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零三章 我為何敗(上)

聖王秘境,在楚陽書寫下橫渠四句,進入最核心的區域後,整個聖王秘境被無盡的光芒所籠罩和淹沒,變成了一個光的世界。其中似乎就是天堂、天國,只有光明,沒有黑暗,只有喜悅,沒有悲傷。

師丹鳳雖然沒有進入最核心的區域,但在一片光明之中,也已然有一股莫大的力量降臨下來,侵入她的心靈之中,要改變,並控制她的心靈。

「文道於心靈之力,於人心的控制法門!」

她一驚之後,全力對抗,並竭力領悟。此,成則能領悟到其中的奧秘,敗則思想和意識定然要被徹底改變。

於師丹鳳不同,楚陽通過屏障,甫一進入那如同星辰的世界當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當即就在他面前快速展開,一一印入了他的腦海之中。

「這應該是文道紀元的歷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晉,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自此完……

那展開的宏大的歷史畫面,楚陽感覺,前半段與前世的歷史區別不是很大,不過是朝代的名稱,以及朝代主要的人物完全不相同罷了。

在其中也有類似於孔子周遊列國,著《春秋》的歷史,也有孟子繼承孔子之學之類的,但如同楚陽之前所知道一般:文道紀元當中萬世之至論,儒道創始人不是孔子,而是秦子;孟子則是楚子。

孔孟之道變成秦楚之道。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由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為顯學,這些歷史事件也相同,但在文道紀元當中,那人不是董仲舒而是劉雙。

在文道紀元當中秦子被成為第一代儒主,楚子被為第二代儒主,劉雙則為第三代儒主。

往後,文道紀元當中的歷史,漸漸就與楚陽前世的歷史有莫大的不同,且文道紀元歷史也更加源遠流長得多。

第四代儒主的出現,文道詩詞字畫,文章典籍等諸多,盡皆變成了術法,不過在施展術法之前需要一定的時間醞釀。

但由此,文道紀元的詩詞字畫等鼎盛非常。

第六代儒主的出現,讓文道術法的施展更加有威力,並革除出諸多弊端,甚至能通過文道之力,淬鍊身軀,不死不滅,不入輪迴,成儒仙。

第九代儒主的出現,讓儒道又攀上一個頂峰,但他同時也親手將整個文道紀元覆滅。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如同這一首詩所說的一般,第九代儒主觀王朝的興替,百姓始終身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勵志做出改變,建造出一個大同的世界。

於是,他創造大同經,掌控全天下人的心靈之力,以達成他的目標。

第九代儒主成功,但他的大同世界只成功的建立一年之後,就受到了冥冥之中莫大的反噬,不但他身死,整個文道紀元也徹底覆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