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0191德黑蘭會議(3)

第192章0191德黑蘭會議(3)

「第二戰場開闢,選擇在巴爾幹半島更為穩妥,」實際上,在吃早餐的時候,今天的例行談判就已經開始了,布魯克仍舊堅持英國的既定方針,「德軍在那裡的部署更加薄弱,而且,我們有海軍的優勢。最重要的是,在巴爾幹半島開闢第二戰場,可以將整個地中海從法西斯的手裡解放出來,確保我們的航線不受威脅。」

「布魯克爵士,」鮑里斯沒有用早餐,他只是坐在餐桌邊上抽煙,聽了布魯克的這番話,他說道,「莫斯科了解貴國的關注,承認,海洋戰略一直都是貴國發展的核心,因此,航道的安全也是貴國首要考慮的問題。但問題在於,現在仍舊是戰爭時期,即便是我們控制了巴爾幹半島,地中海的航道也談不上安全,甚至別說是地中海,就連紅海和蘇伊士運河的安全,也沒人能夠保證。」

語氣頓了頓,他繼續說道:「所以,我們必須手下擊敗德國,迫使他們投降,爭取重建和平。而選擇在英吉利海峽地區登陸,對我們儘快結束戰爭非常有利。」

不管是任何形式的談判中,什麼樣的說辭最有力度?毫無疑問,那就是數據,準確而詳實的數據,而鮑里斯的手中,就掌握著足夠準確且詳實的數據。

「如果盟軍選擇在英吉利海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那麼至少能夠牽制德軍60個師的兵力,」鮑里斯拿過自己的手提包,從中取出一份文件,放在面前的餐桌上,同時說道,「這是我們情報部門得到的準確情報,在右岸烏克蘭戰役結束之後,德軍正從西歐地區向東部抽調兵力,力圖重新組建並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南方集團軍群。毫無疑問,這對我們蘇聯紅軍的一系列既定戰略,都將構成嚴重影響,所以,我們希望盟軍能夠儘快,至少是在明年年中之前,完成開闢第二戰場的工作。」

話說完,鮑里斯將那份文件推到萊希的面前,補充道:「這是我們制定的東線戰役下一階段作戰計劃,如果這個階段性的戰役目的能夠實現,在明年年中之前,我們便會將戰線向波蘭、羅馬尼亞推進。當然,推進的前提,是第二戰場的開闢。」

萊希將文件拿過去,在他看來,經過數天的談判之後,蘇聯人總算是捨得拿點真東西出來了,而這個所謂的真東西,就是蘇聯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文件拿在手上,萊希翻開扉頁,很仔細的看了起來,儘管他的表情始終很平靜,但實際上,內心深處,他是感覺很震驚的,這份作戰計劃體現出來的,是一份規模宏大,甚至可以說是空前的大型戰役規劃,如果蘇聯人的這個作戰計劃真的能夠達到目的,那麼德軍現在保有的,編制較為完整的中央集團軍群將遭遇滅頂之災,在蒙受了這麼大的損失之後,他們甚至很難在東線戰場再對蘇聯人構成有效的軍事威脅了。

沒錯,鮑里斯交給萊希的,就是由他提出並已經通過最高統帥部批准的連續戰役計劃,在蘇聯紅軍的作戰規劃中,這將是1944年整個上半年度的核心作戰計劃,蘇聯全國的工業、運輸、軍事,從一個月之前開始,就已經在為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做準備了。

按照蘇聯總參謀部的作戰規劃,在這個戰略性的大戰役中,蘇聯紅軍將投入作戰部隊近四百萬,坦克與自行火炮近7千輛,作戰飛機近6000架,火炮與迫擊炮則多達數萬門。

萊希將作戰計劃完整的看了一遍,並儘可能記住其中的主要內容,隨後,又將計劃轉交給了布魯克。

相比起萊希,布魯克看的更加仔細,用的時間也更長,他甚至連早餐都忘記吃了。

在布魯克眼中,這份作戰計劃中體現出來,可不僅僅是戰爭的樂觀前景以及蘇聯人在戰爭中擊敗德軍的強大自信,還有蘇聯目前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戰爭動員能力。毫無疑問,這不可能是蘇聯現有的全部軍事力量,很可能只是他們戰爭力量的一半,甚至只是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如此看來,在經過了三年的殘酷戰爭之後,共產主義的蘇聯已經成長為一頭令人感覺恐怖的戰爭巨獸了,至少以英國的軍事力量來說,在這頭巨獸面前是不堪一擊的。

「按照此前三國外長莫斯科會議所達成的協議,」鮑里斯在布魯克翻看作戰計劃的同時,繼續說道,「我們已經做出了讓步,史達林同志已經遵循協議的精神,解散了共產國際,並且接受了在衛國戰爭結束之後,於最短時間內向日本宣戰的提案。這些讓步的目的,就是為了繼續維繫三國的同盟關係,以期儘早結束戰爭,恢復和平。不過,這些讓步也將是我們能夠做出的最後妥協了,在這次提前趕赴德黑蘭之前,史達林同志提出的明確要求,就是第二戰場必須開闢,而且地點只能選擇在英吉利海峽地域,如果盟軍方面不能兌現這個承諾,那麼,我們將選擇第二套方案。」

這番話就等於是最後通牒了,今天的談判策略就是這樣的,作戰計劃的拋出,是為了顯示蘇聯目前的軍力,而所謂的第二套方案,則是直接的威脅,其中的用意就是告訴英美代表,蘇聯除了繼續和德國人作戰到底之外,還可以選擇與對方和談。

沒錯,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以與法西斯媾和為基點的威脅,這種威脅很不道德,但卻非常有效,而且在關乎國家利益的問題上,道德什麼的,根本就無關緊要。

蘇聯人究竟會不會同希特勒單獨媾和?從現實來看,它的可能性不高,但問題是,誰都不敢冒這個險,否則的話,美英根本不會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裡為蘇聯提供那麼多的援助,讓蘇聯人和德國人拼個兩敗俱傷甚至是同歸於盡,才是他們最大的期望呢。

最關鍵的一點是,蘇聯人似乎已經在著手同德國人談判了,按照美國情報人員得到的可靠情報,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曾經在兩周前與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秘密會晤,儘管沒人知道他們談了些什麼,但引發一些不好的聯想還是很容易的。

在對待蘇聯的問題上,儘管布魯克與邱吉爾的觀點相同,兩人都是死硬死硬的反共分子,但相對來說,布魯克的理念更現實一些,也正因為他的存在,才在二戰進行過程中,阻攔了不少邱吉爾的愚蠢決定。

布魯克認為,目前的對德作戰中,還不能缺少蘇聯的存在,如果蘇聯真的與德國單方面媾和,甚至是在某種程度上化敵為友的結盟,對盟軍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所以,當蘇聯拿出最後一張威脅牌的時候,布魯克覺得英國應該在第二戰場的開闢問題上做出適當讓步。當然,英國也可以藉此時機,向蘇聯提出一些條件,比如說伊朗問題的解決,比如說巴爾幹半島戰後的格局問題等等等等。

鮑里斯不清楚前世的時候,三巨頭在德黑蘭會晤有一個怎樣的過程,但就他在今生的了解來看,一系列具體的問題,實際上在三巨頭齊聚德黑蘭之前,就已經基本敲定了,至少也搭建起了一個基本框架。

在德黑蘭的這些日子裡,鮑里斯每天都需要將協商會談的結果發到莫斯科,然後再接收莫斯科的最新指示,等下一次會談的時候,用自己的方式將莫斯科的態度表現出來。

這種近乎牽線木偶般的工作,說實話,鮑里斯感覺做起來非常無聊,有些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原本就不該到德黑蘭來,這裡的一切工作都不適合他,在這裡的日子純粹就是浪費生命。

不得不說,如今的鮑里斯還領會不到這份看似平淡的工作有多麼重要,這主要是因為他之前的工作,都是在軍隊系統內,而且還是在戰爭一線,即便是回到莫斯科之後,從事的工作也是作戰計劃的制定,而與政務關係不大。軍人從政是一個跨度很大的轉換,執行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而對那些在一線直接指揮戰鬥的軍人來說,更是如此。

那麼,鮑里斯在德黑蘭的談判工作有什麼用處呢?他只是做的幕後工作,有什麼重要之處?對於今後的仕途來說,這至少是一份資歷,而且作為隨團陪著史達林去德黑蘭參加國際會議的重要一員,鮑里斯主導的這部分談判如果能夠最終達成協議,絕對能讓他在史達林而眼睛裡多加一份成績,而這一點顯然比什麼都重要。

另外,通過與萊希以及布魯克的談判,鮑里斯名字也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英美兩國政治高層的重視,用隨後萊希的評價來說,鮑里斯就是一個「冷靜且態度強硬的人」。

11月28日,就在這個乾冷的月份即將最終過去的時候,德黑蘭會議的首輪談判全部完成,同一天下午,史達林的轉機抵達德黑蘭,隨後,他住進了蘇聯大使館。兩個小時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抵達德黑蘭,他在英國大使館與英國首相邱吉爾進行了短暫的會晤之後,也入駐了蘇聯大使館――美國大使館設立在德黑蘭郊區,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所以,在經過先期協商之後,羅斯福的落腳點最終選擇在了蘇聯大使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