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渾多,彙報傷亡人數。」論欽陵有氣無力道。

「元帥,本次死亡一千三百二十人,受傷一千七百餘人。」

論欽陵挑了挑眉頭,似乎有些鬱悶地道:「這麼說來,大周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我損失這麼大?」

「我們還沒有任何成果,就少了一萬三千人,這要是傳出去,我的臉還往哪裡擱。」

「元帥,這次是我們輕敵,本以為對方沒了主將,就沒有了戰鬥力,結果他們卻更狡詐了。」吐渾多有些疑惑地道。

「嗯,你說的有理,看來這些人對我們的作戰方式,進行過深入分析,如果我們不進行改變,恐怕最終會一敗塗地。」論欽陵道。

「元帥說的是,只是有一點比較可惜,大周的將領是個新人,對於他的作戰方式,我們並不是太了解。」吐渾多搖頭道。

「哼,不必擔心,既然都退到了這裡,不如我們再退一點,把忘憂城直接讓出來,將他們兩邊先打。」論欽陵冷哼道。

「元帥英明,這樣一來,不僅消耗兩方的力量,還能摸清大周將領的作戰方式。」吐渾多贊道。

論欽陵思索片刻,最終做出了另一個決定:「吐渾多,你速去吐谷渾,將那裡的兵馬帶來。」

「元帥,難道你又要破釜沉舟,與大周軍決一死戰。」吐渾多有些緊張地問道。

「不,我聽說大周境內,正在大量徵集兵馬,等大周援軍一到,我想以我們現在這點兵力,無疑是以卵擊石啊。」論欽陵道。

「是,屬下這就去辦。」吐渾多抱拳一拜後離去。

論弓仁走上前來,似有些猶豫地道:「父帥,贊普那邊……」

論欽陵大手一揮,直接打斷了論弓仁的話語,同時些不悅地道:「贊普,都到這種時候了,贊普陛下肯定會理解的。」

說著,論欽陵帶頭離去,直接退出忘憂城範圍。

「哦,吐蕃軍隊又後撤了,直接退出忘憂城的範圍。」接到斥候傳令後,狄仁傑皺眉道。

「是啊,大帥,看來論欽陵還是一如既往的狡猾,等著我們與忘憂城開戰後,他們好從中漁利。」周義憤恨地握緊拳頭。

「這個忘憂城我曾去過,那裡城牆高大且堅固,並且防守非常嚴密,如果我們想攻下那裡,必然造成很大的傷亡。」狄仁傑道。

「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就這樣與吐蕃對峙嗎。」周義問道。

「不必擔憂,現在可以向朝廷發塘報了,一來是為了獻捷,二來是讓朝廷增援。」狄仁傑道。

「一切全憑大帥做主。」周義直接躬身拜下。

「好了,周將軍,既然吐蕃軍隊已經撤退,就是我們前進的時候,先將忘憂城包圍起來。」狄仁傑直接下令道。

「是。」周義應道。

按照狄仁傑的指示,大軍將忘憂城三面包圍,只留下最後一面,正是論欽陵所在的方向。

狄仁傑如此來做,一來是防止忘憂城的叛逆逃走,二來網開一面,讓這些人逃往吐蕃,並與論欽陵之間發生衝突。

因為論欽陵的舉動來看,他並不信任忘憂城的人。

自然不想與他們聯合,而狄仁傑恰好看中這一點。

論欽陵看到右威衛的包圍圈,不由罵了一句狡猾的漢人。

一下子被兩方軍隊包圍,忘憂城的守軍慌了,忘憂城雖然很堅固,而且足有兩萬守軍,但是面對數十萬大軍圍攻,城裡的士兵怎麼可能不慌張呢。

在忘憂城中,也因為此事,召開了一次會議。

城主高坐城主椅上,聽著下方手下的彙報。

「城主,我們該怎麼辦,守城的軍士已經產生了畏懼。」有一位元老開口道。

城主依然帶著黃金面具,面具上兩個幽深的洞孔,仿佛能夠刺穿他人的心靈。

「不要急,一切都在計劃中,相信過不了多久,你們就會看到歷史性的一幕。」城主平淡道。

「城主,那些軍士……」這位元老欲言又止道。

「你出面去安撫他們,讓他們千萬不要害怕,城主府有能力保護他們。」城主淡漠地開口。

「是。」元老應道。

「記住,實在鎮壓不下來,就用屠刀來說話,用死亡來鎮壓恐懼。」城主無比冰冷地道。

「城主,若是大肆屠殺,可能會引起大爆亂。」元老道。

「暴亂?不用擔心,忘憂城中的人太多了,除去一些也正好,傳我的命令下去,如果有人想要叛逃,任何人都可以出手擊殺,然後可以憑藉擊殺的叛徒,來城主府領取獎勵。」城主淡漠地道。

「是。」這位元老身體一抖,然後恭敬地退了下去。

「放心吧,死的都是對我們忠心不夠的,對我們足夠忠心的,都不會想著叛逃。」城主道。

聽到這句話之後,下方的眾人放鬆下來,城主的話確實有理,只是處理方式有些極端。

上陽宮,麟德殿。

「敦煌六百里加急塘報。」一名衛士手持塘報,一邊快速奔跑,一邊在口中呼喊。

「叫。」武則天期待道。

因為狄仁傑離開這麼久,這是傳來的第一份塘報。

看著塘報上的內容,武則天臉上的表情越發興奮。

「好啊,不愧是狄懷英,不足旬月時間,便已經有如此大的收穫了。」武則天激動道。

「陛下,這……」所有大臣都是一頭霧水。

「狄懷英與周義大破吐蕃主力,使吐蕃軍隊後撤三百里。」武則天激動地看著下方眾臣。

「恭喜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全部跪地。

「眾卿平身吧。」武則天抬手致意道。

「李昌鶴。」武則天道。

兵部郎中李昌鶴上前一步,對著武則天拜下:「臣在。」

「在各道徵兵之事,現在進度如何了。」武則天問道。

「回陛下,各道百姓積極響應,僅僅一個月時間,就已經徵到八萬新兵,而且這次大捷傳開後,應徵百姓會劇增。」李昌鶴答道。

「好,即刻傳旨各道,以及各州縣,徵兵之事不可有絲毫疏忽。」武則天下令。

「陛下,新征入伍的士兵,戰鬥力恐怕有些不足啊。」李昌鶴有些擔憂地道。

「這點朕也想到了,這也需要兵部的調度,將新征入伍的士兵,調入各道的隊伍中,再從各道軍隊中調出士兵,直接派往安西戰場。」武則天不急不緩地道。

「陛下英明。」李昌鶴立即深深拜下。

「姚崇。」武則天道。

「臣在。」姚崇出列拜下。

「即刻下詔,將那七百萬兩白銀運往敦煌,做為後備餉銀。」武則天下令道。

「臣遵旨。」姚崇拜下。

「密旨狄懷英,讓他做好準備,援兵一到,即刻消滅逆黨。」武則天起身下令道。

「是。」姚崇應道。

武三思立即上前一步,又開始高聲恭維起來:「陛下,以三十萬大軍,盡數殲滅論欽陵大軍,應該沒有什麼難度。」

「經此一役,吐蕃元氣大傷,恐無力再發動戰爭,安西四鎮也會重新歸於王化。」

武則天嘆息一聲:「吐蕃朕已經不在擔心,令朕真正擔憂的,乃是突厥的莫度可汗。」

「此人陰險狡詐,多次侵擾我大周的邊境,我擔心安西開戰後,突厥會突然偷襲幽州一帶。」

「到時我們腹背受敵,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

「陛下,臣有一策。」郭元振上前一步道。

「哦,快說來聽聽。」武則天看向郭元振。

郭元振立即拜下:「陛下,既然陛下擔憂突厥偷襲,不如挑選一位突厥將領,成為安西援軍的新將領,幫助狄公平定安西。」

「如此一來,會產生兩個效果,一來告訴吐蕃人,是我大周與突厥聯盟,兩國共同打你。」

「二來告訴突厥人,我大周是因為信任你們,才用你們突厥的將領,如果你們敢偷襲我們,那我們也會聯合吐蕃人打你們。」

武則天眼前一亮,同時點了點頭道:「此計甚妙,那依愛卿之見,應該派誰去比較合適。」

「臣聽聞前些年投降的突厥將領之中,有一人作戰十分勇猛,而且很擅長排兵布陣。」郭元振道。

「哦,是誰。」武則天問道。

「此人名為阿史那忠。」郭元振說道。

「好,此事就交由你去辦。」武則天點頭道。

「是,不過陛下,對於這次安西收復戰,臣還有一人推薦。」郭元振躬身道。

「誰?」武則天問道。

「婁師德,婁公。」郭元振一臉自信道。

「婁師德,朕怎麼把他忘了,前些年在安西戰場,婁師德立下不少戰功,而且對於安西四鎮,他也非常熟悉,嗯,婁師德,你意下如何?」武則天看向婁師德。

「微臣領命。」婁師德立即上前一步道。

……

「大人,三百箱白銀全部探查完畢,沒有一隻地鼠因此中毒。」張環向狄仁傑稟報道。

「看來是我多心了,這些人並未在餉銀上下毒。」狄仁傑道。

「大人,卑職有一事不明,他們往銀錠上塗毒,就不怕銀錠變成黑色。」張環忍不住開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