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朝廷打壓奮進會和青年勇越社的嚴令下發,大明四海九州立刻掀起了滔天巨浪。

只為應付差事也好、竭力為了政績也罷,地方官府不敢怠慢,立刻組織人手四處出擊。

派系人士聚會處、派系頭目的住宅、派系的資產等等,無一例外都遭到了來勢洶洶的翊安軍和警察的突擊查封。

大力打壓這些激進的傢伙,流血衝突的情況不可能避免,肢體反抗已經算是最輕的了,持械拒捕才是最常見的。

故而在「己卯之禍」之後的十天半個月里,誇張點說的話,大明各地堪稱狼煙四起,許多往日寧靜安逸的州縣也發生了激烈的槍戰。

對於大明的一〇後和二〇後而言,如此死傷眾多的情況以往只存在於父母祖輩講的故事中,平時能見到的最為混亂的場面也就是偶爾發生的遊行民眾和官府對峙罷了。

十月二十六日,山西,平定州,兩名外緝事廠的特工奉命調查奮進會與地方官吏的錢權交易,但任務過程中不慎落入圈套,被滅口以後拋屍荒野。

在發覺同伴長久未歸以後,留守落腳點的另一名特工十分警覺,迅速轉移了位置,並向上級發出了緊急示警代碼。

雖然按照常規做法,這種情況下他應該立刻脫身以確保自身安全,但是這名特工大概是心有不甘或憤慨不已,沒有選擇就此無功而返。

他詳細撰寫了調查的前因後果,將之投遞至秘密聯絡處——這種情況下,地方上的任何官府機構都是不可信任的。然後,他喬裝打扮以後設法接近了幾名可疑的官吏,並成功套出了殺人滅口的事實。

通過出色的心理戰術,這名特工最終成功策反了一名戶廳的官員,並簽字畫押作為憑證,在這以後他才全身而退,返回了外廠在太原府的總站點。

壞事往往都是接二連三而來,當這件事上達天聽的時候,同樣驚心動魄的博弈也在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進行著。

二十九日,浙江,孝豐縣。

孝豐縣位於天目山北麓,這兒山巒起伏,地形複雜,堪稱環城皆山。

秋風瑟瑟,傍晚時分,西天被霞光所染紅,縷縷殘陽灑布在天目山上。

外廠浙江處的特工陳一甫和衛鵬二人此刻都喬裝打扮成了獵戶模樣,跋涉在崎嶇坎坷的山間小徑上。

長期以來,外廠一直在對各大黨派進行滲透監視,許多特工都改名換姓以假身份潛伏其中,奮進會和青年勇越社亦是如此。

但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在前幾年,二者就因為潛伏的特工們的裡應外合而吃了大虧,自那以後就吸取教訓,大大加強了內部審查,鼓勵相互監視、嚴懲叛徒。因此,不少特工都暴露了身份而被迫遁逃,剩餘的寥寥幾人也大都主動切斷了與上級的聯繫,保持靜默。

所以外廠至今沒有滲透進二者的核心決策層,成功潛伏下來的少數人最多不過處在中層,而且少有機會向外界傳遞情報。

這也是為什麼大明朝廷對於「己卯之禍」缺乏準備的緣故,外廠總部匯總寥寥的情報之後也只能大概猜測這些傢伙可能會搞事;而且外廠也並未把這個消息告知地方警務機構,因為他們認為地方警務機構魚龍混雜,容易打草驚蛇。

浙江地區的外緝事廠總站點近來接連獲悉了一些關於青年勇越社的情報,據稱其可能在天目山東北方向的山巒之間設立了一個大型秘密據點。

站點文員們仔細搜集了相關情報和信息,發現最早的相關情報可以追溯到去年年初,之後陸續也有二、三份相關信息,但是一直沒有引起重視。

這一次,陳一甫和衛鵬二人就是奉命前來探個究竟的。

衛鵬肩扛著瑞豐牌獵槍,槍口用繩子吊著一隻死野兔和死山雞,他停下腳步拿出水壺喝了一口,吐槽道:「說是在南嶼山、長腳嶺一帶,可咱們在這兜兜轉轉了半天了,連個鬼影都沒見著。」

「時間久不代表範圍廣,我們只不過搜尋了三分之一的地界。」少言寡語的陳一甫環顧四周,然後抬手指著半里開外的一處土坡道:「該準備宿營了。」

無論在哪,經驗豐富的老鳥都是珍貴的資源,老帶新則是各行各業的常規操作,可以最大化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

衛鵬以前是餘姚縣警的一員,跳槽以後成功入選了外廠,今年才正式就職。與他這隻菜鳥相比,在外廠任職了十年之久的陳一甫無疑是見多識廣的老鳥。

倆人隨身帶了防水帆布、毯子、火柴,為了確保與假扮身份相符,這些東西都是之前去縣城裡都是二手商鋪里買來的。

在山裡過夜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晝夜溫差大,還有毒蟲野獸出沒,有時候不起眼的一個疏忽就能把人送進鬼門關。

然而正當他倆在那土坡旁邊的背風處堆放樹枝落葉來生篝火的時候,陳一甫忽然在眼角余光中瞧見了異常。

他立刻沉聲道:「停!別亂動,看十點鐘那邊。」

「啊?」正欲點火的衛鵬收好了火柴盒,然後抬頭定睛看去。

只見大約一里遠的山脊線附近,有一隊人影正在緩緩移動,估計有七、八人的樣子。

因為此刻正是黃昏時分,光照條件不佳,而且他倆攜帶的老式單筒望遠鏡的進光量本就少得可憐,因而也模模糊糊的看不清。

陳一甫轉頭髮問:「你眼神好,看得清不?」

衛鵬睜大眼睛努力觀察了一會,躊躇道:「大抵都是青壯年,衣裝也一致,顏色相同或相仿。」

敏銳洞察再稍作思考,不難得出這個判斷——山路可不好走,更何況是能見度不高的傍晚?中老年人可做不到,而且正常人誰會這麼晚了還成群結隊留在山裡?

「著實可疑……」顯然這股子人不太正常,陳一甫憑著多年以來的經驗甚至感覺他們就是此次的目標,「咱們尾隨過去,留意些,不要跟太近。」

「好咧。」

就這樣,二人跟在這支隊伍後面繼續向山巒深處進發,一直保持著大約一百五十米的距離。

每走大約一里路,陳一甫就會用石頭和樹枝在地上擺個記號,亦或是用小刀在路過的樹幹上劃痕。

隨著天色愈來愈晚,二人不禁擔憂了起來——等天完全黑了以後,對方可以開手電筒、點火把,而他倆卻不行。

摸黑走山路的危險性不亞於閉著眼睛在高速公路上走來走去。

這些人究竟要到哪去?我們還要跟著嗎?

「應該快了。」陳一甫淡淡道。

天色已晚,這些人一沒有準備宿營、二沒有打開手電筒或者點燃火把,說明距離他們的落腳點沒多遠了。

果不其然,當夕陽完全沒入地平線以下時,終點終於映入了眼帘。

這是一個隱藏在山巒之間的村子,或者說基地更加合適,此刻星星點點有數十處光點,應該是電燈、煤氣燈之類的照明用具。

再仔細些觀察,依稀可見其中來往的人,方圓約莫數里,大小屋舍三十餘間,周圍是土牆和高約兩米的木籬笆。

「走大運了,還真就找對地方了!」衛鵬興奮不已,難掩心中喜悅。

和他相比,陳一甫的反應就要平靜許多了,他眉頭微皺,沉吟不語。

在層巒疊嶂中設立這樣一個規模不小的營地,究竟意欲何為?

「天黑了,瞧不清,咱們就在這附近找個背風處過夜,把砍刀擱身邊放著。」

露營卻不能生火,無疑顯著加大了危險性,天知道會不會有野狗豺狼來偷襲。

「此處興許是他們秘密集聚的地方吧,他們也不蠢,城裡邊的據點很容易被查,自然會在山裡留後路的。」衛鵬猜測道。

「不好說,」陳一甫表示懷疑,「這規模太大了,通常容納百人完全不需要這麼大,十個小屋子足矣。」

「也是,這大大小小三十來個,怕不是能住幾百人。」

「嗯。換著守夜,你先睡,我守前半夜。」

晚秋的山間氣溫驟降,沒有篝火取暖,寒氣逼人,即使在背風處裹著毯子依然冷得不行。

如此苦熬了一夜,次日卯時,當第一縷晨光灑進山巒之中的時候,睏乏的二人簡單的活動了一下手腳,然後重新返回了附近一處絕佳的隱蔽處。

在這丘陵反斜面的灌木叢中,他倆可以遠遠的窺視下邊的據點。

之所以這麼確定,是因為二人一下子就認出了這營地中飄揚的幾面紅黑相間的旗幟,正是青年勇越社的旗號。

陳一甫從隨身斜挎的包袱中取出了一個小巧的微型照相機,對焦以後接連「咔嚓」了幾張照片。

這是天津銘朗鏡業公司接受外緝事廠和大都督府情報處的秘密要求而研發的一種間諜照相機,尺寸很小,僅比雞蛋略大,16㎜膠片,F4.5光圈,一般供特工人員使用。

片刻之後,營地逐漸熱鬧了起來,呼喊聲和鑼鼓聲響起,不斷有人匆忙從屋舍中走出來。

他們排成了一條條隊列,依次前往一個大棚屋,魚貫而入、爾後出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扛著木製的槍模。

隨後,三百多人在營地中間列隊,一共分成了五個部分,排列整齊,然後在十幾名「指導者」的呼喊下開始演練了起來。

「我去!擱這練私兵啊,膽大包天吶。」衛鵬驚詫不已。

「倒是有模有樣的。」神色嚴肅的陳一甫回想道:「已知勇越社這派招攬、吸納了不少退役的兵士,看來就是倚靠他們來操練黨羽。」

「要是在古時候,這是要抄家夷三族的吧。」

「到此為止了,我們得儘快回去傳訊。」

地方找到了、照片也拍了,具體情況偵查了個七七八八,考慮到危險性過大,二人不打算繼續逗留,便動身撤離了。

天目山之中竟然還真有這樣一處據點,毫無疑問這是嚴重違反法律的,放在平時都得清除,更別說如今正在打壓奮進會和勇越社的風頭上。

日上三竿,當二人穿梭在山間小徑中的時候,卻出乎意料的迎面撞上了一隊人馬。

十二、三個青壯和七匹馱滿貨物的騾馬在緩緩前進,他們正是為山中據點運送給養的隊伍。

因為雙方都看到了彼此,躲藏反而會顯得可疑,所以陳一甫和衛鵬只能硬著頭皮故作自然的繼續走。

雙方擦肩而過的時候,那隊伍中的「喂,打獵的,你倆到這來做什麼?」

笑吟吟的陳一甫回道:「打點野味唄。」

「一隻雞一隻兔,伱倆這本事不咋地啊。」

「見笑了見笑了。」

雙方各走各的,這場遭遇似乎就要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可就在這時,隊伍中的一個壯碩男子卻叫停了眾人。

「那山雞跟野兔不新鮮,不像是今兒打著的,快,追過去截住他們。」

於是乎,剛鬆了口氣的陳一甫和衛鵬又一下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估計是認為已經暴露了,二人沒作猶豫,立馬拔腿就跑。

在這儘是秋風蕭瑟之景的小徑上,兩逃五追,大呼小叫的呵罵聲充斥在山間。

「他媽的!是官府的探子,快追!」

「別讓他倆跑了!」

不知是誰先開的槍,讓這場追逐瞬間變成了槍戰。

「砰砰!」

衛鵬用那瑞豐牌雙管獵槍連開兩槍,撂倒了一人,然後直接把這笨重的東西往邊上一扔。

陳一甫的右胳膊中了一發手槍彈,血流如注,但仍然堅持用左手反手開槍還擊。

二人奔逃良久,等到快出山的時候才敢放慢腳步,這時候都已經是正午時分了。

第二天。

隨著膠片送到並沖洗完畢,獲悉具體情況以後,外廠浙江總站點為免夜長夢多,立刻上報情況,並很快得到了授權前往肅清的命令。

為防止對方安插在當地官府機構的探子走漏風聲,這次的行動還專門從鄰近的寧國府跨省調兵。

十幾名特工和三個隊的翊安軍連夜趕到,突擊肅清這個潛藏在山巒之間的秘密據點。

雙方交火良久,對射了足足一個半小時,翊安軍傷十八亡七,對方傷亡四十餘人。

爾後又對峙了半天一夜,這三百餘青年勇越社黨羽才終於投降。

外緝事廠特工們詳細清查盤點之後,竟統計出各種長槍四百餘支、短槍二百餘支、子彈十多萬發、炸藥五百多斤,還有印刷機與大量告示。

浙江按察司按察副使不禁感嘆:去歲還在嘲笑法國(出現這種事),如今卻發生在國朝了,實在哭笑不得。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