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冀中,農業示範基地。

冀中有廣闊的平原,自古便是產糧大省,並且東臨渤海,內環帝都,西倚太行,北靠燕山,城市群往中心和沿海地帶集中,少受生物襲擾,可謂得天獨厚。

而這個基地在農科院內,本來就有,不過在一年前又秘密擴建,增派安全措施,儼然打造成了一片國家級的科研重地。

「嘎吱!」

兩輛汽車遠遠駛來,停在了一座類似於溫室大棚的建筑前面,車門一開,一位老者走了下來。

「歡迎首長蒞臨視察!」早在門口等候的幾名負責人趕緊迎上。

「行了,我今天是來看成果的,進去說。」老者神色嚴肅,自己大步邁開,先進了裡面。

餘人連忙跟上,領著來到1號科研區,隔著厚厚的玻璃,裡面是一根根宛如覆蓋白霜的培養料,上面滿是肥大的灰色平菇。

「這裡在農村算,就是一畝地的規模。正常的平菇要45天左右,才會收穫第一茬,以後每隔15-20天再出一茬。經過我們反覆試驗,基本將周期穩定在20天,畝產可達2萬斤。」

專家說著說著還挺感嘆,道:「這個菌種好啊,我研究一輩子蘑菇,從來沒見過這麼活性的菌種……哦哦,您再看那邊!」

他反應過來,引著老者去另一處試驗棚。

這裡的畫風就比較奇特了,什麼木耳、銀耳、香菇、雞腿菇等等遍地開花,而最顯眼的,無疑是正中的一顆巨型蘑菇。

根部從土裡鑽出,又從底部分成十幾朵,形成了一大片蘑菇圈,菌蓋似傘,大且內卷,立在中間就跟白色小叢林似的。

「這就是年初在騰衝羅綺坪村發現的巨型口蘑,我們採集孢子重新種植,體積比原型還要大。這株有103厘米高,最大的一個菌蓋直徑37厘米,而且生長周期極短,從出菌絲到成熟只要幾天時間。」

「可食用麼?」

「呃,我們試了一些,味道不太好形容,但確認無毒。」

負責人一招手,送過一小碟處理好的蘑菇絲,老者沒猶豫,拿起幾根就嚼在嘴裡。

那蘑菇絲入口,先是微甜,然後有些麻,就像不小心嗑了一粒麻椒的那種感覺,片刻後,又傳來一陣肉軟勁道。

「不錯,可以做主菜,也可以調味。」

老者點點頭,心中有數,跟著轉到2號區。

這片種的全是土豆,許是種了N茬,這茬還沒收穫,都是綠綠的秧苗。不過專家拿來幾種樣品,有些慚愧道:「我們試驗了很多次,還是沒辦法迅速提高產量,目前最好的一批畝產約1.4噸。我們發現的那些異化品種,口感上有幫助,對產量的作用不太明顯。」

「你們盡心了,不必掛懷。」

老者安慰一句,也是無奈。

話說聯合國早已將土豆列為四大主糧之一,並在種植面積和科研上給予主糧地位的保證,但它在夏國的處境一直很尷尬。

要知道,國內75%重點扶貧縣的主糧都是土豆,可政府根本不重視,幾乎沒有項目支持,還不斷削減種植面積。

在2005年左右,全國土豆種植面積從8000萬畝銳減到6000萬畝,如今才勉強恢復到8000多萬畝。

還有產量,夏國平均畝產是1噸,這數據已經維持了30多年。而國外每畝能達到兩噸多,差距相當之大。

究其原因,還是國內的雜交水稻成果過於輝煌,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某些危機。

「你們放心,國家不日就會出台政策,我先給你們透個底。」

老者拍了拍專家肩膀,道:「從今年開始,馬鈴薯就會被列入糧食儲備體系,計劃在三年內,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8億畝,將畝產提高到2噸以上,並全面推廣以馬鈴薯全粉為主的各類食品。」

嗬!

喜出望外啊!此言一出,在場的專家個個興奮。

老百姓不了解,他們太清楚其中意義了:如果按現在的環境發展下去,不出數年,夏國的糧食需求增量將達到1000億斤以上!

而受耕地資源的約束和異化品種的影響,小麥家族估計全滅,玉米家族苟延殘喘,只有可愛的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脫離蔬菜界指日可待。

更別說馬鈴薯全粉,不僅能做饅頭、麵條、米粉、麵包等等,儲存期也高達15-20年。

嘖嘖,簡直拯救全人類的節奏。

看完了土豆,眾人又陪同老者視察了其它的科研區,包括家禽類,牲畜類,林木類,花草類,以及重點作物如棉花、芝麻、甘蔗、橡膠等等,

核心就是採集各地的異化品種,加以培植試驗,增強質量或增加產量,都是為了將來做準備。

比如肉食品一類,專家發現有一種異化老鼠和兔子,老鼠皮毛暗黃,兔子斑斑點點,皆是肉質鮮嫩,繁殖力超強,已經廣泛分布在南北諸省。

不出意外,這種命名為黃毛鼠和斑點兔的生物,便是日後的主要肉食來源。

轉了大半天,還剩最後一塊區域,與別處不同,卻是一大片開闊稻田,一個老頭穿著靴子,挽著褲腿,正彎腰在田裡忙活。

首長一見,頓時端肅幾分――不是別人,正是被譽為當代神農氏的那位老爺子。

…………

實話實說,即便土豆在未來會發揮重大作用,但夏國的糧食根本還是稻穀。三十六個省,除青寧省之外,餘下皆有水稻種植,而全國稻農有1.98億戶,7億多人!

這是什麼比重?

所以再艱巨,水稻都不能廢,必須得度過難關。

其實有時候想想,政府也很複雜,新時代馬上來臨,問題無數,焦頭爛額。可他們也很慶幸,不是突然死亡法,還有足夠多的時間來準備。

居住地減少,耕地減少,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集中在城市群,那頭等大事就是兩件:糧食和住房。

有飯吃,有屋住,便能維持穩定。

「袁老,實不相瞞啊,黑水省的糧區完了!」

首長屏退屬下,跟老爺子在田間散步,對方在上上上任長老在位時,就已全國聞名,見過不少大咖,所以他也沒啥做派。

「完了?」

老爺子一怔,喃喃道:「那可是7000萬噸糧食啊!」

「是啊,7000萬噸!那邊還在下雪,且有擴延之勢,部分的產糧區已被侵占,我們抽取了土壤樣本,哪怕來年雪化,也不能耕種了。」

首長頓了頓,繼續道:「還有湘南的洞庭湖一帶,據我們觀測,湖水在今年突然上漲,湖域擴散,已經影響了不少居民。估計以後會持續擴張,那邊的糧區也難保啊。」

夏國有九大產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巴蜀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漢平原、江淮地區、鄱陽湖平原、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

這下好,咔嚓就去了倆!

「……」

消息是壞消息,氣氛凝重,倆人無言走了一程,首長忽笑道:「好了,我今天不是發牢騷的,主要是聽聽您的喜報。您埋頭苦幹了一年多,有什麼成果?」

「從去年開始,你們陸續找到了四株異化野水稻。我們在四個基地同時培植、耕種,這又收穫了一批。這邊是三畝地,為1581公斤、1529公斤和1536公斤,平均畝產1548.66公斤。另外三塊,為1503公斤,1538公斤,1545公斤。」

老爺子87歲了,言語間帶著老人常見的含糊感,但頭腦清醒,條理清晰,對水稻的諸多數據更是信手拈來。

「畝產過1500?」

首長大喜,妥妥的破了世界紀錄啊,忙問:「這是最終成果麼?」

「不,這只是2號稻,還有改進的潛力。」

老爺子猶豫片刻,道:「具體的我也不好說,現在的世界我不太懂,不過按此發展,你們或許還能找到更好的野水稻,到那時,應該有更大的突破。」

講的比較委婉,首長心裡卻明鏡的,想當年大步邁開閒扯蛋的時候,經常在叨逼叨畝產萬斤什麼的,以後真的不是夢了!

他沒懷疑對方的話,人家創造奇蹟無數,放在古代是要封神立廟的人物。

「那海水稻呢,收穫怎麼樣?」他又問。

「根據膠東基地的數據,在鹽分濃度3-8‰海水灌溉種植條件下,產量可達300公斤。我們應該慶幸,這2.8億畝的鹽鹼地沒有太大變化,否則我們也無能為力。」老爺子嘆道。

「好,好啊!」

首長簡直屁顛屁顛的,連日來太過糟心,總算有了個好消息。如果海水稻技術成熟,按每畝鹽鹼地200-300公斤算,光夏國就可增產500億公斤糧食。

而全世界有143億畝的鹽鹼地!

不僅有利於人類,在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利益交換,話語權爭奪上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今國內學術界有一股悲觀思潮,認為靈氣復甦,科學的力量會逐步退化。結果老爺子用水稻啪啪打臉,雖然科學暫時對修真無用,但在國計民生方面,還是不可替代的!

這些水稻跟靈米不同。

靈米對環境的要求極高,以目前的經驗,只有節點可種。而靈米產量太少,性質太珍貴,本身就有階級之分,註定為上層人特供。

聊了好久,二人方自田地返回。

眾人送至門口,老者剛要上車,忽又抹過身,握住老爺子的手,道:「拜託您了!」

跟著,又是另一位專家,「拜託您了!」

「拜託了!」

他倒不是惺惺作態,確實情勢危急。那些人亦受感染,最後基地負責人重重一握:

「請國家放心,無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夏國政府在經過兩年多的調研和醞釀後,終於開始了國策性的大舉動。

就在10月下旬某天,上頭髮布了一份《夏國城市與土地總體規劃》,每一項舉措都是影響十數億百姓,福/禍及後代子孫,打破現有體制的根本決定。

第一:

建設32個城市群,分別為帝都-津門-冀中、長三角、珠三角、膠東半島、關中平原、巴蜀蓉渝、晉中、黔中、滇中、天山北坡、遼中南等等。

等級分為超級城市群(如長三角)、一級城市群(如蓉渝一帶)、二級城市群(如遼中南一帶)和三級城市群(如天山北)。

要求城市群內,都市圈或大城市數量不少於3個,至少有1個特大或超大城市為核心。人口規模不低於3000萬,經濟密度大於500萬元/平方公里等等。

第二:

建設27農業種植養殖基地群,分別為烏拉省、遼東省、豫中省、皖省、巴蜀、膠東等等。按性能分類,包括商品糧基地、熱作物基地、木材基地等等。

從即日起,馬鈴薯正式列入國家儲備糧,在小麥、玉米種植面積逐漸減少的情況,各地方平穩增加馬鈴薯種植用地,並扶持技術項目,增產增量。

第三,也是最引起蛙聲一片的:

從文件施行日起,全國各城市的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及各類建設用地,將陸續禁止批覆。

第四:

已明確不適合居住的地區,當地政府儘快拿出方案,組織群眾向安全地遷移。

餘下還有若干項規定,不一一列舉。

看著好像挺拗的,那翻譯過來,如下:

第一,不出意外,以後夏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得居住在這32個城市群內。

第二,以後夏國老百姓的食品供給,就得靠這27個農業基地群。

第三,民間開發商不能再買地蓋房,全部由政府、皇商統一規劃。

第四,異化生物禍害嚴重的地區,趕緊組織群眾轉移。

……

實際的大戰略,說白了就一句:城市包圍農村。而此文件一出,自引得網友議論紛紛。

「天啊,我們是要回到筒子樓時代了麼?」

「哈哈哈,開發商、炒房團都去死吧……然而老子還是買不起房!」

「土豆吊絲逆襲了,地瓜哭暈在山藥懷裡。」

這是吐槽的,還有冷靜分析的:

「沒辦法啊,變態生物越來越多,武裝力量平均不開,我們又沒有自保能力,只能搬了。不過想想,就算集中到城市裡,也未必是人擠人。」

「請教樓上,詳細說說。」

「請教+1!」

「請教+10086!」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會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