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不知道自己肚裡能不能撐船,他只知道現在很想用撐船的竹竿戳死秦堪。

跟秦堪出現在同一場合永遠沒好事,這孽畜總會抓住一切時機損他,那張毒嘴絕對有把死人說得怒掀棺材蓋子的實力。

秦堪剛才這番話損得劉瑾真怒了,堂堂大明內相,當著皇上,內閣三位大學士和兵部尚書的面,損成了傻兮兮的大馬猴兒,劉公公怎下得了台?

「秦堪!雜家不活了,敢不敢與雜家拚命?」劉瑾嘶聲叫道,雙腳不丁不八站著,雙眼赤紅,臉孔青紫,大有匹夫之怒,血濺五步之勢。

朱厚照又笑得不成樣子,一邊笑一邊使勁捶著座椅扶手。

直到失笑不已的李東陽不輕不重咳了兩聲,朱厚照這才努力憋住笑,漲得通紅的臉孔被憋住的笑聲奇異地扭曲成一副猙獰的模樣。

「咳咳,行了行了!都嚴肅點兒,咱們這兒正平叛呢……秦堪,朕禁止你再損劉瑾,人家一大把年紀了,氣得他差點弔死在朕的大殿門口,你缺不缺德呀你。都不准吵了,說正事!」

秦堪拱手嘆道:「臣只是見殿內氣氛太沉悶,小小開個玩笑而已……」

「行了行了,就此打住吧,秦堪,你薦舉楊一清為平叛將領,楊一清他人呢?」

「楊一清罷官之後閒住京師,陛下,此將才難得,正是國之棟樑,朱寘鐇擁兵十萬。破城數十,臣自揣之,唯楊一清能平此叛亂。」

朱厚照思忖片刻,又問三位大學士道:「三位先生意下如何?」

李東陽本是楊一清的師兄,對楊一清的本事比誰都了解,自然不會反對,楊廷和善處內政,但軍事方面卻尚欠火候,焦芳就更不用說了,當初憲宗時大學士萬安對他的評價其實很中肯。「不學如芳。亦學士乎」,奈何焦芳不但不虛心接受批評,反而跟人耍橫扮文化流氓,如今焦芳年已八十。高居內閣。但在國事處理上的見解和手段遠不及李東陽和楊廷和。

見朱厚照問三人的意見。李東陽沉思半晌,緩緩道:「陛下,山陰侯所言不錯。老臣亦以為,楊一清可領軍平叛。」

見李東陽表了態,楊廷和和焦芳一齊點頭贊同。

這種時候按理說劉瑾應該早蹦出來大加反對,然而關於朱寘鐇一事,劉瑾一來認為千里之外的謀反與自己無關,不但無利可圖,而且還要擔許多風險,萬一自己推薦上去的人平叛失敗,推薦的人不大不小也要擔個罪名,給朝臣以參劾的藉口。

二來劉瑾此刻滿腦子想的是朱厚照的態度,擔心朱厚照會不會因為收買證人陷害秦堪而心生不滿,使自己失了聖眷,委實沒精力再顧及朱寘鐇造反的事,於是破天荒的竟然沒開口反對。

至於兵部尚書劉宇,今日大抵只是個陪坐的人物,三位大學士都贊同了,劉瑾也沒插嘴反對,劉宇能說什麼?

朱厚照見眾人皆不反對,於是笑道:「既如此,朕決定啟用楊一清,任為平叛總兵官,內閣照准,司禮監用印,命楊一清馬上離京,調陝西山西河南各省衛所將士,集結後兵指寧夏,給朕把朱寘鐇叛亂給滅了……」

李東陽適時提醒道:「陛下,大軍在外,不能沒有監軍呀。」

朱厚照想了想,道:「監軍確實應該有,嗯,朕曾聽父皇說,宣府太監苗逵有萬敵不當之勇,亦有將帥帷幄之才,便派八百里快馬趕赴宣府,任苗逵為監軍如何?」

秦堪眼睛眨了眨,笑道:「陛下,平叛貴在神速,這從京師到宣府,再從宣府到大軍集結地耗費時日多矣,苗公公未至,楊一清也不敢擅自發兵,白白貽誤了戰機呀,其實陛下身邊就有一位現成的可造之材堪任監軍,陛下何必捨近求遠?」

朱厚照眼睛一亮:「你是說張永?」

「對,張公公力能扛鼎,勇武非凡,陛下常以『壯士張』稱之,況且張公公掌領宮中御馬監,對軍伍排兵布陣之事也頗為精通,又是陛下身邊最信任的人,監軍人選非張公公莫屬,更何況……」

秦堪嘴角一勾,繼續道:「更何況,張公公是陛下的身邊人,這次平叛過程事無巨細,可命張公公熟記於心,回來分成章回說給陛下聽,臣相信這過程一定精彩好玩得緊,可比豹房斗狗熬鷹有意思多了……」

最後一番話終於說中了朱厚照的癢處,朱厚照兩眼大亮,喜笑顏開:「對對,就這麼辦,三位先生,監軍人選就任張永吧,朕不能御駕親征,便由張永代朕出征,他能打勝仗,便意味著朕也能打勝仗,下回朕若再提御駕親征你們可不能攔著我啦。」

李東陽三人哭笑不得,神色不善地瞪了秦堪一眼,鼻孔一齊怒哼一聲。

秦堪仍舊一副氣定神閒的微笑。

欲做成一件事,不一定只有一條路可走,這就是迂腐和變通的區別。

確定了平叛將領和監軍人選後,秦堪不懷好意地瞟了劉瑾一眼,忽然面容一整,肅然道:「陛下,朱寘鐇跳樑小丑爾,縱擁兵十萬作亂,然則他麾下既無善謀之才,亦無勇猛之將,王師平滅指日可待。不過,朱寘鐇為何謀反,此事卻要查個清楚,陛下仁厚,向來待藩王不薄,甘寧地處邊陲,安化王府擁兵不過三衛,無論天時還是地利,皆不宜舉兵謀反,朱寘鐇造反必有原因,臣覺得事情應該追本溯源,找出他造反的原因,以後防微杜漸,或可為陛下及百官之戒。」

朱厚照想了想,道:「秦堪所言有理,追本溯源很重要,朕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何無端端的,朱寘鐇便反了呢?朕登基以來自問對藩王皆待之以仁,歷來藩王呈進京的奏疏朕都命司禮監一份不落地送給朕親閱,藩王但有所請,朕皆一一照准,這兩年來,寧王請復三衛,代王請修王府,興獻王請增皇莊土地……這一樁樁一件件,朕何時駁否過?朱寘鐇他到底有何理由反朕?」

李東陽聽秦堪如此一說,心中早知他的目的,心情微微激動。

誅除劉瑾的布局已然到了最後一步,這個大明有史以來最大的權閹終於不知不覺間被引進了絕路,將來平定安化王之日,便是劉瑾伏誅之時!

不愧是三朝老狐狸,李東陽心中激動,表面卻看不出絲毫端倪,一副老成謀國的樣子附和道:「山陰侯所言甚是,陛下,凡事有果必有因,朱寘鐇造反不能僅僅平定了就算了,此事必須要往上挖,不要等到王師將叛亂平定了,朝廷卻對他造反的原因仍糊裡糊塗。」

朱厚照點頭道:「李先生金玉之言,朕亦贊同,秦堪,你派錦衣衛緹騎出京,好生查一查朱寘鐇造反的原因。」

李東陽笑道:「著錦衣衛追查是必要的,若陛下想儘快知道也有辦法,歷來造反總有檄文遍傳天下,逆賊的所謂檄文上自然會將自己說得大義凜然,然後將朝廷貶得一無是處,這檄文里往往會將造反原因列於其中,咱們只要看到檄文,再仔細推敲琢磨一番,真正的原因不難知曉,今日送軍報進京的驛卒不是剛從甘肅來麼?陛下將他宣進豹房問問不就清楚了。」

朱厚照還沒說話,秦堪卻笑道:「西涯先生所言,下官也想到了,所以進豹房之前,下官已親自問過那個驛卒,但驛卒並無檄文,朱寘鐇剛舉反旗攻陷慶陽府,驛卒便奉命帶著軍報從東門出城了,而朱寘鐇一直到造反的第十日,反軍破了鳳翔府之後才發布征討檄文,所以那送信的驛卒並不知檄文內容,下官已命錦衣衛緹騎緊急出京查緝,拿到檄文後便會送進京師送呈陛下御覽。」

李東陽見秦堪推託,老眼精光一閃,接著捋須含笑點頭不語。

眾人坐在一起商議,劉瑾恭敬站在朱厚照身後卻神遊物外,仍在思索著聖眷得失的事。

他根本不知道這場千里之外的叛亂竟跟自己息息相關,所以對於平叛並不熱心,他現在要想的是朱厚照的態度,這才是跟他的權勢和利益緊密相關的大事,所以一向喜歡出風頭刷存在感的劉公公今日有了心事,竟破天荒地沒有插一句嘴,委實也沒有心情插嘴,出於一種敏銳的直覺,他察覺朱厚照對他的態度有所變化,至於變化在哪裡劉瑾又說不出來,這種撓心抓肺的感覺正煎熬著他,哪裡還有心情去管千里之外的平叛之事。

皇帝,內閣,司禮監,兵部再加上錦衣衛,大明頭腦人物聚在一起商議一番後,一致定下了平叛的人選和章程,然後各自起身向朱厚照告辭離開。

眾人都走了,劉瑾卻沒走,見大家已離開了豹房主殿,殿內只剩下朱厚照和他二人,劉瑾二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在朱厚照面前,抬起頭時,劉瑾老臉已淚痕交錯,滿是悔恨。

「陛下,老奴一時糊塗犯了大錯,求陛下饒老奴一遭。」

******************************************************************

ps:還有一更……(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