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遠感興趣的問道:「陳博士,還有什麼方案?」

「電池的能量密度短時間內難以突破,但是我們還有另一種高能材料。」陳博士點平板上的一份可行性報告。

另一種高能材料?黃修遠瞬間反應過來:「N20?」

陳博士風輕雲淡的點了點頭:「是的,就是N20,能量密度是TNT17倍的N20,就是一種優秀的高能材料。」

王德發……黃修遠有些無語的看著對方,能不能想一些人類可以用的方案,用N20當能量燃料,要是一個失誤,敵人死不死不知道,裝備外骨骼裝甲的士兵,十有八九要領盒飯。

「太危險了,如果……」

還沒有等黃修遠說完,陳博士就打斷了他:「黃先生,為什麼要拘泥於人類駕駛,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製造智能戰鬥機器人。」

「呃……」黃修遠有點不適應這種跳躍性思維,緩了緩才開口說道:「如果用智能機器人,確實不用擔心N20的危險性,問題是智能機器人的另一個風險,陳博士你應該明白的。」

「黑客入侵和電磁干擾確實是存在,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陳博士淡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要防止黑客入侵,最好的方案,就是黃先生在智能家居上,提出的獨立小區域網系統,完全可以避免被黑客入侵。」

物理隔絕確實一了百了,黃修遠卻還心存疑慮:「如果採用小區域網,那又回到了上一個問題,必須人員在附近輔助控制。」

「可以分開操控,士兵採用電池的外骨骼裝甲,在附近操控戰鬥機器人,只要戰鬥機機器人和士兵保持超過30米距離,憑藉外骨骼裝甲的強度,就算是戰鬥機器人自爆,也不會出大問題。」

「戰鬥機器人在非戰鬥狀態,還可以作為充電寶使用,加上由於有人員在近距離操控,可以有效抵抗電磁干擾,如果還不放心,其實也可以連接光纖線。」

連接光纖線!?

這個提議,讓黃修遠想起了那些光纖制導的反坦克飛彈。

這種操控方式,確實可以有效避免電磁干擾,但是一想到,牽著光纖線控制戰鬥機器人的畫面,那簡直不要太詭異了。

目前的光纖制導上,通常射程是1~2公里,特製的光纖線每公里150克,對於外骨骼裝甲而言,這一點重量不算什麼。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陳博士解釋了他的設想。

在戰鬥機器人身上,配備一套通信距離在3公里左右的無線電通信系統,一套長度1公里的光纖通信系統。

一般情況下,戰鬥機器人和控制'者之間,保持500~1000米距離,一旦遭受到電磁干擾,又沒有辦法恢復無線通信,戰鬥機器人就向控制者方向彈出光纖線,兩者完成接線後,進入光纖控制模式。

「這個方案可行性不錯,就是應對複雜地形的時候,需要考慮光纖線斷裂、被纏繞的情況。」

「如果是叢林、山林,控制距離在50~150米左右吧!」陳博士顯然做了不少驗證工作。

黃修遠又回到燃料的話題:「N20的熱值17236大卡/千克左右,其實就比汽油的1萬大卡/千克,高1.7倍左右,另外發電機還需要重新設計。」

陳博士聳聳肩笑道:「採用無人戰鬥機器人後,人類占有的那一部分重量,可以使用在燃料儲備上,60千克的N20鈍化燃料,相當於102千克汽油。」

停頓了一下,他繼續說道:「發電機加上溫差發電模塊,發電系統的整體熱效率在60%左右,可比燃油發動機高很多。」

對於這一點,黃修遠並沒有否認,汽油發動機熱效率才20%~35%,而柴油發動機略高一些,達到了35%~43%左右。

發電機的效率確實強於燃油發動機,戰鬥機器人使用電動驅動系統,其實不僅僅因為發電效率高,還考慮到電動驅動聲音小、機械系統簡單、電動機可大可小這些因素。

黃修遠摸了摸下巴:「按照你們的設計方案,如果不需要人類駕駛,麻煩的人形結構完全可以捨棄,改用多足機器人。」

「所見略同。」陳博士點了點頭。

說完他從一旁的工作檯上,找出幾份設計稿:「這是我設計的幾種多足機器人,可以說是多足機甲坦克。」

黃修遠接過設計稿,一共有三份設計圖,分別是形狀大多類似於節肢動物,和螃蟹、蜘蛛差不多。

最大的一款,相當於主戰坦克。

剩下的兩款,一款和普通的小皮卡差不多,應該是中型的;最後一款,也是最小的一款,和小三輪車差不多。

陳博士提醒道:「外骨骼裝甲,或者機甲的優點,就是活動靈活,適應在山地、叢林和城市巷道中作戰。」

看完設計稿,黃修遠笑著說道:「其實也可以採用低空飛行的設計,用N20作為燃料,可以續航4~6小時左右。」

「這個我也想過,個人認為性價比不如無人機,畢竟無人機可以作為消耗品使用。」陳博士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戰鬥機器人也可以作為消耗品使用。」

什麼是消耗品?

對此黃修遠心知肚明,採用N20作為燃料的戰鬥機器人,本身就是一個極度危險的「炸彈」。

如果目標合適,或者實在沒有辦法帶回來,自爆戰鬥機器人就是最好的選擇。

幾十上百千克的N20燃料,相當一兩噸TNT的威力,如果發生殉爆,除非裝備了高防護的外骨骼裝甲,不然在一百米附近,絕對凶多吉少。

討論了一會,黃修遠又說到了發電機的問題上:

「N20的發電機要特別設計,普通發電機承受不住N20的爆發。」

「我做了超算模擬實驗,從核爆發動機吸取了一些靈感……」陳博士解釋了他的發電機靈感。

其實小型的發電機,和柴油發動機大同小異,他將N20表面覆蓋一層納米碳粉,製造出一顆顆「燃料顆粒」,然後射入燃燒室內引爆。

N20顆粒被引爆後,表面的納米碳粉會和空氣中氧氣發生二次反應,進一步提升燃燒效率,推動活塞循環往復的做功,推動發電機發電。

而覆蓋在燃燒室外部的溫差發電系統,也會利用發電機的廢熱產生電能,提升燃料綜合熱效率。

倆人就這個方案,深入討論了幾個小時。

一旁有一言不發的胡力,這默默地筆錄了倆人的各種提議和思路。

胡力合上筆記本,開口提議道:「黃先生、陳博士,快到晚餐時間了,我們先吃飯再繼續。」

抬起手來,黃修遠發現時間來到了傍晚六點鐘多,便點了點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