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用心靈感觸歷史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有完全放亮,山丹和顧海平就在歡快的鳥兒歌唱聲中起床了,輕手輕腳地洗漱完畢,和阿霞打好招呼,告訴她孩子還在睡覺,他們要出去散步,待會兒回來,叫阿霞勞神留意一下孩子的動靜。

在習習晨風、微明的朦朧天色中兩人手牽手往古城走去,遠遠地看到門樓雄偉的身影,這座千年古城在晨光中呈現著一種幽靜、樸拙、厚重的歷史滄桑感。

走在古城整齊、古老的街道,踏著古往今來無數人走過的光彩熠熠的五彩石,一排排房子安靜地等待陽光,等待來此觸摸歷史的現代人,等待每一個日出日落的時光流逝,它們已經在此靜靜地等待了千年,迎來送往了多少安然、不安的靈魂?它們撫慰著經過的每一個生靈,它們安靜地看盡人間繁華和蒼涼,每日在群山包圍中,接受著全世界人的瞻仰。

在這個清涼的秋日,他們來了。他們在凡塵之中沉淪的靈魂到此,他們攜手而行,想在這份厚重的歷史留駐中尋找到那一份遺失已久的安寧。

緩緩前行,十指相交,默默走著,默默感受著。他們的心思常常在一呼一吸、一眸一念中彼此豁然,往往不用語言的表達,就已經瞭然於心。

街道上沒有旁人,狂歡過的人群還在睡夢中。只有他們兩個漫步其中,隨著天色漸亮,他們已經走過半個古城,來到平日裡喧囂的四方街,不大的一塊廣場,周圍的商鋪也還在沉睡中,看著空曠的廣場,靜謐中那樣莊嚴肅穆的歷史印記在晨光中顯露無疑。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中午了才開市,傍晚都會用清水洗街:因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

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中。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著明清建築的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中外建築專家譽其為「民居博物館」。

四方街的四周青山環繞,壩內碧野如緞,泉水縈迴,形同碧玉大硯。該街始建於宋末元初,相傳因麗江世襲知府姓木,忌諱築上城牆後變作「困」字,故不修城牆。城區以四方街為中心,放射出四條大道,每條主道都有巷弄相隨,巷弄四通八達,沒有一條死胡同。無論街道大小路面均鋪五色石板,經數近千年走磨,石紋盡顯,很是別致、漂亮。

居民群落多依山傍水,大街小道順山勢而行。來自象山腳下的玉泉山水流至城頭雙石橋下,分流3股伸向東南,形成無數小支流,穿越大街小巷,迴旋千家萬戶,水上小石橋不計其數。居民住宅多為瓦房,大多是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寬敞,門窗雕飾花鳥圖案,院內種植草木花卉,雅致豁朗。

麗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裝飾,其重點是門樓、照壁、外廊、門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門樓的形式有磚拱式、木過梁平拱式及木構架式三種,磚拱式門樓多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滴水牌摟式樣。木過梁平拱式門樓則是以木過梁承托、外包簿磚的三滴水牌樓。木構架式門樓多為雙坡屋面,檐下用多層花板、花罩裝飾。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兩種,內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裝飾。房屋的門窗均飾以木雕圖案,如烏禽、花卉、琴棋書畫、博石器皿等,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此外,對梁枋、往頭、欄杆、柱礎、勒腳、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裝飾。如大過梁的梁頭雕成獸頭,俗稱「獅子頭」,亦雕成圓鼓形、瓶形等。

其間可以看出古人的美學欣賞水平和智慧之作,所有建築都是自然之美的呈現。

兩人在四方街無人的安靜晨光中,緊緊相擁,多希望時光此刻凍結不再流轉,讓愛停留,讓世界永恆。他們的情愛沒有因著時光的流逝而削弱,而是日日篤深了起來。

結婚十年之久,慢慢地,他們從開始的一見鍾情到後來的心領神會,兩人的感情和相知指數都在一次次的相擁中得到升華。他們的愛已經過渡到精神和靈魂之戀。

隨著陽光慢慢撫摸古城的每一寸肌膚,商鋪的人開始活動起來,街巷也開始熱鬧起來,兩人牽手往回走。

等小玉起床之後,吃過早餐,一家子才慢慢騰騰地再往古城去。

慢慢徜徉在古城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巷陌之間,到達了大石橋,旁邊一塊石碑,上書「麗江大石橋」五個大字,垂柳依依、大葉榕蒼翠勁霸。坐在橋邊,吹著習習微風,看著人來人往,在浮躁的世人臉上,看到的是匆匆行色,沒有人停下來享受,只是一個個躍上橋廊去留影紀念。

那時候山丹和單位外出考察,常常聽到大家說: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點照照。似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是這樣,既不會在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人文歷史和特色,也不會在到達時多用一點點心感受美好和不同,只是走馬觀花,似乎到達目的地照相是一件頂重要的事情,好回去之後顯擺、炫耀和賣弄。似乎國人的虛榮已是深入骨髓的事情。

你若問他那裡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環境,更深一點的人文歷史,他大抵都會張口結舌,顧左右而言他了。他只會記得他們在酒吧喝了多少酒,看到多少美麗的美眉,有什麼添油加醋的艷遇等等俗不可耐的東西。

顧海平拉起山丹的手,離開這個吵雜的環境。說:「我們今天去看看麗江的古老商業街,去看看麗江民俗的東西吧。」

偏西的巷陌之中有一家納西族(摩梭人)人家正在收拾桑蠶絲,一個個潔白的蠶繭泡在一個大瓷瓮的開水中,一個納西族老奶奶把開水燙過的蠶繭撈出水,然後一顆顆剝出來用一隻弓形的竹弓一張張撐起來一個網,一尺見方的薄幕,一層層疊加起來。

另一個老婆婆在把纖細的蠶絲繞起來在一根磨得油光發亮的竹籤上。活脫脫一副「剝繭抽絲」的實景,小玉看得專注出神。

山丹和顧海平也是第一次見到,一家人和身邊零星幾個感興趣的人一起觀看幾個納西族婦女的日常生活。

鋪子裡有各式美麗、柔滑的絲質成品,紗巾和衣服。也沒有人招呼客人買東西,她們只是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她們已經習慣了在現代人浮華的眼神中保持自己原始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納西族系古羌人後裔,自西北河湟地區南遷,與土著融合而形成。經過唐宋元幾個朝代的波折和發展,到明代方興盛起來。

明代是納西族最鼎盛的時期。明初,納西首領阿甲阿得「率眾歸附」,並隨明軍征討邊疆,屢立戰功,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嘉許,親賜「木」姓,允其世襲麗江府土知府,予以積極扶持。明王朝的這種扶持政策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當時沉寂了一百多年的Xizang勢力又趨強盛,時常侵擾明朝邊境,由此明王朝大力扶持木氏勢力,視木氏國為「輯寧邊境」的重要力量。木氏土司挾王朝之威,養兵蓄銳,從此木氏族群也名聲鵲起。納西族從歷史上處於被動地位成為主動進取的角色,在歷史進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跡。

納西族人說納西語,文字是東巴文:一種象形文字,很像甲骨文的外形。納西族文明程度較高,是Yunnan省三個不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數民族之一。近年來,納西族地區進入到狂飆突進的經濟發展時代;一方面,納西文化獲得了空前的聲譽;但與此同時,納西族的文化、傳統和人口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退。據調查,麗江古城的納西族小學生中,還會說納西族母語的已不到30%。

這也是很多少數民族都存在的問題,民族性逐漸喪失,保留下來的民族文化和傳統越來越少,相對而言世界便逐漸趨同而喪失特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