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家族內部爆發的股權之爭很嚴重,但還不是最令唐一昆煩惱的。【ㄨ】最令唐一昆憂慮的當然是經營困境。企業大了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抗風險的能力強,對於東湖面臨的經營危機,只有極少數人明了,東湖的上萬員工是感覺不到的,工資照常發放,活兒照常干,沒有任何的不正常。

矛盾是從東湖機械爆發的,唐一為早在三月初便向董事會遞交了一份綜合性報告,再次指出了東湖機械面臨的困境,其旗下企業中有六成在本年度註定虧損了,虧損總額在1.2億以上。其中服裝、機械加工類企業虧損嚴重,化工類要好一些,勉強可以持平,最好的是兩家製藥廠,上半年盈利額預計可達1300萬。

但經營企業最重要的不是利潤,而是現金流。因為從利潤到現金還有一道坎要過,那就是變現。賣出去的產品收不回錢,以應收帳款爬在帳面上,並不會影響利潤額,但絕對會影響經營。更不要說虧損了,六成企業出現虧損,東湖機械的現金流出大問題了。

果然,東湖機械在進入三季度後現金流便告急了,員工的工資發不出去,社保拖欠越來越嚴重,原材料買不回來,影響了到手訂單的完成,結果進一步影響後續訂單,債務危機也隨之嚴重起來,跑到開發區東湖機械總部財務部要帳的債主越來越多,最多時候同時有四家堵在財務部或唐一為辦公室,讓唐一為暴跳如雷。

「你們找我幹嘛?誰欠你的錢找誰要去」唐一為很沒修養地對債權人吼上了。

「唐總,你這麼說就不合適了」債主們當然沒好心情,「就算債務是東湖機械成立之前形成的,可你的東湖機械接管了全部的債權債務呀,我們不找您找誰?要不您給指條道……」

「找誰?誰欠你錢找誰要!誰跟你簽合同找誰要……」唐一為感覺簡直要憋屈死了。

其實唐一為說的也沒錯,東湖機械整合了東湖實業除礦業和房地產之外的業務,成為一個多元化的企業集團,但旗下各企業是獨立核算的,很多保留了獨立法人資格。東湖機械總部除了大額投資外。只管理財務審計和人事問題。總部設了財務部,但更多的像一個投資公司,並不管各企業具體經營中的財務問題。

這個機制是唐一昆親自設計的。

「唐總,您這麼說就更不對了。如果您的廠子付款,我們幹嘛到總部來?我們合作多年了,不是山窮水盡,我們也不會這樣啊,您說是不是……」

債主更有理。你旗下的企業不還錢。我們不找你找誰?

財務部帳上倒是有錢,那是東湖機械成立時唐一昆撥過來的發展基金。東湖機械旗下的所有企業都是唐一昆拍板收購或設立的,包含了他無數的心血,某種意義上就像他的孩子一樣。實際上,東湖房地產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如今歸了東湖機械的那些企業身上的。因為他們的占地是東湖房地產最需要的。好吧,企業買過來,搬走(搬進開發區,跟政府合拍了),騰出地來給東湖房地產。到國土局辦了改變使用的手續後便成為了商業開發用地。然後拿著土地證去抵押貸款,於是一幢幢高樓立了起來,一個個小區建了起來,利潤滾滾流入了東湖房地產的帳戶……鑒於攤子越鋪越大,唐一昆根本沒有精力來管這麼多的企業,才聽從了助手們的意見(也包括唐一為,當時唐一為急於抓具體的事務管),對東湖實業做了業務上的大調整,區分了主業和輔業,派他的親弟弟出任東湖機械總裁。【ㄨ】還從東湖房地產調了一筆錢放進東湖機械總部財務部帳戶,明確告訴唐一為,這筆錢不能亂用,它是用來整合調整東湖機械的產業結構。讓東湖機械發展的……

設想很不錯。但東湖機械的多元化經營還是維持不下去了。從東湖機械成立的當年,唐一昆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不可能把東湖機械旗下林林總總好幾十個企業都打造成搖錢樹。企業就是這樣,或者盈利,或者虧損,放眼全球。每年因各種原因破產的企業不知凡幾。

對於成立東湖機械,東湖房地產總裁齊震當時就不同意。齊震認為,東湖機械旗下大部分企業在提供了土地後已沒有什麼價值了,它們本身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不然政府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大部分企業是政府牽頭實現重組併購的)。如果要救活他們,投入的資金絕不是小數,搞不好把東湖房地產掙回來的錢全部投進去都不一定夠。所以,齊震建議多管齊下解決東湖機械的問題,主要的出路就是一條,破產或者送給別人。而且越早越好。

唐一昆不同意齊震的方案。其中既有他的野心或者理想,更是從政治上考慮的。從性格上講,唐一昆喜歡占有,抽象的銀行存款總不如現實的廠房設備,他到開發區視察東湖機械旗下的企業,真有國王巡視領地的感覺。另外,他比齊震更懂政治,東湖實業在收購企業改變土地性質等方面得到了平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轉手獲利便拋棄這些企業從而帶來包括失業在內的各種問題是不允許的,那樣一定會觸怒政府,根本就划不來。

四月份矛盾開始爆發,最先是一個不起眼的鋼管廠,卻因堵政府大門引起了市裡的重視,上官市長專門召集會議解決職工工資拖欠問題,那時是平泉官場的一個關鍵時期,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好在紅星接管了那個小廠子,算是幫了東湖一個忙。隨後王一書記高升了,新的********陸耀祖來了,東湖機械的困難卻加劇了,五月份現金流出現了大問題,缺口高達四千萬,唐一為想從所謂的發展資金挪用救急也做不到了,因為錢已經被抽走了。

那筆巨款打入東湖機械帳上不過躺了一個月,就被唐一昆下令抽了回去。一來不允許大筆資金閒置,二來因翡翠園銷售問題,東湖房地產也出現了資金荒。那邊已是東湖實業的根本。款子當然要用在關鍵地方。

唐一為很不滿意。那筆錢給了他和他的經營班子以信心,規劃了一些方案,近期遠期的都有,現在徹底落空了。唐一為受到了部下的「唆使」。跑去跟唐一昆理論,最大的理由就是東湖地產在土地上占了東湖機械的大便宜,支持或者補償東湖機械是理所當然。那筆錢應當儘早還回來!唐一為警告說,如果總部不予支持,再發生類似鋼管廠的亂子我可不負責任。

之前。唐一昆明確交代唐一為,現在陸書記剛來,絕對是特殊時期,虧一點不要緊,千萬不能發生穩定方面的問題。

這就是分家帶來的弊端了。唐一為把東湖機械視為了他的地盤,魏舍剛將東湖礦業當做了禁臠。分別代表「帝後」兩派勢力已經開始瓜分東湖了。

出讓鋼管廠是一次投石問路。陶唐傻乎乎地就上鉤了,好像撿了個元寶,這筆交易令唐一昆有些輕視紅星,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因為鋼管廠的轉讓引發了東湖機械旗下企業的連鎖反應,更多的企業職工提出了類似的要求。出身全民性質的企業職工多少都懷念在國企特有的安全感。民企效益好工資高的時候不會有想法,當經營出現問題是就會走向反面。鋼管廠完成交接後,市裡連續打電話給東湖高層,市長上官宏的電話是打給唐一昆的,分管工業的副市長馬德勝的電話是打給齊震的,工信委的電話則打給了唐一為,都是說同一件事情:要給你們的職工做好政策解釋工作,併購重組是不可逆的,市裡怎麼會接回已經出讓的企業?

唐一昆有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感覺。雖然沒有聽到新任********就此事發出的聲音,但唐一昆知道。陸耀祖肯定聽到一些不利於東湖的傳聞了。當初自己拉了陶唐面見陸耀祖,人家就提出這個問題,會不會帶來連鎖反應?把企業間的行為當成了政府的動向?自己在人家面前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看來確實考慮的太簡單了。

無奈。唐一昆嚴令齊震撥出五千萬資金給唐一為救急,他決不允許在這個時候再出現堵政府門的事情,更不允許出現紅星經營困難的傳言。撥款當然要走程序,因為東湖機械和東湖房地產是兩個獨立運作的企業,不是同一個企業旗下的分公司。其中2100萬算是提前歸還貨款,其餘2900萬則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後當做了預付款支出了。唐一昆要求唐一為首先保證工資的發放。即使停工的,也要發給最低工資,絕不提裁員一事。其次要保證訂單的完成,特別是藥廠和化工廠,絕不能停產。其三要保證不發生大的訴訟,官司涉及東湖實業集團的形象,不可等閒視之。唐一為得到了五千萬救命錢,算是暫時渡過了難關,

五千萬資金解決不了東湖機械的所有問題。在六月初,唐一昆連續召開了兩次有東湖機械高管參加的擴大的董事局會議,研究東湖機械的脫困問題。結論相當地一致,東湖機械要區分旗下企業的性質,分類制定措施,決不能再用救急的辦法了,不然就會把東湖實業拖死。

如何分類解決,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以魏舍剛為代表,提出破死扶生的策略:對於市場前景黯淡、技術儲備為零的企業,比如紡織和印刷廠,要堅決地走破產之路。不如此,就不能扭轉其經營。對於經營基本良好的藥廠和化工廠,要擴大對其的投資,使其成為東湖集團的新的支柱。

另一種則以齊震為代表,還是堅持他之前的觀點,東湖必須壓縮其經營範圍,不能再走多元化之路了,縱觀世界範圍內的成功企業,除了GE等極少數企業多元化經營搞成功,其餘不都失敗了嗎。言外之意就是除了房地產和礦業(那是東湖的起家老底子)外,其餘一概放棄,而且越早越好。即使出現虧損也在所不惜。

唐一為當然聽出了齊震的意思,自然大為不滿,在會上便跟齊震吵起來了。

唐一昆深知依靠唐一為的能力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東湖機械的局面的。老三守成還成,創業的本領就差了。

但怎麼辦呢?怎麼解決東湖機械的經營困境呢?總不能一直給唐老三輸血吧?(未完待續。)

PS:  明天出差,把僅有的一章存稿發出去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