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駕至皇宮,子受進入九間殿。

百官隨之魚貫而入,行禮。

子受得先弄明白倆孩子到底乾了什麼,隱隱有種不妙的感覺。

子受左右四顧:「土方南下,幸得三軍將士用命退之,殷郊、殷洪何在?」

百官們俱都不吭聲,個個沉默著,方才給予他們的震撼太多,還沒反應過來。

殷郊、殷洪拜上:「兒臣在。」

子受道:「文武隨駕,朝歌城中缺少將領,爾等如何領軍禦敵?」

殷郊道:「兒臣親下圜土,勸服叛軍將領,雷開率眾斬首千餘,陶榮、鄧忠、辛環、張節等將守城有功,最後與土方一戰中亦頗有斬獲,具有功勞。」

這些人忠於子啟,但子啟也是正統成湯之後,自己的親哥,本質上,還是忠誠於商。

所以蠻夷入侵,他們會下死力,再多的矛盾也是內部矛盾,和外族沒有關係。

子受想了想,這些人可以用。

由於有前科,對自己心懷不滿,甚至可以重用,自己要乾了什麼昏庸事,第一個指著鼻子罵的肯定是他們。

畢竟都造反了,還不敢罵昏君?

子受道:「既有功,當賞,雷開為執金吾,擔負朝歌城內的巡察、禁暴、督奸等,陶榮、辛環等人為四門副將。」

群臣們譁然,面面相覷。

執金吾是陛下新設的官職,負責朝歌治安,比起雷開原職低得多。

可黃花山四兄弟的待遇,就太好了。

從山賊叛軍,成了城門守將?

雖然是副的,卻也有一定兵權。

子受倒不擔心,這四人都是奇人異士,懂些法術,所以聞太師、龍吉等人都能對他們出手。

演義里聞太師一招就能收一個,換成龍吉對付他們也只是小事一樁,完全不用擔心再起反意。

子受再道:「袁洪、金大升、戴禮、朱子真、吳龍、常昊、楊顯何在?」

下首的袁洪等人聽到念及自己名字,慌忙上前道:「臣在!」

「朝歌有一地,名西園,你七人有功,今朕封袁洪為上軍校尉,金大升為中軍校尉,戴禮為下軍校尉,朱子真為典軍校尉,吳龍為助軍校尉,常昊為左校尉,楊顯為右校尉,合稱西園七校尉。」

七人是妖怪,不通禮數,一來就做了官,顯得很是興奮。

還是老七楊顯頗有智計,忙是站出來,匍匐在地:「謝陛下!」

七人便能留下數千土方騎兵,便可見武藝高強,校尉雖然不是什麼大官,可也能掌兵。

而且七人的反應讓眾臣有些不滿,尤其是那為首的袁洪,大殿之上抓耳撓腮,活像只猴子,成何體統?

唯才是舉的確能舉出人才,可人才的德行,就很難說了。

楊任出言勸阻,雖是唯才是舉,卻也不能不問心跡德行,直接封為校尉。

子受皺眉,又是你,幸好把聞太師弄走了,不然聞太師看到妖怪當官,肯定也要說道說道。

不讓他們當西園校尉我下一步計劃怎麼展開?

你以為他們是去當官的?其實他們是去開動物園的啊!

西園那麼大地方,哪能只開果泳館?

學習朱厚照就學的徹底點,豹房要有!

猿房、牛房、豬房、羊房,也要有!

我讓猴妖去管理猴子,豬妖去管理豬,這不是很正常嗎?

子受平靜道:「昔年武丁先祖繼位之時,未得良佐,三年不言,後得賢相傅說,開創盛世,朕且問你,這賢相傅說,是何出身?」

傅說就是那位武丁說他要釀酒,你就是酒麴,要做青梅烏龜湯,你就是青梅的萬金油賢相。

楊任回奏道:「傅說賢相雖為奴,卻是先祖托於高宗的夢中賢才,自是非比尋常。」

「是也!」子受笑道:「昨夜朕得先祖託夢,袁洪七人乃良才,同樣非比尋常,且朕言唯才是舉,此七人有才,自當居高位。」

楊任:「」

當皇帝這樣厚顏無恥的時候,你很難找到反駁的方法,總不能說陛下你在胡扯。

畢竟先祖是陛下的先祖,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袁洪七人立時感動的肝腦塗地:「敢不效死?」

子受謙虛的笑了笑,讓袁洪等人回列。

等你們看到手底下的「兵」是同類後,估計就不會這麼說了。

殷郊開口道:「兒臣為麥智、麥雲二人請功,此二人雖行刺父皇,然心存大義,在我等圜土勸將時,曾出言相助。」

雷開在一邊哼了哼,如果不是麥雲力勸,他也不會冒險帶兵深入敵軍,若為社稷考慮,守個朝歌就可以了。

殷郊覺得,麥雲行刺父皇,但父皇沒有怪罪,只是收監圜土,反而將大肆宣揚事跡,應該不會追責,這次又的確立了功,出於道義,有功當表。

麥智麥雲?

怎麼把這倆給忘了!

子受想起了被自己遺忘在圜土的行刺二兄弟。

本來是打算將他們宣揚成類似荊軻的英雄人物,然後偷偷摸摸放了,沒想到忘了這茬。

現在也好,正好立功,能光明正大的放了。

「有功當賞,麥智、麥雲忠義,朕不忍殺之,今二人又立下功勞,死罪可免,赦為平民。」

「陛下不可!不可啊!」

這一次群臣力勸,反對聲更甚,哪有把刺客放了的道理?萬一刺客再來行刺怎麼辦?

就連殷郊都沒想到,以為父皇只會給他們稍好一些的待遇,軟禁起來,卻沒想到會直接釋放。

子受倒是無所謂,經過這次戰役,皇袍的防禦力得到認證,刀槍不入,別說揮著個小匕首了,拿大刀都捅不穿,估計也就修仙大佬能傷到自己。

不過反對聲確實大了點,子受也不好辦,只得道:

「麥智、麥雲輔佐皇子勸將,此次守城出力不小,朕心甚慰,本應大賞,然其行刺駕之事,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當發配南嶺。」

南嶺基本是未開化的地帶,把倆刺客發配過去,一路上多少也能宣傳一下麥雲刺紂王的忠勇事跡,固化南疆百姓對自己的反面印像。

「朕欲將匕首還之,成其忠義之心。」

子受又將行刺用的匕首賜還給二人,匕首是子啟遺物,他們忠誠於子啟,也算有個念想,畢竟一到南嶺,就沒幾天好活了。

商朝疆域沒有覆蓋南嶺,是有原因的。

這時,殷郊又道:「兒臣再舉薦二人,此二人同樣有功。」

子受嘴角抽了抽,還有?

你們到底背著我乾了多少事啊?

求推薦票

今天把新書期的欠更還完了,還剩下萌萌射八荒以及恬靜崩兩位朋友的萬賞加更,會儘快還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