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治世胸中無滯留,悠然金丹大道游

離開第五關之後,蘭兒驚嘆道:「公子,天庭的懸賞好重啊,竟然有可以增長五千年功力的靈丹,不知道是些什麼東西。你要是能答出來就好了。」

葉昊天對此也很感興趣,笑了笑道:「巫凡已經說過,那是包括太上神丹在內的九種靈丹,不知道太上神丹是不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金丹。靈丹都有一種共性。一般來說,同一種靈丹服用第二次的時候,效力會比前一次下降一成左右,如果連續服十次,後面再服效果就很差了。所以天庭才會將九種靈丹妙藥放在一起作為懸賞,因此才能增長五千年的功力。至於那個問題我也想解答出來,不過現在還沒有頭緒。」

蘭兒望著前方蜿蜒曲折的山路道:「不知道下一關考的是什麼。過關的賞賜越來越重了,公子加油啊!」

葉昊天挺了挺腰板道:「好!我盡力而為。」

兩人一邊說一邊前行,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才來到第六關前。跟前面一關一樣,入關的大門同樣緊閉著,只開了一個小門供不想闖關的人通過。

早在十丈開外,葉昊天就看到大門邊寫著的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走近看時,但見門上還有一張告示:「經綸事務之能非獨人間珍惜,仙界也不可或缺,本關考的是三界眾生的管理之策,有意闖關者請高歌三句治世名言,若守關者滿意自然會開門迎接。」

蘭兒看了很是高興,笑道:「公子,這是讓你再考一遍進士呢!」

葉昊天也有些詫異,沒想到仙界還需要這些東西。沉吟片刻,他高聲唱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強?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無為也;聖人之行道也,無強。』『威不二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故法者,國之權衡也』」聲音遠遠的傳了出去。

片刻之後大門洞開,一位峨冠博帶的長者興高采烈地現出身來,對著兩人拱手為禮道:「老夫巫相,歡迎兩位前來闖關。又是五十年過去了,我終於再度聽到高歌叩關的聲音,真是太高興了!快請入內一敘。」

蘭兒急忙道:「前輩,闖關的是我家公子,我是不成的!」

巫相笑道:「那沒事,只要有人闖關就成了。我最喜歡跟人聊天,人越多越熱鬧。我老早就想換到第一關去,可惜他們都不答應,說是若由我守第一關,只怕過關的人就沒幾個人了。」

蘭兒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問道:「怎麼會呢?經綸事務的題目不太難啊。每到科舉之年,一批又一批的舉子哪一個不是滿腹經綸?」

巫相笑道:「那些人很多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的。真正有才華的人又很難修至仙界。你想啊,來此闖關的大多是自幼修行的和尚、道士,別說經綸事務,就是簡單的人際關係也不一定搞得明白。所以我才一等就是五十年。來,來,來!快請入內。」說著頭前帶路向里走去。

葉昊天和蘭兒跟著他邁步而入,不久來到一間雕樑畫棟的房間裡。

巫相請他們坐下,然後吩咐徒兒奉茶,道:「我這裡有采自崑崙山巔的『天風茶』,與世間的香茗大不相同。」

不一會兒,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端了茶水進來,給每人倒了一杯,隨後悄悄坐在巫相身後不遠的一張方桌旁。

巫相看了看尚未開口的葉昊天道:「適才我聽先生所唱之詞兼有道家、儒家和法家三家之說,能不能請你略微闡述一下?」

葉昊天笑道:「小子葉昊天乃末學後進之人。前輩不必客氣,直接稱呼我的名字即可。」頓了一下後,他又道:「空談理論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前輩不妨舉個例子好了。」

巫相先是笑著解釋道:「闖關之人都是難得一見的博學之士,所以我向來以先生呼之。」然後他又沉吟了一下道:「王母設置此關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管理崑崙山甚至天界。天界的管理始終是一個大問題。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的數千萬年里,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太上老君始終倡導無為而治。自從三位天尊失蹤之後,玉帝接過了管理世間萬物的重擔。開始的二十萬年,他延續了三天尊的治世方法,對於天界眾神基本上不管不問,這樣的結果是整個宇宙處於失控狀態,有的地方發展得很好,有的地方卻極其落後。總體來看宇宙的發展太過緩慢,很多問題過了二十萬年也沒有得到解決。

後來玉帝改變了治世方法,拋棄了無為而治的思想,改為以法治世。為此天界專門制定了上萬的天條,規定所有天條必須嚴格執行,執行時不能講一點情面;建立了很多獎罰制度,比如此處的有獎闖關以及天界難題的懸賞等;還建立了遍布宇宙的交易所,鼓勵神仙分工合作。

這樣做的好處是整個宇宙發展快了很多,以前久懸難解的很多問題很快找到了解決方法。還出現了許多善於創造發明的家族,比如公輸世家就是其中的一例。

但這樣也有一些壞處,最大的壞處是天界的整體佛心水平下降了很多,甚至出現了此起彼伏的殺伐。殺伐之事近年來愈演愈烈,嚴重時一次騷亂之後竟然損失三分之一的神仙。

目前,玉帝和玉清眾神已經認識到天界管理的缺陷,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良,這才下令各界探討適合於天界管理的方案。這也就是王母設置此關並給予重賞的原因。」

葉昊天聽後有些疑惑,問道:「不是還有佛祖主管心性變遷的嗎?按理說有了佛祖的配合,玉帝的管理應該容易很多,根本不應該出現天界眾神佛心驟降的問題。」

巫相搖頭嘆息道:「佛祖的心性管理也存在不足之處。人們往往只重視眼前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於死後的六道輪迴並不在意。這從神丹幣和佛心幣受歡迎的程度就可以看出來,本來兩者之間是一比一的關係,現在卻成了十枚佛心幣才能兌換一枚神丹幣。目前甚至出現了這樣一種情形,佛祖和眾位菩薩苦口婆心勸人向善,別人卻不理不睬毫不動心!由此可見單有佛祖的管理還遠遠不夠,還要尋找其餘的方案作為補充。」

葉昊天聽完也嘆了口氣,道:「沒想到天界的管理也面臨著人間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只怕很難找到正確的答案。必須反覆探討仔細求證才能逐漸完善。我只能粗略地談談自己的想法。」這時他看到坐在巫相身後的年輕人正在飛速的寫著什麼。

巫相看他注視自己的身後,笑著解釋道:「這是天庭要求的,所有闖關者關於天庭管理的想法必須記錄下來,然後由守關人摘錄有價值的部分上報天庭,為天庭的革新提供思路。特別新穎的東西還會轉給玉帝審閱,若是他老人家看了高興,說不定還有額外的賞賜。」

葉昊天一聽來了精神,自己曾經答應三位大儒力爭改變儒家在天界處於底層的地位,現在不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嗎?不管結果會怎樣,自己總應該盡力爭取一下。

想到這裡,他急忙坐正了身子,將儒家的「仁」功施展開來,使自己的心跳跟對方的內心波動完全一致,然後才用無比親切而誠懇的聲音道:「晚輩認為,如果不考慮佛心的管理,只從玉帝主管世間萬物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天庭的管理還是人間的管理都離不開道與法,同時還應該加上儒家的因素。

其中道家無為而治,主張『主逸臣勞』,『上無為而下有為』,以虛靜無為為根本,順應事物本身,因勢利導。不先物而動,不後物而行,物來則應之,故能主宰萬物。

法家則主張通過『寄治亂於法術』,不但要任法不任智,『名正法備,則聖人無事。』還要讓一切人與物的資源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儒家的『無為』是要通過道德的力量來實現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玉帝和神職人員只要自己德行端正,施行德政,天下的人就會像眾星拱北斗一樣順從其治理,這樣便可以實現無為而治。

道、法、儒三者之間應該密切配合,互補不足,才能使天庭的管理比較完善,達到三足鼎立的穩定狀態。」

巫相聽得兩眼放光,鼓掌讚嘆道:「好,先生講得十分透徹。不知能不能舉個例子來聽聽?」

葉昊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感覺茶水很奇特,不禁低頭看了兩眼,道:「前輩,這天風茶清涼爽怡,果然不同凡響!」

巫相聽他講到關鍵之處,正在滿心歡喜之時,聞言只是道:「是,是,請先生接著講治世方略。」

葉昊天接著道:「譬如很久以前中原的秦漢時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秦國征服六國,靠的是以法家為基礎的殘酷無情的精神。為達到鞏固統一的目的,秦採取了許多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統一思想的政策。一切史書和百家學說,除了秦記、醫藥、卜筮、種樹之書,都被徹底焚毀。甚至還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坑儒』之事。

然而只有法家的治理是遠遠不夠的。秦朝很快因為殘暴統治而迅速垮台。當劉邦領軍進入長安的時候,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廢除秦朝的苛法。這就是從法家到道家的轉變。

漢朝初年『黃、老』大興,儒、道、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結合,才有了當時的『文景之治』。

後來漢武帝感到,如果要維持統一,還是要統一帝國內的思想。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正式宣布儒學為官方學說,六經在其中占統治地位。他的措施比起秦朝的措施要積極得多,也溫和得多。不是像秦朝的措施那樣不加區別地禁絕一切學派,而是從『百家』之中選出一家,即儒家,給予獨尊的地位,作為帝國的教義。還有一點不同,漢朝的措施沒有頒布對於私自教授其他各家思想的刑罰。它僅只規定,凡是希望做官的人都必須學習六經和儒學。以儒學為教育的基礎,也就打下了以後歷代考試製度的基礎。」說到這裡,他暫時停下來喘一口氣。

巫相卻還想再聽下去,接著問道:「『廢除百家,獨尊儒術』,如此一來是不是法家和道家都廢了呢?」

葉昊天環顧四周,發現蘭兒正手托香腮看著自己,眼睛裡滿是欽佩自豪的神情。他對蘭兒笑了一下,然後轉頭望著巫相道:「至於法家,雖然成了秦的替罪羊,可是也從未全部被人拋棄。法家能夠針對新的狀況提出新的統治法術。所以,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展,帝王們不能不依靠法家的理論和方術。這就是所謂的『儒表法里』。

同樣的,道家的作用也極其重要。我曾仔細揣摩過中華帝國的歷史,發現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時候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也就是說外面所標榜的是儒家的文化,內里卻脫不了黃老之學的神髓。

但是在實際上,不論儒家、法家還是道家,各有其應用的適當範圍。應當三家互補,各取其長,各避其短。只有達到三足鼎立才能治理好包括天庭和人間的整個宇宙。」

說完之後他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已經充分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為儒家在天界的興起盡了一分心力。

此時巫相已經聽得入了神,良久之後還瞪大了眼睛看著葉昊天,感覺如聞天籟,餘音繞樑,久久不絕。他身後的少年已經記錄了厚厚的一摞,正在以手扶腕稍事休息。

過了好半天,巫相才醒過神來,親自給葉昊天續了茶水道:「先生能不能將剛才所說的總結一下,也好讓我用神識將其寫入玉符,呈給天庭覽閱。」

葉昊天想了想道:「總體來說,不外乎『內用黃老』、『外用儒法』、『文武之道』、『寬猛得中』、『文武相資』、『寬嚴相濟』。」

聽完之後,巫相仰天長嘆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千年書。真盼望玉帝能親耳聽到你的妙語。好,好,好!今天真是痛快!這一關你已經過了。歡迎先生有空多來坐坐。」說著取出一個絲綢包裹的小盒遞給葉昊天,道:「這裡有十顆沙棠丸,服一顆可以增長功力六十年,十顆全部服下則可以增長功力四百八十年。此外還有王母備下的『崑崙貴客』銀牌一塊,崑崙山內所到之處無不奉先生為貴賓。」

葉昊天自己也很高興,他的高興主要還是第一次毫無遮掩地講述了自己的觀點,不必像在人間的時候說話只說一半。他接過錦盒再三感謝,然後拉著蘭兒告辭而去。

站在通向最後一關的山路上,回頭遙望身後的一道又一道關口,葉昊天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這樣一關關的闖過來,每闖一關都仿佛受到一次洗禮,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像一個又一個師傅在傳授知識一樣,每一關都調動了他渾身的潛能。但是這樣的闖關也很容易讓人疲倦,雖然體力沒有消耗多少,精神上的折磨卻不容忽視。現在的他已經有些累了。

蘭兒感慨的道:「修仙的路真不好走,要不是公子熟讀百萬經書,這些關怎麼能闖得過啊!」

葉昊天嘆道:「有些人或許覺得我修仙太過容易,他們卻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不論做任何事情,找到最佳方法非常關鍵,只要方法對了後面的事往往就變得十分容易。比如說那麼多人去找乾坤錦囊,每個人都知道那幾句謁語,然而他們走遍了大江南北都無法找到。我卻一頭鑽進藏書室里,一年之內翻閱了上百萬的書籍,又經過仔細分析,最後終於找到了正確的位置。這就是方法問題。翻書看似跟尋寶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蘭兒笑道:「那是因為公子聰明啊!」

葉昊天搖搖頭道:「人在一出生的時候其實都差不多,能力是逐漸培養出來的。比如說記憶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十天背不下一本書,後來我仔細琢磨找到了記憶的規律才變得快起來。歸根到底是方法的問題。」

蘭兒聽了點點頭,道:「是啊,我也是因為興趣使然才開始學琴的,剛開始老是出錯,後來經過數個寒暑的苦練才熟悉了指法,然後即使閉上眼睛也可以揮灑自如了。公子說得不錯,萬事萬物都有內在的規律,那種規律就是『道』,只有找到了規律才有可能輕輕鬆鬆地做成事情。」

兩個人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聊著。半個時辰之後,他們終於來到第七關前。這一關遠沒有前面幾關雄偉,血紅的大門洞開著,簡直就像立著的牌坊一樣。門上方題了兩行金字:「導引吐納徒自苦,神丹金液通日月。」

葉昊天看了金字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那是說煉丹遠比別的修煉方法重要了。果不其然,當他走到門前時,發現門上也有一張告示。告示上寫著簡單的兩句話:「本關考的是煉丹相關問題,自覺有望者請至丹房一敘。」

他看了一圈找不到別的指示,於是拉了蘭兒跨入大門。入內是一條長長的小徑,兩旁是濃密的樹林。大約走了十餘丈之後小徑分成兩條,分別標著「闖關小徑,至丹房」和「穿行小徑,至崑崙仙境」。

兩人沿著闖關小徑緩緩前行。又走了二三十丈,忽然眼前豁然開朗,但見數間平房座落在一個不大的山谷中,綠樹環繞,顯得非常寧靜。

一個道童正在修剪花樹,見了他們連忙上前招呼道:「師尊已經知道你們前來,他老人家正在丹林居相候。請跟我來。」說著轉身頭前帶路。

蘭兒一面走一面問道:「不是說在丹房嗎?怎麼改成丹林居了?」

道童看了她一眼,略微有些遲疑的道:「丹房之內正在煉一爐『不死藥』,所以不太方便,就改在丹林居了。」

葉昊天笑著解釋道:「煉丹有很多講究,有時候特別怕女子進入丹房,怕影響丹的陰陽屬性。」

蘭兒聽了也沒有怎麼在意,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只要葉昊天煉丹的時候不把她趕走就行了。

不一會兒兩人來到一片丹林圍繞著的房屋前,老遠就看到一位錦袍老者站在門外相候。

早在數丈開外,老者就朗聲笑道:「老夫巫咸,歡迎你們前來闖關!我已經等了八百年了,等得好辛苦!快請入內!」

葉昊天和蘭兒一邊寒暄一邊進入房中。分賓主落座之後,葉昊天拱手道:「久聞前輩大名,如雷貫耳,皓月當空,今日相見真乃三生有幸!」

巫咸「喔」了一聲,問道:「是嗎?你怎麼會知道我的名字?」

葉昊天解釋道:「晚輩是從古書的記載中知道的。《路史·後紀三》載:『神農使巫咸主筮。』《歸藏》曰:『昔黃帝與炎帝爭鬥涿鹿之野,將戰,筮於巫咸。』《世本》曰:『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外國圖》云:『昔殷帝大戊使巫咸禱于山河。』相關的記載還有很多,前輩的大名在人間家喻戶曉,有句詩『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說您老人家不知道死了多少次,可是總也死不了。看來您的金丹之術委實高明。」

巫咸手撫長髯笑道:「好!看來你知道得不少啊!老夫的『不死藥』還不算最高明的金丹,只能在金丹之中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太上老君的『太上神丹』,其次是黃帝的『九轉金丹』,然後才能輪得上老夫的『不死藥』。」說到這裡他的臉上呈現出幾分得意和自豪的神色。

葉昊天連聲稱讚道:「前輩果然厲害,怪不得王母讓您來守最後一關。」

巫咸呵呵笑道:「這一關考的就是煉丹術,煉丹是我們道家的根本,不得不集思廣益,反覆探討,然後才能不斷進步。」

葉昊天不解的問道:「既然如此,為何不將煉丹術放在第一關考呢?」

巫咸答道:「煉丹之術非比尋常,上乘的金丹大道絕非普通人能夠悟得出的。如果放在第一關,固然會有更多人提出煉丹的見解,然而十有八、九都是錯誤的,反而影響了我煉丹的思路。放在最後一關則不然,凡是能過六關的人每一個都是天縱奇才,提出的見解縱然不完全對也會有幾分道理,對我都大有裨益。而且這樣我還可以省下時間來煉丹。」

葉昊天點頭道:「晚輩明白了,請問這一關如何考法?」

巫咸道:「我要問你六個問題,其中有的問題是有答案的,考的是煉丹的基礎,有的是沒有答案的,只要你講得有道理,見解有獨到之處,就算闖關成功。」說到這裡他頓了一下,然後道:「金丹之術分為外丹和內丹,我要考的主要是外丹。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何謂九轉金丹?每一轉之後分別如何稱呼?』」

葉昊天不假思索地答道:「九轉金丹就是將丹砂經過九次轉化,不斷加入新的藥材,最後煉成金丹的過程。根據《黃帝九鼎神丹經訣》記載,每一轉得到的丹都有一個名字,分別是『丹華、神符、神丹、還丹、餌丹、煉丹、柔丹、伏丹和寒丹』。」

巫咸聽了點點頭道:「好!第二個問題是:『何謂六一神泥?如何製備?』」

葉昊天不慌不忙的道:「『六一神泥』又名『固濟神膠藥泥』。通常是在外丹燒煉過程中用於容器的『固濟』和密封的泥狀物。主要的成分是:礬石、戎鹽、鹵鹼、礜石、東海左顧牡蠣、赤石脂、滑石等凡七物。具體製作過程是:先將前四物燒二十日,再取後三物合搗萬杵,再調以百日苦酒,直到各種成分調和如泥狀,就可以封固。封固之後,必須置於日中暴曬,直至乾燥方可使用。」

巫咸聽了臉上增添了笑容,道:「很好!第三個問題是:『何謂進退抽添』,這個是煉丹的關鍵了,答得好就表明你的煉丹術已經達到了大師的水平。」

葉昊天想了想道:「『進退抽添』講的是煉丹火候的掌握。火候的操持,必須注意陰陽的進退。所謂『進』就是『進陽火』,包括起火以及逐步增進火勢的過程;所謂『退』就是『退陰符』,包括減弱火勢、文火溫養以及中止燒煉;所謂『抽』就是抽去舊火,所謂『添』就是添加新火。《鍾呂傳道集》說,天地運行,寒暑變化,日月往來,周而復始,煉丹比於日月,陰陽升降,有進有退。」

巫咸臉上的笑意更盛了,接著問道:「在煉丹過程中,會形成『火毒』與『金毒』,都必須加以排除,否則服食就會中毒。火毒的破壞性在於它能夠導致服食者口鼻生瘡,面部像被火燒焦一樣;至於『金毒』,其破壞作用更大,服食者將昏迷癱瘓乃至死亡。所以我的第四個問題是關於『出毒』的,你知道有那些出毒方法,請一一道來。」

葉昊天低下頭來考慮了一會兒,然後道:「我曾經讀過《還丹眾仙論》、《陰陽九轉成紫金點化還丹訣》等十餘本煉丹著作,結合師傅所傳,大體知道出毒的方式。排除火毒主要有兩種,一是『藥排法』,也就是通過某些藥物的作用,逼火毒排除,比如取五加皮、地榆、余甘子各一斤,硝石、甘草各四兩,搗之為末,和丹、以水同煮,煮七日七夜;取出之後,再入寒泉中一個月,取出之後,然後再入牛乳中一日,又裝入瓶中,以重湯煮十七日,取出。干後細研之,以棗肉製作成丸。再有一法是把煉就的丹埋進地中一年;然後取出在井水浸泡一年;又取出在地中埋一年,直到金丹不發霞光為止,然後以甘露汁和丹,製作成丸,放入盒子中,進火燠養,抽添達七日,火毒就能夠排除。至於排金毒,乃是以五兩玄明粉和三升之水浸泡。」

此時巫鹹的臉上已經是滿臉堆笑了,嘆道:「你如此年輕就掌握了煉丹之秘,真是十分難得。老夫為了探討這些方法足足花了三千年!好!」

他讚不絕口的連說了數聲「好」,然後道:「上面考的是已知答案的問題,下面還有兩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需要你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先說第一個問題。世間之人都知道煉丹的基本方法,可是沒有幾個人能夠煉成;就連丹道大師煉出的也十有**是假丹;我自己煉的丹也時好時壞,好壞參半。按說我每次煉丹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每次煉丹我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煉完之後對比記錄發現跟以前的操作完全一致,可是就是效果難以保證。為了這個問題我想了數千年了,到現在還沒有找出原因。你幫我想想看,原因會在哪裡?」說到這裡他滿臉都是希冀的神色。

葉昊天想了想道:「如果說操作方法完全一致,那就不是操作的問題了,很可能是你所用的材料有問題。」

巫咸急忙道:「我用的丹砂都是最上乘的,絕對沒有一點問題,每次都經過了仔細的篩選。」

葉昊天沉吟了一會兒,道:「前輩有沒有對比丹砂的出產地,最好是用同一個地方出產的丹砂,越近越好,如果能不超過三尺就更好了。」

巫咸聽了呆住了,不解的道:「我用的丹砂有不少是在同一座山上採集到的,卻沒留意相互之間距離多遠,難道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嗎?」

葉昊天定定的看著他道:「前輩有沒有聽到『金元』、『玉精』、『木靈』、『火魂』的說法?丹砂雖與上述有所不同,卻也可能是山川之精華凝聚而成的,只不過有的蘊育了億萬年,其中山川之精華多些;有的只蘊育了幾千年,山川之精華就少些。雖然外表看著都差不多,內里卻大不一樣。這或許是您煉的丹時好時壞的原因吧!」

巫咸聽了一下子跳了起來,一頭撞在屋頂的橫樑上,將橫樑撞得粉碎,屋頂晃了幾晃差點兒掉下來。他興奮得又叫又跳,過了好半天才停下來,對著葉昊天深深地鞠了一躬道:「謝謝小師傅指點,您這幾句話可以省卻我數千年的冥思苦想,我真是太高興了!」說話間他從懷裡取出一個不大的葫蘆,小心翼翼地倒出五顆丹丸,用蠟紙反覆包好,雙手捧著來到葉昊天面前,道:「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請小師傅收下。」

葉昊天看著他極其謹慎的樣子,知道丹丸必然極有價值,連忙推辭道:「前輩不要客氣,區區小事,何足掛齒,不用這樣。」

巫咸硬是將丹藥塞在他的手裡,怕他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解釋道:「這是我萬年來煉製最好的一爐『不死藥』,服一顆可以增長功力六百年,可惜已經剩下不多了。」

葉昊天暗叫:「我的娘!一顆增長功力六百年,幸虧是同一種靈藥多吃就不靈了,否則他吃完之後不是可以在神仙榜上排第一了?」他推託了幾次都被巫咸擋回來,結果只好將丹藥收了起來,然後道:「前輩說有六個問題,不知道最後一個問題是什麼?」

巫咸恭恭敬敬的道:「最後一個問題是天庭規定回答的。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請小師傅指點。問題是這樣的。煉丹很容易碰到丹毒的問題,您剛才說的除毒之法固然是金玉良言,但能不能除得盡卻很難說。因為丹毒很複雜,不單是火毒和金毒的問題,還有很多別的毒性難以控制。所以往往出現這樣一種現象:辛辛苦苦煉成的丹卻不敢服用,服了可能會死,不服又心有不甘,進退兩難。這是令天下數十萬神仙頭痛的問題。請您想想看有沒有辦法。」

葉昊天站起身來在屋子裡走來走去,過了很久才停下來,道:「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這樣解決。先找二十隻老鼠,根據它們的重量給其中的十隻服下適量的丹藥,另外十隻不服。看看服藥後的結果。如果服下丹藥的老鼠大都死了,那丹藥就還需要再煉。如果大都活了,或者只有一隻死了,就再找六隻猴子來試試,如果猴子也都沒事,就去徵集幾個自願的人服用丹藥。如果那些人服下也沒事,才可以說這爐丹沒有問題。」

巫咸呆呆地坐了半晌,嘆息道:「這種方法好是好,只是老鼠、猴子也是有魂魄的,它們只是一時墮落到牲畜界而已,這樣對它們是不公平的。」

葉昊天聞言一愣,暗自責備怎麼把這事兒給忘了。不但神有神權,人有人權,牲畜也有牲畜權啊!他想了半天最後道:「那麼是否可以這樣,丹成之後可以廣貼告示,招聘二十位自願服丹的牲畜界的朋友,告訴它們服丹的後果:要麼很快脫離苦難轉生人界,要麼一死了之進入餓鬼界。我想那樣還是會有很多牲畜願意來的。」

巫咸聽了哈哈大笑起來,連聲道:「好!這方法不錯!」說著取了一個金箔包著的盒子來,道:「您已經通過七關了,是萬年以來連闖七關的第二人。這是王母備下的賞賜,裡面有一小瓶玉膏,一個人全部服下可以增加功力九百六十年,若是分給多人服用,一滴就可以增長功力六十年。另外還有一塊刻著『崑崙長老』的金牌,可以任意穿行除了王母寢宮之外的崑崙山各處,還可以到屬於王母和天庭的苗圃中任意採集三種靈藥,但最多只能採集一半,留下一半還有別的用處。」

葉昊天很高興地接了過去,然後拉了蘭兒欲待離開。

快要出門的時候,忽然聽見巫咸從後面叫道:「等等!」

回頭看時,但見巫咸從手腕上解下一隻玉簡,遞了過來,道:「小師傅,這是我煉丹萬年總結的經驗,請您收下吧。這些經驗可以省卻您很多年摸索的時間。」

葉昊天吃了一驚,忙道:「萬萬不可,我並沒有給前輩解決什麼問題,不敢受此大禮。」

巫咸誠懇的道:「這不是給您的禮品,這其實是一副重擔,也是我的一點私心。煉丹術發展到今天每進一步都很困難,以我的資質很難再有大的進步。我將畢生的經驗傳給您,是希望您能登峰造極,不斷開拓,將金丹大道發揚光大,這是一副很重的擔子。我的私心是希望您能每隔三千年回來一趟,將您悟出的新東西傳授給我。」

葉昊天感慨萬千的道:「前輩胸襟開闊,堅心向道,執著求索,我又怎敢不答應下來。好,每隔三千年我一定回來拜訪您一次。」說著他接過玉簡轉身離去。

出門五、六步,他忽然想起一件事來,於是急忙回頭道:「前輩,您能不能跟其餘幾位仙長說一聲,在刻石碑和上報天庭的時候別寫我的真名,現在天界不太平,我怕一不小心被人打死了。」

巫咸看了他一眼,笑道:「好說,你想刻成什麼名字?」

葉昊天想了一下道:「連闖七關的前面有鬼谷子,我也應該取個別號,不妨叫作『神州子』吧,取其漂泊萬里不忘神州之意也。」

本書(ahref=")簽約作品,獨家首發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