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元寶山

看到李逸投筆定稿,郝建斌湊過來,小心翼翼的指著畫問道:

「小師弟,你確定你這個不是在開玩笑?」

李逸眨了眨眼,

「我開什麼玩笑?這麼一幅得意之作,回頭讓我再畫一遍還真未必能畫的出來!」

「可是……」

「師父剛剛給我們上課,說是讓我們問心,這個就是我看到那塊毛料後問心的結果啊,師兄你看,山名積玉山,水名流玉河,一幅畫畫盡所有翡翠、和田玉名種,這就是那塊毛料在我心中的具現!」

聽到李逸如此回答,郝建斌眨了眨眼睛,發現自己竟無言以對,只好撓著頭皮退了下來,他這話,聽著就很不對頭,可是怎麼竟讓人找不到辯駁的地方呢?

鍾圻湊過去看了一眼李逸這幅五顏六色的設色積玉山,笑道:

「小師弟,你這幅畫,怕是沒有什麼先例吧?來,你給我講講,這是哪個流派?」

「流派?這個應該算是一種抽象國畫山水吧?我覺得,應該勉強能夠劃到華夏流藝術家畫派……不對,我似乎是沒有按照朱老師對抽象國畫構圖和技法的定義……哎呦,我這個算是什麼呢?」

鍾圻翻了個白眼,李逸說的朱老師他知道是誰,那是號稱華夏流藝術第一人、被某些好事者譽為「華夏抽象繪畫之父」的朱明。

而所謂的華夏藝術流,則正是朱明所創導的一種最前沿的、具有文化藝術元素的、高藝術層次的華夏「後國畫」藝術。其最核心的繪畫思想體系,就是草書書法入畫。

然而,就目前來說,無論是華夏文化部門的官方,還是華夏美術界與學術界,都沒有公開認可這種其實是源於西方抽象藝術的所謂的「後國畫」藝術。

但,抽象國畫卻確實存在,而且還有不少大師級的人物都在積極探索。可是李逸這幅畫……

「我想明白了,我這個應該叫做抽象寫實主義。用最樸素的國畫的基本技法,來描繪一個看起來有些誇張、扭曲但卻是真實存在的感受……」

李逸的話讓圍觀的眾人齊齊翻了個白眼,你還真能忽悠,連抽象寫實主義都能整出來。你不知道這兩者是水火不同爐的嗎?

不過既然知道李逸是在這裡胡攪蠻纏,幾個人自然是沒什麼心思再配合下去,因為這傢伙不管好歹也算是對付了一幅作品,而他們的,連框架都還沒搭起來呢!

「好吧。就算你是一幅抽象畫,可是師弟,你畫一幅這麼俗氣的畫,卻配以山人的稱號,你不覺得有點影響意境嗎?」

徐凌雖然決定放過李逸,可實在忍不住還是刺了他一句,尼瑪意境,你這幅畫有他妹的意境嗎?

「沒有啊,你們沒注意到嗎?我這個山水搭配起來就像是一個元寶山,而我就是這個元寶山里出來的人……哈。這麼多寶貝都屬於我一個人……」

我倒!李逸這個解釋一出,就連最木訥的王松年都忍不住想要上去給這小子一下。人家好好的一個世外高人隱士的「山人」,居然讓你給解釋成了這個樣子,蒼天啊,你乾脆還是降道雷,把這個妖孽給劈死算了!

午飯前,胡瑾泉回來了。

「畫的怎麼樣?」

「這個……」

「師父……」

「哎呀師父,您老人家這個題材,想要不落俗套有點難啊!」

「別拍馬屁,有畫好的趕快拿過來!我告訴你們。這個題材你們要是畫不出來,或者畫的我不滿意,你們就什麼都別乾了,天天到工作室來給我打掃衛生!」

「哦……小師弟已經畫完了。要不,您老先看看他的?」

「哦?」

李逸將已經晾的差不多的畫拿過去,放到了胡瑾泉面前的那張畫桌上。

本來聽到李逸畫的也是山水而皺著眉頭的胡瑾泉,一看到畫面上那五顏六色的顏色,眼睛就是陡然一亮,等再看清了整個布局和題跋。不由哈哈大笑,

「好,好一個元寶山,好一個元寶山人,這才是只問本心!行了,本來準備拘你小子十天的,沒想到你還能畫出這樣的畫,那麼,你自由了,接下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吧!」

說句實在話,李逸對他這幅元寶山確實也比較滿意,因此看到胡瑾泉說完就準備將畫收起來,沒想到胡瑾泉卻忽然攔住了他。

「這幅畫,沒你什麼事,歸我了!」

「啊?可是……」

看到李逸一幅老大不願意的模樣,老爺子眼睛一瞪,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你耗了這麼多心血,難道還當不起你一幅畫?

喝退李逸,老爺子環視了一圈眼巴巴看著他的另外五名弟子,

「你們那些畫,我都懶的看!我告訴你們,這幅畫,求的是自己的本心,不是專門畫給我看的……你們幾個,要是畫不出讓我滿意的作品,接下來什麼都不要乾了,天天給我過來畫!」

看到老爺子拿著李逸的元寶山,如獲至寶的急匆匆走了,鍾圻撇了撇嘴,偏心!就他那幅元寶山,那也叫畫?!

「奏是,奏是,我現在算是明白了,我們都被拉來給這小子當陪綁了……不行,小師弟,你說吧,該怎麼補償我們?」

看了一眼眼鼓鼓盯著他的幾位師兄,李逸眼珠子一轉,湊過去,低聲道:

「要不,咱們把劉師姐扔這兒,我請幾位師兄大寶劍去?」

「我去!你個壞小子……不過這個,貌似可以有啊,古人青樓斗酒詩百篇,今日我們……」

「師父回來了!」

「啊,我什麼都沒說!都是李逸這小子……我去!老王你坑我!」

中午,一眾師兄弟找了一家豪華海鮮酒樓,什麼值錢點什麼,狠狠的宰了李逸一頓。吃罷,幾個人押著準備開溜的李逸回到了工作室。

「師父說,這幅畫求的是本心,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像小師弟那樣,不要求什麼藝術性,直接畫想畫的東西就行?」

「有可能吧,可是,就算是不要求藝術性,我也畫不出來那玩意啊?!」

幾個人正議論著,李逸的電話忽然響了,拿起來一看,竟是那天和金尋道見面時遇到的那個小胖子。

「曾星?他找我幹嘛?」

接起電話,曾星爽朗的笑聲傳來,

「李哥,我是曾星啊,不知道你今天有沒有空?我這邊剛從朋友手裡收了幾件古董,想請你幫我看看……」

李逸看了一眼大家,有點為難,正準備將時間推後,徐凌忽然小聲說道:

「答應他,讓他拿過來,我們一塊看看。」

看到幾個師兄都在點頭,李逸笑著搖了搖頭,

「行,你拿過來吧,我現在在798這邊,到了給我打電話。」

一個小時之後,李逸領著曾星回到了工作室,簡單的介紹過後,曾星拿出了他收到的東西。

第一件是一件銹跡斑斑的青銅戈頭,長度約22厘米,鋒刃的寬度約為4厘米。

青銅兵器是古代青銅器收藏中的一大門類,其中青銅戈作為青銅時代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不但量大,而且根據時代的不同,其戈頭也有不同的制式。

這件青銅戈頭,不但有援(鋒刃)、內(戈尾橫向伸出的部分)、闌(內和援之間的凸起部分),還有一部分,稱之為「胡」。

「胡」是指由援向下轉折延長的弧形部分,並不是每個朝代的戈頭都有。因此只是根據這一個特徵,李逸差不多就能推斷出這件戈頭多半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器。

對比了記憶中的幾個關鍵特徵,他判斷,這件青銅戈頭,應該是戰國晚期秦國主用的兵器。

用鑒靈牌確定鑑定無誤後,李逸將青銅戈頭還給了曾星,

「這件確實是秦國早期時的青銅戈,而且品相不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曾星點點頭,又從袋子裡拿出來了一件羊皮卷,放到了桌子上。

「這件是和那個青銅戈一起收上來的,據貨主說,是一個墓里出來的,只是上邊畫的東西實在是太抽象,正好幾位都是書畫大家,那就拜託大家幫我看看,這畫的究竟是個什麼玩意。」

聽說這件居然是和青銅戈同一時代的產物,大家的興趣一下就提了起來。青銅戈頭雖然不錯,但說句實在話,那玩意,隨便哪個相關的博物館裡都能看到不少,而且銹跡斑斑的,不是真正喜歡的人,估計連碰都不想碰。

可是這件卻不一樣,這不但是一件罕見的羊皮卷,而且上邊記載的東西還很可能和他們的專業有關,不好好看看,那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李逸在大家的注視下,小心翼翼的展開了羊皮卷,一看之下,忍不住愣了一下,隨即回頭看了看身後幾人古怪的臉色,不由暗罵一句,你妹啊,你是那邊派來的逗逼嗎?

原來,這幅羊皮卷上畫著的,竟是一個饅頭模樣的小山包,而在小山包的周圍,同樣用炭筆勾畫出了兩條像是河岸般的弧線,乍一看,竟和他剛剛完成的那幅大作――元寶山,有著幾分相似!

怎麼可能這麼詭異?!(未完待續。)

PS:  謝謝菩提空明大大的萬幣大賞!謝謝各位書友的打賞、訂閱,謝謝大家的月票推薦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