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用力拍了下大腿,興奮的唾沫星子都噴出來了。

「晴兒,還是你聰明,一下子就猜到正點上啦!」

「沒錯,小黑那個混球,打著給徐元明家送親的幌子,死乞白賴的跟下山去混吃混喝去啦!」

「這會子你四叔和三哥又一塊兒找去了鎮上,定要在徐元明家嫁閨女前把他帶回村!」

屋裡的人都錯愕了。

若是楊華梅沒有生病臥床,又或者楊華梅只是一點輕微的頭痛腦熱啥的,那麼作為學徒的小黑這樣做,人家只會誇讚小黑懂事。

可是楊華梅都臥病在床,身邊都是娘家人在輪番伺候,七十多歲的老嘎婆都沒落下。

小黑你作為兒子,再跑到外面去搞這搞那,沒有輕重緩急,就說不過去了。

這下,就連孫氏都沒法幫小黑說話了。

「徐元明家的閨女啥時候出嫁啊?」孫氏又問。

劉氏搖頭,「我爺不清楚,至少不可能是今明兩日嘛!」

孫氏再次蹙眉,也就是說,小黑寧可賴在徐元明家混吃混喝一直到那閨女出門,都不往家裡趕。

「這孩子,也太不把梅兒的病放在心上了,難道在他心裡他娘就一直是鐵人嘛?」

孫氏直搖頭,只覺得心裡涼涼的。

劉氏道:「慣的,純粹就是梅兒慣的。」

楊若晴想了想,「徐元明給駱家下了請帖,應該是三天後出閣,屆時我們駱家會派我大伯去鎮上恭賀下。」

徐元明親自送請帖過來的時候,原話的意思是請駱家全家過去徐家吃酒席,千萬不要破費。

主要是想要沾沾駱家的福氣。

駱家是徐元明的東家,徐家父子仨的收入全都在茶園,所以專門過來輕駱家去吃酒席的。

但是駱家不可能真的空著雙手去吃酒,你客氣,敬我是東家,那作為東家也不會怠慢你,怎麼著隨份子的錢是要給的。

「嘖嘖,還得三天吶?三嫂你聽聽,這個小黑心真大,為了吃都能上天入地,搞不好到時候混進送郎舅的隊伍里還得跟去縣城男方那邊吃酒席呢!」

孫氏乾笑了笑,小黑啥事都可能做的出來,口腹之慾至上。

「那大白回來了嗎?」楊若晴又問劉氏。

昨日吃完酒席,菊兒和陳彪他們就回鎮上了,會順道把楊華梅病重的消息帶給大白。

先前劉氏一直在忙著譴責小黑,忽略了大白。

這會子聽楊若晴問起大白,劉氏的笑容變得很古怪。

「回來個屁,昨夜接到消息,要是有心,今個一早就該回來了。」

「先前我過去的時候,別說人了,連個鬼影子都沒見著。」

孫氏輕輕搖頭,又抬起頭朝外張望,「或許晚些時候就回來了吧!畢竟大白如今……比以前要懂事,也比小黑要懂事。」

希望不要讓大家剛剛對他建立起的信任,又崩塌了。

何蓮兒也抬起頭望了眼屋外,跟孫氏這商量:「娘,今個下雨,我閒著無事去給倆孩子做點心了。前好幾天就答應她們,下雨了就做小豬包子呢。」

孫氏回過神,眼中都是笑意。

「好啊,那她們肯定樂呵,我幫你揉面。」

何蓮兒擺擺手,「不用幫,只是麵缸里粉沒了……」

孫氏於是站起身,「庫房裡有好幾袋麥子粉呢,走,我去幫你拿。」

劉氏看著她們倆要走,也想跟去看看。

楊若晴這時也伸了個懶腰站起來,「娘,你們去做點心,我抽空去我姑那轉一圈。」

孫氏說:「在下雨呢,路滑。」

楊若晴無所謂,「我撐傘,走慢點。」

劉氏權衡了下,湊到楊若晴跟前,「我陪晴兒一塊兒去,我扶著晴兒。我扶著她去,待會又扶著她回來。」

孫氏感激的望向劉氏:「四弟妹,那就勞累你了……」

劉氏連連擺手,「三嫂,咱自家妯娌,說那些話可就見外了哈,你要是真覺得我受累……」

「我來替四嬸說吧!」楊若晴笑著打斷劉氏的話,對孫氏說:「娘,四嬸的意思是,你呀真感激她來扶我來回,待會多做幾個小豬包子就行了。」

不給孫氏回應的機會,楊若晴扭頭審視劉氏,目光帶著些力度,讓劉氏心虛的直賠笑。

「四嬸,你想蹭我家的小豬包子你就直說,我娘和蓮兒都不是小氣人。」

「你拿我做幌子來邀功,那就不行,別看我身懷六甲,真的跟人干架啥的,我一個頂你十個你。」

劉氏除了賠笑還是賠笑,眼神都是告饒。

「好晴兒,四嬸錯了,這是給小孩子們吃的,四嬸嘴饞,不好意思直接開口唄……」

「四嬸保證下回再不拿你做幌子了,這趟就甭跟四嬸一般見識了哈,氣壞了身子不值得……」

劉氏小心翼翼的湊過來,輕輕扶住楊若晴的手臂。

她這副能屈能伸的滾刀肉做派,好氣又好笑,楊若晴也不想在這種小事上繼續跟劉氏糾纏。

因為在大事上,劉氏不糊塗。

其他方面有點小事,楊若晴自己不方便出面和出手的,也都是交給劉氏去做。

咋說呢,在村裡這塊,劉氏算是楊若晴的耳報神和左膀右臂吧。

「下不為例。」

隨著楊若晴這句話,劉氏知道自己過關了,高興得齜牙咧嘴,主動去給楊若晴準備雨傘。

屋子裡,孫氏和何蓮兒這對婆媳可算是回過神了。

何蓮兒撲閃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對四嬸和姐姐這種長輩晚輩的說話模式很是震驚。

因為在她自己從小到大的記憶里,那些女性長輩們在她跟前基本都是端著架子的,她打小就怕跟兩個舅媽還有姨媽相處。

可是老楊家就不一樣了,叔叔跟侄子們之間要麼親如父子,該批評就批評,該教導就教導,比如公爹和五叔對待幾個侄子們。

平時的時候彼此間卻又勾肩搭背像兄弟像朋友,又比如楊華明和楊永青他們。

再說家裡的大媽和兩位嬸子,也都是和和氣氣的。

四嬸相對跳脫,但四嬸人不錯,脾氣好。

總之,老楊家這種大家庭的氛圍,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相處方式,讓她感覺非常的新奇,也非常的舒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