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賈無忌(國士)】

【年齡:79】

【統率:77(85)武力:30(64)智略:104理政:92】

【特性:保身、藏拙、陰毒、籌策、觀棋】

這什麼絕世老銀幣?

劉恪當即就驚著了。

等量代換一下,典褚103的武力,就能帶著八百人攪得十萬人的大營天翻地覆,甚至直取位於中軍營帳的敵方主將。

這104的智略

怕是喝口水都得考慮考慮今天要陰死哪個人。

不敢想,真不敢想。

而且還不是單一的只以謀略見長,理政也有92不錯的數值。

要知道以這老頭的穿著來看,平日裡絕對沒機會接觸地方治理,幾乎沒有實操經驗。

武力和統率也是,也就是年齡大了,這兩項能力下滑。

如果放在壯年,絕對算有將帥之才,而且就以這智略水平來說,帶兵多練練,打上幾仗,統率甚至能再漲!

劉恪只覺得非常難以理解。

這種人,為什麼會甘於在宇文氏這種小小世家之中,當區區一個門客。

就算被奉為座上賓,待遇也絕對不如出仕,大漢不行,不還有東胡?

還是說,因為【保身】、【藏拙】這兩個特性,賈無忌壓根沒啥大抱負,只想好好活著?

在劉恪思索著有關賈無忌的事情時,賈無忌也在悄悄打量著他。

在賈無忌眼中,這位昭武帝比他想像里,還要年輕幾分。

放在民間,這等年齡的少年,還在想辦法多造幾個孩子,延續血脈。

而皇帝已經一肩擔起了整個漢室。

而且無論是手段還是智謀,都是一等一。

乾淨利落斬殺權臣宇文拜,扶持死忠岳少謙上位,掌控朝廷、軍隊,自不必多說。

殺乞顏構,滅一萬東胡精騎,也可以說是投機取巧,憑著對方對新皇帝的不了解,以詐取勝。

但這次擊退張淮陽,可就是實打實的硬核狠人了。

劉恪有些坐不住,率先開口道:

「宇文氏叛亂,應當有老先生一番功勞。」

這種老銀幣,僅僅是蹲在世家貴族裡給人當門客,啥也沒有做,誰信啊!

賈無忌眼中閃過一抹驚色,沒想到這麼快就被皇帝看穿了。

他倒也洒脫,黯淡無光的雙眸里多了幾分色彩,脊背也挺直幾分,只是氣質依然深沉內斂:

「陛下所料不錯。」

「草民知曉城中缺糧,便略施小計。」

劉恪又是一愣,這傢伙明明有【保身】的特性,怎麼就直接承認了?

哪怕有各種原因,攛掇別人叛亂造反,也是大罪啊!

看來必然有後手。

劉恪沒有急著追問,反而道:

「不知老先生可願意入朝為官?」

任賈無忌智略再高,也沒搞清楚劉恪的路數。

一個半點才能都沒展露,還是攛掇了世家造反的老頭子,就這麼邀請其入朝為官了?

朝廷已經缺人缺到這種地步,延遲退休到九十了?

「草民願為大漢一小吏。」

不過入朝為官本就是賈無忌的想法。

包括教導宇文氏叛亂也是。

叛亂成功,說明漢室不值得輔佐,任大漢亡國也罷。

叛亂失敗,說明漢室還有機會,那他便會伺機而動。

現在看來,皇帝不僅僅成功平叛,還解了圍城之困,表現超乎尋常。

而其中展露出來的魄力、狠辣,也極其符合賈無忌的胃口。

因而,他並不介意將天下這池水,再度攪混。

沒什麼比看一手妙棋絕地翻盤,落子斬大龍更刺激了。

【君威:2366】

劉恪眉開眼笑,賈無忌真心效忠倒是其次,主要君威湊足數了!

「既然先生有意出仕為官,朕便來考校考校先生。」

「張淮陽圍城斷糧,若是換做先生來守城,應當如何破局?」

賈無忌微微沉疑,覺得不太對勁。

這可不是針對普通世家門客的考題啊!

但皇帝問話,他不能不答,稍作思慮,便道:

「如果是草民來守城,所能做的,也只有在糧草上面,多想一些辦法。」

「哪怕出格一些,強征百姓存糧,抄世家大族取其族中屯糧,也要首先保證糧草供應,爭取時間。」

劉恪點頭,四平八穩,以賈無忌的【陰毒】來看,別說強征、抄家,做點404果脯,應該也下得去毒手。

但這樣就中了張淮陽的計謀,會失去城中百姓、世家大族的人心,從內部瓦解。

「既然是爭取時間,那麼先生必然有後續手段。」

賈無忌的眼神犀利起來,緩緩道:「而後行反間之計。」

「反間之計?說來聽聽。」

劉恪饒有興致,聽一聽另外的破局思路,倒也不失為提升自己的途徑之一,說不準智略就漲了呢?

賈無忌的眼神顯得極為深邃,而又具有壓迫性:

「以死士攜帶徵調、抄家所得金銀,潛出城外,賄賂東胡軍中漢人士卒、將領。」

「且請陛下登上城頭,讚揚張淮陽大將之風,表露出愛才之心。」

「下可讓東胡大軍之中的漢人、東胡人不睦,上可使東胡大可汗對張淮陽起疑。」

這是針對張淮陽的計謀,一個漢人將領,雖然有能力,但終究不是乞顏部族自己人。

如果左賢王乞顏構還在,倒無所謂,偏偏乞顏構戰死了。

如此一來,只要漢軍能撐夠時間,自然能夠破局。

至於整個過程中,瓊州城裡的損耗,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錢,賈無忌是不太在乎的。

反正一切都沒有擊退東胡大軍來的重要。

有第一計,就能有第二計,後續都能彌補。

而東胡之中,可沒有第二個以穩健見長,適合滅國之戰的將軍。

只要能逼得東胡換帥,大漢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聽完賈無忌的計策,劉恪連連搖頭:

「此計有傷天和,不如朕多矣。」

賈無忌拜道:「陛下神機妙算,草民智拙,自是不如陛下。」

他確實對劉恪的一番操作,驚嘆不已。

同樣拖延時間,同樣針對張淮陽,但更光明正大,且代價極小,還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先是以六丁六甲之計,迷惑敵人,既能減少士卒傷亡,又能節省守城物資,同時以省下的士卒、物資,來建造通天台,以掩蓋挖地道的事實。

甚至這次世家貴族聯合東胡將領發起的叛亂,只要再拖延一時半會兒,讓張淮陽回師,就能成功。

到時候北浦郡王劉堡作為大漢正統繼位,萬事皆定。

可惜最後還是功虧一簣。

硬是被劉恪一番冒險至極的操作,給逆風翻盤了。

可謂是運勢極為強勁。

如果用玄乎一些的話來說,那就是天命在身。

不過賈無忌心裡另有妙計,只是沒說。

正所謂聰明絕頂,太聰明的人,會掉腦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