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是沒有重視。我認為反映出七分廠職工的心態,或者對公司不信任,或者對你們不信任。其中更有分廠班子工作的狀態,大概沒有其他的解釋了。二位請坐吧……除了七分廠,四分廠、九分廠、十四分廠、十八分廠,還有物業公司,營銷部、採購部等單位的回收率也很低。這說明什麼?請大家深入思考。當然,也有好的,機關不必說了,一分廠、八分廠、十一分廠,還有質檢中心回收率都超過了95%,值得表揚。

「職工們都反映些什麼呢?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薪酬問題,大家都認為工資太低了,要求加薪。第二是公司發展問題,令我高興的是,很多一線工人非常認真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實話說我很感動。儘管一些建議不那麼靠譜,我卻從中看到了他們關心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拳拳之心。在我看來,這才是最大的財富,是我們重振紅星的希望所在。第三就是福利問題,希望公司力所能及地改善職工的福利,包括住房和子女就業。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廉政問題了,這個,我不想多談了,以後會有機會專門談。現在我要說的是,三個問題,代表了職工的心聲,也指明了我們工作的方向。我們這些人,紅星的兩級班子,就朝這個方向努力。順序呢,第一是解決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第二是提高員工的薪酬,第三就是改善福利,讓員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因為發展是解決薪水和福利的前提。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這三條。有人可能想說,你這樣講是不是有些不負責任?班子會研究過了嗎?研究什麼?哪個領導敢否定這三條?我是不敢的。毛主席曾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調查問卷再次證明了老人家論斷的英明,群眾幫我們指出了工作的方向,既符合上級的要求,也符合公司的實際。大家說是不是啊?」

趙慶民帶頭鼓掌,下面響起熱烈的掌聲。

「第三點,我想談談管理問題。這個題目比較大,不那麼好講清楚。而且,就我十幾天的時間,肯定是管中窺豹,以點帶面了。講的不對的,我負完全責任。歡迎同志們指出並批評。

「一般地講,從結果看過程是比較科學的。這就是常說的成敗論英雄。搞的好的企業,管理必定有獨到之處。搞不好的,不好說管理就好吧?毋庸諱言,紅星目前的經營是很困難的,紅星出了楊文歡和宋悅的問題,在制度上一定存在著漏洞。這個,誰也不好否認。我走的企業不多,當總經理也就盛東一家而已。比起盛東,紅星既存在著不足,也有過人之處。但我們應當具備這樣一種思維,即在我們內部,要以查找不足為主,宣傳成績為輔。成績讓上級來宣傳,讓職工來頌揚,我們這些人,任何時候不要沾沾自喜。這是我的一個基本態度,今後呢,可能在工作中對大家批評更多一些,不是看不到或否定大家的成績,出發點正在於此。

「十幾天裡,我開會不多,跟班子成員,跟我們在座的中層幹部交流也不多。但走馬觀花地看了所有的分廠和絕大部分車間,看了我們幾乎全部的在產產品,也看到我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那麼好的現象。現在我就來談一談。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也是在座諸位的職業。不管是做行政的,還是做黨務的,從事的都是管理工作。對於管理,我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以我自己的經驗。對於管理的理解是,管理是通過他人的勞動來達成自己目的的活動。把這個定義延伸,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

不過是老生常談。坐在趙慶民右首的李珞已經聽說了財務部的「內訌」,他估計陶唐會拿東湖價格說事,所以,在陶唐講到管理時,他豎起了耳朵。李珞自詡在管人上有獨到的心得,對於陶唐對管理的定義,李珞認為太過平庸。

陶唐摸出手機看了一眼,回了條簡訊後繼續講,「管理必須有個重心,或者是階段性的,或者一以貫之。每個企業或有所不同,以成本為中心的,以質量為中心的,其實異曲同工,殊途同歸。抓質量當然會對成本產生影響,我看了去年公司的行政工作總結,似乎公司是以抓質量特別是實物質量為中心工作,去年的報表,公司的質量損失為4300萬元,其中外損――主要產生於汽車配件的三包損失就有3300萬元。同比下降了32%,節約了1000餘萬吧。當質量得到改善,廢損自然降低,成本隨之得到改善。反之亦然。都說一個領導一個令,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可能會想,陶唐當了總經理,會有什麼新道道?在這裡我確實要公布我們今後管理工作的重心,那就是以精益管理為核心……」

果然祭出了他的法寶……盛東是馮世釗推行精益管理的試點單位,陶唐很可能就是以此獲得馮世釗的青睞。李珞是看過精益管理的幾本小冊子的,集團將其提至了戰略的高度,但他對其卻不感興趣。總是喜歡標新立異,還不如踏踏實實地抓質量或成本呢……

「精益管理被集團總部提到了戰略高度,不是我的發明,發明權在日本,在豐田公司。他們已經堅持了幾十年,取得了極大成效,為很多著名公司所推崇並學習實行。我們也算汽車行業的一員,有份資料說,全球範圍內,質量最過硬的是豐田車。考核辦法是統計法,即統計每100輛新車發現的缺陷,豐田是最少的。有一家美國的著名公司,花了大價錢請了豐田的專家幫助他們搞精益,搞了一段時間後宣布他們學會了,精益了,這個結果令日本人嗤笑。因為精益管理的精髓在於持續改進,是沒有終點的管理活動……」

呂綺認真做著記錄,她速記的水平不錯,幾乎可以一字不落地記下陶唐的講話,她很想聽聽陶唐對精益管理的講解,因為盛東是集團樹立的標杆,盛東經驗的核心就是精益管理。

「對於精益管理,我們系統也在搞,盛東算是先走了一步,受到總部的肯定。我在這裡給大家披露幾個數字,盛東公司近三年來質量損失、管理費用逐年以兩位數降低,成本費用率每年以一個點降低。大家可以算一算,以我們紅星現在的規模,成本費用率降低一個點意味著什麼?大致可以省出一個億。一個億啊同志們,如果用於漲工資,差不多可以增加收入10%了。而且大家要注意,這是在不增加規模的前提下計算的。現在盛東嘗到了甜頭,越發覺得精益有搞頭了……

吹牛!韓志勇想,盛東搞的不錯,但不可能有這麼大收效。

「最近應東湖實業的邀請,我和李總、江總去了一趟……」

還是來了。李珞想,看看他如何講吧,這可不是營銷的責任……

「解決了一個具體的問題,即懸而未決的幾個億的合同問題。我們需要訂單,但訂單受制於成本,成本即價格,營銷部難以接受對方的報價,而營銷部的價格是財務核定的。我在東湖現場拍了板,凡是價格誤差在10%之內的,統統簽了。這有些武斷,但是必須的。因為時間等不起,用戶等不起。但是我們不能說財務在搗亂,財務也是為了把關啊。我認為10%的差距是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來消除的。市場經濟就是這樣,你不能說用戶在刁難你。這個活兒,我們不幹就會有別人干,用戶永遠無錯。但價格又是科學,不能總是拍腦袋。回來後請韓總給財務安排了一項工作,即重新核算東湖產品的價格。今天早上,財務部的核算結果出來了,比我想像的要好,大部分產品的價格是可以承受的,令我感到愉快。為什麼過去不行現在就行了呢?財務做了個說明,很簡單,就是加強成本控制特別是廢損的控制。非常正確,這就是精益!後面呢,財務要盯緊成本,盯緊廢損,要將計劃變為現實,而且要不斷改進,把成本一直壓縮下去!盛東就是這樣做到,剛才談到了盛東的幾組數據,數據的背後,是盛東員工的艱辛努力,我相信紅星是可以超越盛東的,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他們能做到的,我們一樣可以做到。」

李珞忍不住去看韓志勇,看不清低著頭記錄的韓志勇的表情。他感到愉快,陶唐的板子抽在了韓志勇和馬光明屁股上,活該!

「但盛東是走過彎路的,我剛到盛東時,集團馮老總――他當時是集團總經理,去盛東視察,檢查了盛東推行精益的做法,跟我講了幾句話。他是用哥倫布打比方的,大家都知道,哥倫布是第一個發現美洲大陸的歐洲人,現在史學界有人質疑這個定論,但這不是我們研究的課題,不深談了,我們也不是搞西洋史研究的。回到正題吧,馮老總說,陶唐啊,我看你抓精益可以歸納為這樣三句話:出發不知去哪兒;到了不知在哪兒;回來後不知去過哪兒……」

會場發出一陣輕笑,呂綺是在大笑。她隨即捂住了嘴,覺得馮世釗實在太有趣了……也不知是不是陶唐在胡編……

「我講這個笑話,是說盛東是走過彎路的,但後來嘗到了甜頭,取得了效果……這些天我看了基層的情況,情況有些像盛東當初,仍停留在最膚淺的層次,就是現場管理階段。現場管理是精益管理的出發點,這沒錯。我們的現場搞好了嗎?沒有。很多車間工作現場凌亂不堪。可能有人想,我們和過去比已經進步好多了,但是不行。跟集團的要求,跟用戶的要求,差距太大。現場管理可不僅僅是打掃衛生的問題,現場管理5S,清掃、清潔、整理、整頓、素養。五個要素大家已耳熟能詳了。但做的很差。清掃都不夠格,整理都做不好,其餘的就甭談了。大家千萬不要小看現場,它暴露了我們管理幾乎所有的問題,安全、質量、工藝、成本……都隱藏在其中。現狀是什麼呢?跑冒滴漏比比皆是,我舉幾個例子吧:九分廠酸洗車間南面一直有蒸汽泄露,我路過了三回,沒人管。我不相信九分廠的幹部們看不到,為什麼不管呢?大概認為那是動力公司的事吧。動力公司也不管,不知是看不到還是不願管。蒸汽是要付費的,都要轉入九分廠的成本中,這說明什麼?二分廠是搞鍛壓的,工人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服,甚至還有穿背心上崗的……分廠領導、車間領導視而不見。我想問問二分廠的領導們,安全關係不關係成本費用?出了工傷,職工忍受痛苦且不說,公司花不花錢?十二分廠一車間外堆了一大堆廢鐵,像是報廢的模具,任憑風吹雨淋,也不知堆那裡多久了,沒人心疼……至於長流水,長明燈就更是普遍現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馬光明是分管精益的,他心裡一動。聯想到剛才的價格問題,這是在敲打我呢?還是在敲打老韓?

陶唐繼續講,「現場搞不好,精益就不可能深入。精益管理的目的是消除浪費。直接的結果就是效率和效益的不斷提高,是產品質量的不斷改進,是成本的不斷降低。再高一步,是幹群關係的本質改善,是員工主人翁意識的提高。但起點就在現場。精益管理從現場出發,回歸現場。所以,還是要大力抓好現場管理。抓現場管理,一定要擯棄演戲的習慣,抓現場不是給領導看,也不是為了漂亮美觀,而是為了質量、成本和效益。我可能有些武斷了,我認為我們抓現場有表演的成分,這樣自然不能深入了。我去了一個分廠,就是六分廠。說實話,比較差勁。那天我沒有批評他們的現場,但分廠領導大概意識到了,隔了一天我再去,現場明顯得到了改善。改善應該表揚和肯定,但要問一問,這樣的改善是持續的呢還是一次性的?是為了抓精益呢還是為了讓領導舒服?我希望是前者。如果是後者就沒什麼意思了……這兒我立個規矩,以後不管是系統還是地方來廠視察,不通知基層,是什麼樣子就讓領導看什麼,原汁原味,不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以往可不是這樣……馬光明想,這就帶給我更大的壓力了,畢竟我是管現場的……

「怎麼抓現場呢?我的經驗是兩個字,第一是明,第二是嚴。明就是明白,要有明白人,首先是領導,特別是中層行政正職要做現場管理的明白人,要懂如何抓現場管理。怎麼辦?只有學習一途,沒有捷徑。我建議在五月份組織一個學習班,從理論上學學現場管理的要義,然後可以走出去,比如說到盛東看一看。還要培養具體抓現場的人,以其培訓本單位、指導本單位的現場管理。領導不能不抓,也不能什麼都抓。嚴的意思就是嚴格,來真格的,不鬧虛文。要出台或者重申現場管理的獎懲規定,違反就懲罰,誰違反就懲罰誰,在起初階段要以教育為主,然後就以獎罰為主了,直到讓規矩深入人心……養成習慣。這就是素養的含義。說到習慣,現場管理一定要打殲滅戰而不是打游擊戰,什麼是殲滅戰?就是同類問題徹底杜絕,再不發生了!比如下班前整理工具,比如擦拭工具機,必須養成習慣,不能同一個問題屢禁不絕。我在盛東是嚴厲處理過的,撤過職,降過薪,調過崗,下過崗……嚴是愛,是對大多數人的關愛。不能礙於情面,不能心慈手軟。公司設立了精益管理辦公室,設在了生產製造部,可以,請精益辦立一個規矩出來,分層檢查,分層考核。精益辦只對分廠,不管下面,車間、工段、班組,要由分廠來抓。用三個月的時間,徹底改變公司現場管理的面貌。這個任務現在就下達給生產部,我,以及馬總,只抓你精益辦,做不好,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換人。請注意,我可不是給你換崗位,而是免職!我把話說在頭裡,這就叫立法在前,當著好幾百號人,我可不敢食言而肥!

「現場管理不只是基層的事,機關要不要抓現場,答案是肯定的,要!精益管理是全員性活動,機關豈能例外?我們要求車間工人不能有與工作無關的東西,機關豈能例外?機關的同志們回去把自己的崗位清點一下,把與工作無關的東西統統給我拿走!辦公室不准有小說、雜誌,電腦里不准有遊戲,舉一反三,徹底清理。紀委和監察部要在節後對機關進行一次檢查,違反的,下去當工人!政府部門在整頓作風,我們也要來一次作風方面的整頓。這是最基本的,以後還會有新的要求。如果以為精益管理只是基層的事,那就想錯了。要主動跟上來,被動就要挨打,我陶唐抓管理有個特點,就是六親不認。不管是誰,跟不上公司的步調,我就淘汰他!」

麻煩來了。呂綺想,自己辦公室那堆閒書也該搬回去了……

「精益管理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核心就是八個字,持續改善,消除浪費。注意持續二字,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活動,要不斷發現可以改善的地方,永遠有改善的餘地。其目的就是消除浪費。浪費是廣義的,不單是物料的節省,還有人的節省,更主要的是時間的節省。精益管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全員性,絕不是領導層的事。起初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但深入後即出現自下而上的推動,所有的員工都參與其中了……我們搞的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其實都是精益管理的組成部分。衡量精益管理是否取得成效,不在於成本降低多少,廢品減少多少,效率提高多少,還在於職工的參與度。就像我剛才講的調查問卷,如果在精益管理推進有效的企業,絕不會出現回收率只有五六十的現象。因為職工會把企業和自己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把企業視為自己的家,像珍惜自己的家一樣珍惜企業,痛惜各種浪費……

「我們應當承認在管理上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現象。這些現象反映出什麼呢?對,就是管理問題。管理沒有那麼神秘,我們這些人,包括趙書記、郭主席和我,都是搞管理的,管技術也是管理。那麼管理問題又反映出什麼呢?是作風問題。我認為,紅星經營困難的根結就在於此。作風問題是老生常談了,中央在抓,集團在抓,公司黨委和行政也在抓,但實際情況卻不理想,或者說很差。要知道,我們這些人都是做具體工作的,不要一談管理就好高騖遠,就講什麼戰略,講什麼方針,管理就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一件一件具體的事情。幹部的素質是什麼,我的感覺就是六個字,靠得住,能成事。靠得住是指政治上的,你作為紅星的一級幹部,要明白自己肩負的使命,要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能懷有二心,不能把公司的決定當做兒戲。能成事是指辦事的能力,公司需要的是能實際解決問題的幹部,而不是傳聲筒、傳令兵。過去怎麼樣我不管,今後就以這個來要求你們,也要求我自己。我們要有這樣的信心和勇氣,我們是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改變紅星的面貌的!我們是可以達成員工的期望的,就是開篇那三條,員工收入不斷增長,公司取得良性發展,公司的環境福利不斷改善。我要求諸位的,我首先做到,歡迎大家監督。今天的話就講這麼多了,謝謝大家。」

徐德玉的桌子上擺著錄音筆,她坐在第三排,因為她要錄下陶唐的講話。這篇講話,她要負責整理出來見報。這是肯定的。因為有錄音筆,她沒有記錄一個字,而是在聽。當然也在看著台上侃侃而談的陶唐。她注意到陶唐沒有講稿,完全是脫稿而講,數據、事例,信手拈來,毫無滯礙。就口才而言,陶唐絕不在宋悅之下。但和宋悅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陶唐也不乏大話和套話,但陶唐帶給她不同的感受,他想把紅星搞好,他似乎也有著足夠的信心……她不相信精益管理有著如他所說的威力和效果,每個領導都有一套辦法,檢驗的結果在職工,如果真的如他所說,員工收入不斷增加,福利不斷改善,那該多好?他能做到嗎?直到會場想起熱烈的掌聲,徐德玉不自覺地搖搖頭,關掉了錄音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