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曾雲風就看到了于謙的作死能力,比自己還要厲害。

今日雖然是朝廷開大會,但是站在殿內的都是穿著緋袍,也就是紅袍的,而于謙一個兵部主事六品官員穿的是青袍,未經傳召擅自入內,本就是一個大罪。

他應該站在為外面才對,在大殿之內站著的最少也是四品大員,所以說這個于謙很叼啊,他手裡連象牙笏板都沒有,可他就是這麼牛。

于謙道:「這次張克儉是咎由自取,這幾年邊境收到無數關於張克儉欺壓牧民搶劫牧民財貨的文書,但是一直被兵部的長官壓下來,國舅爺張克儉搶劫關外牧民,傷人性命,瓦剌部多有抗議。」。

兵部尚書楊浦也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有這個事情。」

小皇帝朱祁鎮狡辯說道:「瓦剌人狡詐搶奪我朝人民糧草。」

于謙硬鋼回道:「我朝理虧在前,即使要跟瓦剌部作戰作戰,也不能以國舅爺為藉口出兵。」

這句話曾雲風是同意的,於是站出來說道:「此言有理,微臣附議。」

有些事情就是要名正言順,很多朝臣也點點頭。

小皇帝朱祁鎮快被這個于謙都弄得要瘋了,口不擇言的說:「出兵還需要理由嗎?」。

于謙鄭重地回答:「子曰:『名不正言不順』」

小皇帝朱祁鎮氣憤地狡辯:「名不正也要打,我朝是王者之師。」。

于謙聽到在這裡,氣不打一處來,憤怒道:「王者之師,難道是替賊人找場子嗎?」

這個可是衝撞龍顏,地下官員議論紛紛。

這句話道是把小皇帝朱祁鎮給搞愣了,他本來就是給她奶奶太皇太后找場子。

曾雲風都不好意思揭破皇帝,也就于謙這麼直。

曾雲風暗暗的給於謙豎了個大拇指,于謙膽子也是真大呀,太皇太后的弟弟張克儉,都被他直接說成賊?

連太皇太后也被他罵進去了,小皇帝朱祁鎮真的是找不到其他的話說了,皇帝牙都要咬碎了:「好哇,你還是個忠臣哪,你頂朕頂的好啊。」

這個時候的于謙兒也是真的剛,當即回道:「臣是苟利國家,不避斧鉞。」。

曾雲風現在是真的年紀在這兒了,不好站出來,要不然連自己都想頂這個皇帝,在永樂皇帝奪位的時候,那一年曾雲風十幾歲,也是剛永樂,可是也沒這麼憨憨。

現在的曾雲風已經50多了了,兒子都有了,孫子也有了,實在是不好這麼剛皇帝,第一次自己這麼剛的時候,那時候這位皇帝還是丁點兒大,其實按照正史來講,三楊現在早就死了。

曾雲風可以說是養生有道,順帶著三楊這些大臣都活得長久,現在個個都七八十了,可是青如松柏。

雖然現在曾雲風50多了,但是鬍子還是黑漆漆的,頭髮也是黑漆漆的,如果人不說,說他二三十歲歲估計也有人信。

楊士奇這幾個老頭甚至前幾天還去狎妓來著,真是一群老不羞。

于謙這次直接把這位小皇帝朱祁鎮懟的下不來台。

整個朝廷之上,很多人能夠看到,也不會去跟這個皇帝頂牛的,因為沒有意義。

所有從永樂過來的臣子都知道現在當今大明王朝的實力,根本不懼現在的草原諸部。

估計也只有這些天天在深宮裡蹲著的人才以為這些草原諸部是大敵,所以這些朝廷的大臣,尤其是這些老臣重臣都是不說話的,就看著這位皇帝演就行了。

他們和曾雲風一樣,都知道這位皇帝如果要想成為真正的帝王,需要經過特別的摔打,打一仗其實是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不打也沒問題,但是攻打大同,這個場子是肯定要找回來的。

單單是對付草原諸部的政策就可以將它們吞得一乾二淨,幾乎連渣滓都不剩,但是需要時間。

知道為什麼瓦剌部這麼著急,就是因為現在形勢是對他們越來越不利,水已經要開了,他們在奮力掙扎,看能不能跳出來。

瓦剌他們慫恿草原諸部一起殺了國舅爺張克儉就是逼草原諸部一起跟他們南下中原,對抗大明王朝。

為什麼張克儉樸這位國舅爺這麼囂張,也是因為這位國舅爺張克儉,斂財如命,不光光邊境他去過,而且各地的市舶司港口南洋他也都去過,因為他知道現在大明朝到底有多強盛,有恃無恐,就是信心太爆棚了,肆無忌憚,反倒丟了命。

小皇帝朱祁鎮盲目自信,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手裡的軍隊有多強,更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小皇帝朱祁鎮氣的語無倫次指著于謙道:「這裡是太宗皇帝建的殿宇,你怎麼敢說這樣的話,來人吶,把他拉出去,廷杖50活活打死。」

曾雲風看的直搖頭,朱祁鎮太年輕了。

這種牽強附會的罪責,根本上不了台面,沒想到居然是皇帝說出來的,簡直是成了笑話。

這樣的皇帝只會讓朝廷的重臣看到他德不配位。

現在朝廷上真正稱得上重臣的,哪一個不是經歷過屍山血海,從死人堆里滾過來的,見的殺戮還少嗎?

楊士奇當年慷慨赴死,跑到漢王的營帳里早就做好了死的準備,更何況于謙兒這個愣頭青,這種把戲根本騙不了現在的朝廷重臣,能嚇唬到誰。

于謙這個愣頭青不僅僅敢頂撞小皇帝朱祁鎮,包括宣德皇帝包括洪熙皇帝,甚至包括永樂皇帝,他哪一個皇帝沒踩過,沒頂過?

這個皇帝這麼毛躁只能顯得他根本沒有能力壓得住這些朝廷重臣。

皇太后孫若微對個兒子的表現也是失望至極,她沒有辦法只能夠出來給朝臣一個台階下。

看到自己的母親皇太后站出來,這位皇帝朱祁鎮也終於開始明白一點,這些朝廷重臣並不是那麼好對付,靠這種野蠻暴力的手段是壓不住這些聰明人的。

皇帝要明白和學會怎麼駕馭聰明人。

即使這位皇帝朱祁鎮喊得聲嘶力竭,也只會是讓人覺得他色厲內荏。

嗓門兒大並不代表你有道理,會施展暴力也並不一定能夠讓大家信服。

這個朝廷是由人心凝聚而成,如果人心散了,隊伍肯定拉攏不起來。

這種一意孤行一點兒作用也沒有,而這位太后出來三兩句就朝臣安撫住,可見這位太后的情商之高。

曾雲風就好奇皇太后這麼聰明,她平常給她的這個兒子教了些什麼東西,這些帝王之術難道沒有教給他嗎。

開這種大朝會,本來就是要各抒己見。

開大朝會的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讓朝廷的諸位重臣了解皇帝的意圖,然後眾志成城,心往一起聚,力往一起使。

在這一點上,太監王振比這位皇帝要聰明的多,雖然他的手段並不是很高明,也顯得很low。

他利用利益手段讓這些朝臣中的貪官拉攏到一起,然後上摺子請奏皇帝御駕親征。

如果皇帝就是決定要御駕親征,還不如直接發一道聖旨,開什麼大朝會。

現在的孫太后其實是比較怕打仗,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打仗,所以她一直護著他的兒子,不讓她的兒子出去打仗,她真的有些怕。

她也不想他的兒子御駕親征,可現在的皇帝朱祁鎮已經20多歲,如果在不經歷戰爭很快他這個皇帝就會廢掉,朱祁鎮沒有軍事才能,也沒有見過血,缺乏帝王真正的狠辣。

他手裡的天子劍也從來沒有出過鞘,這樣的天子不是天子,這樣的帝王根本算不上帝王。

真正的帝王是一手拿著書卷,一手拿著劍。

像曾雲風當初所說的那樣,這位孫太后會把這位帝王慣壞的。

又是一個好天氣,紫禁城,今日輪到曾雲風給這位皇帝朱祁鎮講課。

皇帝這幾年在曾雲風的身上還是學到不少東西,可是還缺乏實踐,可是不遇風雲,這條龍的路就還很長。

這次又講到了唐太宗的故事,講的是番邦不服的事情。

皇帝朱祁鎮直接問:「如果我是唐太宗,番邦不服,該打不該打。」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