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目標,南京!目標,北京!(求月票,求訂閱)

福州城,耿王莊,靖南王府。

「明中堂,兄弟對皇上,對大清,那絕對是忠心不二的!現在前方軍情緊急,救兵如救火,兄弟照理說早就應該出兵了,可無奈廣東方面的形勢不穩。兄弟聽廣東那邊的來人說,那活呂布父子已經剪辮易服,公然恢復了唐朝、明朝的衣冠,可有此事?他們父子會不會趁著我福建精兵北上,發兵了偷襲?明中堂,您剛剛從廣東過來,又是那個小活呂布的老師,您給兄弟說說,他們兩父子是不是已經造反了?」

說話的正是耿精忠,這傢伙現在還在給明珠演戲裝忠臣呢!

不過話說回來,耿精忠的戲還是認真的。他的髮型和「戲服」看上去還是蠻真的,辮子沒有剪,腦門也颳得鋥亮,親王的袍子、朝珠也一樣不少,安裝了紅寶石頂子的大帽子就擱在邊上的架子上。而陪著他一塊兒和明珠見面的福建方面的官員,包括巡撫劉秉政、提督王進功,還有總兵馬維興、趙得勝、吳淑等人,以及靖南王府藩下的幾個都統、副都統,全都留著可以證明忠誠的辮子,穿著標準的大清官服。連隔壁潮州的劉進忠,現在也是一副大清忠臣的造型,該有的辮子、官袍、朝珠,一樣也不少,而且都是真的!

但是戲就是戲,戲再好,明珠也不會當真。

而且,明珠現在也會演戲了!

他現在正一邊端著茶碗,一邊點頭,似乎很欣賞耿精忠的忠心。等耿精忠念完了台詞兒,就輪到明珠說戲詞了,他笑著道:「王爺您儘管放心,王輔臣、王世凱他們兩父子雖然已經剪了辮子,恢復了唐朝、明朝的衣冠,也不怎麼聽朝廷號令了肯定不能算忠臣了,和王爺您是沒辦法比的。但是他們也沒有造反!」

耿精忠故作吃驚道:「這都剪辮易服,擁兵割據,不聽號令了還不是造反?」

明珠的目光往左右一掃,一群也打算擁兵割據的提督、總兵的期待表情,都收入了眼底,然後笑著道:「王爺,咱們都是自己人,今兒又是私底下會面,就不說官場上的場面話了.如今天下的形勢,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已經是大爭之世了!

而且占著場面上的優勢的,還不是咱大清,而是吳三桂那個逆賊!皇上為什麼要親自坐鎮西安?還不就是為了卡住吳三桂北上東進的通路嗎?而坐鎮荊州的安親王和坐鎮九江的康親王,也是為了拖住吳應熊和當住李自成這一卡一拖一擋,就表明了這輪大爭之世對大清極為不利。依我看呢,這亂世很有可能會長久持續下去!」

他喝了口茶,又道:「而對於沒有資格在這一輪大爭之世中爭到一個天下的一方豪強而言,要怎麼做才是最明智的呢?如王輔臣那樣,擁兵割據,不聽號令,但是也在天下大勢明朗之前站隊,難道不是聰明之舉?

就憑他在兩廣的軍隊、地盤,將來還怕沒有一個,甚至四個世襲罔替的王爵嗎?

他現在如果出兵幫朝廷或是幫吳三桂,於他又有何好處?大爭之世一旦結束,誰還能容他在兩廣割據?他就算功比韓信,又能怎麼樣?除了功高震主,什麼好處都沒有。還不如坐守廣東,靜觀天下,等形勢明朗,再效仿吳越王歸順天命,豈不樂哉?

那吳越王錢氏可傳國五代,如果從錢鏐出任唐朝的鎮海軍節度使算起,那可就是八十六年家國!

而且錢氏子孫入宋之後,又是高官得做,富貴得傳,與宋同休,前前後後可是數百年富貴啊!」

他這話乍一聽好像是在替王輔臣開脫,但實際上卻是勸說耿精忠和他手下那幫小軍頭躺平的!

如果是聰明人,就學王輔臣,學吳越錢氏。儘管割據一方,不聽號令就是了。

但是你們別瞎摻和這個大爭之世啊!

你們這些福建軍頭也沒多少實力,能割據一州半府,舒舒服服當個地頭蛇,等著天下大爭有結果了,再向勝利者投降,混個吳越錢氏的世代富貴不好嗎?

萬一這天下大爭要爭他個幾十上百年呢?那你們就賺到了.百年家國,一方諸侯,這不香嗎?

你們現在不躺平,去和吳三桂、李自成、大清朝「卷」,能贏嗎?贏不了,一家老小的命說不定就都賠進去了!

被他這麼一說,原本打算跟著耿精忠一起造反的幾個福建軍頭的小心思就都搖晃起來了。

這個耿精忠看上去有點賊頭賊腦的,也不像是能打過吳三桂、李自成的樣子.跟著他瞎鬧好像也沒多大意思,不如就在自家地盤上躺平算了。

看看隔壁廣東的王輔臣,人家那麼大實力都躺平了,而且還早早把地盤分給幾個兒子,將來受招安的時候,說不定就是四個世襲罔替的王爺!

不過同樣的話在耿精忠聽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他是相信自己有天命的!

有天命,當然不能躺平了!

而王輔臣的「躺平」,不正好說明「天命在耿」嗎?

想到這裡,他就笑著對明珠說:「明相,既然王輔臣就想效仿吳越王,那兄弟我就放心了。只要兄弟的福建老巢不會被姓王的給端了,那兄弟可就要為我大清奮力一搏了!」

說著話,耿精忠的語氣就放沉,換上了命令的口吻:「趙總鎮、吳總鎮!」

「末將在!」

海澄總兵趙得勝和漳州總兵吳淑知道耿精忠這個不聽勸的王爺還是想造反,兩個人也沒辦法,只好站起身給耿精忠行了一禮。

「你二人輔佐海澄公牢牢守住漳州,同時還要做好支援潮州、泉州的準備!」耿精忠一本正經地說,「泉、漳、潮三府素來是大員島海賊所謀之地。這兩年海賊雖然比較消停,沒有再屢屢入寇,但是鄭海賊圖謀三府之心是不會死的。他很可能會趁本王北上時,乘虛入寇.你二人一定要小心應付,萬不能有失!」

「末將遵令。」

趙得勝和吳淑都大鬆口氣——他們可不想跟著耿精忠去長江流域送人頭。

長江流域有岳樂、李自成、傑書,吳國貴、吳應熊就算耿精忠走了狗屎運搶下了江寧府,這些傢伙也會一波一波撲過來搶!

相比之下,在漳州、泉州一帶呆著可就安全多了。

大不了就是鄭經打過來,他們倒戈過去繼續混.

「王提督、馬總鎮!」

福建提督王進寶,興化總兵馬維興一聽,也興沖沖站起來了。

王進寶一拍胸脯,「王爺您放心,泉州有末將守著,就是鄭海賊全伙皆來,也管叫他有來無回!」

馬惟興也笑道:「末將守著興化,也保管萬無一失,王爺您就放心北去吧!」

耿精忠笑著搖搖頭,然後朝著虛空當中一個拱手:「奉聖諭!本王已任長江援剿大臣,福建水師陸師,全權調遣,便宜行事!二位願隨本王北上斬殺李自成否?」

王進忠、馬惟興心一沉:完了這回要北上殺李自成去了!或者.先反清,然後再被傑書、李自成、岳樂、吳國貴、吳應熊排著隊打!

而且不去還不行!

耿精忠是奉了聖諭的!還可以便宜行事!什麼叫便宜行事?不是便宜一點行事,而是可以自行決定是不是斬了某些抗命不尊的將領的腦袋!

而且耿精忠還耍了個小聰明,先放了趙得勝、吳淑一碼。和這兩位一起擠在漳州的還有福建總督范承謨和海澄公黃梧,四個人總兵力加一塊差不多有萬餘人,正好在漳州抱團,似乎可以安安穩穩直到亂世終結。

所以他們是不會為王進忠、馬惟興出頭的.

「末將願隨王爺北上殺賊!」

「末將願為王前驅!」

王進忠、馬惟興只好硬著頭皮表態。

「好!」耿精忠笑道,「本王命你二人十日內領本部兵馬一千到福州府城聽用!」

王進忠、馬惟興無可奈何,只好領了耿精忠的將令。

耿精忠抬起手,指了指邊上的座椅,請王進忠、馬惟興落座,然後才笑著對明珠道:「明相,本王已經調集了藩下旗兵和左右兩翼援剿鎮的精銳一萬,加上王提督、馬總鎮的精兵兩千,劉總鎮的精兵三千,陳總鎮(陳世凱)的精兵兩千,總共一萬七千!

十日後,咱們就一塊兒北上仙霞關.再走浙江的衢州、嚴州,先護送明相您進入徽州,然後本王再帶大隊去江西如何?」

明珠笑著點點頭:「好,好,一切就聽王爺安排。」

耿精忠也笑了起來。

明珠中計了!

只要明珠這個欽差大臣和他一起北上,那麼兩江總督多隆和江寧將軍額楚總要派些人到徽州迎接一千也好,兩千也罷,總歸是盤餐。

到時候先剿了他們的械,再讓耿藩精兵裝成兩江的兵丁和陳世凱的兵,一起「護送」明珠去混南京城。

只要拿下了南京,耿精忠的「天子分身」可就修成了一半了!

燕山北麓,壩上草原,多倫諾爾廳。

現在正是口外初秋最好的時節,秋高氣爽,天青雲淡。金黃色的草原上,零星點綴著一群群小小的蒙古包。仿佛白雲一樣的羊群,一片片的山坡上流動。如果不是無數背弓箭,挎著彎刀,騎著矮腳蒙古馬的小個子男兒,聚集在多倫諾爾廳城之外,現在的壩上草原,還真是猶如草原風情畫兒一般美妙。

立馬高處,看著下面鋪滿了整個草原,數量不下兩三萬的蒙古不壯不勇之士,黃金家族的嫡系傳人,蒙古察哈爾諸部的首領阿布鼐、布爾尼、羅卜藏這三個父子兄弟,心疼的都快哭出來了。

讓他們快要哭出來的原因,當然就是眼前這些察哈爾諸部的遊牧騎兵,真是既不壯,又不勇蒙古人給人的印象,仿佛都是壯得好像個大立櫃一樣的敦實漢子。

但實際上,要長成這樣必須得吃得飽!

歷史上蒙古人風光的時候,跟著成吉思汗一家子吃香喝辣的時候,那是大塊頭挺多的。

但是後來大明崛起,蒙古人又退回草原後,就只有少數精銳的戰士能長成那樣了,大部分普通牧民,甭管什麼「種」,都是吃不飽飯的主兒,是很難長成個大塊頭的。

到了大清大概只有在旗有編的八旗蒙古能長成個大塊頭了。

而在草原上,連戰士的個頭都越來越小,一個個都還面黃肌瘦,看著就沒吃飽的可憐模樣.

當然了,大清統治下的蒙古人普遍吃不飽飯,還真不能怨大清朝橫徵暴斂,大清朝只是不允許蒙古人有事兒沒事兒就入口搶劫罷了。

放牧的收益本來就不大高,和種地做買賣根本不能比,而且各旗各部還有許多老爺要當人上人,他們現在不能入口去搶,當然就只好使勁兒壓榨本部牧民,所以這個牧民的生活就越來越苦了

另外,長期不允許入口搶劫,又不許各旗各部私自開戰還造成另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蒙古人多半也沒過去那麼勇了!

過去的蒙古勇士可不是放羊放出來的,而是在部落間你來我往不斷廝殺的大環境中養成的!

而大清禁止蒙古人入口劫掠,又給各盟各旗劃定牧場,不許他們互相爭搶之後,漠南草原上的這一代蒙古人,也就失去了可以養肥自己的「外財」,也沒有了養成殺性的環境。

雖然現在聚集在多倫諾爾廳城外的蒙古人也都裝備了彎刀和弓箭,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蒙古勇士,充其量只是「武裝放羊娃」。

當然了,現在的蒙古戰士既不壯又不勇的現實,絕大部分蒙古人自己是不知道的。他們一輩子都在草原上,被限制在規定的地區放牧,上哪兒見識真正的蒙古勇士去?

那些人都在西域的草原上,也不來漠南,而是在西方整天在和羅剎人、哈薩克人、葉兒羌人廝殺呢!

在這些漠南草原上的「武裝放羊娃」們看來,他們只要能有一個黃金家族的雄主帶領,就能自動從「武裝放羊娃」變身為橫掃八方的蒙古勇士似的。

而如今,黃金家族的雄主好像來了!

還是父子三人,三個雄主,看上去都是又高又壯的彪形大漢,一看就很雄很猛的樣子!

蒙古人的好日子,是不是就要來了?

就在這些察哈爾各旗的「武裝放羊娃」們仰面看著黃金家族的三個「雄主」,幻想著可以跟隨他們重振蒙古帝國榮光的時候,布爾尼張開喉嚨大呼了起來:「蒙古的勇士們.如今南方的中原大地上戰火四起,大清的平西王吳三桂已經舉起了反旗,並橫掃了西南半壁,眼看就要殺到河套草原邊上了!大清皇帝已經難以招架,而這就是我們蒙古男兒建功立業的時機!」

說著話,他抽出了一把造型相當古樸的彎刀,向著南方的天空一指,再一次大呼道:「現在,我,成吉思汗和薛禪汗的子孫,中央察哈爾萬戶的汗王布爾尼,將會帶領你們南下!南下!南下!」

底下的「武裝放羊娃」們也忽然歡騰起來,「南下!南下!」的呼喊聲,一時間在草原上響徹!

福建,廈門島。

王忠孝這個時候還是一副大清六品走私奸商的打扮,端坐在一所相當寬敞的宅子裡面,正在和兩個穿著明朝王爺蟒袍的男子一邊品茶一邊說著寒暄的場面話。

其中一位王爺當然就是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炯了.明獻帝還沒當上,但是定王卻已經有了!

而另外一位明朝王爺是個瘦子,顴骨很高,眼睛有點小,一臉的精明,不用說也知道,一準就是延平王鄭「精」了。

旁邊還有倆當陪客的,一個是陳永華,穿著大清正二品的武官袍服。

另一個則是個三十多歲的明朝武官,穿著大紅的袍子,戴著頂烏紗帽,矮壯敦實,一張白臉有點陰陰的,看上去不大好惹。這人王忠孝也挺「熟」的,他名叫馮錫范,現在是鄭經的侍衛頭領應該是個高手吧?

「三太子,大王,臣剛剛得報,靖南王耿精忠已經率領一萬七千大軍,押著明珠、尚之信、朱國治、李爛等人北上仙霞關了.看來是準備走安徽入南京了!」

當寒暄的話兒說得差不多時,陳永華就開口報告起了最重要的軍情!他和耿精忠之間一直保持著聯絡,所以在第一時間就知道耿精忠出兵的消息了。

「好!」鄭經一拍巴掌,笑了起來,「咱們也該出兵了復甫,有把握可以取寧波、紹興嗎?如果不行的話,我們也可以轉而用兵漳州、泉州的!」

漳州、泉州是鄭經的老家,他在那裡當然也有基礎,而且距離也近。

現在一萬延平王府的精銳已經集中在了廈門島上,登陸漳泉,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說著話,他又看了一眼王忠孝:「世凱,要不我們取漳泉二府,你們取潮州府以後廣東、福建,就歸我們兩家如何?」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