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生子

酒宴正酣,燭火明亮,尹承善捏著酒杯,醉眼星眸,環顧四周,有番邦使者,有南洋本地的名流,亦有大秦帝國派駐到南洋的裨將,同樣也有在南洋經營的大秦商人,此時卻齊聚一堂。

舉辦宴會的地方為將軍府邸,奢靡富貴,真不愧有土皇帝之稱,尹承善一路行來,南安將軍府邸雕樑畫棟,比之京城侯府不差,珠寶玉器更是數不勝數,尹承善笑著問道:「南安將軍是說番邦的貢品太重,有損大秦帝國的天朝上邦氣度,有損陛下的寬和仁愛?」

南安將軍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者,養尊處庸的生活使他身體發福,但因為保養得當,他不見老邁。在南洋張揚習慣了,同尹承善見面後,也沒覺得他有多厲害,尹承善對他畢恭畢敬,頗為有些名不副實。

「番邦亦是大秦帝國的子民,總不能逼得他們太狠,尹老弟。」南安將軍以過來人的身份,語重心長的說道:「真要是引起動盪亂子,於帝國,於陛下臉上無光。」

「有南安將軍坐鎮,番邦不怕死才敢違抗陛下的命令。」

尹承善慢慢的斂去笑容,知曉如今所有人都在看他,「太祖留下鐵令,為吾族類,必有異心,既然番邦俯首稱臣,上供是理所應當。」

南安將軍笑容一樣的收起,渾濁的眸子透出陰鬱的亮光,「尹大人來南洋是找本將軍不痛快的?你高中探花,難不成沒聽過不可殺雞取卵?南洋諸國今年收成不好,又因為汶萊動盪。對帝國頗有微詞,一旦強逼索貢,沒準...」

「沒準如何?」尹承善將酒杯捏緊,抬起劍眉。銳利的目光環視,「爾等敢發反叛大秦帝國?汶萊國為爾等前車之鑑!」

諸位番邦使臣看向南安將軍,請示的意圖很是明顯。南安將軍眯起眸子。「尹大人喝醉了。」

「本官沒醉。」尹承善抬起左臂,食指點著一人,「你...同倭人勾連。」

又指著一人,「你...西洋國給你什麼好處?對帝國之命陽奉陰違?」「還有你,本官定下的規矩,陛下都恩准,你卻不遵循?」

「你們都以為說動南安將軍。便可自立自主?一個個都是白痴,當年帝國海軍南下,你們望風而降,主動納貢,奉陛下為主。你們的國家早就滅亡了。」

「尹承善。」南安將軍高聲喝止,警告道:」你很醉了。」

尹承善仰頭將酒杯中酒飲盡,彈了彈官服袖口,冷傲的笑道:「本官沒醉,本官敢問南安將軍一句,你可還是大秦帝國的將軍?可還有一顆忠君之心?」

「亦或是你欲行謀逆不臣之事兒?」

「尹承善徇私罔顧,欺壓番邦使節,誣陷忠良,來人...將他拿下。」

寒光閃爍。尹承善手中多了一柄軟劍,劍尖一指南安將軍的胸口,姿態狂放,」世人皆知我師從寶親王,高中探花,卻不知曉我亦會劍法。南安將軍,謀逆叛國,當斬之。」

「大膽,來人。」

尹承善劍尖下壓一分,刺破南安將軍的衣服,冷笑道:「二十年的富貴日子,你老了,也忘記了你在南洋的風光是誰給予你的,如今你埋在兩廂的侍衛,即便衝出來,也救不了你的性命,你不要忘記了忠於陛下的監察院。」

在宴會門口確實衝出來好些的侍衛,但此時不敢動,誰都沒想到尹承善敢於突然發難,即便他殺了南安將軍,一樣離不開。

「你放了本將軍,本將軍放你離開。」

「蠢貨。」尹承善手臂橫移,南安將軍的腦袋飛到空中,抬腳踢倒了屍身,幾滴血珠飛濺到他的臉上,「本官倒要看看,大秦駐軍忠心可在?」

兩側的屏風上鮮血飛濺,打鬥聲不絕於耳,染血的帷幔落下,身穿侍衛裝束的人頃刻間橫七豎八,橫屍於地,賓客等嚇得不敢動彈,不知所錯的看著眼前的驚變,就算是鴻門宴,也沒上演全武行的。這些身穿黑衣,蒙面的人是從何處而來?手腳太過利索了,同他們相比,南安將軍安排下的人顯得太沒用,幾下便被解決。

當黑衣人將腰中的火器露出的時候,堵在門口叫囂給南安將軍報仇的人沉默了幾分。尹承善挺直身體,手中的寶劍劍尖觸地,「爾等還是秦軍否?」

「帝國威武,陛下萬歲。」

一個兩個的人跪地山呼,宴會上的人也軟了身子,或者癱軟於地,或是隨著士兵高喊,「帝國威武,陛下萬歲。「

尹承善的心放下了大半,低聲詢問:「於統領可有消息?港口的海軍是不是定下了?南安將軍的舊部可曾誅殺?」

他突然發難便是不想南洋動盪,局勢不穩。從上次叛國冤案之後,尹承善便一直在布局,太平年間想要平步青雲,必須得有讓世人信服的耀目功勞,尹承善將目光瞄準了有不臣之心的南安將軍。

回京述職重回廣州之後,尹承善雖然沒有兩廣總督之名,但同兩廣總督有了默契,兩廣總督裝聾作啞,隨尹承善動用總督之權,傾兩廣之力將南安將軍越逼越緊,再加上隨後文熙帝對汶萊的打擊,也使得南洋番邦有了兔死狐悲之心,想要奮起一搏,於是挑唆南安將軍反叛自立稱帝,於是他才有了如此下場。

「回尹大人,一切無恙。」

尹承善這才徹底的放心下來,不用同室操戈,不必自相殘殺,收回寶劍,笑道:「大秦帝國的兵士還是明理,忠君的。」

這場叛亂被扼殺在搖籃中,尹承善接管安撫南安將軍府,海軍在海上巡邏再防範有人作亂,震懾番邦。

親近南安將軍的人被監察院追捕撲殺,因不想損害大秦帝國的名聲,大多都是秘密撲殺,半月後,文熙帝再認命南安將軍統兵駐紮南洋。

於尹承善交接後,尹承善坐船返回廣州,他上書建議文熙帝,南安將軍四年一任,且駐軍四年調動一次,文熙帝准之。

「穆鐵,你可想好了?不為官?」

船艙里,尹承善將保薦穆鐵的摺子平鋪開,對旁邊飲茶的穆鐵說:「此番定計,行動,你助本官甚多,不是你在南洋接應,斷不會如此順利,穆先生的功勞足可為官,陛下亦是愛才之人。」

「即便小人不為官,亦是大秦子民,為國盡忠理所應當,鄙人區區辛勞當不得什麼,尹大人不必介懷。」

尹承善眼裡流露出失望遺憾,還是不甘心的再問了一遍:「本官即將遷浙江巡撫,穆先生可願為本官幕僚?」

隨岳寧侯為商,是穆鐵做官最大的障礙,但為幕僚遠比做商人有前途,世人皆知尹承善是文熙帝認定的股肱之臣,等到他為首輔之時,穆鐵還怕沒前途?

穆鐵向尹承善舉了舉茶杯,以茶做酒,「尹大人好意,鄙人心領,鄙人受岳寧侯大恩,鄙人在岳寧侯手下做一管事足以。」

「岳寧侯為本官三姐夫,同我一向親厚...[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