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律師,您怎麼看?」周慎的女助理問道。

「我同意孫律師的觀點。」方軼想了下說道。

趙律師和王律師眼神中露出不解,心裡有些不服氣,等著方軼做出解釋。

孫律師心中有些驚訝和興奮,他沒想到方軼會贊成自己的意見,大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我認為,『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可以分為『非法之債』和『違法之債』,而這兩種債都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索取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的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

非法之債,是債權人採用法律法規禁止的手段所產生的債,其產生是基於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比如高利貸、賭博等。

違法之債,系源於《刑法》明令禁止的犯罪行為,比如本案因分贓不均在犯罪分子之間產生的債務。

本案被告人高起原索要的是被同案犯私吞的贖金『分成』,屬於上述司法解釋規定的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所以檢察院將本案定性為非法拘禁罪,我認為沒有問題。」方軼道。

「方律師,您說的非法之債和違法之債,我沒有意見。而且剛才您提到的那個最高院的司法解釋我也看過,但是裡面採用了列舉的方式定義了『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比如高利貸,賭債等。

而您剛才所說的『違法之債』並未在列舉的範圍之內,所以我認為將本案定性為非法拘禁罪有些牽強。」趙律師率先發言道。

「嗯,您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認為,司法解釋中所述的『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重點在於『債』的真實性,而不是債的性質、名稱或起因等等

從司法解釋的本意上看,法律不予保護的債權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司法解釋上所列的賭債、高利貸等違法債務,也包括因犯罪而產生的債務。

本案中,高起原的目的是為了索債,其目的與綁架案中行為人勒索錢財的目的不同,重點在於有無債務,而非債務是違法的還是非法的。

行為人為索取債務,不論該債務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又或者是違法的,非法拘禁他人,對被害人權益的侵害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認為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和綁架罪最主要的區別之一,是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債權債務關係,至於債權債務關係是否合法,不是重點。」方軼解釋道。

「我認為債是個民法概念,按照民事法律規定中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被告人高起原無法對是否存在債務、索取金額是否超過債務等履行舉證責任,所以無法認定雙方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是否真實存在。這案子還是不好定性為非法拘禁罪。」王律師道。

「我認為,本案是刑事案件,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債權債務關係應該根據刑法來確定,而不是按照民法的證明標準來確定。理由是:

第一,在刑事案件中,不宜將舉證責任全部都推給被告人,也不可完全採信被害人的說法,應以是否『排除合理懷疑』作為判斷債權債務關係是否真實存在的標準。

原因在於,民事法律實施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而刑事法律實施的是公訴人對犯罪承擔舉證責任的原則。

在本案中,如果不能得出唯一的結論,存在合理懷疑,則債權債務關係就有存在的可能性,就不能認定債務不真實,不存在。

第二,在刑事案件中,判斷債權債務是否真實存在,應考慮案發時,當事人的主觀心態,雙方當時是否對債務認可,而不能聽債務人事後的一面之詞。

這是因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有可能會因如實陳述違法債務的事實,而受到刑事追究,所以要求被害人全部如實陳述不太現實。

所以在刑事案件中,僅憑被害人(債務人)事後否認的陳述,不足以排除債權債務關係真實存在的可能性。」方軼道。

「方律師,我覺得您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在刑事案件中確實要排除合理懷疑後才能認定最終的結果。

那麼依您看,在這一類刑事案件中,應該如何判斷債權債務的真實性?或者說存在的可能性?」趙律師問道。

當年快退休時,趙律師已經不再研究業務,在二線混了好幾年,後來到了京城做律師,他依舊處於吃老本狀態,對於近些年刑事領域的理論和司法實務很少關注,更不用提研究了。

而方軼則不同,一直在業務一線,對於很多新的理論、裁判標準和方向一直沒斷了研究和學習,他不僅會研究新的法學理論,還會研究法官和檢察員的思路。

正所謂專業選的好,天天是高考。作為一個法律人,如果不學習等於逆水行舟,很快就會被同行甩出去十八條街,不僅在法庭上被法官看不起,被檢察員藐視,就算是當事人也會抱怨投訴。

「趙律師說的對,我之前也研究了好久,翻看了不少案例,但是說實在的仍舊不是想的太明白。」孫律師很誠懇的說道。

「我總結了一點心得,不一定就對,歡迎在座的同行指正。

關於這類案件中債權債務的真實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判斷:

一、考察雙方是否存在引發債權債務糾紛的經濟基礎或者其他關係。

二、是否有證據證明存在『違法之債』。

三、被告人採取的犯罪手段和其想達到的目的之間,是否符合常理。

本案中,債權債務關係是否真實存在,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比如欠條、合同之類的文書,但是存在合理懷疑:

首先,根據在案證據顯示,被告人高起原曾多次給曹文學發信,索要分成,雖然證據中隻字未提是什麼分成,但是根據被害人曹文學的陳述,他與被告人之間沒有經濟往來,只合夥綁架過案外人。

其次,根據被告人高起原的供述,二人曾於綁架案外人前商量過贖金的分配比例,兩人五五分,一共得到了贖金五百萬元,他應該得到二百五十萬元。如果沒有好處,高起原幫著曹文學綁架案外人的目的是什麼?無法解釋。

最後,被告人高起原擬採取的犯罪手段是將被害人關進倉庫,逼迫被害人還錢,不還錢就不放人,這與索債目的相當。

綜上,不能排除被告人高起原為索要違法債務,企圖綁架被害人曹文學的可能性。」方軼道。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