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時事新報》大篇幅刊登了長沙大火事件的新聞報道。文章大肆渲染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故意放火焚城,試圖阻擋大日本帝國部隊實現「王道樂土」的進程。

長沙城被焚毀殆盡,死傷十幾萬人,僥倖活下來的居民流露街頭,無家可歸。

這是在日本關東軍的授意下的新聞報道,裡面誇大了死亡人數,並且說是國民政府故意而為。

關世傑當然知道此事件是一次愚蠢的軍事決策失誤,和執行者的操作失誤,所導致的慘案。

事實是12月25日武漢陷落,日軍大舉南犯,蔣介石估計日軍將攻打長沙,遂決定以南嶽衡山為防禦中心,在必要時放棄省府長沙。

為了不留一草一木資敵,汲取武漢突然撤退的教訓,準備在日軍進城前舉火焚城。

這就是所謂的「焦土抗戰」政策。

從11月1日起,以張治中為首的的湖南省政府開始動員市民,往各個縣城疏散。

11月11日晚,日軍攻占湖北中鎮岳陽,並出動飛機轟炸通城,平江等地,長沙城內聞訊陷入一片混亂。

11月12日上午9:00時,張治中接到蔣介石密電:「長沙張主席密,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事前妥密準備,勿誤!」(注1)

下午4時,張治中,召集長沙警備司令鄷悌,省府保安處長徐權,三個人共同商定:「下命令還不夠,要等到接命令後,先放空襲警報,使人民逃避,等到在放緊急警報時,即開始行動。」(注2)

不料,當晚剛好南門外的傷兵醫院不慎失火,負責執行命令的警衛團團長徐坤,在沒有核實日軍是否進攻長沙城,就命令士兵就開始四處放火。

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燒毀了三分之二的長沙城。

長沙大火,總計居民被燒死2萬餘人,房屋被焚毀56000餘棟。長沙全城繁華區域,燒得一乾二淨。

市內機關,團體,學校,醫院,銀行,工廠等建築物付之一炬。

長沙大火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

蔣介石又請軍委政治部副部長***等人調查事件經過。事後,***等人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和軍委會政治部名義聯合發表關於長沙大火真相之說明:

其原因:(一)、由於地方軍警負責者誤信謊言,事前準備不周,臨時躁急慌張之所致;(二)、由於曾從事破壞準備之人員及人民(自衛團丁森等)鑒於敵機之連日轟炸及最近平江、岳州、通城、通山等縣被炸之慘,激於民族義憤,以為敵寇將至,乃即自焚其屋,遂致將準備工作變為行動,於是,一處起火,到處發動,以致一發而不可收拾(注3)

20日國民政府宣布,長沙警備司令部酆悌,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誤信謠言,驚慌躁切,辱職秧民,罪無可赦。省會警察局局長文重孚,未奉命令,放棄職守皆判處死刑。

湖南省政府張治中,用人失察,防範疏息,革職留任,責成善後,以觀後效。

事後,蔣介石也公開承認:「就這一事件的根本成因研究,可以說,不是屬於哪一個人的錯誤,而可以說是我們整個團體的錯誤。這一錯誤的造成,不能不認為我們的失敗。」(注3)

關世傑擔心的是,楊凡正是長沙警備第二團的副團長,團長徐昆被判死刑,不知道他怎麼樣了?

前幾天,發過密電給軍統局長沙站,希望能聯繫上楊凡,但一直沒有消息。也許長沙站的人,也在這場大火中喪生了。

第一場大雪,在15日這一天清晨開始,就鋪天蓋地飄灑下來,直到中午還沒有停歇。

關世傑和鄭苹如打發走了幾個定製和購買裘皮大衣的顧客。

當幾個顧客問起他,是不是詩文大賽的特等獎獲得者時,關世傑說自己是店夥計,掌柜的去山裡收皮子去了。

中午剛要吃飯的時候,小六子拿起櫃檯上,被顧客挑選過的兩件男士貂皮大衣,正準備掛起來。

「啪嗒」一聲,掉出來一個信封。

關世傑和鄭苹如都感到很詫異,是顧客落下的嗎?

關世傑隱隱覺得,這應該就是留給自己的。

小六子把信封交到關世傑的手裡,關世傑見信封口是開著的,就從裡面掏出來一封信來。

關世傑打開摺疊的信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晚上8點商埠大馬路127號大通旅館見。高亞峰。

想見面,自己來就是了。不至於寫一封信找人捎過來。還有捎信的人,為什麼不直說呢?

關世傑覺得這裡面有蹊蹺,他又仔細看了一遍。字體倒是高亞峰的,但高字下面的口字,少了下方的一橫。

高亞峰遇到危險了!

軍統局特務處,有一個密不外傳的規矩:當被人脅迫,威脅,被迫聯絡同事的,簽名要故意寫錯。

當然,有的人叛變後,簽名都寫得絲毫不差。

高亞峰的軍統局特務身份暴露了?不對,要是暴露了,又供出自己的話,日本特高課和偽滿的特務,直接就來抓人了。又何必多此一舉,送一封信過來呢?

關世傑分析了各種可能,感覺一定是跟前兩天的藥片有關係。

高亞峰是不是貪圖小利,沒有把錢交給華北治安軍的兩個軍需官,或是剋扣了藥款,被人綁票和軟禁了?

鄭苹如見關世傑面色不對,剛要湊過身來看,關世傑怕鄭苹如擔心,就急忙說:「顧客落下來的,沒什麼,是一張收據。」

「哦,那先放起來吧,等顧客來找好還給人家。」鄭苹如說。

「你還記得挑選這兩件大衣的人,長得什麼樣嗎?」

「我想想,來咱們店裡的大多是之前定製的,只有兩個人選衣服來著。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還有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鄭苹如回憶說:「那個女人選了幾件不滿意就走了。對了,這兩件男士的大衣,是那個三十左右歲的男人挑選過的。」

「記得長什麼樣了嗎?」

「個頭不是很高,不胖不瘦,臉白白凈凈的,看起來挺斯文的。我跟他說話,也沒怎麼理我,揀選了一會兒就走了。」

關世傑想,這應該不是華北治安軍,兩個軍需官其中的一個。

按照高亞峰的說法,他們五個保鏢都沒有打過人家兩個人。那麼這兩個軍需官的體格,一定不會像鄭苹如所描述的那麼文弱。

那麼,這個人是誰?他有什麼目的?

鄭苹如吃過午飯,帶著關丫丫上樓休息。

關世傑坐在椅子上琢磨對策,他想了一會兒,讓小六子照顧店鋪,自己拎著一雙皮鞋,來到了老馮修鞋店。

老馮端著飯碗,正坐在馬紮上吃飯。

「告訴秦川,下午五點,我在商埠大馬路老北平涮羊肉等他。」關世傑直截了當的說。

「明白。」

注1,2,4《張治中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2月版。

注3《中日長江大決戰》作者:孫挺信。風雲時代出版社。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