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比賽就要開始了。

納什沒有回到球場上。

在李良的勸說下,他提前離開了玫瑰花園球館,先回酒店歇著,回了洛杉磯再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在下半場比賽的一開始,李良依舊坐在板凳席上。

布雷克取代納什,出任湖人的先發控球後衛。

實話實說,此時的納什在湖人陣中的作用,遠不能和當年在太陽時相提並論了。

納什上半場一共就拿到2分,送出3個助攻。

而且他防守端真的是跟不上了。

李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防守上,導致自己一分都沒得。

納什不在場,布雷克頂替,湖人的攻防受到的影響還不算太大。

中場休息的時候,布朗調整了一下戰術,要求以科比為進攻的軸心。

上半場霍華德的發揮非常好,籃下命中率極高,而且罰球出人意料的穩定。

但霍華德進攻發揮,湖人並不能把分差拉開。

這是霍華德在進攻上的一個重大缺陷。

作為所謂的「超級中鋒」,雖然他有場均20+的實力,但他的20+得分,和鄧肯這種單場20+無法相提並論。

他的得分大多來自深要位後的直接攻筐,或者隊友突破分球後的上籃、扣籃機會。

自主低位進攻也有兩個,卻無法改變開拓者的防守陣型和策略。

整個上半場,不管霍華德手感怎麼好,得分怎麼多,開拓者都不曾對他進行包夾,或者其他特殊的防守戰術。

因為斯托茨,或者整個NBA的主教練都知道,霍華德的進攻很難打死人。

如果是09、10時期的霍華德還有一定的威懾力。

在大傷減重以後,霍華德的自主進攻威脅下降了不少。

這就導致,霍華德只是單純得分,卻不能給隊友拉扯出更大的進攻空間,更別說空位投籃機會了。

作為曾經敗在霍華德手下的主教練,布朗還是很清楚霍華德的特點的。

但他的這一布置,明顯讓霍華德有些不太開心。

直到下半場比賽開始,霍華德臉上都沒有什麼笑容。

上半場他可是打得很爽的,已經砍下20分了。

還有8個籃板球,他的罰球10罰8中,命中率好的他自己都怕。

怎麼好好的,戰術重心又轉移到科比身上去了?

霍華德想想,有時候還挺佩服那個28號的中國小子的,布魯斯-李。

嘴巴是真的大,什麼都敢說。

自己要是有他那麼豁的出去,肯定盯著布朗先罵一頓了。

當然,霍華德還是有素質的,服從教練安排。

下半場開場後,按照布朗的布置,以科比為戰術核心展開進攻。

而開拓者這邊,繼續他們的Flow進攻。

就好像一陣陣的流水波濤,不停的衝擊湖人並不穩固的防線。

而李良坐在板凳上,從下半場一開始,就不停朝著布朗叨叨。

「教練讓我上吧,我能組織進攻的,相信我,你別讓我控球就行。你怎麼不信我呢?你相信我一次,是你讓我夏天練組織進攻和籃板球的啊,我很聽你的話的。哎呀,你看看,利拉德又進球了!他都拿到12分了!不能再讓他得分了!你讓我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我分分鐘搞定他!」

李良看著利拉德在進攻中和阿爾德里奇擋拆後殺入籃下,迎著霍華德一個換手上籃得手,心裡急的不行。

上半場利拉德就拿到了10分,這兩分再一拿,12分,距離20分的線就只差8分了!

還有半場比賽的時間呢,利拉德今晚手感挺不錯的。

尼瑪,再這麼下去,任務要失敗啊。

該死的系統,怎麼不早點發布任務呢?

邁克-布朗深吸一口氣,他第一次想戴著耳塞參加比賽。

他腦子裡甚至產生了,把李良這貨送到對面替補席,去干擾斯托茨的想法。

但場上的局勢的確對湖人不利。

雖然納什對湖人的作用沒有那麼明顯,問題是,接替他的布雷克真的難堪大用。

布雷克有一定組織能力,投射很不錯,可他的防守太糟糕了。

今晚布雷克是故地重遊,03年進入NBA後,他在波特蘭呆的時間最長。

可今晚面對利拉德,要是他這麼防下去,怕不是要被射穿。

布朗有些動搖了,但李良這小子真的能組織嗎?

雖然在訓練當中,他的確展現了一手不錯的擊地傳球能力。

可訓練歸訓練,包括季前賽都是不作數的。

進攻組織可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極高的天賦和豐富的經驗積累。

這種時候,布朗總會想到勒布朗-詹姆斯,那個讓他省心省力,輕輕鬆鬆拿最佳教練的男人。

第三節又打了三分鐘,場面非常的焦灼。

科比小心的指揮著場上的進攻,能看的出來,他在盡力去做一個控球後衛該做的工作。

傳球,跑位,甚至給布雷克做掩護。

整個夏天,科比磨練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肉體,還有他的心靈。

他希望改變打法,迎來職業生涯的一次華麗轉變。

所以,就算季前賽偶爾爆發選擇「不做人」,但常規賽他還是要「做人」的。

只是玫瑰花園球館的球迷看慣了科比的兇猛,看到這樣的科比總覺得哪裡不對。

隨著巴圖姆在反擊中命中一記三分球,將比分反超,布朗終於叫了暫停。

不能忍了,必須要上李良了!

在離開騎士的時候,布朗就想,自己能不能擺脫對某個球員的依賴。

成為一名真正的,像波波維奇那樣的戰術大師。

但不要忘了,波波維奇當年也是瘋狂狠草鄧肯的!

布朗怎麼也想不到,新賽季開始的第二場,自己會依賴一個二輪秀。

一個2分鐘的長暫停,李良披掛上陣。

不過他換下的不是慈世平,而是布雷克。

布朗大膽了一回,採用了一個無控衛的陣容。

讓科比做控衛!

要放在上個賽季或者之前,這肯定是自殺。

布朗在戰術上並非一個膽大前衛的教練。

但不知道為什麼,他莫名的覺得,李良的話可能有點道理。

讓他上,說不定他真的會組織兩下子呢?

而李良上場後,腦子裡想的可不是組織。

他已經把目光鎖定了利拉德,像一個盯住獵物的獵人。

納什的受傷並不全部是利拉德的責任,那一撞他也是無意的。

不過不管是為了納什,為了勝利,還是為了完成任務……

好吧,其實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李良要和利拉德一較高下。

利拉德對危險一無所知,因為兩個人根本就不對位,一個控衛一個前鋒。

暫停回來第一次進攻,科比控球過半場,然後在弧頂交球給了李良。

李良弧頂持球了!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新世界,弧頂的世界。

夏天在任務中,當他第一次做約翰-詹森的擊地傳球任務的時候,在系統里,他弧頂持球,感覺一臉懵逼。

我在哪兒?該幹嘛?怎麼辦?不敢動。

經過一番磨練,他知道首先要觀察。

用極快的時間觀察每一個隊友的動向,和每一個對手的防守意圖。

閱讀防守,閱讀進攻,是每一個組織者都要做到的。

開拓者的防守並不複雜,就是人盯人。

阿德縮在裡面對位霍華德,巴圖姆和馬修斯的注意力都在科比身上。

慈世平在溜底線,加索爾給他做一個掩護。

這是一個機會!

李良沒有絲毫猶豫。

組織者最怕的就是猶豫,怕失誤。

因為NBA賽場上,機會都是稍縱即逝。

跑位慢0.1秒,傳球慢0.1秒,都意味著一個機會消失。

李良沒有讓這個機會消失,開拓者明顯對李良的弧頂持球沒有準備。

李良一個精準的擊地傳球,越過防守人,塞到了籃下。

慈世平正好經過,接到球轉身直接打板上籃得手!

一個非常簡單明了的溜底線戰術。

科比吸引防守,加索爾掩護,慈世平跑位,李良傳球。

拿下兩分,重新反超!

送出一個助攻的李良沒有回後場,前場直接對利拉德展開一對一的逼搶。

打了大半場舒服球的利拉德,冷不丁被來這麼一下子,還真有些不習慣。

他加速過了半場後,交球給上來接應的隊友,然後重新拿球發動進攻。

李良繞過掩護人,同時示意隊友不要過來協防。

他就是要一對一防利拉德。

利拉德的控球非常好,李良想把他逼得運不了球,或者搶斷,那是不可能的。

他的外線基本防守經過一番歷練,磨到了70點,搶斷還是40點。

對付夏聯的邊緣人很管用,對付這種厲害的新秀,就沒那麼容易了。

但是李良有兩個優勢,一個是身高體型。

他高出利拉德一截,只要跟得上,對利拉德絕對是很大的干擾。

二個就是氣勢!

李良在防守端擁有無與倫比的氣勢!

這可是防守過杜蘭特、詹姆斯、弗雷澤、奧斯卡-羅伯特森的男人!

哎,怎麼被過了…

利拉德拉開,一個加速變向把李良給過掉了!

李良立刻追上伸手犯規。

媽的,身高有優勢,腳步就會有劣勢啊!

不過就算犯規,也不能讓利拉德輕鬆攻擊籃下。

之後,李良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

他全神貫注投入到對利拉德的盯防當中。

其實很多時候,進攻看天賦,防守看態度。

就算你防守素質和技巧一般,你要是態度好,能彌補一半。

第三節後半段,利拉德被糾纏的非常非常難受。

他畢竟是新秀,第一次打NBA常規賽,經驗還是不夠。

面對這種針對性的防守,節奏一被打亂,進攻感覺就丟了。

開拓者在進攻端開始更多的依賴阿爾德里奇的背身單打。

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斯托茨叫了兩次暫停,重新布置進攻,希望能給利拉德鬆綁。

哪知道,李良咬定青山不放鬆,真的是哪怕犯規,都不給你輕鬆得分的機會。

利拉德站上罰球線,兩罰都只中一個,節奏亂了。

整個第三節利拉德就拿了1分。

而李良命中了兩個三分球,還送出兩個助攻。

直接導致開拓者防守擴大,給了科比、賈米森、慈世平更好的進攻機會。

這樣優秀的表現,導致布朗看著看著,又忘了把李良換下來,他打滿了第三節。

三四節的間隙,布朗還問李良,要不要休息一會兒,李良道:「不用,讓我打,能頂住。」

任務在身,李良要打滿第四節。

此時,雙方的比分來到了91:87,湖人保持著4分的領先優勢。

上場前,李良對科比道:「老大,你好好進攻行不行?別傳球了,你自己投啊!」

科比瞥了李良一眼,沒有說話。

前三節科比都在控制自己的出手,不停的組織、傳球。

但說實話效果並不好。

不僅沒多少助攻,還有6個失誤。

李良想,與其瞎幾把傳,還不如瞎幾把投呢!

你要是瞎幾把投,手感好了,說不定領先優勢不止4分。

面對李良的質疑,科比心頭暗罵一聲,抿了抿嘴,抬頭看了看記分牌。

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做一個組織者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