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鐘後,零號高地前沿觀察哨。

一團團的灰白色煙霧尚未散去,它們的存在讓能見度下降到了大約五、六十公尺,故而身處此地的兩名士兵選擇了側耳傾聽。

其中一人戴著一個小小的、套在耳朵上的鋁製喇叭,其能少許增加可聽距離,通常用於在夜間警戒,不過現在似乎也非常適用?

最先傳入耳中的是汽油機的轟鳴聲與履帶的金屬摩擦動靜,隨後則是稀稀落落的腳步聲和說話聲。

兩名士兵非常默契,一人用力扔了個紅色發煙手榴彈出去,另一人則舉起了信號槍……

不過有人比他們更快,另一個觀察哨已經打出了兩發紅色信號彈。

「看!二紅!」

「隊長,冒紅煙了!」

兩發紅色信號彈即使在大白天也十分明顯,而徐徐騰起的紅色煙霧則更加顯眼。

「嗶嗶—嗶嗶——」

在哨子聲中,上百名士兵貓著腰、拎著步槍通過交通壕迅速進入了一線的主陣地,輕機槍射手檢查彈匣、重機槍射手打開機匣蓋檢查彈鏈是否順利搭上,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

距離二百公尺!劉啟冬隨即命令隊屬機炮排的四門64㎜迫擊炮以及各部的槍榴彈開火。

射擊諸元早就已經測繪計算好了,現在都被記在筆記本上,說打哪個區域就直接翻翻看即可,於是轉眼間十幾發迫擊炮彈就呼嘯著飛升,然後精準砸在那即將消散的煙霧中。

三、二、一……全員自由射擊!

迫擊炮彈和手榴彈爆炸的瞬間,零號高地上槍聲大作,栓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一齊開火,從遠處看去,小山崗上的無數槍口焰如同RGB燈帶一樣閃爍個不停。

先等爆炸物到達再開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己方單位中火力最強的兵器應該儘量最先被投遞到沒有防備的目標上。

這很好理解,如果先開槍,敵軍就馬上臥倒並尋找掩護了,這樣一來,之後才落下的炮彈的殺傷效果會大打折扣。

在六輛A9型巡洋坦克和五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引導下,突遭打擊的賴加爾團(營)A連和B連迅速做出了應對。

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射煙幕彈遮蔽其視野,伏地的英印軍拿出了各自的工兵鍬,開始就地挖掘臥姿散兵坑。

而坦克們不管有沒有明確目標都瘋狂的向大致方向開炮和掃射,以期能壓制守軍的火力。

同時,後方的十幾門榴彈炮和六門山炮也繼續按照初始諸元開炮。

密集的子彈和不斷落下的炮彈顯著影響了零號高地的防禦,明軍士兵們在兇猛的火力壓制下難以動作。

而且與此同時,賴加爾營C連正在向高地的東南方向迂迴,試圖在側翼發起進攻。

防禦作戰不等於坐著挨打,消極防禦是必須避免的,大都督府於至昌三十二年頒布的野戰條令中明確指出:

「處於防禦姿態之部隊,不宜被動應戰,須及早布置外圍哨戒與斥候,確定敵之動向,防備敵之奇襲。恰當情形下,將領可組織精悍分隊發動反擊作戰,以攪亂敵之部署。反擊作戰宜以奇襲形勢發動,晨、夜、昏三時為最佳。」

明軍尚且如此,周長風就更加不可能接受呆板的消極防禦了。

遵照他的指示,薛燦以第三隊一排為主力臨時加強一個班的步兵,外加一挺二十式重機槍和一門三五式64㎜迫擊炮。

這支超過六十人的步兵分隊隨即從德馬吉城區的南邊悄然離開,繞了一個大圈子向零號高地的東邊趕去。

即使是原野也不可能是理想的水平面,它或多或少是有起伏的,而且由於隨處可見的灌木與樹林的緣故,迂迴中的賴加爾營C連並未察覺到他們。

你在迂迴攻擊的時候,別人也在迂迴你哦。

在連長埃本少校的指揮下,C連各排隨即展開為接敵隊形,三個排的2英寸輕迫擊炮旋即發射煙幕彈,幾挺劉易斯輕機槍也架好了,其餘的士兵們甚至都給恩菲爾德步槍上好了刺刀。

2英寸輕迫擊炮作為英印軍步兵排的重要支援兵器,條令中規定由三人負責,主要用途其實是發射煙幕彈而非高爆彈,標準備彈30發中有足足18發煙幕彈,而高爆彈則為12發,最大射程只有區區600m。

此時,零號高地上的明軍已經發現了他們,攔阻火力接踵而至,只是因為一團團的煙霧遮蔽而收效甚微。

C連現在與之相距不過三百公尺,兩個排隨即準備發起進攻,大喜過望的埃本少校甚至覺得待會可以一鼓作氣衝上那座小山崗,順勢擊潰固守於此的中國軍隊。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C連右邊大約四百公尺外的一處小樹林中,幾十名明軍士兵們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一挺布滿金屬光澤的二十式重機槍穩穩噹噹的布置於此,黑洞洞的槍口指著遠處正在行動的C連,主射手握著握把、右眼貼在瞄準鏡上,而副射手則用雙手托著金屬彈板。

在他們後方几十步開外,迫擊炮也調整完畢,炮手拿著拔掉了引信的炮彈放在炮口,就待一聲令下。

見敵軍都陸續站起來準備前進了,端著望遠鏡的少尉喊道:「放!」

「砰砰砰」幾聲,接連四發64㎜迫擊炮彈飛向了C連;同時,重機槍也「聽聽聽」的響了起來。

這是哪來的攻擊?!側後方?!

爆炸中,十幾名英印軍士兵在轉瞬間被撂倒,其他人趕忙臥倒在地。

事發突然,從士兵到軍官,C連的一百多人都懵了。

而現在的他們在樹林中的機槍手眼中就如同靶子一樣,安裝於穩固的三腳架上的重機槍通常都有相當不錯的射擊精度,更毋論現在這挺臨時加裝了三倍瞄準鏡的玩意了。

【杭州晶銳光學儀器公司的二二式三倍鏡應用很廣泛,可以通過不同夾具安裝在步槍、重機槍、戰防槍上。】

望著四百公尺外趴在地上驚慌失措的敵軍,興奮不已的主射手以精準致命的兩發短點射將之一個一個射殺,這似乎比打固定靶還要容易?

二十式重機槍是明軍為了淘汰老舊的哈奇開斯M1897而設計的,其與哈奇開斯M1914大同小異,最大的改進大概只是更輕便、更美觀了些。

當時有人認為彈板供彈沒有未來,提議不要再裝備彈板供彈的重機槍,然而那個時候的大明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

因為當時金屬彈鏈供彈也是個新奇玩意,工業基礎薄弱的大明不敢去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是搞出一型故障不斷的重機槍豈不是成了笑柄?

而且英俄德裝備的各種馬克沁也不比哈奇開斯更好用,畢竟帆布彈帶容易破損導致卡彈,還會受潮發霉;至於供彈持續性,重機槍在實戰中又不是扣著扳機不鬆手,金屬彈板一個接一個基本也夠用。

不過到了十幾年後的現在嘛…明軍已經相中了捷克人的匠心之作——VZ.35的改進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