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場,是焦順一早上安排完陳垨之後,主動向皇帝提出來的。

既然是給人家做心腹,就得有個心腹的樣子,昨兒勸歸勸,真到了要正面硬鋼的時候,還是必須得跟皇帝保持高度一致。

皇帝莫名神勇,他自然也得有個一馬當先的態度,若不然人家憑什麼對你委以重任、屢屢超拔?

當然了,這麼高調風騷的出場,引來眾怒也是再所難免的事兒。

在場最次也是正四品,正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大多都養出了一副不怒而威的架勢,即便有幾個濫竽充數的,還是凝成了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

焦順越是靠近,就覺得臉上針扎仿佛,也虧他是個面厚心黑的,迎著那一雙雙或敵視、或不屑、或凝重的目光,昂首闊步毫不示弱。

直到插入兩列文臣隊尾,他這才低下頭做恭謹狀,朗聲道:「臣以為,此物若能推廣開來,一來能解民間運力之扼,促進往來交通;二來也利於朝廷把控地方局勢,實為國之利器!」

「哦~」

皇帝嘴角隨著語氣詞一起上揚,明知故問道:「往來交通倒也罷了,利於朝廷把控地方又是何意?」

「此物若能遍布國土,朝廷遣使巡查各方自然便宜,倘若地方上生亂,運送兵馬糧草……」

「可笑!」

君臣兩個正一問一答,忽聽右側有人呵斥一聲,然後越眾而出邊向皇帝拱手作揖,便回頭瞪著焦順道:「此物縱有些好處,可真要是為此大興土木,是利是弊卻還未嘗可知,倘若因此勞民傷財徒勞無功,焉知這所謂的民變民亂,不是因為你今日好大喜功、誇誇其談所致?!」

此人是右都御史趙榮亨,近來領著言官們對工學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正是這廝。

趙榮亨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列附和道:「趙御史所言在理,且不說此物需在鐵軌之上行進,建造所需和素日養護必然不菲,單論行進的速度,它只怕還比不得馬車吧?」

這話一出,登時點醒了不少人,他們方才被那龐然大物轟隆奔馳的景象所震懾,下意識覺得這東西能跑如此之快,簡直匪夷所思。

但真要仔細思量,卻怕比疾馳的馬車還要慢上幾分。

於是朝臣們紛紛七嘴八舌的抓住這一點提出質疑、攻訐。

「諸位大人!」

眼見皇帝面色漸漸沉了下來,似乎按按不住想要直接下場的樣子,焦順忙提高音量道:「你們可曾見過滿載貨物的馬車,在野外長途疾馳的?」

朝臣們的氣勢為之一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平日裡雖未必留心這些小事,但只要不傻就肯定能想明白,滿載貨物的馬車絕不可能保持長時間的高速行進。

有人不服的抗辯:「除了馬車,不還有船運……」

不過話還沒說完,就被旁邊的同僚給攔下了。

船運固然比貨運省時省力,可問題是大多數內陸地區,並不存在搞船運的水利條件。

若拿這個不值一辯的論點來反駁焦順,最後只會是自取其辱。

這時焦順再次開口道:「畜力總有窮盡之時,但這火車卻是可以不斷改進的,如今它比馬車還慢一些,但十幾二十年後,未必不能快逾奔馬!如今它只能拉動兩三萬斤貨物,十幾二十年後,說不定就是十萬斤、二十萬……!」

「住口!」

焦順的話還未說完,趙榮亨就厲喝一聲,怒目道:「先不說你這些論據是真是假,若這、這……」

「火車。」

「這火車真如你說的一般,那最後必然是集天下運力於一身,你可知多少操持此業的平民百姓,會因此斷了生計?!」

果然又是這老一套。

焦順故意沉默了片刻,等到更多的人跳出來批評他與民爭利的時候,才又朗聲道:「諸位真以為這世上,有萬世不易的營生?!數千年前馬車剛被造出來的時候,或許也有人如同諸位一般做仗馬之鳴,可馬車還不是大行其道?」

「你這是強詞奪理!」

趙榮亨畢竟是言官之首,怎麼會被焦順兩句話辯倒?

當下拂袖冷笑:「上古之民創造出馬車之前,可沒這麼多人賴此為生,故而是與民增益,而非與民爭利!」

「這……」

焦順被他抓住了話柄,節奏頓時有些散亂:「或許是下官舉的例子不太恰當,但運力大大增加之後,必然也會促進工業發展,到時候工廠越來越多,需要的工人自然也會成倍增加……」

「呵!」

趙榮亨嗤笑一聲,直接轉過身指著焦順道:「聖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百姓要做工還是務農,要經商還是讀書,皆該由人自決,你平白無故奪人生路,還敢大言不慚……」

「夠了!」

這時正中的臨時御座上突然傳來一聲厲喝,眾人下意識看向皇帝,卻見他拍案而起,怒形於色的道:「若百姓皆可自決,卻要朝廷何用?要爾等何用?!」

興許是他經常咆哮的緣故,朝臣們一來不覺得意外,二來竟也沒有多少恐懼的意思。

那趙榮亨更是梗著脖子,針鋒相對:「陛下此言差矣,朝廷之所以存在,是要在大勢上把控國家,不使奸佞稱雄、不使百姓受難——至於不涉國法的細枝小節,理當由百姓自決!」

他屬於講究無為而治的那一派儒生,這個論調在言官里頗為主流,但朝中也不乏意見相左的政敵,若在平日裡,只怕他的對頭早跳出來駁斥了。

不過如今是文人與工賊的之間的鬥爭,內部的分歧自然也就暫且擱置了

「大勢?!」

方才聽到『大勢』二字時,隆源帝明顯眼前一亮,下意識瞟了眼焦順,等趙榮亨說完,立刻沉聲道:「卻不知在趙卿眼中,何為大勢?」

不等趙榮亨回答,他又用靴子點地道:「若天下只有我大夏一國,若天下只有我華夏一地,卿所言或許還有些道理,然天下諸國何止百計?!

「元時,有西人名馬可波羅者東遊神州,極贊我天朝為黃金國度,諸夷皆不可比;明時,有三寶太監鄭和七下南洋,水師之盛雄踞於世;清時,西夷橫行南洋;至我朝,西夷大破兩廣、北寇京津!」

說到這裡,他抬手指天,憤聲道:「短短兩三百年間,西夷就從一窮二白的邊鄙小國,成了船堅炮利的強敵!他們靠的是什麼?難道是靠務農經商皆由自主?!難道那些鐵甲艦和火炮是能從田裡種出來的不成?!」

說到激烈處,他又連連拍案,痛心疾首:「我朝若再不思進取,只想著與民生息、皆由自主,只恐元清之禍近矣!」

眾朝臣面面相覷,類似的話皇帝也不知說了一回兩回了,不過這麼條理分明倒還是頭一回。

有眼明心亮的,立刻偷眼看向焦順,猜出必是此獠的手筆。

內閣大學士賀體仁更忍不住伸手摸向了袖子裡,昨天有一道彈劾因事關國本之爭,他原還拿不准到底要不要上奏,如今看來,便是冒些風險,也要儘快除掉這助紂為孽的佞臣才行!

「陛下。」

沉默片刻之後,吏部天官王哲出列道:「西夷不過仗著船堅炮厲,與我怏怏大國終究還是不能比的,陛下不必……」

「泱泱大國?」

皇帝冷笑一聲打斷了他的話,順勢從桌上抄起幾頁紙來,揮舞著道:「爾等可曾聽過邁瑞肯、肯耐迪等國?」

眾朝臣面面相覷,最後還是隊伍末尾的鴻臚寺卿,硬著頭皮出列道:「據臣所知,此二國亦屬西夷之列。」

「然後呢?」

皇帝追問:「你可知這二國有什麼特殊之處?」

「這、這……」

鴻臚寺卿憋紅了臉,也沒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雖說這幾年夏國對外打交道的機會漸漸增多,可高層關注的大多也只是那幾個歐陸強國,至於大洋彼岸的新興國家,能知道名字就已經不錯了。

「此二國與我朝和西夷都遠隔萬里重洋,合起來比我朝疆域還要大上不少,原是被一些紅皮膚的世代所據,後來卻被西夷鳩占鵲巢,兩三百年間殺的幾乎亡族滅種!」

「那可是上千萬人的大族!」

隆源帝說著,將手裡的紙往前猛地一拋:「都看看、看看!就在十數年前,那邁瑞肯的宰相還懸賞下令,只要帶著當地子民的頭皮為證,無論是男女老幼,都可以從官府手裡換取白花花的賞銀!這是何其凶蠻、何其無恥!倘若神州淪喪於這些西夷之手,只怕為禍遠甚於元清!」

朝臣們再次面面相覷,饒是他們大多經過見過,聽了這等駭人的事情,還是忍不住頭皮發麻。

在抵禦外辱這件事兒上,朝臣們還是能和皇帝達成共識的,若不然也不會有最初的工部革新。

但皇帝重視工學勝過科舉的態度,又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於是只能選擇沉默以對。

「別以為朕說的事情不可能發生!」

皇帝見狀,便又繼續道:「唐宋時,火器還不常見,刀劍弓弩之間縱有差別,也能依仗人力稍作彌補,可現如今火炮火槍的差距,又豈是人力能填補的?!」

「若非太祖遺澤,讓我朝的火槍比之前清大有改進,與烏西國只怕就不是議和,而是被人家逼著割讓疆土了!」

「對西夷而言,道理只在大炮火槍的射程之內!」

這一番話,不管朝臣們聽了如何感想,反正隆源帝自己是說的暢快淋漓,一面洋洋得意,一面忍不住偷眼去看焦順,心道自己果然是慧眼識人,這焦愛卿眼光長遠辦事得力不說,給自己打的草稿竟也頗有文才。

尤其是這句『道理只在大炮火槍的射程之內』,說起來直白又貼切,細想還頗有韻味。

嗯~

這句話倒可以當成自己的座右銘,日後流傳於世的那種。

至於焦順這個原創作者,朕自然也不會虧待了他……

皇帝正自鳴得意之際,忽見內閣學士賀體仁出列,沉聲道:「陛下提起太祖皇帝,臣這裡有一本奏摺,參的正是太祖、世宗朝的舊事!」

來了、來了!

皇帝一聽這話,立刻又抖擻起了精神。

朝臣們則大多莫名其妙,這說著西夷呢,怎麼突然就跑題到太祖朝舊事上去了?

當然,內中也不乏心知肚明的主兒。

「太祖、世宗朝的舊事?」

隆源帝坐直了身子,明知故問道:「卻不知是何人參奏,參的又是什麼事兒?」

事到臨頭,賀體仁深吸了一口氣,從袖子裡把梅翰林的奏摺取出來,雙手托舉過頭頂道:「是翰林院學士梅廣顏所奏,參的是工部主事焦順暗中傳謠,誣陷世宗皇帝曾操控輿論,中傷太祖皇帝!」

這話一出,兩下里登時恍然一片。

不管是真是假,眾人臉上都是震驚無比。

世宗篡位乃是大夏立國之後最大的禁忌,誰成想那梅翰林竟然敢拿這事兒做文章——眾朝臣幾乎沒人相信,焦順會不知死的摻和這種事,反倒都認定了梅廣顏是狗急跳牆。

但心裡怎麼想是一回事,嘴上說什麼卻又是另一回事。

很快就跳出幾位朝臣,大聲疾呼要徹查此事、嚴懲不貸,話里話外的都認定這事兒就算不是焦順親自做的,也必然與他脫不開干係!

內中態度最激烈的依舊是趙榮亨,反倒是張秋表現的不顯山不露水。

皇帝玩味的看著台下的表現,也不讓戴權去接那奏摺,只微微抬頭問道:「可有憑證?」

「焦順曾親自編撰太祖語錄,又曾……」

賀體仁將奏摺里的論據一一道出,雖然全都不是什麼實證,但還是得到了朝臣們的一致認可,有幾個甚至都等不及調查,直接就想給焦順定罪了。

「哈哈哈~!」

這時皇帝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的眾人莫名其妙,也笑的張秋等人心裡『咯噔』一聲。

賀體仁也覺察出了不妥,強自鎮定的問:「不知陛下因何發笑?」

「若這也能算是罪證……」

隆源帝的笑容驟然轉冷:「那朕手上豈不是鐵證如山?!」

說著,陡然抬高音量:「來啊,宣巡城御史陳垨覲見!」

------題外話------

電閘上線入口燒了,電力局夜裡不敢關這片的總閘,今兒早上五點才換了新的,昨晚上熱死我了……

老婆孩子前天跑去旅遊了,幸運的逃過一劫。

7017k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