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森.基德在控球後衛中,身體素質或者說力量絕對可以算得上頂尖的存在。

10年NBA總決賽,基德曾多次與詹姆斯對位,並且在身體對抗中絲毫不落下風。

那時候的基德已經38歲了!

雖說當時整個系列賽詹姆斯狀態不佳,並沒能發揮出最強實力,而且背打技術也沒開發出來,無法充分利用自己身體的優勢,可即使如此,一個控球後衛去對抗在小前鋒中都算相當強壯的詹姆斯,也足以體現出基德的力量之強大。

再使用了基德的成長模板卡後,王霄就有意識地讓林書豪增重。

體重增加了接近五公斤的同時,王霄還給林書豪安排了大量力量和體能的訓練。

眼下的林書豪在身體素質方面當然無法和NBA那個巔峰的基德相提並論,可是也絕非當初那個瘦弱的林書豪可以比擬,甚至絕大多數的控球後衛在力量方面都遠遜與他。

面對對方的緊逼包夾,林書豪沒有絲毫慌亂,他護住籃球,沉肩用力一抗,一名緊貼著他試圖斷球的球員就腳下踉蹌超後退了一步。

僅僅只是這一步,便讓林書豪找到了空檔,他猛地一竄,瞬間啟動,在對方尚未再度形成包夾之勢前就衝出包圍圈,直奔內線而去!

雖然增重五公斤,但由於大量的訓練,林書豪的速度非但沒有因此減慢,甚至爆發力更加恐怖!

包夾的兩名球員根本來不及阻攔,只能拚命的在身後追趕。

見此情景,堪薩斯州立大學坐鎮內線的中鋒不得不迎上來試圖阻擋林書豪。

可林書豪等的就是這一刻。

手中的籃球猛然間擊地送出,已經切入到內線的哈佛隊員接球上籃,整套動作一氣呵成,仿佛已經練習了千百遍。

事實也是如此,在常青藤聯盟的聯賽中,哈佛校隊最習慣的得分方式就是林書豪的突破分球。

每一個球員都已經習慣了在林書豪突破的時候找機會切入籃下,或者在外線做好接球的姿勢,基本上林書豪都有辦法將球送到他們手中。

林書豪的表現讓球探們眼前一亮,紛紛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力量不俗,可以輕鬆應對包夾,同時擁有極強的爆發力和速度,能毫無壓力的擺脫防守者。」

「視野開闊,能在快速行進間找到隊友,並且送出精準的傳球。」

「進攻的主要方式是突破,但也擁有一手不算穩定的遠投能力。」

一邊做著記錄,一名球探一邊疑惑的看向身旁的同行。

「喂,你看這小子打球,能聯想起誰?」

「賈森.基德。」

另一人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沒錯,風格很像賈森.基德啊。」

球探感嘆道:「這個亞洲小子的潛力比想像中的要強很多啊!」

……

球探們議論紛紛,堪薩斯州立大學的主教練臉色卻相當難看。

進攻端被全面遏制,防守端也無法限制住對方。

不到10分鐘內,雙方的分差已經拉大到了15分以上。

他已經叫了一個暫停,並且安排球員頻繁給比斯利擋拆,試圖激活比斯利。

可效果卻並不好。

「小看對手了!這下糟了!」

他看得出,對方顯然針對自己這邊做了很多的調查研究,制定了針對性的防守戰術。

其實自己這邊也是如此,他敏銳的察覺到,林書豪是哈佛全隊的核心,整支球隊進攻的發動機。

所以他才會安排讓球員對林書豪進行包夾,希望用這樣的方法限制住林書豪的發揮。

可顯然,他的計策失敗了,林書豪不吃這套。

包夾非但沒有對林書豪造成威脅,反而使其頻頻撕裂防守製造機會。

整個上半場,堪薩斯州立大學一直處於被動中,分差也漸漸拉大到20分。

這樣的情況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賽前,很多人分析這場比賽,都認為能贏得比賽的將會是堪薩斯州立大學。

哈佛大學雖然在聯賽中獲得了全勝戰績,表現相當搶眼,可那畢竟是一級聯賽中水準最低的常青藤聯盟。

而且哈佛內線整體實力偏弱,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王牌麥可.比斯利在哈佛的內線完全可以呼風喚雨。

可兩隊交鋒後,眾人才驚訝的發現,堪薩斯州立大學好像完全無法與哈佛較量。

比斯利在普萊恩的嚴防死守下水準大失,整個上半場10投2中僅僅得到8分,而哈佛的王牌林書豪則在對手的包夾戰術下遊刃有餘,半場下來不但自己砍下14分,更是送出7次助攻,表現相比比斯利不知強出多少。

這時候,人們才終於意識到,王霄所謂的奪冠……好像不是在開玩笑!以現在哈佛大學所展示出的水平,似乎真的有機會奪冠!

下半場異地再戰,比斯利終於漸漸開始適應普萊恩的防守。

畢竟是狀元熱門人選,被所有球探所看好的球員,比斯利雖然無法適應NBA的高強度節奏,但是在NCAA卻也的確算得上一號強人。

下半場開始後,比斯利就不斷地在內線進行強攻。

這一點明顯攻到了普萊恩的軟肋。

雖說防守能力出眾,可是就算防守再強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不出問題,尤其是在內線,激烈的身體對抗下,裁判的哨子會相當的嚴格。

死死盯防了比斯利一整個上半場,普萊恩的體能消耗很大,這讓他在內線防守對手時多多少少有些顯得吃力,動作也開始遲緩起來。

趁著這個機會,比斯利不斷得分,甚至還連續造成普萊恩防守犯規。

王霄見此情況,立刻將普萊恩換下場休息,換其他人盯防比斯利。

但除了普萊恩,其他球員顯然無法限制比斯利的發揮。

靠著比斯利的發揮,堪薩斯州立大學奮起直追,甚至一度將分差拉回到10分左右。

但……也僅限於此了。

因為林書豪在這個時候突然爆發了。

先是連續兩次突破得分,隨後搶斷對手傳球,在快攻中投入一顆三分。

短短几分鐘內連得七分,瞬息間將比分在度拉大到近20分的分差,而此時距離比賽結束只剩下了幾分鐘。

短短几分鐘里想要追回近20分,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休息了一段時間,恢復些許體能的普萊恩再次上場,再次對比斯利展開嚴防死守。

最終,比斯利有心殺敵無力回天,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球隊大比分輸掉這場比賽。

82:66,雙方的分差最終定格在16分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