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姑娘,並非范某出言打擊,岳武穆所處的年代為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面對的對手是金人。

而金人的戰略戰術,與今日蒙元相去甚遠。

蒙元混合了中原農耕、漠北遊牧、西域諸胡等各民族的優秀戰法,還誕生了如火炮一類的火器,步騎結合、步炮協同等新的戰術已成主流。

時代已經全然不同,戰略戰術亦無大的相通之處,這本書上所言的戰法,放到今日皆已落後。

就連書中郭大俠晚年的一些批註,也已發現了這一點,明確指明面對實際戰場,要靈活運用戰術,而非拘泥於書本。

這書……郭姑娘還是收起來吧,范某用之無益。」

郭襄和張三丰沒想到范卓遠對這本傳奇兵書居然有如此見解,都是愕然愣在原地。

良久之後,郭襄長嘆一聲,「原來如此……不過我不通軍事,留著也並無大用。

范將軍既然善於用兵,便且先留著。」

范卓遠和張三丰在峨嵋山盤亘了一段時日,三人相互切磋武學,各有所得。

尤其是張三丰,本就是武學奇才,這段時間在范卓遠點撥下,竟悟出了最原始狀態的太極拳,其核心要點便是以柔克剛、後發制人、四兩撥千斤。

臨到下山之日,范卓遠忽然對郭襄說道:「郭姑娘,這幾日我們三人相互切磋,我可發現你武功中存在一些問題,請恕范某人口直心快,可能說出來你心中不免不快。」

郭襄本就是豪爽豁達之人,全無介意的說道:「武道切磋本就是相互印證各自長短所在,能被范將軍提點所缺,是我榮幸,范將軍勿要客氣。」

范卓遠也不再客氣,直言道:「郭姑娘內力深厚廣博,雖不及張道長精純,卻也各擅勝場,范某人習練外家,就不多做評判。

可武學方面,郭姑娘精通的上乘武學繁多,這本不是什麼壞事。

但私以為,每種武學創立之初,都是創始人為自身條件而開發的,最適合的修煉對象也是創始人本身。

郭姑娘雖然掌握了這些武學精義,可始終難以攀升至最頂點,這或許只有一個台階的高下,然而也正是這一個台階,郭姑娘的武功就很難真正企及到巔峰。」

郭襄對范卓遠的這番評價沒有任何反感,非常謙虛的聽了進去。

「我所習武功包含桃花島、丐幫、全真教、少林派等等方面,年幼時又多受武林中的朋友前輩抬愛,因長輩面子,也願意多授心得。

我也是貪多嚼不爛,只想儘自己的能力將各門武功融會貫通,如今已到信手拈來的境界。

但也止步於此多年,想要再有進步,卻是舉步維艱,總覺得不同武學之間,總有一道難以言述的屏障,很難真正令他們相互融合化為己用,不知這幾日切磋下來,范將軍有何可提示於我的?」

范卓遠反問道:「二位覺得我的拳腳功夫怎麼樣?」

郭襄與張三丰對視一眼,郭襄歉意道:「只能說很適合范將軍,但用於內家卻又粗淺了一些。」

「不錯!功夫不論高低,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郭姑娘練了這麼多上乘武功,但能適合你的,究竟有幾種?」

郭襄不由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所練的種種武學,不禁惘然。

范卓遠繼續道:「如果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郭姑娘何不嘗試徹底拋棄以往所學,創立一門屬於自己的武功?

你練了這麼多上乘功夫,拋開這些武學的技法不說,但武學的根本應該都有所理解。

而所謂武學,就是應對實戰搏擊而產生的一門技術,我不知其他人是如何評價郭姑娘的武學特點的。

但在范某看來,拋開那些繁多的武學技法後,我看到的郭姑娘,武學的本質是豪邁靈動,無跡可尋,柔中藏剛,不拘一格!

郭姑娘只要探究到自身的武學本質,必能從這無盡的上乘武學中尋找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武道,到了那時,郭姑娘必可稱為一代宗師!」

范卓遠一番話對郭襄影響極大,直接使她兩年後終於頓悟出自身武道核心所在,創立了峨嵋派。

之後三人一同下山。在山下的一間無色庵內,郭襄尋求住持為其剃度,並換上一件僧袍,正式出家。

此事,張三丰再三勸說,但後來欲言又止,還是未能避免最終結果。

三人相互拜別後,張三丰返回了武當山,正式在此開宗立派。

而范卓遠則帶著易筋鍛骨篇與武穆遺書重返江南,路途中觀看易筋鍛骨篇,發現對自己並無大用。

;/a>

但是系統卻傳來提示,童子功可融合易筋鍛骨篇,增加修煉效率。

范卓遠果斷融合,童子功每副修煉圖示都立刻有了變化,行功方式更加簡便,自己修煉提升熟練度的速度加快一倍。

除此之外,如若生聚境圓滿修成,進入凝罡境時,童子功將會有大改變。

如今范卓遠生聚境有三萬熟練度,總計需要二十萬熟練度才能修成圓滿。

光靠自己苦修的話,如今通過易筋鍛骨篇已有了一倍提升效率,預計最起碼也要一年左右才能修成。

返回江南後,先去臨安家宅一見老母,此時范卓遠已然惡名遠揚,江湖上反倒沒什麼人敢來尋麻煩。

見家中平安,才來到慶元,繼續組織軍屬出海事宜,同時大肆招募流民。

朝廷如今在兩湖、江西、兩廣等地大肆強征百姓入伍,而蒙元打仗,士兵是要自己承擔武器裝備與糧食費用的。

包括民夫,也是自己承擔糧食路費等等,由於是遠征,糧食等物資自然不可能自己背著,因此只能折算成錢幣交予軍中長官。

而忽必烈任用色目人理財以來,朝中向來腐敗不堪,這類主管後勤物資的多為色目人,他們原本就看不起漢人,更看不起南人,再加上斂財無度。

對百姓民夫行種種敲詐勒索之事,因此往往征派一人,就會導致一家破產。

引起各地流民無算,范卓遠兩兄弟於是動用家中關係,儘量集中更多的流民前往慶元、廣州以及QZ市舶司。

前前後後一直到不適合出海的六月,以經商和販奴名義,總計移民超過十萬。

再到颱風季過後,不僅全部軍屬都能移民完畢,加上眾多流民,總人口幾乎可達二十萬。

雖說放到日本而言算不上多,但足以形成區域性的人口優勢,對於扭轉日本本土風俗文化有著極佳作用。

況且以元廷對基層的管理能力,後續還可以持續進行移民工作。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