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三兄弟,最終還是同意了亞伯的報價。

在2001年的現在,亞伯的報價可以說已經是最有誠意的報價了。

哪怕在有意桑普拉能源的諸多買家之中,他這個報價也是最有吸引力的人。

最終便是亞伯,以78美元一股,購買泰勒家族手上5964萬股的桑普拉能源原始股。

這一消息,在當天便被桑普拉能源董事長齊修·馬丁得知。

「法克泰勒!法克泰勒!法克!法克!!」

年約六十歲左右,合併成桑普拉能源的公司之一,Enova公司的創始人。

合併後的桑普拉能源公司董事長齊修·馬丁,氣的差點在辦公室里砸起東西來。

「BOSS,憤怒無濟於事。」總經理德萊文勸說道。

「我明白,我明白」齊修·馬丁也知道這一點。

「BOSS。接下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在史密斯進入董事會的情況下,怎麼維持住我們對公司的控制。」總經理說。

這一點齊修·馬丁非常有把握。

「雖然我們直接持有的股份,只有31.1%左右。」齊修·馬丁自信的說:

「但股東們都願意信任我們,最起碼有30%的投票權是站在我們這邊的!董事會中,我們並不怕史密斯的21%!」

總經理也笑著點點頭。

齊修·馬丁畢竟已經經營了桑普拉能源兩年。

在他的領導下,公司業績很好。

每年的分紅派息,也都讓人滿意。

更重要的是他就是公司創始人之一。

對公司的掌控,還有對公司股東們的籠絡,都是非常成功的。

「鈴~鈴~鈴」

齊修·馬丁辦公室的電話響起,董事長拿了起來。

「董事長先生,馬約先生的電話,是否轉過去?」

「轉過來。」

馬約是桑普拉能源的一個小股東。

同時也是齊修·馬丁的朋友。

也是他在股東大會上的支持者之一。

「嗨~馬約,早上好。」齊修·馬丁聲音開朗地道:

「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一起打高爾夫球了?上個月,哦,不,是去年十月份才打了一次。什麼時候再約?老朋友,我有點想你了。」

「抱歉。馬丁,接下來我可能很忙」

對面傳來了股東馬約的聲音,他在電話里說:

「另外打這個電話,是想告訴你,馬丁。我持有的9.09%的桑普拉能源股份,剛剛已經賣掉了。」

「馬約!」

齊修·馬丁的聲音忍不住大了起來。

「抱歉。我不想這麼做,但是馬丁,對方給的價格實在太好了。」

「馬約·瓊斯,你這是背叛,赤裸裸的背叛。」齊修·馬丁嘶聲叫道。

「呵呵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吧。齊修·馬丁,再見。」小股東掛斷了電話。

「啪!」

齊修·馬丁用力的把電話掛上。

沒隔兩秒,電話又響了起來。

「Hello?」齊修·馬丁忍著怒氣。

電話裡面還是秘書的聲音,秘書仿佛聽出了老闆的怒氣。

她猶猶豫豫的小聲說:「BOSS,又是馬約先生的電話。」

「接聽。」

齊修·馬丁沉聲說道。

很快電話裡面又傳來了小股東的聲音:

「看在過去我們相處的比較不錯的份上。馬丁先生,最後我再告訴你一個消息。」

「什麼消息?」

「這個消息就是.事實上早在兩三個月前,史密斯資本那邊就有人在聯繫我們了。」

「我們?」

「沒錯。就是我們。」馬約在電話那邊說:

「跟我一樣的,持股比例不多不少,桑普拉能源的小股東們。我們都得到了他們的報價。」

齊修·馬丁心裡已經急了起來,他努力讓自己看上去比較冷靜。

他繼續說:「不可能的。真要是那樣的話,他們應該早和我說了。」

「沒有人會和自己的利益過不去。沒有人。」小股東馬約說:

「你應該明白這一點的,馬丁。希望你接下來能好好的,再見。」

齊修·馬丁連一句再見也不肯說,直接就掛斷了電話。

掛斷電話以後,他馬上開始命令總經理德萊文。

「德萊文,馬上聯繫股東們。尤其是那些小股東,馬上!」

齊修·馬丁大聲說。

在旁邊全程旁聽的總經理德萊文,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馬上答應。

然後桑普拉能源的董事長與總經理行動了起來。

但在中午前,他們收穫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

兩人分頭聯繫的十餘位小股東,都告知了兩人。

就在這兩天,一家名為阿萊斯能源的公司,買了他們的股份。

「15%了。」德萊文有些惶恐的說:「加上泰勒家族的21%,超過36%了!」

齊修·馬丁冷著臉,剛想開口,秘書就走了進來。

接著桑普拉能源公司的董事長與總經理,聽到了他們最不想聽到的消息。

「馬丁先生,萊克斯萊先生。就在剛才,一家德克薩斯的能源公司,宣布總共持有我們公司36.3%的股份。」

「並且面向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對我們發起了全面要約收購!」

六十多歲的齊修·馬丁,只覺得眼前一黑。

當天晚上,一些關注財經的電視台,就把這條新聞刊登了上來。

例如新聞集團旗下的福克斯新聞頻道。

它有一個特色的節目。

福克斯新聞台,會在每天晚上新聞播放結束以後。

製作一個一小時的特別節目,來分析當天美國國內發生的重要新聞。

這個節目裡,長相姣好的年輕女主持,就特別說了阿萊斯能源,全面要約收購桑普拉能源的事情。

【自去年開始,德克薩斯州的阿萊斯瓦斯與電力公司,就不斷買入桑普拉的股票。】

【至今年3月中旬開始,控股比例已經達到了6.26%。】

【前日阿萊斯能源特別顧問艾倫·貝克、阿萊斯能源公司董事長亞伯·史密斯,與桑普拉能源公司大股東泰勒家族達成交易。】

【阿萊斯能源以現金形式,收購泰勒家族持有的21.07%桑普拉能源股份。

【阿萊斯能源公司持有的總股本,馬上上升至27%以上。】

【但史密斯先生不滿足於只當桑普拉能源的第二大股東。】

【阿萊斯能源私下裡與眾多桑普拉能源公司股東接觸,在昨日與今日,一口氣購入桑普拉能源9.5%股份】

【日前阿萊斯能源的持股線,已超過36%的要約線。】

【阿萊斯能源,遂於今日,對桑普拉能源發起了全面要約收購。】

【桑普拉能源是一家市值166億美元的西海岸能源巨頭,提供了加州許多地區接近三分之一的電力與四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氣,客戶超過兩千萬人】

【.毫無疑問,今年股票市場最激烈的第一場戰役即將打響。】

在福克斯主持人的妙口蓮花之下。

許多本來不關注這種事情的普通美國人。

因為收購者之一是亞伯·史密斯,又經過主持人這麼一番說辭。

讓很多普通的美國人,都開始關注起這條新聞來。

關注的人多了,其他的報紙與電視台媒體。

為了爭奪銷量和收視率,為了爭奪眼球。

他們自然也趕緊跟著進入。

第二天,之前主動發起過第二波「史密斯風暴」的美國第一大報紙,《華爾街日報》也下場了。

《華爾街日報》站在更專業的金融角度,以華爾街的角度來分析這次交易事件。

這家日報的記者在文章中認為。

桑普拉能源是一家很低調的公司。

它在今年之前,從未製造過任何新聞。

始終不顯山不漏水,因為業績常年穩定,規模不衰退也不發展,沒有證券分析師關注,備受冷落,也引不起投資人的興趣。

但是從去年十一月開始,股價一路上漲。

原本市值在130億美元上下浮動。

短短四個月內,股價已經暴漲38%,即將衝破170億大關。

顯然在那時候,應該就是亞伯·史密斯開始提前布置的時候了。

《華爾街日報》都下場了。

各大媒體的財經專家們,自然也紛紛按耐不住。

他們開始全面研究這間企業。

這讓他們赫然發現,即使股價上漲這麼多。

桑普拉現有的市值,距離凈資產仍有一定差距。

比如桑普拉能源在加州的市場份額,和另一家加州太平洋電氣其實是差不多的。

但是加州太平洋電氣的市值,卻高達250億美元。

並且桑普拉能源,持有著大量海洋石油勘探權。

這些海洋勘探權,要是沒找到石油還好說。

要是找到石油的話,170億美元絕對不會桑普拉能源的真正價值。

除此以外,桑普拉能源還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尤其是在南美,已經和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巴西等國家企業,簽訂了技術轉讓售賣合同。

另外,桑普拉能源還與毛熊那邊的幾家公司,簽訂了長期的平價天然氣合同。

是兩年前簽的。

兩年前剛好是毛熊匯率崩塌,主權外債違約,是他們最艱難的時候。

那時候也是全球天然價較低的時候。

這讓桑普拉能源在當時簽的合同,天然氣價格非常低。

天然氣價格低,對一家提供電力的公司來說,也就意味著成本比別人要低一點。

這樣一家低調與不被重視的上市公司,於今年突然被「金融摩西」盯上。

還是亞伯·史密斯,第一個宣布發起全面收購要約的公司。

這意味著他非常看重這家公司。

意味著桑普拉能源,現在的市值根本不符合它真正的價值。

對此加州當地最有權威的報紙,《洛杉磯時報》也做出了評價:

【阿萊斯能源董事長亞伯·史密斯,已在3月28日抵達加州。】

【隨著他的到來,勢必針對桑普拉能源,採取更具威脅的行動。】

【他能否將桑普拉能源收入旗下,西海岸本地的金融界權威人士俱都給出肯定的判斷。】

《紐約時報》也在關注,他們甚至派人採訪了與桑普拉能源相關的頭面人物。

【桑普拉能源董事會董事長齊修·馬丁先生稱,不懼怕任何惡意收購,現已聯絡各大銀行,時刻準備反擊阿萊斯能源的『入侵』。】

【本報也專訪了桑普拉能源另一個創始家族。】

【據泰勒慈善基金理事會會長馬斯克·泰勒先生稱,齊修·馬丁毀諾在先,泰勒家族出售股份不算背叛!】

各大報紙都出場了。

財經類雜誌當然也不會不下場。

《財富》雜誌作為美國精英階層的媒體,同樣參與了桑普拉能源新聞的報道。

但《財富》雜誌對亞伯收購桑普拉能源,就只是提了一嘴。

後面的內容,作為頭版頭條,他們居然不再提最近比較熱的桑普拉能源收購戰一事。

而是把亞伯·史密斯,沃倫·巴菲特兩個人。

與美國運通銀行執行長肯尼思·切諾特。

把三個人的照片,以三角形掛在頭條上,還畫出了三方博弈的箭頭。

【史密斯與巴菲特是一致行動人?】

「一致行動人」,是商業交易、收購,尤其是股市上的一個術語。

一般是指根據正式或非正式的協議與默契,秘密展開合作,通過任何一方達到收購某間上市公司的幾個人。

全世界所有股票交易所,針對某家上市公司的收購,都在這種嚴防一致行動人。

各國的證監會,在處理這種官司時,甚至都不調查書面的協議。

只要認定一致行動的事實,就會否決收購行為。

一致行動都是秘密行動。

兩方或者多方,盯上了一間上市公司。

為了出其不意拿下控股權。

他們會推出一位明面的收購人,與上市公司光明正大決鬥。

其餘合夥者秘密作戰,等他們完成絕對控股,再突然向上市公司發難。

這種發難已經奠定勝局,上市公司根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正是因為危害性太大,所有證監會針對『一致行動人』的約束也極嚴格,只看事實,不看協議。

《財富》猜測亞伯與巴菲特是一致行動人,並非空穴來風,他們分析道:

【眾所周知,沃倫一直都非常看好美國運通銀行。因為美國運通銀行,是道瓊斯工業數據組成股里,唯一的一家服務性公司。】

【從很早以前,巴菲特就一直在增持美國運通銀行股份。】

【但在近期,我們注意到史密斯資本與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已經成為了實際性的運通銀行第一大股東】

【這之後,沃倫·巴菲特也忽然開始增持美國運通銀行股份】

【在本報發出本條新聞之前,雙方已經持有美國運通36%的股份】

【不管是誰把股票賣給另一個人,那麼對方必定能控制美國運通,這與「一致行動的人」的標準非常的相似】

【因此本報.】

《財富》的這種料是在捅窟窿。

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財富》自己也陷入危局裡。

那可是巴菲特與史密斯,兩人再加一個索羅斯。

三個人已經被渲染成華爾街三大寡頭。

冒著得罪三大寡頭之中的兩個,《財富》雜誌背後的時代華納,仍舊准許刊登。

它一個傳媒巨頭摻和這種事做什麼?

兩個原因。

一個是亞伯也是個傳媒巨頭,還是美國傳媒業中的鲶魚,弄得整個美國傳媒業惶恐不安。

已經是競爭對手了。

對競爭對手當然沒什麼好說的。

另外就是美國運通銀行的管理層,已經發現了過去很支持他們的巴菲特,在態度上的變化。

他們擔心巴菲特真的與史密斯聯合,那麼他們這群高層就真的要完蛋。

其他美國運通的股東,也不希望這家優質公司被別人獨占。

因此在某些股東的幫助下,美國運通的CEO肯尼思·切諾特,親自出面拜託《財富》發出來。

當前這種時刻,美國運通的境況非常危險。

它並不具備同時對抗巴菲特與史密斯的力量。

它必須要造勢,它必須使用所有能夠使用的手段。

不然美國運通一定會易手。

當然了。

《財富》也不敢真的完全作死。

一個亞伯·史密斯,就有辦法在資本市場上搞時代華納。

現在又多了個沃倫·巴菲特。

《財富》也不敢牽連太深,末尾使用加黑字體補充一句話:

【觀點來自金融業權威專家某某某,與本報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爆料發出來以後,史密斯資本的反應非常迅速。

當天早上八點鐘舉辦新聞發布會,並在AMC電視台做了直播。

新鮮上任的史密斯資本執行長,大衛·梅隆親自擔任發言人,嚴厲指責《財富》歪曲性的不良言論。

大衛睜著眼睛說瞎話:

「本公司在此之前,從未與巴菲特先生進行過「一致行動人」的決定。」

「《財富》的無端猜測造成本集團聲譽的惡劣影響,我們已經發出律師函,《財富》必須公開道歉。」

「至於那位金融人士,我們會直接通過訴訟的途徑解決。」

伯克希爾公司緊隨史密斯資本之後。

巴菲特的心腹愛將芒格,大肆抨擊《財富》的言論是不負責任的汙衊。

別看兩人都罵的歡,態度非常堅決。

但這種事情,其實就和美國在國大的會議上乾的事情一樣。

【我說你有洗衣粉你真的最好有洗衣粉·JPG】

剛好巴菲特與亞伯,真的就有「洗衣服」。

那《財富》還敢說,就是在得罪兩人了。

兩人的頭號馬仔,都出來這樣表態。

以至於《財富》,最後都不得不登報道歉了。

那個「某某專家」,最後還因此事,在曼哈頓地區,被公正無私的大檢察官羅伯特以「栽贓汙衊」罪名公訴,被判了三個月的刑。

2001年三月底,美國財經媒體硝煙瀰漫,也驚心動魄。

在這種罵戰與輿論風潮之中,桑普拉能源的股價也一路狂漲。

從一開始時的166億美元,短短几天就漲到了265億美元。

已經超過了另一家同行,也就是同樣在加州地區與西海岸地區,有著巨大市場的太平洋電氣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