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營銷報告及辦公會三

終於來了。李珞沒有看陶唐,也沒有看班子的其他成員。他知道現在大家的目光都盯著自己。

李珞慢吞吞地打開了筆記本,「陶總,營銷部的報告我看了,意識到一些問題,所以沒讓他們直接報你。未及時上報的責任在我。有什麼問題呢?就報告的內容而言,營銷部說的都是事實,並無任何的隱瞞。訂單份額在下降是不容迴避的事實,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經營的幾個主要市場都不景氣。這個情況,我想除了陶總,在座的大家都是清楚的。問題在哪兒呢?我認為就是營銷部的主觀努力不夠。我已經批評了他們,在目前情況下,更需要拿出拚命的勁頭來。陶總,您看是不是這樣,另外抽個時間,讓我詳細給你彙報下營銷存在的問題?」

李珞的態度令劉書林感到意外。他以為這次會議上李珞會據理力爭,就像以前一樣。但李珞竟然退縮了,而且把主觀努力不夠的帽子扣在了自己頭上。

「也好。那麼,能不能對全年收入指標做個基本的判斷?」陶唐道。

「75~80。不會超過80。」

「那就是說,收入指標最少要差40個億。是吧?」

「沒錯。」

「那麼,韓總,以李副總判斷的全年規模為基礎,主要財務指標呢?哪些可以完成?哪些肯定完不成了?」

「基本上都完不成了。」有些大舌頭的總會計師韓志勇含混道,「假如有100個億的規模,我可以保證利潤、EVA等指標,勞產率和增加值也可以爭取完成,但80個億的規模就一切免談了。」他一直受到李珞的擠壓,終於有個反擊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明白了。同志們,且不說指標完不成會影響我們在座每個人多少薪水,關鍵是公司兩三萬員工的生活如何保障。再進一步說,是公司如何生存下去。這不是說大話,而是冷酷的現實。說一句大實話吧,組織上把我們放在現在的位子上,是要我們解決問題的,不能僅僅提出問題。我認為在產品結構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前,規模是決定我們生存的關鍵因素。對於我這個判斷,大家同意嗎?」

「我完全同意陶總的判斷。相關指標是建立在120億規模上的。相差四十億,帳是沒法子做的。」韓志勇立即響應。

「陶總,我必須說明,120億的年初目標我是不同意的,這有據可查。但當時的主要領導執意如此,我有什麼辦法?」對韓志勇的進逼,李珞立即反擊。

「情況確如李珞同志所講,當時是有些主觀臆斷了,對形勢的判斷也過於樂觀了。而當時的主要負責人又聽不進不同的意見。總部有規模效益遞增的要求,但我們的情況比較特殊……陶總,我建議正式向總部做報告,不是大家不努力,總要實事求是嘛。」郭濤主席接話道。

「唔,誰還要講?」陶唐環視著坐在前排的公司領導,但沒有去看助理和副總師們。

「我同意陶總的意見,收入指標是最關鍵的,勞產率跟我掛著鉤,但沒有收入,就談不到增加值,勞產率也難以完成。」劉秀雲發言,其實是廢話。陶唐注意到李珞鄙視的眼神。

陶唐清了清嗓子,「那麼,關鍵就是收入指標了。曾有領導建議向集團打報告來調整指標,我理解。畢竟關係著大家的薪水嘛。但是我很為難,下車伊始,劈頭甩回去一份要求調整指標的報告,不合適。而且在時間還有三分之二的情況下。但實事求是的原則是永遠應當遵循的,如果到了九月底,情況依舊如此,我們再考慮報告問題。在此之前,指標一律不動,該怎麼考核就怎麼考核,大家同意嗎?」

「同意。」對於陶唐的這個決定,所有人都沒有反對的理由。

「坐等是不行的。還是要談談主觀努力。我又要談營銷部的報告了,這完全是一個態度問題。如果我們的幹部在困難面前喪失了成功的信念,指標是不會完成的。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這恐怕是個真理。新軍助理,除了營銷部的那一大塊,二級指標是如何安排的?」

「二級計劃有。總額是1.2個億。算是對銷售收入的補充。」發規部主任劉新軍答道。

「去年是多少?我說的是實際完成。」

「1.65個億。」劉新軍的數字倒是張口就來。

「為什麼今年下調了二級指標?」

「主要是考慮任務量……」劉新軍走入了死胡同,輕而易舉地就被陶唐將了軍。意識到自己的彙報出了問題的劉新軍求助地看向了總經濟師駱沖。

「講不通吧?去年實際完成收入96.5億。」不等駱沖開口,陶唐敏銳地指出劉新軍彙報里存在的邏輯錯誤。

「是這樣的,」駱沖解釋道,「因為年初總盤子是120個億,所以下調了二級計劃。」

「不對吧?二級指標難道不應該跟實際完成走嗎?一季度已經過去了,情況正在明朗化,為什麼不調整二級指標?就生產能力而言,在平泉地區,還沒有超過我們的。我估計,就數控工具機的數量,我們可能占了平泉的半壁江山,如果論鑄造鍛造,我們說第二,平泉市恐怕沒人敢說第一。這種情況下,基層的積極性不發揮出來是極大的失策。」

「陶總批評的是,我們下來立即研究調整。」駱沖的態度比較積極。

李珞沒有吭氣。陶唐把時間拖延到三季度末的安排令他不能提反對意見。他注意到陶唐和宋悅的區別,他其實願意陶唐陷入到枯燥繁瑣的業務問題中。雖然陶唐兼著總經理,對經營指標他是第一責任人,但作為紅星這樣規模的企業,陷入繁瑣的事務中必然影響對宏觀局勢的掌控。宋悅就從來不去關注具體的數字,有總會計師,總經濟師,有一幫專門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助理、副總師及部門主任們,一把手管那麼具體幹什麼?其實這倒不錯……

「趙書記,您有什麼指示?」陶唐扭過臉看趙慶民。

「我同意陶總對剛才三件工作、特別是指標問題的安排。同志們,在公司目前的情況下,大家要特別注意團結,團結才有力量嘛。我是搞黨務的,對經營的情況不那麼熟悉,但我提個要求,大家一定要團結在陶總的周圍,一定要維護總經理在經營方面的權威,為今年指標的完成竭盡全力。」

「郭主席?」

「我沒有什麼別的意見了。」自會議開始,郭濤的臉色就一直陰沉著。

「好吧。最後講幾件瑣事。第一是子弟就業問題。我來廠的第一天接了次信訪,兩個工人反映公司招收大學生進廠有些問題……」陶唐將張榮和吳桂生反應的問題簡要講了,「因為我沒有調查研究,不好表態,更不能決定什麼。但人事問題關乎民心,不可等閒視之。這件事上周我已經跟劉副總通了氣,我的意見是必須給那兩個工人一個答覆。公司如果嚴格執行了政策,就給他們解釋清楚。如果公司確實存在執行政策偏離的情況,也要勇於承認錯誤,並且儘快拿出一個具體的意見來。我答應本周五之前給那兩位工人師傅一個負責任的答覆。劉副總,我交代你組織相關部門研究此事,有結果嗎?」

「有,本來下午一上班給您彙報的,可您去車間了。」

「那好,會後我們談。同志們,子弟回廠就業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全國每年大學生畢業六七百萬,有人說畢業即意味著失業,儘管有些過激,但反映出就業形勢的嚴峻。我們呢?一方面招收大量的臨時工,一方面又將大批大學生子弟拒之門外,這裡面是不是有些不合理?能不能改變一些舊有的辦法,大學生可不可以到一線去?比如數控工具機操作,他們學起來肯定比民工強,也比技校生強吧?關鍵是待遇問題。你不調整待遇,一些崗位就沒有吸引力。這個問題要抓緊研究,請劉副總牽頭,儘快搞個東西出來。」

「我原則同意。這個意見好。」趙慶民點頭。

「再一個呢,是上周發生的動力公司一位管道工因拆遷衝突致死一事。這件事跟公司經營確實沒多大關係,人也是死在廠外的。但死者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事件中又處於弱勢地位,我們必須關心,否則怎麼體現公司的存在呢?我的意見是法律辦要介入,要在法律上給予其遺孀全力幫助。我在周六的時候跟東湖的唐一昆先生見了一面,說了這件事,他表示會關注。法律辦要派人和東湖聯繫,爭取妥善解決。如果涉及司法糾紛,法律辦要積極介入。大家同意嗎?」

「陶總,這個口子開了,是不是會有後遺症?」郭濤開口道,「我個人很同情死者,但涉及財產糾紛的個人案件非常多,如果都來找公司幫忙,怎麼辦?」

「趙書記,您認為呢?」陶唐看著趙慶民。

「原則上我同意法律辦介入。但郭主席說的也是實情,我們不能不顧及後續問題。能不能由工會出面,一次性地給家屬些補助?」趙慶民道。

「其他同志呢?」陶唐問道。

似乎感覺到了一二把手之間的分歧,副總們都不表態了。

「我同意陶總的意見。」排名最後的邱林看副總們都不吭氣,發言道,「只有我們把職工當家人,職工才會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家。」

「就是這個話。其實呢,我說的是態度問題。這件事其實更多是技術問題,法律辦是搞法律研究的,我們給與職工的,只能是法律上的幫助,依靠的還是法律嘛。東湖實業如果能平息死者家屬的怨氣當然好了,那樣的話就不必打官司了嘛。」

「我同意陶總的意見。」趙慶民對常文海道,「常主席,法律辦是你分管的,會後立即照陶總的指示安排執行。」

常文海點點頭。

陶唐輕咳一聲,「同志們,今天會議的議程到這裡就結束了。總經辦形成一個紀要發下去。」陶唐扭頭對坐在自己側後的張興武交代,然後正色道,「除了指標問題比較重要外,其餘幾件事,包括安措計劃的啟動,都不是很要緊的問題。今天請了組織部的同志列席參加,是要加強對中層幹部的管理考核。根據我個人的一點經驗,任何一級組織中,中層這一環節是非常關鍵的,企業尤為明顯。特別是中層黨政一把手,差不多可以決定事業的成敗。高層一些決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問題往往出在中層,也就是常說的執行力不強的問題。我們面臨的局勢又如此嚴峻,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執行力。前天去下面轉了幾個加班的單位,三分廠,七分廠,還有九分廠和十三分廠,發現一個現象,只有少數單位有中層幹部跟班帶隊,大部分加班單位的中層都不在崗。這怎麼可以?馬總,」陶唐問分管生產的馬光明,「難道公司允許這種情況?」

「確實有帶班的規定……」馬光明低聲說,「執行的不好,我檢討……」

「群眾在加班,領導卻溜號,怎麼能抓好工作?今天上午,我從發規部調閱了年初與基層黨政正職簽訂的責任書,認為就責任追究方面是有所缺失的。我們將他們安排在現有的崗位,是要他們創造性地完成任務,不是做維持會長,更不是單純地喊困難。那樣的話,我們要他們做什麼呢?當傳聲筒嗎?所以,我提議組織部門要研究這個問題,搞那麼幾條出來,把指標完成和中層一級的薪酬特別是位子掛起鉤來,而且是嚴格掛鉤。趙書記,郭主席,各位領導,大家看如何啊?」

「我看很好。就這麼辦吧。加強中層隊伍管理是完全必須的,陶總看問題非常準。不過,事關重大,待組織部門形成一個意見後,上會研究討論通過後再成文下發吧。」趙慶民道。

「當然,必須經過班子研究,必須做到言而有信。」陶唐點點頭。

「我說兩句吧,」李珞開口道,「我完全同意陶總提出的加強中層隊伍管理和建設的設想,特別是在目前的情況下,非常有必要。昨天晚上聽說了一件事,想必其他領導也聽說了,當然,僅僅是聽說而已,涉及中層幹部的形象問題,我覺得應當在這裡提一提……」

「什麼事?」趙慶民皺眉道。

「法律辦副主任韓瑞林亂搞男女關係被人家堵在了屋裡,就在昨天。當時很多職工家屬就在現場……」李珞平靜地說,「影響很不好,儘管對方是個寡婦。這不是給中層隊伍的形象抹黑嗎?」

「有這種事?」趙慶民提高了聲音,目光投向了常文海。

常文海暗罵了李珞一句,你跟陶唐鬥法也不必找老子的麻煩吧?我又沒惹你!何況,這種爛事啥時候上過會?正經事還管不過來,哪有精力管褲襠里的那點事?

心裡腹誹著,嘴上還得接招,「我也聽說了,因為沒有來得及核實,所以沒有在會上提,而且,今天是總經理辦公會,議題也有所不合,所以沒講……」

「這件事先不談。常副書記先把情況搞准了,究竟是怎麼回事?然後再研究如何處理吧。」陶唐平靜地說,「李副總講的很對,如果情況屬實,就是給公司抹黑。如果沒有其他事,散會。對了,劉副總和潘主任留一下,我們談談大學生錄用的問題。」

陶唐的第一次總經理辦公會歷時一小時五十分鐘,總算結束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