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西落,金烏東升。

翌日,在忠順王暗中運作之下,經過一個上午的發酵,京中開始沸沸揚揚傳著忠順王在大慈恩寺遇刺的消息。

「坐視賊人於天子腳下持兵行兇,公然襲殺宗室,五城兵馬司難辭其咎!」

彈劾奏疏之中的激烈言辭,在有心之人的引導下,並沒有人關注忠順王受傷部位,而是將攻擊矛頭,對準了賈珩統管的五城兵馬司。

上午之時,就有多名都察院御史上疏彈劾賈珩提點五城兵馬司不力,許是身兼多職,分身乏術,懈怠其責。

而其間還有奏疏則是彈劾「賈珩身兼錦衣、京戍、治安等要害之職,宮城天子安危繫於一念之間,長此以往,虞有不測之險。」

幾封奏疏遞交於通政司,按例傳抄諸衙司,因為賈珩在京中名氣甚大,彈劾奏疏口口相傳,幾有沸沸揚揚之勢。

但弔詭之處在於,一邊兒倒輿論風向並未徹底形成,科道言官並未大舉跟風彈劾。

說來,還是賈珩前不久剛以五城兵馬司兵丁,遏止了京營立威營的叛亂,餘波未平。

這就是不久前的事兒,誰又敢說五城兵馬司無能?

因此更多的輿論傾向於,賈珩一人精力有限,對五城兵馬司顧及不到。

即,原本不太為朝野注意的問題,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隨之浮上水面。

賈珩事實上掌握了五城兵馬司、京營、錦衣府,身兼多處要害之職,不說其造反,這誰也不信,但已然具有了造反作亂的能力。

只是因為先前率兵平叛,忠誠度得到了驗證,且聖心莫測,一時間,京中一些官員將目光集中到了大明宮。

而賈珩在上午時,剛剛沒坐多久,就被大明宮內監傳旨,入大明宮陳奏。

大明宮,內書房

不僅崇平帝,就連內閣首輔楊國昌,吏部尚書韓癀等人俱在,恭候著,此外還有一位賈珩的熟人,京兆尹許廬。

崇平帝端坐在條案之後,看著對面躬身而立的少年,將手中的奏疏掂量了下,凝眉問道:「說吧,忠順王遇刺,究竟怎麼一回事兒?聽人說,昨天你也在大慈恩寺?」

賈珩面色凝重,拱手說道:「回稟聖上,昨日微臣攜夫人去慈恩寺進香,途遇忠順王攜王妃等大量女眷入寺進香,微臣之後就離了寶殿,再之後,就聽說老王爺被暗中藏匿的刺客刺殺,微臣萬分震驚,即刻親往五城兵馬司坐鎮,親自部署巡警兵丁搜捕囚犯,奈何囚犯太過奸滑,一擊不遁,就藏匿暗處。不過,臣已讓錦衣府探事暗中查察此事,想來以錦衣之幹練,這二日應有結果,至於忠順王爺曾吩咐長史,讓臣封鎖城門,索捕歹人,臣慮及不久前神京城中剛剛生亂,若再大張旗鼓,驚擾上下,遂未予採納,卻不意引得這般風波。」

他這番說辭,一來理清了責任,二來也給了崇平帝一個選項,這風波只怕有人藉機生事。

崇平帝神情看不出喜怒,沉吟半晌,看向一旁戴權,問道:「忠順王爺府上傷亡如何?」

戴權低聲道:「聽說王爺受了一些傷勢,還有一位夫人受了重傷,幾位王妃受了驚嚇,旁得傷亡倒也沒有。」

崇平帝皺了皺眉,目中冷色層層泛起。

暗道,帶著一堆女人前往佛門清凈之地,結果被歹人伏刺,這怎麼聽怎麼荒唐。

想了想,吩咐道:「讓太醫院的御醫過去診治。」

畢竟為宗室之長,不好漠然不問。

賈珩拱手道:「聖上,此案偵破尚需時間,臣最近忙於京營整軍諸事,已覺心力憔悴,於五城兵馬司一應治安庶務多有怠慢,自覺不能勝任五城兵馬司之職,還請聖上另揀賢能,力擔神京治安重任。」

他此舉還是以退為進,請辭五城兵馬司之差遣,以避彈劾。

畢竟人都懷疑他有不測之險了,他如果不請辭五城兵馬司之職,就不符這時代的惶恐、避禍的道德準則。

至於崇平帝會不會應允?

魏王不久後就到五城兵馬司觀政了,被他任命功曹,崇平帝還指望著他帶帶自家兒子呢。

況天子心性素來堅定,可以說對朝局人事安排,自有一套乾心獨運的平衡之術。

就以內閣為例,韓楊之爭還未落幕,又要引入許,就讓人猜不透。

對京中的治安,他已經證明過自己的能力和忠誠,天子沒道理換人,年輕恰恰不是他的短板,而是優勢。

果然,崇平帝凝起瘦硬的眉頭,目光咄咄,帝王氣勢甚至帶著一些壓迫,沉聲道:「你署理五城兵馬司事務未久,先治東城三河之亂,使百業興旺,行商貨殖,生機盎然,前不久又力挽危局,護得神京不被兵禍,何言不能勝任?莫要聽一些非議,就生避禍之心,朕信得過你!」

先前京營變亂,如非眼前少年以五城兵馬司及時戡亂,幾乎釀成大禍。

至於奏疏所言,「珩身兼多處要害之職,虞有不測之險,」純屬無稽之談。

京營如今是李瓚統管,至於下方的十二團營諸都督,不久前,他召見了幾位才略尚可的將領入宮陳奏軍情,已收部分軍將之心。

說來,一個個年紀三四十的大將,半生戎馬,為何甘願聽這樣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號令?

若無他親賜天子劍,誰會聽一個少年號令?

哪怕這少年再是才幹優長也不行。

人心如此。

甘羅十二拜為秦國上卿,但也只是上卿。

至於將來會不會京營將校系出賈珩門下,成尾大不掉之勢,且不說他春秋鼎盛,有著不少防備手段,就說賈珩立不世之功,沒有出生入死的袍澤之情,誰敢以身家性命託付?

這就是崇平帝!

帝王者擅御人,如果這位帝王連駕馭人心的權術自信都沒有,當初也不會如一匹黑馬般榮登大寶。

內閣首輔楊國昌,聽著崇平帝對少年的殷切挽留之語,暗暗皺眉,這等寵信,也就是這賈珩年輕,否則他都如芒刺背。

而許廬也緊緊皺眉,他覺得天子此言過了,對一臣子優渥如此,是禍非福。

賈珩聽崇平帝之言,身形一震,面色動容,大禮參拜,顫聲道:「臣謝聖上信重,縱粉身碎骨,也難報聖上厚恩。」

崇平帝似是寬慰說道:「想要做事,總要會惹得非議,都察院自養正公年老喘嗽之疾復發,不能視事以來,風憲亂象,層出不窮,昨日,養正公已上表歸鄉,朕憐其老邁,允准其請,如今左都御史空懸其位,內閣最近要擬定人選,召開廷議,確定人選,對都察院要嚴加整飭,正糾劾虛誕之風。」

崇平帝這次拋出一個新的論題。

關於都察院的人事任命,而將許廬召見於此,其意不問可知。

吏部尚書韓癀拱手道:「聖上,年前還有許多事務要做,總憲出缺兒,是否於明年再行議定?」

崇平帝道:「新年伊始,要行諸般大政,就在年前議一議,儘快確立人選,以便不得貽誤京察大計!」

這才是崇平帝急著調許廬入都察院的用意,借明年京察之機,整頓吏治,為明年刷新吏治做準備。

殿中諸位閣臣一聽京察之議論,眉頭暗皺,心思各異。

楊國昌心頭更是咯噔一下,蒼老目光中浮起一抹陰鬱。

京察大計,六年一次,明年正好是京察之年,聖上刷新吏治之念甚堅,這下用了許德清,不將大漢官場的水徹底攪渾是不罷休了。

而想起京察一般又由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河南道掌道御史共同主導,楊國昌餘光掃過一旁的韓癀,心頭憂慮更甚。

如是浙黨趁機排除異己,需得提前防備著。

「子鈺先起來罷。」崇平帝這時又看向賈珩道:「昨日李尚書進宮奏事,建言於朕,效太祖太宗,於明年初一閱兵演武,鷹揚武事,朕以為中肯有理,遂鑒納之,此事你籌備的如何?」

賈珩拱手道:「聖上,諸部尚在有序操演,京營裁汰老弱也在有條不紊進行。」

心頭暗嘆天子之智,效太祖太宗,這誰好阻撓,就是和陳漢的列祖列宗過不去。

崇平帝聞言,點了點頭,沉聲道:「此事要用心操持,重中之重,尤在諸事之上,京營整頓,可謂幾經波折,如今方見眉目,正要讓朝野上下見著成效,以堅整軍經武之心。」

楊國昌聞言,眉頭愈發緊皺,心頭煩躁不已。

「李瓚其人,為個人功名而攬收軍心,大壞文武典制,實在可惡!」

因為李瓚先前冒生死之險去安撫京營,現在聖上在兵事上愈發言聽計從,這等閱兵演武之事,勞民傷財,已罷多少年了?

當初太上皇同樣閱兵揚武,結果如何,窮兵黷武,妄動刀兵,以致遼東全陷。

「聖上如今寵信奸佞、酷吏,朝局是愈來愈亂了。」楊國昌心頭一股深深的憂慮,都察院他無力阻擋,閱兵演武之事必需得阻一阻。

否則,此制一開,好不容易打壓下去的武夫將會抬頭。

而賈珩卻不知內閣首輔楊國昌的「憂國憂民」,陳奏完事,崇平帝也沒有久留,正要打發賈珩回去,忽然想起什麼,道:「快過年了,內務府送來一批好的門神、桃符,你拿過去替換著,也算是討個吉利。」

賈珩聞言,拱手拜謝道:「臣謝聖上隆恩。」

一般而言,皇帝賜臣子不會賜銀子,而只會賜衣食以及其他之物。

而在這個關頭送他門神、桃符,無疑是在示之以群臣:「朕不相疑,卿等不必復言!」

至於誰是門神,是他,還是天子的安全保障?

或許兼而有之。

忠順王府

廂房之中,忠順王趴在床榻上,身旁幾個年輕的侍女侍奉著,問道:「可見著了?」

周長史笑道:「聖上派了太監去寧國府傳旨,王爺,彈劾奏疏有效了。」

忠順王冷笑一聲,道:「孤就知道,他如今掌著三衙,儘是要害之職,忠奸只在一念之間,這事只要一提醒,就夠讓人如坐針氈的。」

還有後面的話在心底潛藏著,四弟猜忌心何其之重,這一提醒,勢必要下了那小兒的五城兵馬司差遣。

一想起五城兵馬司,忠順王就陣陣泛噁心。

這等管領神京治安的要害衙門,就不該有這等桀驁不馴、飛揚跋扈的人擔任。

他先前為何到大慈恩寺進香,壓根兒就沒想著支使五城兵馬司的兵丁,無非下意識覺得賈珩小兒目中無人,不會給他面子。

現在好了,至少能下了他的差遣。

嗯,這麼一想,這次刺殺也算是禍福相倚了?

就在忠順王胡思亂想之時,外間的僕人稟道:「王爺,小王爺從五城兵馬司回來了。」

提及陳銳,忠順王臉色一黑,煩躁道:「回來就回來。」

銳兒在五城兵馬司牢里整整蹲了七天,丟盡了王府的顏面,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還是那賈珩小兒。

卻說庭院之中,小王爺陳銳從外間進來,坐在花廳中,正與吳妃敘話。

吳妃這時拉著小王爺陳銳的胳膊,關切問道:「銳兒,你受苦了啊,你看這都餓瘦了,在五城兵馬司,別人有沒有打你?」

對吳妃的關心,陳銳明顯有些不耐煩,道:「母妃,五城兵馬司一切還好,並未有人來打,只是幫著做了七天的事。」

吳妃聞言,心下暗鬆了一口氣,勸慰道:「銳兒,咱們這次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了,你說你和那咸寧搶買什麼馬?不說你長她幾歲要讓她,就說她是貴妃的女兒,皇后的侄女,也不好胡亂得罪,否則也不至被人作筏子去邀好。」

提及舊事,陳銳目光煞氣浮起,恨聲道:「母妃有句話說的沒錯,那賈珩就是拿著兒子在做筏子,討好咸寧。」

吳妃見著自家兒子那肖似了忠順王的陰鷙、兇狠模樣,心底就一陣惱火,埋怨道:「行了,也別記恨人家了,為著多大的事兒,鬧得你死我活,都不值當。」

她算是怕了,她最近聽得一些風聲,那賈珩是個不要命,聽說還拿過齊王作筏子,這種不知輕重的,只得橫行一時,也猖狂不了多久。

陳銳道:「我咽不下這口氣!」

「行了,你知道不知道,今個兒,為娘去慈恩寺進香,碰到了什麼?」吳妃低聲說著,岔開著自家兒子的注意力。

陳銳怒色一頓,問道:「什麼?」

吳妃一臉心有餘悸之色,低聲道:「為娘差點兒將這條老命丟在慈恩寺,有刺客襲殺你父王,多虧你父王福大命大,逃得一命。」

「父王出事兒了,誰這麼大的膽子,敢刺殺宗室?」陳銳臉色劇變,又驚又怒。

還有人敢刺殺宗室?

吃了熊心豹子膽!

吳妃嘆道:「現在讓五城兵馬司查,還沒查出個子丑寅卯呢,不過你這幾天在府中安生一些,不定那刺客捲土重來,再沖你下手。」

在她看來,刺客一天抓不到,隨時就有再度刺殺的可能,萬一刺客覺得不好刺殺老子,要父仇子還,她……

陳銳也被說得心頭一凜,急聲問道:「父王這會兒人呢?我去看看。」

「沒事兒,就在後院,你父王受傷,你作兒子的,也該去探望探望。」吳妃輕聲道。

陳銳應了聲是,然後向著後院快步而去。

而在陳銳接近忠順王所在院落,卻聽得一把咆哮如雷的聲音響起:「賈珩小兒!」

忠順王聽著長史周順最新的稟告,目光幾欲噴火,他綢繆了半天,全無所獲不說,還賞賜安撫,而更為讓人不寒而慄的是,以內務府所制之物賜予賈珩。

所以,這是……警告?

警告他勾連御史?

一念及此,猛然坐起,屁股上頓時牽動傷勢,疼得「哎呦」一聲,心頭怨恨,叱罵道:

「賈珩小兒,可恨,可殺!」

而陳銳聽著怒氣沖沖的聲音,只覺一陣頭皮發麻,就打算想換個時候再過來。

好巧不巧,一個僕人喚道:『』小王爺,王爺喚您進去。」

得,這下不進去都不行了。

1秒記住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