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尼爾・萊茵伯格。

他是這一次王國對帝國戰爭的副指揮官。

雖然他的頭銜是副指揮官沒有錯,但是軍中大小事務你肯定不能指望國王諾德里安這個戰爭門外漢去主持大局,因此實際上幹著總指揮官工作的卻是他。

如果放在平時。

他並不介意親自指揮這樣一場百分百被歷史銘記的曠世之戰,在如此龐大的兵力基礎之下,坦尼爾也有把握拿下帝國整個北方,並且以此為基礎獲得更大的利益。

但是國王御駕親征,這讓坦尼爾心中有些芥蒂。

因為他最怕的就是一個不懂戰爭的門外漢對他指手畫腳,偏偏人家又是國王陛下,他還不得不聽從對方的命令,到時候這戰爭打贏了是國王領導有方,要是打輸了……

結果不言而喻。

他坦尼爾絕對要為這次戰爭背上一個大黑鍋。

而事實證明,怕什麼就絕對會來什麼。

在來之前,坦尼爾並不建議攻打卡列尼城。

他主張的是冒險虛晃一槍,直接饒過卡列尼城奪取次級戰略城市,採取次級城市包圍戰略城市的策略,將卡列尼形成一座孤城,然後再徐徐圖之。

甚至於……

坦尼爾連奪取卡列尼城這個戰略點的想法都沒有,他更多是希望將這塊難啃的骨頭交給維迦去啃,即便他們會因此失去卡列尼這個戰略點也無所謂。

因為王國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時間,拿下另一個戰略點羅普斯城,這個交換對於王國來說是一點都算不上吃虧的。

當然這種戰術也相當冒險。

若是提前被帝國察覺到,就有可能被埋伏,然後各個擊破。

畢竟次級城市相當多,你一旦分兵多處,帝國又恰好察覺過來你的主力部隊並不在卡列尼的正面,就有可能對你進行反包圍,到時候你將進退兩難。

雖然坦尼爾號稱戰爭賭徒。

但是這並不是說坦尼爾放著穩妥戰爭不去打,偏偏要去做什麼劍走偏鋒才過癮,他之所以生出這個念頭是因為料定帝國的主力不會從卡列尼城中踏出一步。

正面除了他之外可是還有維迦。

帝國對於維迦的忌憚明顯在他們之上,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次級城市盡失,帝國也絕對不可能在維迦尚未出手的情況下,貿貿然發兵反包圍他們。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這一手棋雖然冒險,卻有著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率。

但是這個計劃打從一開始就被國王否決,國王諾德里安完全是個戰爭門外漢,他認為既然當初可以憑藉一手閃擊戰淪陷卡列尼,肆虐整個帝國北方,由此可見帝國也不過如此,這一次只要故技重施,帝國難不成還能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吃透他們的戰術不成?

國王一時糊塗也就罷了。

最可怕的是,國王身邊的智囊團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他們直接以風險過大為由,否決了坦尼爾的提議。

當然坦尼爾並沒有輕視智囊團的意思,畢竟閃擊戰這種先進的戰術就是智囊團發明出來,進而投入到實戰之中的,事實證明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

但是這一次智囊團明顯對於自己的戰術過於自信,也對帝國軍的實力太過樂觀了點,他們或許也同國王一樣,並不認為帝國能在幾年時間裡找到應對的辦法。

事情已經很明白了。

國王和智囊團,甚至這場戰爭的所有人都太過輕敵了點。

而現在,最讓坦尼爾覺得無藥可救的事情發生了。

國王命令他必須使用閃擊戰,複製當初一夜淪陷卡列尼的神話,讓帝國回想起曾經被他們支配的恐懼,並且將卡列尼這顆戰略門牙收入囊中。

至於他的反對意見?

很遺憾直接被國王諾德里安給無視了。

雖然御駕親征確實有士氣加成,但此時的坦尼爾寧可不要這個國王御駕親征,而且歸根結底他為何要嘴賤答應這種榮耀歸於國王,黑鍋永遠他背的戰爭?

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現在他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趕鴨子上架,強行進攻卡列尼城。

――――

卡列尼山脈附近。

剛剛帶領軍隊離開冰火之城,朝著卡列尼城行進的維迦收到了一條來自王國的信件。

這個信件由國王發出。

信件上主要說王國要在明天晚上發動進攻,並且國王諾德里安自信滿滿可以一夜之間淪陷卡列尼城,三天後他們便在卡列尼城迎接維迦的到來。

「這便是王國的高傲嗎?」

維迦呵呵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戲謔。

此時的王國就像一個自命不凡的貴族向他炫耀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王國的這一舉動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單純的向維迦秀一秀肌肉,並且以此來嘲笑維迦因為太過膽小,自願放棄擔任先鋒軍的位置,現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占盡好處。

卡列尼是兵家必爭之地。

毫不誇張的說,誰能夠得到卡列尼城,誰就掌握了在帝國北方的主動權,進可鯨吞帝國北方,威脅世界級的交通樞紐羅普斯城,退可建立防線,抵禦百萬之師。

王國一旦拿下卡列尼城。

那麼完全可以預想,他們將再度複製此前的神話,將帝國北方百萬公里的領土收入囊中,而且以王國這一次傾巢而出,帝國負面受敵的情況來推測,羅普斯城恐怕也保不住。

也就是說。

卡列尼之戰以王國勝利為告終的話,那麼帝國北方將全部被王國取得,維迦這個後來者再難拿到一星半點的好處,這便是作為先鋒軍的好處。

不過維迦並未慌張。

他甚至不緊不慢的朝著一名士兵說道:「王國軍這一次的指揮官是誰?」

「總指揮是國王諾德里安,參謀團為王國皇家智囊團。」

「哈哈哈,王國此戰必敗。」

維迦的臉上儘是嘲諷:「傳令下去,全軍緩慢行軍,將原計劃到達卡列尼的時間往後拖延兩天,我想那個時候我們應該能夠看到一齣好戲。」

「是,親王殿下。」

維迦目送士兵遠去,他此刻已經預見了這場戰爭的結局。

為何可以這麼說?

需要知道,總指揮官是國王諾德里安,而聯合王國的國王本就是戰爭門外漢。

讓一個業餘人員去干涉業內軍官?

這可和自尋死路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或許有人會問,這不是有皇家智囊團為國王出謀劃策嗎?

維迦承認,不管哪個國家的智囊團都有那麼兩把刷子,在對大方向的把控和戰術的制定上都具備相當強的實力,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他們沒有一個人上過戰場。

空有理論,只會紙上談兵是不夠的。

智囊團成員的策略如果沒有將軍們臨機應變的使用,那麼就會顯得很僵硬。

一旦戰術使用過於僵硬,即便是超越時代的戰術也會變成四不像,這也是指揮官間流傳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因所在,細節往往決定著戰爭的成敗。

空有戰略方向,而沒有細節的王國這一戰有勝算嗎?

很遺憾在維迦的眼中沒有一星半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