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回家看看(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求追讀)

在和張小包約了個碰頭的時間之後,王忠孝就跟著於師爺,帶著他的一大隊人馬,直奔自己在豆芽菜胡同的四合院而去了。

這可是占地一畝的,位於北京東二環內的四合院!雖然這宅子和王忠孝在曲靖總兵衙門裡面的住所沒法比,後者不僅更大更寬敞,而且還是新蓋的,裝修和裡面的傢伙什都是新的。而王忠孝在北京豆芽菜胡同的宅子就是個普普通通、破破舊舊的四合院,和同一條胡同上的點心張家、火藥郭家翻新過的宅子根本沒法比,更別說織造曹家的宅子了。差不多是整條豆芽菜胡同里最破舊的宅子這條豆芽菜胡同上住得都是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人,不差錢!

不過王忠孝也不在乎宅子破舊,他就稀罕這個地段,實際上他還想著將來再往西邊挪個幾里地呢!

當王忠孝再一次從馬背上翻下來,正笑呵呵看著自己的「大院」時候。於師爺已經笑呵呵上去拍了拍大門,院子的大門忽地就打開了,門裡面出來一個滿臉春風,青衣小帽的矮胖中年,見著於師爺就問:「這位爺,您找誰?」

「李二爺,是我啊,於得水!」於師爺顯然認得那人,滿臉堆笑著就來了個作揖拱手。

那胖子愣了一下,也認出是於師爺了,連忙打還了個作揖禮,然後才一臉激動地道:「於師爺,真是您啊!二公子他們到了沒?」

「到了,到了,都到了李二爺,您看看,這不都來了嗎?」說著話,於師爺就指了指身後。

胖子瞧了眼,就看見人高馬大的王忠孝了,然後二話不說就從門裡頭沖了出來,到了王二公子跟前。

這胖子雖然是一身下人打扮,但是看見王忠孝卻不打千請安,而是上來摟摟抱抱,還用長輩的口吻說:「忠孝啊,你總算是是回來了!可想死叔叔我了,這些年你在雲南那邊還好嗎?吃了不少苦吧?哎喲,都長那麼高了!」

這胖子原來是王輔臣的親弟弟,名叫李輔漢好名字!輔弼漢室嘛。可惜他光有好名字,卻沒好能耐,所以輔弼不了漢室,就只能沾哥哥王輔臣的光,當了王輔臣的大管家,替王輔臣管著北京的一攤家業。

李輔漢雖然沒什麼大本事,但為人還是不錯的,當年王輔臣跟著洪承疇出征的時候,王忠孝還是個小娃娃,而他親娘又因為產後風早早的死了,所以王忠孝就被託付給了李輔漢夫婦倆。這倆夫妻後來可沒少為王忠孝這個小魔頭操心,最後實在教不好了,才寫信給王輔臣,讓王輔臣派了於師爺來北京,把王忠孝帶去了雲南由王輔臣親自教。但是這兩夫婦還是擔心王忠孝一個人到了雲南沒有夥伴,於是就讓自己的兒子李吉祥,也就是小李子跟著一塊兒去了。

王忠孝雖然換了魂,但還是記得這個叔叔對自好,於是就和他行了抱見禮後,才笑著回答道:「好,我好著呢!叔,你看這杆長槍,都到一丈六了!」

「真的嗎?我看看。」

王忠孝馬上就把自己背著的長槍取下展示給叔叔看。

真的一丈六的長槍啊,折算成米那就是五米一都出頭了!這麼長的槍由步兵來使用都很難,何況還要在馬背上耍?所以王輔臣、王忠孝父子練得「楊家槍」都得從丈二槍開始練習,一點點往上加,到丈六封頂。

而能使丈六長槍的騎士如果練得是「楊家槍」,那必是高手了!

王忠孝不到十八歲,就已經能使用一丈六尺的長槍,可見他習武的天份有多高了。不過王忠孝換了魂以後,卻也懂事兒多了,在給叔叔展示了長槍之後,馬上又把堂弟李吉祥叫了過來,然後當著叔叔的面誇獎道:「叔,吉祥這兩年也精進了不少,您看他使的長槍也到一丈四了!」

「是嗎?」李輔漢扭頭看著親兒子,滿臉都是喜悅。他剛才和王忠孝說話的時候,就分了點心,從跟著王忠孝的幾人中找著了自己的親兒子——親兒子雖然矮矮胖胖的,但虎頭虎腦的,看著就喜歡。

「爹,孩兒給您叩頭了!」李吉祥已經留著眼淚撲上來叩頭了,「爹,我娘呢?我娘還好嗎?」

「好,好,當然好了,」李輔漢看著兒子也有點淚汪汪了,一邊扶他起來,一邊說,「你娘和你妹子都好,她們都在家裡呢哎喲,怎麼還在門外站著?瞧我這糊塗勁兒,快快快,快進屋,快進屋。孩子他媽,春妮忠孝和吉祥他們到了!」

說完這話,就一手拉一個,把王忠孝和李吉祥拖進了大門。至於跟著王忠孝一塊兒來的王忠賢、王忠義、王安、王全他們,都是王輔臣在雲南時幫兒子張羅的手下,全是王輔臣親兵家丁的子弟,李輔漢並不認識他們,就沒和他們一一招呼。

王忠孝跟著李輔漢進了大門,大門裡頭是這座二進四合院的前院,前院的南邊是一排倒座房,就是靠南一堵牆,門窗朝北開的房間,因為採光不好,所以一般都給仆傭居住或用來待客,四合院的廁所也會擺在這排倒座房中。不過現在這排倒座房都空著,李輔漢夫妻二人和他們的閨女春妮都住在西廂房裡面。

倒座房的對面是一道看著有點破舊的垂花門和用來區隔前院和庭院的游廊。垂花門已經打開了,門裡面站著兩個穿著旗裝的女子,其中一個是中年婦人,和李輔漢一樣,都是胖乎乎的,不過五官非常端正,皮膚也挺白的,如果能減減肥應該是個美人兒。而另一個女子則是個十五六歲的小丫頭,白白凈凈的,臉蛋圓圓的,有點嬰兒肥,還挺討人喜歡的,正眨巴著一雙大眼睛盯著王忠孝在看呢!

王忠孝已經認出這中年婦人就是自己的嬸嬸李張氏,那小丫頭當然就是自己的親堂妹李春妮了親堂妹可不能下嘴兒!

想到這裡,王忠孝就大步上前,給自己的嬸嬸又行了作揖禮,開口道:「侄兒忠孝,見過嬸嬸。」

李張氏則還了個「蹲兒安」。因為王輔臣認了後爹,所以她這個嬸嬸沒名沒份,不能在王忠孝跟前充長輩。還禮之後,他又對自己的閨女道:「春妮,這是你堂哥忠孝。」

「春妮給您請安了。」小丫頭也學她娘的樣子,給王忠孝行了個蹲安禮。

王忠孝則抱了抱拳,笑著道:「真沒想到,春妮都是個大姑娘了叔,嬸,春妮可許配了人家?」

「還沒呢,」李輔漢笑道,「上門提親的不少,織造曹家、御膳房張家、火藥郭家都託人來說了,小妮子都快挑花眼了。」

聽了李胖子的話,王忠孝很有點吃驚,他這堂妹雖然長得還行,但也就那樣了,比吳小菟可差太多了,怎麼就那麼吃香?難道是因為有北京戶口?可是昆明戶口的吳小菟她爺爺是平西王吳三桂啊!

不過王忠孝就想想,沒有多問也許並沒有那麼香,只是人家就是自我感覺特別好呢?

而和他一塊兒來的李吉祥卻是個嘴上沒把門的,張口就問:「爹,我妹子怎麼那麼香?她長得也沒多漂亮,而且咱家連個包衣人都不是,應該也沒多少嫁妝可陪吧?」

李張氏和李春妮聽了這話,都有點不大高興,嘴巴都嘟起來了。不過李輔漢卻笑著和兒子解釋道:「吉祥,正因為咱家不在旗,所以春妮才吃香。咱家要在旗,春妮就該選秀去了。斜對門御膳房張家的小玉姑姑十五歲就選秀入宮,眼看著都八年九年了等放歸了都二十五了!都老了!就算老了,也不一定能輪到包衣人家的子弟,包衣人的閨女可以上嫁,還可以給八旗貴胄當妾。而旗人家的閨女卻不會下嫁包衣人,外城的漢民家的閨女好好的也不會嫁給包衣人。家世不好,品貌不端的,包衣人又瞧不上。你說,咱家的春妮能不香嗎?」

王忠孝這下總算明白李春妮為什麼那麼香了,也明白多年未見的張小包為啥和自己那麼親近了。原來內務府的包衣人也有不爽的地方——娶個北京戶口的媳婦太難了!

明白是怎麼回事後,王忠孝就笑吟吟地對李春妮道:「春妮,明兒曹寅、張小包、郭金寶都會來咱家裡,你再好好瞧瞧,可得瞧仔細了!」

春妮被王忠孝的話說得小臉通紅,低著頭只是輕輕「嗯」了一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