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陶唐婉拒了盧主任請他上樓休息的提議,辭別馬德勝和唐一為,和微醺的趙慶民在馬光明和廖俊偉陪同下去了從東湖接收過來的鋼管分廠。

他們的作息制度與本部不同,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的午飯和休息時間,下午一點就上班了。陶唐等人過去的時候,隔著老遠就聽到了車間熟悉的噪音。這是一種令陶唐無限喜悅的聲音,車床的嗡嗡聲,沖床的咔噠聲以及工件落地發出的聲音是那麼的熟悉。他喜歡這種噪音,每當聽不到這種聲音,他就會感到心虛。

這是在濱江養成的習慣,沒有在一線任過職的幹部是無法體會的。

車子直接停在了主廠房的門口,馬光明和廖俊偉都清楚陶唐的習慣,他更喜歡在車間聽彙報而不是在辦公室。

但陶唐在門口立住了腳,「算了,酒氣熏天的,給工人看到了不好……還是到你辦公室吧。」

鋼管分廠並無獨立的辦公樓,廖俊偉的辦公室就在主工房的二樓,但有獨立的樓梯上去。

一行人來到廖俊偉的辦公室,陶唐立即皺起了眉頭,「老廖,瞧你這亂的,比豬圈也強不了多少了。馬總,精益管理可不能有死角啊……」

「其實他的生產現場還是不錯的……老廖個人就是太埋汰了些,也不知道找個人替你打掃。」馬光明替廖俊偉開脫道。

「還是有死角嘛……」陶唐在髒兮兮的沙發上坐下來,「行了,別折騰了,給我們倒杯水吧……開水就行,估計你也沒啥好茶。」

廖俊偉有些尷尬,「我在辦公室待的時間不多,這兒成了大家的休息室了,看報喝水都過來……地方太侷促,早想著給大伙兒弄間休息室,硬是找不到地方……」

「主要是你原來的習慣就不好……」陶唐並無批評的意思,「這幾個月本部的現場管理可是上了大台階,山高皇帝遠,你這兒落後了……」

「陶總批評的是,我馬上整改……陶總,是不是聽我們幾個向您和趙書記彙報下工作?」

「不用了……情況我基本了解,除非你的報表是造假。總體上,鋼管分廠還不錯,要說缺點,我個人認為在人事管理上失之於軟,失之於寬。有人向我反映你這裡勞動紀律不好,甚至有吃空餉的現象,是嗎?」

廖俊偉立即急了,「陶總,批評我抓勞動紀律不夠我接受,但吃空餉絕對沒有!如果有,你就地免了我!」

「我已經說了是反映,你慌什麼?!沒有就好嘛。好了,你忙去吧,我和書記要借用你的辦公室商議件事……」

馬光明聞言立即站起身要迴避,但被陶唐叫住了,「老馬你別走,一起聊聊吧……在廠里整日不得空閒,這裡倒是清凈……聊什麼呢?」陶唐自問自答,「前日給呂綺出了個題目――作為公司發展規劃部的領導,說說我們紅星廠制約發展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沒要她馬上交卷,給了她時間充分考慮……現在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你倆,由於身份不同,我就不給你倆考慮的時間了。作為公司領導,我想你倆三天兩頭會思考類似的問題吧。老馬,你先說!」

馬光明的腦子裡正想呂綺。因為陶唐剛才提到了呂綺。他在想,如果硬要找陶唐的破綻――他和韓志勇不止一次地討論過這個議題,倒不是謀劃「謀朝篡位」,而是尋找上位者的破綻,這是韓志勇的思路,也是其防身之要術。結論就是,大概呂綺是陶唐唯一的破綻吧。之所以要加一個「大概」,是因為他和韓志勇不肯定陶唐和呂綺有一腿,他認為沒有,韓志勇認為有,意見難以統一。這本是個極為無聊的話題,至少馬光明認為簡直就是齷蹉。現在陶唐提到呂綺,態度坦坦蕩蕩,於是再次證實了馬光明的預感,二人關係清白,絕無越線之可能……沒想到陶唐第一個就要他回答,而且理由極為充分,是啊,作為公司領導,不考慮制約公司發展的問題就是不稱職。

哪一級的領導也不願意在能決定自己前途的人那裡落一個「不稱職」的印象,馬光明豈能例外?「陶總,您這是突然襲擊了。好吧,我說說看,不對之處領導當面批評指正。」

馬光明迅速整理了思路,「制約紅星發展的問題不少,但我認為最當緊的是體制和機制問題……體制就像計算機的硬體,機制嘛,當然就是軟體了。如果把廠子比作一台老舊的計算機,這台計算機從裡到外都該升級了,體制要變革,機制也要做相應的變革,不然不足以支撐公司新一輪的發展……」他的思路越來越順,談話也就不打磕巴了。

趙慶民抽著煙,靜靜地聽馬光明講體制和機制變革的必要性。心想,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隨便拉出一個中干都可以談上半個鐘頭……我們談體制和機制談了幾十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破三鐵」(即打破鐵工資、鐵飯碗、鐵交椅)開始,就在講體制和機制的問題,講了二十多年了,有什麼統一的結論嗎?上面不斷推出改革的命題,包括政策性破產和債轉股這樣力度相當大的舉措,徹底解決體制和機制的弊端了嗎?沒有!這傢伙有些取巧了,大概聽說了陶唐要在機構上做文章,於是選了這麼一個永遠不會不及格的話題……

馬光明談了一刻鐘,談完了,「說的不一定對。請二位領導批評指正吧。」

「唔,老馬認為主要是體制和機制的問題,而且要從體制先入手。對吧?老趙你認為呢?」

「我不太贊同老馬的看法。當然,老馬說的也不錯,的確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從體制和機制入手,動作大了,我們做不了主,小了,不解渴……」趙慶民掐滅了煙蒂,「我說說我的看法吧……首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我倒建議啊,陶總,你應當多採取這樣的方式……」

「哈哈,書記大人在批評我呢,我們不缺少這樣的機會吧?我是心有所感而已……你繼續。」

「我覺得紅星的關鍵在黨。黨是什麼?就是幹部,就是紅星的兩級班子,主要是中層處級正職和我們這十幾個人。」趙慶民正色道,「考慮這個問題很長時間了,從駱沖劉新軍之後就再考慮,這些年我們在人事上的管理是失敗的,公司這一級的問題尤其大。但我們主宰不了,這是集團的事。中層的問題,根子出在公司班子。就像計力強,如果沒有楊文歡,計力強算個屁?!劉新軍也一樣,如果背後沒有站著宋悅,他也不至於落到今天的地步……所以,我在戚總帶隊來考察紅星時向秦總做了深刻的檢討,出現這麼多問題,我這個黨委書記難辭其咎……」

「老趙,跑題了啊。今天不是民主生活會。」陶唐提醒道,「不過,你說最大的問題是人事問題,我完全同意。你接著講,我倆洗耳恭聽。」

「班子問題的核心是一把手的問題。公正地講,你陶唐是紅星二十年來最好的一任一把手,至少現在是。紅星局面的好轉主要應歸功於你,不知道老馬是不是這樣看,我就是這樣認為的。」

「完全同意書記的看法。」

「過獎了,也跑題了。」陶唐搖搖頭。

「既不飾美,也不跑題。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為什麼?因為還是在人治的範疇。當然,宏觀形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上面要求嚴了嘛,八項規定出台了嘛,整頓『四風了』嘛。但我還是覺得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假如你陶唐要胡來,我管不住,老馬他們更管不住。當初我是勸阻過老宋的,私下勸過,生活會上也提過,老馬可以作證。」

「是的,書記在生活會上批評過宋悅。」

「說批評不敢當。因為宋悅心胸狹窄,話說重了,黨政也就分家了,我擔不起那個責任。但意見是提過的,沒用。解決問題最後用上了黨紀國法,在我看來就是最大的失敗。好了,現在不說班子問題了,因為決定權在集團,不在我們。就是你,」趙慶民看著陶唐,「你不過是建議權嘛。」

「這個權力你也有。」

「但你的算數,我不算數。」趙慶民喝了口白水,重新點上支煙,「現在我要說說中層。其實,某種意義上,紅星的關鍵在中層,不在我們這十幾個人。因為他們是執行層,就像老廖,自從來了這邊,山高皇帝遠,你管不住,我更不行。我看老馬也夠嗆,全靠自覺。這個自覺,我們叫黨性,黨性是什麼?我認為就是修養,就是個人品德。他遵紀守法,敬畏制度,一切按規矩辦,鋼管分廠就像那麼回事,即使有問題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老廖像楊開河計力強一樣胡來,這兒就是又一個機動部。你們或許不信,但我信。」

「趙書記,您的意思是我們缺乏監督體系?」

「我們不缺監督體系,缺的是真正的監督。紀委也罷,監督部也好,還有審計部,哪年不搞監督審計?沒有去過機動部還是沒有去過採購部?為什麼發現不了問題?」

「這個不要說了。說了就冤枉老郭他們了。是上面不當回事嘛。」

「對呀,這就是問題所在。這一次陶總建議合併黨群口的一些部門,是不是出於對他們人浮於事的考慮,我倆沒有深入探討和溝通,但我同意。黨群口確實機構林立,人浮於事。一個工會就有七個部,什麼女工、競賽、生產,搞得花樣齊全,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天曉得。我看確實應當合併了。但合併機構並不能解決中層的根本問題,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

「完了?」陶唐問。

「完了。」

「我怎麼覺得你沒說完呢?嘿,老趙同志,我覺得你講的蠻好啊,把話說完嘛。」

「已經說完了。」

「你這是只出題,不答題。只當裁判不下場。」陶唐笑道,「好吧,那我也說幾句吧。首先我基本同意書記的看法,影響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場,也不是技術,更不是裝備,就是人。而且是公司的兩級班子。書記把範圍縮小到中層處級正職和公司班子,完全正確。換一個說法,這批人也就是百十個吧,只要抓好了這批人,紅星其他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