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吳應熊入關是送死,大清朝還有天助?(求訂閱,求月票)

大清的商州協副將黃正色在接到兵部發來的命令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砍樹堵路和用土石封閉武關關門的活兒.效率還是很高的,不愧是曾經在福建著名的晉江潘湖仁穎書院裡面讀過書,把姓都從「萬」讀成「黃」的智勇雙全之將。

那個把持晉江潘湖仁穎書院的潘湖黃家那可是福建名門,這位黃副將的母親就是黃家旁支疏宗,他還有個遠房表哥就是現任的兵部侍郎黃錫袞這個跟表哥姓的操作,比起認野爹改姓是不是顯得充滿智慧?

因為表哥是兵部侍郎,又深得康熙小皇帝的信任,所以之前在興化府當游擊的黃正色才能在率部游擊到西安後,仍然敘了一個迎駕之功,還從游擊提拔到了副將,發到商州來守武關了。

他本來以為武關這個地方看似緊要,號稱三秦要塞,但實際上還是挺安全的.畢竟武關前面還有一整個南陽府頂著!

而且根據《隆中對》上的規定,吳三桂應該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打下宛,也就是南陽之後應該向洛陽進軍啊!

只要洛陽被吳三桂的「上將」控制,康熙皇帝必然會放棄關中撤回北京。他不可能在洛陽失陷,山西和直隸都處於吳三桂兵鋒之下的時候還在關中呆著。而康熙一撤,那武關這邊的守軍,也就有了忠臣自由.如意算盤打得挺好!

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再好,也架不住對方壓根不在乎什麼《隆中對》,只是不管不顧的蒙著頭莽過來了!

這一把莽過來的可不是萬兒八千的吳軍,而是大好幾萬人!大晚上的,武關外面的官道上和官道兩邊全是吳軍官兵點起來的取暖的篝火,星星點點的好像一條星河從天而落了。

更麻煩的是,黃正色之前探知吳軍大至時,命人砍了堆在關下大路上封路的樹木,現在非但沒能阻擋吳軍先鋒前進的步伐,反而成了吳軍燧發槍兵掩護射擊的掩體!

這些堆積起來的樹幹用來阻擋騎兵和重甲步兵還有炮隊、輜重隊的效果不錯,但是卻擋不住輕裝的燧發槍兵。

不僅抵擋不住,而且這些堆在一起的樹幹還被吳軍燧發槍兵利用,今兒白天的時候,黃正色和他的手下就眼睜睜看著那些拎著沒有火繩的燧發槍的吳軍,靈活的翻過一堆堆擋道的樹木,不斷向武關靠近。黃正色為了阻擋他們前進,還派出了三百配備了鳥槍和朴刀的重甲步兵,用吊籃放到武關關下(武關城門已經堵死),想去和那些吳軍鳥槍兵肉搏。

結果卻被依託樹幹掩體射擊的吳軍燧發槍兵打得死傷慘重!

那些吳軍鳥槍兵的火力非常密集,子彈就跟雨點一樣打過來,在空中編織成了一張「密不透人」的大網。黃正色派出的三百重步兵硬著頭皮沖了幾波,丟下了一地的屍體,好不容易有一些甲士衝到了那些火槍兵跟前,結果那些火槍兵非但不逃跑,還套出一種兩尺長的利刃套在了火槍的槍管上和黃正色的重甲兵打起了肉搏.而且肉搏的結果還是吳軍的火槍兵取勝!

這簡直驚掉了所有觀戰的清軍將士的下巴!

披著重甲,舉著長柄朴刀的綠營精銳居然在肉搏戰中被拿著根裝了把利刃的燧發槍的火槍兵給打敗了而且敗得毫無懸念,也讓所有觀戰的清軍心服口服。

之所以毫無懸念,一是因為吳軍火槍兵人多!二是因為有一部分火槍兵不講武德,用裝填了彈藥的火槍假裝和清軍打肉搏.在兩邊還差著三五步才能進行格鬥的時候,直接就給對面的清兵來一槍!

這種肉搏怎麼打?

拿自己的命賭敵人的槍膛里沒有子彈?

誰有這種膽量?

就算有膽量賭命,也是一槍了帳!

所以在這一波反擊被打退後,黃正色就再沒發起過反擊——就算他下令,下面人也不敢去執行啊!

因此一千二三百清軍,就這樣站在武關城牆上眼睜睜看著吳軍不慌不忙清理道路,安營紮寨,架好火炮,然後才埋鍋造飯,全軍休息。

而且他們也大致上看清了吳軍的數量,這是好幾萬大軍!比武關上的守軍多了幾十倍.如果西安那邊不趕緊派援兵過來,等到明兒一大早,養足精神的吳軍開始攻城時,他們這一千二三百人連給人家塞牙縫都不夠了。

而就在黃正色等人守在關牆上焦急等待援兵的時候,兵部坑死人不償命的命令就來了!

「什麼?只要封閉關門、伐木堵路,敵人會自退」

看完兵部發下來的兵牌,黃正色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罵人了。

吳三桂派了好幾萬人過來!

這不是佯攻!這是主力!是主力啊!

「協台,不行啊!守不住的,還是.」

「協台,兵部的人這樣瞎指揮,看來大清要.」

「協台,不如咱們」

「協台,您也是福建人呢!不如也學學楊總兵和蔡總兵?」

這幫綠營兵的忠誠度的確是很對得住大清朝發給他們的那點軍餉。

面對來勢洶洶的吳家大軍,大傢伙這就準備一起當貳臣了。

而且還給黃正色找了兩個榜樣.反正之前已經出了楊來嘉、蔡祿這兩個福建二五仔,現在不妨再多一個!

不過黃正色卻冷哼了一聲,打斷了底下這群不忠不孝,就想著投降的官兵,還沉著聲道:「爾等將黃某當成什麼人了?黃某是讀過聖賢書的,豈可同楊來嘉、蔡祿之流一般!

來人,去本官府中取文房四寶送到關樓之中!」

「協台,您要給皇上上遺折嗎?」馬上就有人用敬佩地語氣發問。

「遺個屁折!」黃正色瞪了那人一眼,「本官要修一封降表!」

修降表?

這下所有人都服氣了,這個文武雙全的貳臣就是講究!

黃正色接著又嘆息一聲,說:「在修降表之前,本官還要給皇上上個摺子.得叫皇上知道武關守不住了,吳家的大軍數萬人馬上就要殺進關中了。讓他趕緊跑吧,可別學崇禎皇帝!」

他又嘆了一聲:「好歹君臣一場,總要有個交代,也算進最後一次人臣之道吧!」

還別說,這個黃正色還是有點忠心的,至少比楊來嘉、蔡祿這種鐵了心要當二五仔的強,在當二五仔之前還知道提醒舊主子趕緊跑!

是二五仔中的忠義之士啊!

而這個忠義二五仔寫文章還是挺快的,在文房四寶拿來後,馬上就在武關的關城上寫好了給康熙的奏摺。在奏摺當中,他還很委屈地向康熙解釋了自己不得已要當貳臣的原因.打又打不過,逃也逃不掉——他自己可以逃,但下面的綠營兵家眷都在武關後面的龍駒寨和商洛鎮,他們不肯逃的。

至於死.好像也是白死!

所以還是投降算了!

不過身為清臣,他還是要在投降之前,把吳軍的情況都如實告知康熙皇帝的,並且還要最後一次給出正確的建議——皇上還是快跑吧!

寫完了「最後的奏摺」,他又請那位給他傳令的兵部塘馬辛苦一下,把這摺子再帶回西安去。

隨後黃正色又寫好了一封降表,再派了個能言會道的手下,帶著降表,從關城上下去,然後打著白旗去找吳軍的大官投降了。

黃正色的這番操作,很快就把還沉浸在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中的康熙皇帝和他的大臣給整蒙了,其中最蒙的當然就是黃正色的表哥黃錫袞了——這表弟都跟他姓了,他當然得負責了!

黃正色的商州副將就是他給運動來的,本想著在這個亂世中也抓一點武裝,萬一康熙守不住關中,他也不必殉國,還可以當三臣嘛——他是個神童,崇禎十三年就中進士了,當時才十九歲,到了南明時還授了個廣西巡撫,當時才二十五二十六的樣子。不過他沒有抗清到底,而是開溜回家鄉當了個「逃臣」,在家鄉躲了兩年,到順治五年的時候又去考了清朝的翰林院庶吉士,正式當了貳臣。

既然都當過貳臣,那當三臣也就沒什麼了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吳軍居然沒頭沒腦的從武關打來了,而且還是幾萬大軍完孤軍深入,完全就是一個「莽」!

結果「莽」得他布下的後招搶在他之前當了貳臣,這下他的三臣還怎麼當?

而更讓黃錫袞無語的是,這黃正色在當貳臣之前還給康熙上了道摺子,把他要投降的原因還有武關當面的情況,都說得明明白白,還建議康熙趕緊逃。

這算什麼意思?講義氣?在投降之前還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遇上這樣的表弟,黃錫袞也沒辦法了,只好讓人把自己捆了,跑到康熙的天子行在請罪。

而這一天正好是大年夜,康熙也給自己放了大假,正在宮裡和新收的葡萄牙包衣佐領出身的答應練習撂跤和擒拿術,練得正來勁的時候,小桂子就慌慌張張來報告說今兒在兵部當值的兵部侍郎黃錫袞「自縛請見」。

剛剛制服了一個西夷大碼美人的康熙愣了愣,回頭看了眼小桂子:「什麼?什麼叫自縛請見?」

「就是,就是拿繩把自己捆了後來行在請見.」

正在練功的康熙都愣住了,「什麼意思?他瘋了嗎?他難道是想進諫嗎?繩.諫?」

沒聽說過啊,就聽說過「死諫」,沒聽過還有「繩諫」的。

「不,不是,」小桂子搖搖頭,「皇上,他不是來『繩諫』的,而是來請罪的。」

「請罪?他犯了什麼罪?」

「犯了舉薦失察之罪!」

「舉薦失察?他舉薦了誰?」

「他舉薦了武關守將黃正色那個黃正色是他的表弟。今兒早上黃正色的摺子送到了兵部那裡,說他馬上要率部獻關投降吳應熊!」

西安行在,南書房。

當聞召趕來的大臣們走進書房的時候,就看見黃錫袞還在那兒垂頭喪氣地跪著,而康熙則煩躁地在案幾邊走來走去,案几上還鋪著一張地圖。

康熙一邊走還一邊嘀咕:「這什麼人呢?朕用的都是些什麼人」

索額圖剛剛已經從小桂子那裡得知了武關發生的事情,現在又看康熙一副快要崩潰的模樣,趕緊跪下叩了個頭,大聲建議道:「皇上,事急矣,請皇上先走,奴才留在西安堅守,和姓吳的周旋到底!」

康熙一下站住,回頭望了眼索額圖,忽然大笑了起來:「哈哈哈索額圖,你和朕開什麼玩笑?朕為什麼要走?」

玩笑?

這是玩笑?

跟著索額圖後面進來的大學士金巴泰趕忙問跪著請罪的黃錫袞:「宗麟,到底怎麼回事?」

「金中堂,」黃錫袞道,「吳應熊的幾萬大軍昨兒開到了武關關下,我那個表弟黃正色不敵吳軍,舉關投降。他在投降之前還給皇上上了道摺子,說明了武關關前的情況和他投降的原因」

「這」金巴泰一時也蒙了,投降之前還要上疏解釋原因嗎?這難道就是傳說中「以禮來降」中的「降禮」嗎?

康熙這時接過話題,笑著道:「諸位,你們不要慌,吳應熊犯了孤軍深入之的兵家大忌.竟然率領所部精兵數萬,在拿下南陽後直奔西安而來,他這是自尋死路!朕正愁不知道該如何殲滅吳軍大隊以打開局面,他就自己送上門來,真是天助大清!」

這話說得底下的大臣們更加蒙圈了,這怎麼就是吳應熊犯了兵家大忌呢?

你這武關都丟了,吳家幾萬大軍長驅直入來打西安,這怎麼就是孤軍深入?他這是孤軍深入,那當年李自成打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李淵打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多鐸從潼關打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安祿山的大軍殺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

歷史上孤軍深入關中的敵人挺多的.

「皇上,」兵部尚書塞色黑道,「您是萬乘之尊,可千萬不能在西安前敵弄險,您還是先退回京師,然後再調集天兵圍剿吳逆所部。」

康熙連連搖頭:「不必,不必不就是數萬吳軍嗎?行在還是寒冬臘月,吳逆在漢中、隴西的兵根本動不了。而且襄陽還受到李自成的威脅,阿密達他們隨時可以反攻南陽,截斷吳逆應熊的退路。所朕在關中和吳逆決戰是勝券在握,十拿九穩的。朕為什麼要撤?朕要撤了,豈不是向天下表明朕怕了吳應熊?況且朕一走,關中人心必然浮動,到時候還能不能守住就不好說了。

所以,朕不走!朕不學唐明皇,朕也不學楊廣,朕要堅守西安,就在西安城下破賊,然後再調集各路大軍圍攻,一舉全殲吳逆的數萬兵馬。只要吳逆的這幾萬人送在關中,那麼朕削平各路反賊,重建大清盛世的時候就指日可待了。」

這如意算盤打得真是嘎嘎的,不過好像也有點道理吳應熊這一把莽進關中,的確有點孤軍深入。如果他打不下西安,頓兵堅城之下,磨了銳氣,康熙再調集大軍來個反殺,多半能把吳應熊的主力都留在西安附近。

而吳應熊的這幾萬人可是吳三桂麾下「四大主力」之一!要全部折損了,吳三桂的元氣一定大傷,從此走上下坡路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康熙要是自己先溜了他溜回北京後還有沒有資格繼續當皇上?福全好像乾得不錯,大傢伙會擁護一個臨陣脫逃的皇上,還是擁護一個看著很會打仗的皇上?到時候,康熙可就真的要咔嚓一下「稀掉了」了!

所以康熙的確不能學唐明皇和楊廣他得學崇禎!

就在西安賭一把,來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想到這裡,底下的大臣們也不再勸康熙跑路了,而是異口同聲地說:「皇上聖明,奴才(臣)等願隨皇上堅守西安,以破逆賊」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