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討論來討論去,你有朋友我也有朋友,你有下屬我也有下屬,這些都是必須要照顧的。

結果莫瑾萱就看到,寫在紙上的數字一次次被劃掉,剛寫上一個新的就又被某個人否決,最後的邀請人數,一直從200,擴充到了500,幾個人還都有點不太滿意!

「不能再加了,再加的話,接待和安保都會出現問題,場地也很麻煩......哎,要不這樣,乾脆註明參加了這一屆,五屆之內不再考慮邀請,這樣不就都能照顧到了嗎?」

姜果然是老的辣,在莫瑾萱看來,這個根本就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竟被國博的丁院長一句話就給解決了!

「這個提議是不錯,不過就是這第一屆難辦,大家都想近距離接觸小莫他們的那些文物啊!我們這邊這些,就算藏的再嚴實,畢竟已經這麼多年了,其實見過的人也不少,可是他們不一樣啊!」

「這確實也是個問題......哎,要不這樣,我們這第一次就不要大張旗鼓了,等到以後辦起來了,再想看小莫他們的東西,對不起,第一屆已經展出過了!」

「嗯,老黃這個主意高明!」

「不錯,這個確實可以考慮!」

幾個領導頻頻點頭,很是滿意這個方案,一邊莫瑾萱卻急了,憑什麼啊?憑什麼就我們家展出的時候不做宣傳,後邊有人想看還不讓人家看?

就是因為想看我們家東西的人多嗎?那不更應該多展出嘛?

不能再讓他們這麼說下去了!莫瑾萱很快就也加入了戰團。都是前輩怎麼了?前輩也不能這麼欺負人!

「館長,這是我們討論出來的方案,你先看一下,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再去爭取。」爭論了整整半天,口乾舌燥精疲力盡的莫瑾萱拿著初步的方案回到了博物館。

「哦?人數增加到500了?那麼到時候就需要幾家的安保協力了。嗯,每一次選三家拿東西出來,這個也比較合適,雖然跟我們的初衷有所差別,但這樣影響力應該更大。這個我沒什麼意見,你呢?」

李逸隨意的看了一眼,著重的關注了一下兩個比較重大的修改,就直接通過了。

莫瑾萱鬆了口氣,因為他們一開始推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想利用幾個大博物館的公信力來幫他們正名,最後變成這種結果其實是偏離了他們的初衷的。但本來就是想借人家的力,他們非要這麼做又不好說什麼......

「館長,要是這樣的話,我們需要準備的文物一下就少了三分之二,你看......」

「這個沒關係,就把那些輿論比較關注的都拿出來,理越辯越明嘛,反正真的是假不了的!」

莫瑾萱卻沒有李逸這麼大的信心,瓷器也還罷了,至於其他有幾件東西,就算是他老子還有鍾皓晴來看了,也都有些模稜兩可的意思,李逸又是憑什麼能這麼肯定?

只是這個問題沒法問出來,但在她想來,既然這博物館裡哪怕是小到一枚錢幣,都是李逸親手收回來的,那麼,這麼大的量,這麼苞含萬象的品種,只要還是個人,總應該會有一點錯誤吧?

可即便是有打眼的,也不能影響她對李逸的尊重。對,就是尊重。如果說一開始她還是將李逸當成了鄰家的小弟弟,那麼,在博物館待的越久,就越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一個人憑藉撿漏、收購、交換居然撐起了這麼大一座博物館,這究竟還是不是個人啊!

她現在還記得,當時李逸將那對粉彩碗賣給她時的情景,這傢伙簡直就是個變態!

人比人氣死人,長使美女淚滿襟!

送走了莫瑾萱,博物館這邊就沒什麼事了,李逸琢磨了一下,就回到燕園繼續他的模仿大業去了。仿造柴窯瓷器的事情不著急,這一段時間他跑的已經夠多的了,還是過一段再去景德鎮吧。

回到燕園,還沒準備開始,手機上忽然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電話。

這個電話沒有來電顯示,也沒有顯示什麼私人號碼之類的,有可能是一個網絡電話。

他這個號碼是一個私人號碼,只有一些好朋友知道,因此他也沒有在意,隨手就接了起來。

聽筒里傳來了一個陌生的稍稍有點古怪的聲音,怎麼說呢?就好像是使用了變聲器一樣。

「你好,李逸先生,我是13。」

李逸一時根本就沒反應過來,還覺得有點好笑,這是誰在跟他開玩笑,居然說自己是13點?

忽然,他猛地睜大了眼睛,等等,這傢伙可沒有說點,而是說他是13!

13!會是鍾皓晴曾經告訴過他的那個13組織的13嗎?

很顯然,對方也在等他的反應,所以一直都沒有急著再說話。

「13?甲一、丁一那個組織的13?」

電話那端傳來了一陣呵呵呵的笑聲,經過變聲器後變得有些陰森恐怖,「李逸先生果然知道我,不勝榮幸!」

果然是這個傢伙!李逸飛快的將知道他這個電話的朋友想了一遍,應該是沒人會閒極無聊給他開這個玩笑,不由正色問道:「請問13先生,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雖然鍾皓晴講起這個組織的時候,對他們抗戰時期的表現大加讚揚,但畢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制假販假團伙,李逸不覺得自己會跟他們有什麼交集。

這種事,要干都是偷偷摸摸的自己干,哪有這麼大張旗鼓還這麼出名的?現在可是和平年代,怕死的不夠快嗎?

電話那端就好像是猜到了他的想法一樣,又是呵呵的輕笑開頭。

「我知道世人對我們的某些做法是充滿不屑,甚至深惡痛絕的。不過我相信李逸先生應該有自己的判斷。我今天給您打這個電話,就是希望李逸先生您能給我一個繼續接觸的機會,我希望您在了解我們之後,能夠幫我一個忙。」

「了解之後幫你一個忙?13先生,我想您是太看得起我了......」雖然李逸準備自己制假售價,而且已經在這條路上進行了兩次小小的嘗試,可是,這並不代表著他願意和這個臭名昭著的13有過多的接觸。

像是這種任務,他們這些搞收藏的,尤其是他這種,最好還是敬而遠之,甚至有機會的話,將對方繩之以法似乎也不錯。

「李逸先生您先別急著拒絕,我寄給您的東西您應該馬上就能收到,您可以先看看那些資料,然後再來決定對待我的態度......」

李逸眉頭一挑,還沒說話,就聽到門鈴響動,胖象從門口接了一個包裹進來。

「那......就等我先看看你寄過來的東西再說吧。」他心中一動,沒有急著拒絕,反正看看又不壞事,說不定還能從中看出來點什麼呢。

包裹里裝著的是資料,很多,有破舊的筆記本,也有舊報紙,還有一些其他的文字資料。

李逸最先拿起的是一張舊報紙,只是看了一眼,就皺起了眉頭。這張報紙,竟是1942年時的一張《大公報》,而且從紙張、排版、字跡來看,應該是一張真報紙。

「報紙,他想讓我看什麼?」

匆匆掃了一眼第一版,他很快就注意到了一個名字,曹聚仁。

李逸恰好知道,曹聚仁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記者、作家,曾在多家名校任教,抗戰時期擔任戰地記者,曾報道過淞滬戰役、台兒莊大捷等戰鬥,是文化圈裡著名的抗日先鋒!

「居然是曹先生的文章,倒是要好好的拜讀一番了。」

凡是熱愛古董收藏的人都很難拒絕這種能夠面對面解讀歷史的機會,李逸現在也不例外。

「《一條看不見的戰線,一群可敬的「壞」人》?這個題目有意思,是在為13組織翻案嗎?」

因為這些資料是一個自稱13的人給他寄來的,在加上鍾皓晴曾經給他講過的那些,所以他一下就猜到了這個上邊。

「果然......可是,這個真的就是所謂的真像嗎?」

在這篇報道里,使用了大量詳實的數據,證明了日本人在抗戰時期究竟從華夏掠奪走了多少珍貴文物。

「南京大屠殺期間,被搶走的舉世公認的珍貴文物就多達26584件,其中包括殷墟發掘團所藏商代青銅器、玉器等,另有字畫7720幅,書籍459579冊,各種文玩雜件648368件,碑帖3851件......」

「西北科學考察團珍貴文物2144件於1942年3月在漢口被敵劫掠。中央研究院南河省古蹟研究會所藏古物6500件、書籍3000冊於1938年開封淪陷時損失......」

「滬城市立博物館於1937年淪陷時,所藏古物7423件、字畫190幅、書籍4611冊被敵劫走。徽省立圖書館損失古物96件、字畫298幅、書籍138123冊。然後是桂省、蘇省、晉省......還有那些高等學府所藏珍貴文物和書籍,遭劫掠或毀壞者也達近百萬件。民間所藏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李逸的臉色越來越陰沉,只是看到這些簡單的文字,就仿佛看到了這些數字背後所隱藏著的那呼之欲出的血雨腥風!

他心中不由更加的堅定,制假又怎麼樣?老子還就是針對你們來的,哪怕最後身敗名裂又如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