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三年,十二月。

太子楊廣前往仁壽宮侍疾,隨行的東宮左右衛率在將他送達仁壽宮之後,便返回了大興。

楊廣身邊,只留了五百親衛。

至尊楊堅的身體,每況愈下,自打獨孤皇后過世,沒了約束,終日與三位美人待在一起。

這三人先後被封了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弘政夫人。

大隋的後宮制度,是獨孤加羅在世時制定的,但是很不完善,幾乎都是虛設。

自從獨孤後過世,楊堅才稍微修改了一下,皇后之下,增設了三名貴人,也就是宣華夫人她們三個。

如今的後宮,就是由這三人把持著。

楊廣向來只尊母親獨孤後,所以見到三位夫人的時候,跟見了三個宮女沒什麼區別,談不上任何尊重,甚至是不放在眼裡。

他對自己父親楊堅的性格還是很了解的,心知這三個女人,絕對不會再生下一兒半女。

她們敢有這個念頭,楊廣一定會想辦法弄死她們。

楊堅這一年,幾乎不參與政務,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柳述向他彙報之後,點頭蓋印即可,這也導致楊廣被多方掣肘,形如架空。

人老了就是這樣,沒有了年輕時候的壯志,除了擔心自己的身體之外,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他放在心上。

這位大隋的開國皇帝,如今像是失去了獠牙的勐獸,孤寂落寞,再沒了往日雄風。

仁壽殿,

見到楊廣進來之後,楊堅一臉病態的起身,有氣無力道:

「昭兒和銘兒,近來如何?」

在他身後,才二十七八歲的宣華夫人陳氏,正小心的伺候著,她是陳叔寶的妹妹。

楊廣坐下後,說道:「孩子們都好,阿爺不必擔心。」

楊堅點了點頭,又道:「昭兒是怎麼回事?至今無子,你這個做爹的,怎麼也不管管?」

換源app】

「昭兒夫婦,感情不和,孩兒曾經干預,但是無果,」楊廣老實回答。

楊堅又道:「銘兒呢?他成婚也近一年了,怎麼朕仍是沒有收到喜訊?」

「這事怪我,」楊廣道:「是孩兒囑咐暕兒銘兒,讓他們等等昭兒。」

「湖塗!」楊堅皺眉訓斥道:「這種事情也能等?立即傳朕口諭,讓他們該生生,早點生。」

「是,孩兒今天便向他們傳達阿爺的意思,」楊廣趕忙點頭。

楊堅點了點頭,望向殿外,長長嘆息一聲後,澹澹道:

「你器重楊素,朕是知道的,將來你如果有意讓他返朝,記得讓高熲也回來。」

楊廣立即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點頭道:「高公是我大隋肱骨,又是母后家臣,兒臣自當想辦法讓他回來。」

楊素返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壓得住,那就是高熲。

楊廣將來也不可能任由楊素一家坐大,所以必須要有人制衡才行,現如今除了高熲,沒有人能夠做到。

柳述差了十萬八千里,要不是楊堅刻意壓制楊素,柳述算哪根毛啊?

但是楊素這樣的開國功臣,又不能太冷落他,挫一挫銳氣是好的,但不能長時間讓他閒散在家。

最近朝中沒有楊素,已經出了不少問題。

楊堅不是看不到,只是身體欠佳,已經沒有精力去管了。

等到楊廣離開之後,楊堅就令內侍將楊素召來。

做為此番侍疾的大臣之一,楊素也住在仁壽宮,這是隆寵,是極高的待遇。

但也是危機重重,因為在仁壽宮,楊素的個人安危,沒有絲毫保障。

「坐吧,」楊堅指了指身前不遠的位置,笑道:

「這才多久未見,越公也見老了。」

楊素趕忙道:「臣今年已經六十了,食量也日益減少,現如今每晚也就是一粥一菜,再多便吃不下了。」

「那你不如朕,」楊堅笑道:「朕的胃口還算不錯。」

楊素道:「至尊龍體安康,實為我大隋之幸。」

「聽說你那個兒子,最近和太子走的挺近?」楊堅突然問道。

楊素表情平靜道:「臣那痴呆兒,不思進取,只知一意逢迎太子,難成大器。」

楊堅笑了笑,若有深意的瞥了一眼楊素,片刻後,悠悠然道:

「人之常情嘛,朕老了,你們以後自該好好輔左太子。」

楊素一愣,趕忙起身:「臣請罷免楊玄感禮部侍郎一職。」

「不要緊張,」楊堅擺了擺手,示意對方坐下,笑道:「當年朕是看你的面子,封了你那幾個兒子,現如今他們也沒出什麼岔子,何故罷免呢?」

「才不堪用,」楊素知道皇帝是在敲打他,只能以退為進。

楊堅嘆息一聲:「滿朝官員皆出世家,朕用人,也只能在這個裡面挑選,不堪大用者多如牛毛,只盼他們能實心用事,朕也算是安慰了。」

說著,楊堅又道:「何況玄感是朕那麒麟兒的岳丈,朕衝著麒麟兒的面子,也不會把他怎麼樣,但是你得警告他,不要恃寵而驕,多教教他,是為他好,也是為你好。」

「臣明白了,」楊素低頭道。

當天傍晚,仁壽殿的晚宴上,衛王楊爽一身孝服,陪在皇帝楊堅身邊。

楊爽也病了,身體狀況比楊堅還差。

「朕現在就你一個兄弟,怎麼看樣子,你倒是要走在朕的前面?」楊堅笑望著自己的弟弟,說道。

楊爽苦笑道:「兄長不過小疾,養幾日便好,切莫再說這種玩笑話了。」

楊堅呵呵一笑,道:「朕的身體,朕自己清楚,自你嫂子過世之後,朕便沒有睡過一次安穩覺,精神也一日不如一日,以前朝會,朕枯坐一日不覺乏累,現今竟沒有精力再主持朝會了。」

楊爽道:「兄長再說此話,臣弟拂袖便走。」

「好了好了,不說了,」楊堅笑了笑,道:「柳述這個人,你怎麼看?」

楊爽想了想,直接道:「恃寵而驕,目光短視,胸無城府,難堪大用。」

「哈哈」楊堅忍不住大笑道:「朕還是第一次聽你這麼評價一個人,柳述在你心中,竟如此不堪?」

楊爽點了點頭:「我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楊素返家之後,他似乎有意整肅朝堂,但沒有人將他當回事,以至於我大隋中樞,眼下已經是烏煙瘴氣。」

楊堅點了點頭,陷入沉默。

自大隋立國以來,朝堂中樞的平衡問題,便一直是楊堅所考慮的頭等大事。

早期,有隋初四貴:高熲、楊雄、虞慶則、蘇威。

先出事的,是晉國公虞慶則,此人受高熲舉薦,所以一直與高熲關係極近,這不是楊堅希望看到的,而且當年誅殺宇文氏,楊堅就是讓虞慶則乾的,因此讓對方得罪了不少人。

後來虞慶則被自己的小舅子趙什柱告發有謀反之意,楊堅順勢誅殺。

虞慶則之後,便是楊雄了,開皇初年,楊堅需要仰仗宗室,所以楊雄的地位一直都很高,但是隨著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皇權逐步集中,楊雄便失去了他的價值,被剝奪了一堆官職,封了個司空,讓他閒散在家。

四貴已去其二,這個時候,楊堅開始扶持楊素上位,並且於同時間打壓蘇威。

蘇威本來是個刺頭,現如今已經被楊堅逐步磨平了稜角,變得很老實了。

就是因為老實了,所以他直到現在,仍能手握大權。

高熲被貶,蘇威低調,以至於楊素再次坐大,所以楊堅才想借柳述之手,來壓制楊素。

不過現在看來,效果不好,正如楊爽所言,柳述沒有那個本事。

要麼以雷霆手段誅殺楊素,要麼召回高熲,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了。

楊堅沉吟半晌後,問道:「宗室之內,可有良才可當大用?」

「河間王楊弘,可以一用,」楊爽道。

楊弘是楊堅的堂弟,現為寧州總管。

楊堅皺眉搖頭:「還有嗎?」

楊爽猶豫片刻後,說道:「河東王楊銘,少年偉器,實為我楊氏三代子弟之中翹楚。」

楊堅笑了:「銘兒還小,當不得大任。」

楊爽搖頭道:「不小了,楊銘現今已經是主政一方的大總管,又與楊素、裴矩是姻親關係,他入朝,會有大用。」

楊爽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兄長到底想要做什麼,

自己如果不是病重,還可以分擔一二,但眼下,他也沒有多少精力制衡朝堂了。

現在的朝堂中樞,能夠制衡楊素的,只有蘇威、裴矩、牛弘、賀若弼等寥寥幾人,而且他們幾個還不夠看。

宗室這邊,晉王楊昭是個老好人,手段不夠硬,城府也不夠深沉,難以壓陣朝堂。

現在看來,有長公主支持的楊銘,確實已經是不二人選了。

楊堅沉吟片刻,又問:「如果召銘兒回朝,當任何職?」

楊爽道:「宗室驃騎需要有人接手,楊銘做為皇孫,再合適不過,臣弟近年身體羸弱,軍府的事情也管不來了,可讓他接任我的右領軍大將軍。」

他這個念頭,其實也是與楊麗華見面之後,才有的。

在楊爽看來,他也不願意太子楊廣再出什麼風波,因為那樣一來,將會對大隋國體造成巨大衝擊,影響深遠。

楊銘年紀雖小,但這些年來已經證明自己,是足以堪當大任的上上之選。

他如果能夠返京,柳述必然受到壓制,混亂的朝堂,也會有所改觀。

良久後,楊堅點了點頭:

「幫朕擬旨,即刻召楊銘返京,就任右領軍大將軍,兼門下省納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