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系統的變化,范卓遠是摸不清楚。

可不管怎麼樣,他現在實力都有巨大突破,可惜無法以日本這邊的武士作為參考,無法判斷目前自身在中土武林算是哪個層次。

軍隊在柳川城修整兩日後,留下一千兵馬駐守,其餘人馬全部前往筑前國太宰府。

大軍浩浩蕩蕩的踏過筑前國福岡平原,前方便是筑前國,甚至九州島的統治據點——太宰府。

筑前國有兩大平原,一為福岡平原,二為築豐平原,以及九州第二大河流遠賀川,因此農業最為發達,物產最為豐富。

且因為緊靠博多灣,漁業和商業也是十分發達,經濟繁盛。

此地距離對馬島兩百五十里,而對馬島至高麗也只有兩百五十里,乘坐海船輕易可至!

拿下此地,不僅有一個重要的對外窗口,也是征服日本的最大戰略根據地。

太宰府之外,范卓遠遠眺海邊,果然看到構築了一道長達數十公里的元寇防壘。

想像當初如果從這裡登陸,恐怕即便是自己也會被動的在元寇防壘下無法登岸吧。

前段時間東路軍就在這裡撞了個頭破血流,如今不知有多少人葬身海底。

當然這不是范卓遠關心的事情,他來到城門口,右翼軍團統率張僖親自出城迎接。

「少帥,恭喜大勝歸來!」

范卓遠微微點頭,一如既往的嚴肅,不過一眾手下也不以為意。

他的面癱反倒加強了在眾多下屬心中的威嚴。

在張僖的帶領下,大軍安頓進了城內。

張僖彙報道:「少帥,近段時間,我們常派人在無風的時候沿海岸線搜索,找到了六千餘東路軍的倖存者,都已接入城內。」

范卓遠雙目一凝,問道:「都是些什麼人?」

「少帥請放心,大多都是普通士卒,如果是級別比較高的軍官,不用少帥吩咐,我們自然曉得怎麼做事。」

做什麼事?當然是宰了拋屍入海!難道救下來噁心自己嗎?

范卓遠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既然都是尋常士卒,那就打散了安排在各個部隊中,要將他們當做自己人!

不管是北方漢兒,還是蒙古人或者高麗人,在這裡,就都屬於沒有根的自己人。

他們必須依靠我們才能生存,而我們也需要他們協助,才能增強實力,畢竟我已不想要蒙元朝廷支援太多給我們。」

張僖點了點頭,「少帥說得是,如果讓韃子皇帝派他的蒙古大軍過來,那這裡到底聽誰的?難不成要先火併一場再說?」

「哼,真要火併一場,我卻也不懼他們。

不過大傢伙包括我和父帥的家眷此刻還在江南。

我們這些殺千刀的糙漢子,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卻也值不得什麼。

可若是讓家裡孤兒寡母的受人欺負,就實在不甘心了。」

周圍一眾親信深以為然,有人嘆氣道:「此番少帥領兵作戰,大傢伙打心底服氣,事實上在少帥統領下,也的確無往不勝,不像東路軍那些倒霉蛋。

原想跟著少帥在這日本國立足,建立一個我們宋人的海外國度,忍辱負重,等待機會反攻中原,復我河山!以報崖山之恥!

可若是家眷盡在江南不得團聚的話,恐怕眾多將士未必能與我們保持一條心,蒙元朝廷再派幾個監軍或者文官之類的,更加不好輕舉妄動。」

范卓遠沉聲道:「此事,我自有辦法解決,大不了等滅了日本,我親自帶著天皇全族前往大都,以我為質,換眾位將士家眷來日團聚!」

眾人驚訝,張僖說道:「少帥!我們江南軍若是離開了你,等於群龍無首,又如何成事呢?」

「忽必烈在位,就暫時不要考慮那麼多,到時先穩固根基,以海上貿易尋求發展,縱使我們這一代做不到的事,下一代也是有機會的,胡無百年運!」

范卓遠眼神深邃,似乎看透了歷史的發展。

「如今先將消息告知大帥,請他來此坐鎮,調度糧草,以及應付朝廷的問話。

我們繼續籌備兵力,準備海船,接下來拿下四國與中國兩島,進入關西之後,也就是面對他們天皇所在的京都之時。」

范卓遠沒有急攻,他還需要籌備糧草軍資,打仗不是兩軍對壘那麼簡單的事,一名合格的統率在平日裡一定是非常繁忙的。

後勤糧草軍資,事無巨細都要妥善安排,城防間諜、情報搜集,也是必不可少的動作。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除了每日練功,便是一直忙於此事。

與此同時,竟有越來越多的宋人前往他所在的天守閣要求見面。

這些宋人大多都是南宋的士大夫,在宋滅以後乘船出海遠渡日本避難。

靠著這個時代的日本人極度崇拜宋朝文化,他們在日本普遍生活得不算差,光靠給貴族公卿與武士傳授漢文化就足以保證生活。

還常有日本貴族妹子倒貼借種,快活得不得了,因此聽到蒙元竟然打算遠征日本時,嚇得一日三驚。

自宋亡以後,日本大範圍流傳著一個說法,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這裡許多日本武士和貴族都自以為他們是中國亡於異族後,最正統的文化繼承者。

而避難至此的宋人分為兩派,一派以故國淪喪,而島國親近中華文化,孔聖先師曾說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所以他們更願意幫助島國人建立華夏正統。居然也相信這個論調,與他們站到了一塊,比如葉修平就是其中之一。

而另一派,則對此論調不以為然,只不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一切以現實為標準,先苟命活下來再說。至於文化什麼的,他們始終堅信根在華夏,正統為我。

而這兩部分人面對蒙元的東征,起初都是擔心受怕,蒙元的殘暴他們可是見過不少,因此沒少出錢出力支持本地軍隊。

當見識過范卓遠那摧枯拉朽般的實力後,這兩派人士所行所為又走向了兩個極端。

支持崖山之後無中國的一派,認為范卓遠如此攻伐是助紂為虐,漢奸為主效命之舉,打算徹底滅絕華夏,因此大多數人在九州島淪陷後,大多投效幕府,出力抵抗。

還有一派,看到范卓遠這十萬大軍多是江南兵,且並沒有動輒屠城的野蠻行徑,考慮著前往接觸一番。

范卓遠對願意投效的一概接納,但政務上的事不歸他管,統統將人調度向正在日向國主持開發事宜的老爹,由他具體安排事務。

自己依舊忙于軍務,決定儘快滅亡日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