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號上午臨下班時,顧眉君在市工行呂行長的陪同下突然造訪紅星。當時陶唐正在研究韓志勇送來的五月份資金需求計劃,韓志勇便領了顧呂二人來了,「陶總,您看誰來了?」

「喔,真是稀客。」陶唐急忙起身迎接。

「很勤政嘛。快下班了還這麼專心致志?這位是市行呂行長,早就想拜訪你這位大老闆了,恰好我今天回來,就拖了我過來……沒打擾你吧?」

「歡迎還來不及呢,哪裡談得到打擾。」陶唐與呂行長熱情握手,李志斌利索地端來了茶。

銀行是不能怠慢的,特別是工行,紅星在工行的貸款高達4個多億。

看看錶,陶唐吩咐李志斌在小招安排酒席,對顧眉君和呂副行長說,「時間不早了,乾脆咱們邊吃邊聊吧。」

「行,這樣最好了。早就想著來看看你了。喔,把呂綺叫上唄。」顧眉君說。

「不用了。公司有規定,午間不能喝酒。光叫呂綺也不妥當,咱們班在紅星上班的可不止她一個人。而且,談事也不方便。」

提到正事,顧眉君便不再堅持了。

顧眉君的來意陶唐是清楚的,但公司基本戶的變更卻不是一句話的事。所以,到了小招的包間後,陶唐對顧眉君說,「你的來意我清楚。我也不跟你來虛的,變更基本戶需要做很多工作,客戶方面的手續不那麼好辦,燕京那邊也要打招呼。如果不影響大局,我個人是沒意見的。工行這些年對紅星的支持力度很大,韓總跟我說過不止一次了。」

「老呂跟我講了情況,你不要擔心建行方面,他們不會帶給你任何制約。缺多少,我給你放多少!這個,我來之前已經向行里請示過了。」顧眉君顯得胸有成竹,「對於紅星這樣的企業,行里是有特殊政策的。」

陶唐看了韓志勇一眼,似乎在責備韓志勇不吭氣,「老同學,你有你的難處,我有我的難處。總不能因為新朋友而開罪老朋友。」

陶唐對顧眉君的印象很一般,更沒啥交情。論及中學的同學,真正保持友誼的其實就孫敦全一個,呂綺不過是他心底的綺夢。因為有盛東的三年多履歷,陶唐對銀行和企業的關係有著比較到位的理解,某種意義上,銀行更依賴大型國企。而顧眉君執掌的公司部更是如此,一定是受到了指標方面的沉重壓力。把紅星這樣的大客戶爭取過來,每年就增加了上百億的流水,將帶來非常可觀的利潤。

顧眉君卻是志在必得,「鴻友沒跟你說嗎?老陶,我確實遇到了困難,咱也不說桌面上的話了,這個忙你必須幫。這不老呂在這兒,建行能給你的,工行一樣不會少。你就放心吧。」顧眉君一舉雙關。

「韓總,我看這樣吧。這件事呢,先不要聲張。顧總是省行的領導,又是我的同學,顧總的面子總是要給的,銀行這邊的情況你比我清楚,你先考慮考慮,商量後給顧總和呂行長一個負責人的答覆。」

「成,按您的指示辦。」韓志勇爽快地答應。之前,工行就一直在做著他的工作,條件是增加1.5~2個億的流貸。鑒於當時極端困難的經營形勢,宋悅為了緩解資金的壓力,甚至組織了一次小範圍會議研究過此事,但最終沒有拍板,根由卻是因為李珞的反對。加上紅星開戶行建行聞訊加大了對紅星的工作力度,韓志勇也感到很為難。隨後楊文歡和宋悅連續出事,事情就放下了。

公事就說到這兒,到飯桌上便不再談此事了,顧眉君堅持要喝幾杯,陶唐也不好拿規矩堅持。午間不准飲酒是針對下面的,誰也管不著公司級領導,像顧眉君呂行長這樣的客人上門,陪幾杯酒更不會有人說什麼。

席間,顧眉君從韓志勇嘴裡才知道陶唐的夫人在幾年前便故世了,她大吃一驚,「哎呀陶唐,上次在唐一昆那裡你可瞞得好緊。」

陶唐對韓志勇有些不滿,但也不好表示出來,「這又不是什麼美事,我神經病嗎?到處聲張?」

「都好幾年了。該成個家了。你放心,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一定幫你物色一個!」她看了眼呂行長,「像陶總這樣的,算鑽石王老五吧?我瞧你們行就不少漂亮的女孩子嘛。」

「那倒是。就怕陶總眼界太高。」呂行長微笑道。

「拜託,咱先不談這個了吧?」陶唐立即岔開了話題。

因為談及此,話題有些沉重,酒便少喝了不少,陶唐強調下午有個重要的會,顧眉君也就不堅持了。飯後告辭時,她把陶唐拉到一邊,在陶唐手心裡塞了張銀行卡。

陶唐不動聲色地把卡順手塞進了顧眉君的上衣口袋,「顧班長,那件事我會上心的。因為下午要開資金平衡會,我就不留你了,如果要看看廠里故舊,我讓呂綺陪你。」

「不用了,我還得趕回北陽彙報呢。」當著韓志勇的面,顧眉君也有所顧忌,「再見吧,你單身一人,多保重。來北陽一定給我打電話。」

「一定。」

「這點煙酒是呂行長的一點心意,你得留下,不然就不給我面子了。」她從呂行長司機手裡接過一個橘黃色印著平泉支行字樣的紙袋,塞到了陶唐手裡。同樣的禮品,韓志勇當然也有一份。

這次陶唐沒有拒絕,收下了。

下午的資金平衡會準時召開了,會議的規模比陶唐想的要大,資金的「輸入」端就是營銷一家,「輸出」端就多了,黑壓壓坐了一大片。因為參會的人多,三號樓會議室坐不下,臨時調整到了營銷部所在的二號樓。

在家的公司領導悉數參加了,本來沒有黨群口的事,但陶唐都讓通知了。看到花錢的部門這麼多,坐在陶唐左首的李珞不免產生自豪之情,憑空多了幾分勇氣,離了我行嗎?

會議本該由韓志勇主持的,但陶唐要先講講自己的規矩。

實際上,這是自陶唐上任幹部大會後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之前開過幾次會,範圍都很小。趙慶民注意到,今天參會的單位幾乎都是來的行政一把手,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

陶唐講,「同志們,今天的會議是五月份資金平衡會。因為我安排的晚了,也沒有徵求更多領導和部門的意見,可能會有些倉促,但不要緊,如果遺漏掉一些項目,可以在假期結束上班的第一天書面報財務部。我和韓總商量了一下,以後我們每個月至少開一次資金平衡會,時間就安排在下旬的25號左右,這個時間,次月的情況一般就比較清楚了。對保證預算的執行率比較有利。會議的召集人就是韓總,因為今天算是第一次,我多說幾句。

「為什麼要恢復資金平衡會制度呢?是因為它必不可少。別說我們這樣的百億企業,便是規模小上十倍,百倍,我看也要搞預算的。不然就是打亂仗。所以當我了解了公司竟然很久不搞資金預算時感到很驚訝,這絕對不行。我來廠的這段時間裡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也印證了資金平衡會的必要性,千把元的條子也要找我批,豈不荒唐!

「資金平衡會的意義就是搞好資金預算。其目的有三,第一,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把錢用在刀刃上。特別是在目前我們經營困難的局勢下,更要合理把握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力度。第二是增加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在座的都是公司主要幹部,回來多少錢,錢都花在了哪兒,花了多少,應該讓大家都清楚。這樣利大於弊,至少可以減少彼此的埋怨,特別是對財務口的埋怨。第三就是限制領導的權力。是的,我就是這樣想的。資金平衡會開好了,我的權力首先受到制約,會上通過的項目,就不要找我批了。其他領導也一樣。只有突發的事項才需要申報審批,這將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這就要求我們各部門精確計算各自的工作,預算的執行率要納入責任制考核,請發規部抓一下這件事,五月份試行一個月,六月份正式開始納入考核。同志們,改變現有的資金使用辦法好不好呢?我認為好,可以騰出公司領導們的精力來抓更重要的工作……還有,可以從制度上減少腐敗發生的風險!所以,這個會議要從制度上確定下來,相關制度由財務部起草或重申,經發規部審核後頒發全廠。好了,我要講的開場白就這些,下面先由營銷部報告五月份的回款計劃。」

劉書林清了下嗓子,「各位領導,因為時間倉促,我們擬出的回款計劃可能存在一些誤差,但不會大……」他下意識地掃了眼陶唐,見他正在筆記本上記著什麼,於是從變速箱市場開始,逐項彙報各大市場的回款計劃,「……情況就是這樣,累計回款約3.75億。」

陶唐看了眼李珞。

李珞點點頭,「我補充兩句。一是汽車配件版塊,由於我們配套的乘用車和重卡兩大市場都在下滑,對方的經營呈現困難趨勢,回款變得不太正常。但劉助理的數字保守了一些,營銷部要加大工作的力度,爭取實現按合同回籠款項,這樣,預計有1900萬的增量。第二個是變速箱,情況類似,如果嚴格執行合同,應該有2500萬左右的增量。我的意見是打個折中,營銷部要自加壓力,爭取在五月份實現4個億的回款。陶總,我就補充這些吧。」

「好吧,營銷口開出了4個億的盤口。現在我們聽聽花錢的項目吧。韓總,我看這樣吧,下面的會你來主持,建議先說必須花的,比如工資,能源一類,再說生產及其他。」陶唐實際上主持了會議。

「好,那就請發規部和人力資源部先彙報工資及工資性費用。我們一項項來吧。」韓志勇看了眼坐在對面的劉新軍和潘成貴。

「我先彙報下責任制考核結果……應發工資總數是6889萬。不包括工資性費用。」不知為什麼,劉新軍沒有帶呂綺來,陶唐剛才注意到了,負責責任制考核的呂綺沒有參會。

潘成貴接著劉新軍彙報,「因為和市局達成協議,按季繳納社保醫保等費用,本來五月份不是繳納月,但四月份因資金緊張,只繳納了一季度的三分之二,尚拖欠一個月的費用,金額為990萬元……」

陶唐記下了這兩個數字。

「能耗?」韓志勇繼續主持。

生產用能耗是動力公司的事,生活用能耗是物業公司管。兩項加起來共1420萬元。

「等等,為什麼要把生活用電用氣都算進來?」陶唐打斷了彙報,「這不合理吧?」

「是這樣的。費用由公司代繳,物業收費後轉入公司帳戶。」李建國彙報道。

「這不對。」陶唐合上了筆記本,「物業公司收費率能達到多少?」

「大約是85%左右……」王景福有些底氣不足。

「左右?剛才說你那塊是480萬,包括了天然氣,按照你說的,豈不是每個月公司要賠六七十萬?劉助理,發規部對物業公司動能管理是如何考核的?」

「這個,我記不清了……要查一下……」

這個問題問住了劉新軍。因為感受到了呂綺受到陶唐的器重,劉新軍今天拋下了呂綺單獨來參會,沒想到還是出了岔子。

「叫呂綺來。」陶唐皺了皺眉頭,「繼續往下走吧,待會兒我再談對生活區動能管理的看法。」

接下來是財務部的財務費用(銀行利息)和稅金,銀行利息本月必須支付3200萬。韓志勇解釋說是一筆1.8億的倒貸所致。各項稅金加起來也要3000萬左右,李建國解釋說這是最低限度了。

接下來是科研經費,李蒙囉囉嗦嗦地念起他列出的單子,被韓志勇打斷,「你不要逐項念了,項目我看過了,說總數給陶總吧。」

科研預算不算多,只有1100萬。

現在1.7億花出去了。

「安書記,該你了。」終於輪到了採購,這是大頭。

「陶總,各位領導,」面容清秀的採購部代主任安中良似乎有些緊張,「按照生產製造部的月份作業令,五月份主材採購所需資金為2.1億,輔材為0.95億,合計為3.05億。要展開講嗎?」

「我問一下,你的計劃是按多少產值做的?」

「4.95億。」

「馬總,五月份不是要調整計劃嗎?」

「是的,增加的部分尚未通知採購部。」

陶唐有些不滿,「為什麼這麼慢?增加的產品主要是東湖市場吧?安主任,你估算一下,增加一個億東湖的產品,大致需要增加多少資金?」

「最少7000萬。」安中良心算了一陣,「陶總,不會少於7000萬的,東湖市場的邊利率比較低。」

「這就比較麻煩了……好吧,繼續吧。」陶唐擺擺手。

蔣延生的生產口外協資金包括刀具工裝量具等的支出至少需要一個億,辦公經費、進入司法程序支付的欠款、運費、三包等質量賠款,林林總總加起來又是好幾千萬……參會的眾人看著陶唐,不知道他如何處理這1.5億的窟窿。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