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提起福兒,就要唾罵一番錢氏。

所以,金氏都是默默的,極其低調的撫養著福兒。

儘量不帶福兒去譚氏跟前晃悠,省得遭受無妄之災。

「老婆子,這樣不妥吧?那個陳金紅,肯定會跟你那鬧騰的。」老楊頭有些擔憂的道。

身為一個男人,最受不了的,就兩件事。

其一,女人的眼淚。

那一哭啊,男人的心都軟了。

當然,這也就是老楊頭年輕那會子的短暫軟肋。

等到了這個年紀,就算身邊的女人把眼淚流成了河,老漢也不會憐香惜玉。

其二受不了的,就是女人撒潑。

譚氏的殺手鐧就是撒潑,就憑著這一招,吃定了老楊頭一輩子了。

媳婦裡面,四媳婦劉氏也只是偷懶賣壞和嬉皮笑臉,還不敢真的撒潑。

可是這孫媳婦里,如今出了個陳金紅。

見識到了陳金紅的潑辣,老楊頭一個頭兩個大。

尤其是這當口,聽到譚氏這要跟陳金紅槓到底的話,老楊頭感覺到老楊家都快要進入兵荒馬亂的歲月了。

「老婆子啊,這回就算了哦,陳氏真鬧騰起來,把一大家子上上下下,隔壁鄰居,都要攪得雞犬不寧啊!」

老漢試圖勸譚氏退一步,可是,譚氏這回是打定主意要跟陳金紅死磕到底。

「陳氏那個蠢婦,沒長出個人形呢,還敢跟咱老楊家作威作福?」

「有老婆子我一天在,就沒有她的出頭之日。」

「鴻兒這事兒,我做主了,你們誰都莫插嘴。」

「今個是大年初七,吃過了晌午飯就過完了『上年頭』。下晝我們倆老的,帶著鴻兒回老宅去住。」

「打從明日起,從金氏開始,你們四個媳婦輪著去幫我打下手,也不要你們做啥,就是幫我們洗洗衣裳就行了。」

「不就是眼瞎了嗎?我手腳都好使,年輕那會子我能把老三你們兄弟幾個拉扯大,這會子我照樣能把我的曾孫兒給拉扯大!」

譚氏這番霸氣側漏的話,震得整個飯桌邊的人都不敢吱聲。

楊若晴也埋下頭假裝吃菜,其實是躲在那偷偷的笑。

輪番去老宅幫忙洗幾件衣裳,送些吃食,這些其實都不算啥。

只是奶這份決心和口氣,都夠大呀。

好吧,吃瓜群眾不怕事兒大,且拭目以待譚氏和陳金紅的這個激烈碰撞,最後誰是贏家?……

村裡的集資活動,在火熱進行中。

劉氏卻非常不開心的找到了楊華忠,「三哥啊,我能跟你商量個事不?」

「啥事啊?」楊華忠問。

劉氏道:「這唱戲的戲班子,能不請劉家村的麼?」

「我聽說大橋村,還有望海縣那邊,都有好多的戲班子呢,就不要請劉家村的嘛!」劉氏道。

「為啥啊?」楊華忠不解的問。

「劉家村是你娘家那村啊,娘家村的戲班子來咱村唱戲,這臉面上多有光彩啊!」楊華忠道。

劉氏撇撇嘴,把頭搖得跟啥似的。

「就因為是娘家那邊的戲班子,我才不想要請他們過來咱村唱戲呀。」劉氏道。

「三哥你想想啊,娘家門口的人到了咱村唱戲,照著規矩,我可是得扯一副被單還要買一掛炮仗過去放的。」

「還得燒飯,請戲班子來家裡吃飯,除此外,唱戲的三天裡,還得端茶送水過去。」

「哎喲喲,這場大戲唱下來,我這是荷包癟了,人也折騰得快要散架了,想起來就怕呀!」劉氏邊說邊砸吧嘴巴,眼角眉梢全都是抗拒。

「所以三哥啊,弟妹我這才求到你這裡來。」

「弟妹我一般沒啥事不會輕易來求人的,這個事兒,三哥你可得幫幫我呀,千萬別請劉家村的人來唱戲,千萬別!」

聽到劉氏的這番話,楊華忠哭笑不得。

漢子如實道:「四弟妹啊,請哪個村的戲班子過來唱戲這種事兒,現在還沒定下來呢。」

劉氏道:「三哥,你可是現任里正呢,你說請誰那不就是誰了嘛!」

楊華忠擺手:「話不能這麼說啊,唱戲是全村的事兒,全村的人也都湊了份子。」

「到時候還得跟幾個德高望重的村老那合計合計到底請哪個村的戲班子。」他道。

劉氏站起身:「哎呀三哥,其他的廢話不多說,我就說個話在你心裡。」

「到時候,要是誰提出請劉家村的,你千萬反駁一下,這事兒啊就包在三哥你身上了啊!」

撂下這番話,劉氏頭也不回的出了屋子,離開了楊華忠家的院子。

孫氏和楊若晴從後院過來,剛好看到劉氏匆忙離去的背影。

「四弟妹過來有啥事不?」孫氏問。

楊華忠便把方才劉氏的來一給說了。

孫氏和楊若晴面面相覷了下,隨即都笑了。

「我四嬸咋這麼逗呢!」楊若晴止住笑,道。

孫氏搖頭,「我記得上一回子川考中了探花郎,請全村人看戲,那一會就是請的劉家村戲班子。」

「咱村的媳婦,可不止你四嬸一個人是從劉家村嫁過來的,村東頭還有兩個也是。」

「當時那兩戶人家都扯了被單,送了炮仗去戲台子那裡熱鬧熱鬧,你四叔礙於面子,也買了送去了,那一回你四嬸就跟你四叔為這事吵架了,說你四叔死要面子活受罪……」

聽到孫氏這番話,楊若晴似乎是有點印象。

「爹,那這回就別請劉家村了,省得我四叔四嬸吵架。換個戲班子,也換個新鮮感唄。」楊若晴道。

楊華忠道:「那晴兒你心目中是不是有啥中意的戲班子?回頭村老那裡討論的時候,我提出來。」

楊若晴想了下,「聽說大橋村的戲班子也不錯,正月里也是到處唱大戲。」

不管是劉家村還是大橋村,都是眠牛山這一帶。

這一帶時興的地方戲,最早來自鄉親們在茶園採茶時哼唱的山歌小調兒。

後來經過了改進和演化,再寫一些劇本,就成了這一帶流行的地方戲。

叫黃花戲,跟現代社會皖南一帶流行的黃梅戲強調很是相似。

悠揚嫵媚,百轉千回。

「劇本的話,因為是過年嘛,最好點一些喜慶的。」楊若晴接著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