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 文氣(上)

三面皆水,蟠踞一山。

自遠處俯瞰整個聖王書院,宏大、遼闊,又隔絕世俗喧囂,寧靜非常。

書院之內的建築錯落有致,充滿了美感,絕然不使得人覺察出半點雜亂來。

楚陽因此曾細細的打量整個聖王書院的布局,其中是大體採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築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藏書樓集中於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

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於兩旁。

書院按照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莊嚴、神妙、幽遠,有莫大的縱深感,以及極其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讓人忍不住為之驚嘆。

同時,書院建築的布置出,彰顯出了儒家之中的尊卑有序,等級有別,因此其中主次鮮明至極。

聖王書院頭門前,楚陽還注意到,那裡立有的兩塊石碑。

這兩塊石碑,乃是聖王書院締造者所留。

第一塊石碑之上:「學者,學聖人也,學為人也。人雖謙讓,未有讓不為人者,而奚辭乎。孜孜矻矻,勉乎言與動,以求慊戒欺,以後可為人,可以為賢為聖。」

另一塊石碑之上則題有「敦重」二字,並寫跋闡述:「人需厚重也,重則威儀整,學問固。所以語云: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是之謂乎。余故於廳內題『敦重』二字以銘之。」

其上所書,盡數是聖王書院締造者的教育主張,立此兩塊石碑,也是於其之貢獻的肯定和表彰。

楚陽到達聖王書院後,第一時間就將聖王書院整個過了一遍,發覺這裡確實是一處絕佳之地——從者雲集,人競向學。

此地,學習氣氛濃烈,文化沉澱深厚,在此呆上一段時間,絕然差不了。可惜楚陽到來之時,聖王書院的春季招生已經結束,下一次招生得等到秋天。

此刻不過春暮,要等到秋天,時間未免太久了些,這不是他能忍受的。好在的是,除此之外,還沒有了其他辦法——奇才路。

同文殿一般,聖王書院也有特殊的考核,只要能通過特殊的考核,隨時能成為聖王書院的學員。

文殿和聖王書院都由此特例,顯見這樣的特例在中州應該相當的普遍。

聖王書院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學員皆可自三面,踏水而來,入聖王書院,唯獨不可越山而入書院,那裡據說有奇特的地勢,即便是聖人境界,甚至地皇境界也不能翻越。

也有說那一面山最下面,就是文道遺蹟所在,因此形成了奇特的力場,武道修為在其內無用,僅能文道所學通過。

是以,這就成為了特殊考核之地。

如此考核,唯有奇才方能通過,是以上山之路,也被稱之為奇才路。

此山坐落在聖王書院身後,所以又叫做聖王山,傳聞闖過奇才路,登上聖王山巔的,就擁有成為聖王的潛質。

聖王與武道無關,而是與文道有關——內聖外王。

聖王,其實不過是內聖外王的縮寫罷了。

楚陽的到來,其實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如他一般聞聖王書院之名,慕名前來者不勝其數。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