直接殺進去!」

「雖說斷了糧道,可這麼拖,要拖到什麼時候去啊!」

張淮陽不做解釋,令人搬來一個箱子,打開箱子,裡面滿滿當當全是信紙。

「這是」

眾將傳看,紙上寫的全是招降、煽動的言語,用詞都極為玄學,還有不少天道、皇天之類的道家術語。

張淮陽道:「這些,是本將準備在圍城斷糧之後,射入城中的勸降信。」

「百姓不識幾個字,有勸降信也看不懂。」

「世家大族,往往思慮周全,不會因為一兩封信件,將全副身家壓上。」

「這些信,是給道士看的。」

「自從郭蓮花「滅絕」疫病之後,道教在南方格外興盛,而瓊州城有郭蓮花的清瘟觀,更是盛極一時。」

「道士不僅識字能讀懂勸降信,而且貪利,知道東胡勢大漢軍遲早抵擋不住。」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民間有威望。」

「百姓,信他們!」

「只要煽動了百姓的心思,破城易如反掌。」

張淮陽一把火將信件燒的一乾二淨:「可現在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