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不是造反,而是站在幫助朝廷一邊呢?

要知道,現在的社會,信息流動性是很差的。

雖然他們在金城郡造反了,但相鄰的隴西郡和漢陽郡里,離金城郡稍微遠一些的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他們造反的事。

他們完全可以換一個名義,拉著大軍避開董卓,不和董卓正面作對。

比如,宦官誤國,他們要前往司隸洛陽,討伐宦官。

不過,這就不能再用北宮伯玉兩人的名義了,金成郡守又已經殺了。

那就南下隴西郡,以隴西郡守的名義,組織一直討伐宦官的隊伍。

北宮伯玉等人,棄暗投明,自然歸順朝廷隊伍,加入隴西郡討伐宦官的隊伍里。

這樣,哪怕是董卓跟上來,也沒辦法以討伐的名義跟他們開戰。

因為,名義上他們是屬於隴西郡的郡兵,是友軍。

至於隴西郡太守願不願意配合,只要太守落在他們手裡,配合不配合就不是他自己說了算了。

而且,只要離開了涼州區域,董卓這個涼州州牧便沒有理由繼續追擊他們。

相比較朝廷可能派來的大軍,避開董卓這個目前他們肯定打不過的人,肯定更恐怖一些。

想了想,自己這個計劃沒有一點問題,而且實施的成功率也比較大之後,韓遂立刻將自己的計劃和北宮伯玉等人說了一下。

北宮伯玉三人聽了立刻點頭贊成。

只要能不和董卓正面戰鬥,其他的漢朝將領,他們並不懼怕。

論戰鬥頻率,涼州是整個漢朝頻率最高的。

而金城這些邊境郡,又是整個涼州戰鬥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敲定了計劃之後,北宮伯玉等人休息了兩天,養好精神後,直接就從南城門離開。

也就是在北宮伯玉等人離開後,西城門也留下的人打開,宣布投降。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董卓整個人都是懵的。

這種仗,從十幾歲開始到現在,董卓還是第一次遇到。

或許謀劃方面,董卓確實不如賈詡等人,但戰場直覺這方面,賈詡他們就都比不上從小就一直打仗的董卓了。

董卓連帶領大軍追擊的慾望都沒有,只派了幾名騎兵跟上去看看他們去哪。

而董卓本人,則是帶領賈詡等人,進入金城郡城,開始查看戰後的金城到底受到了多大的破壞。

不過,在實際進入金城之前,賈詡便做了預言,金城,除了一些官員可能被殺了,實際上受到的損失可能幾乎沒有。

「文和,你怎麼知道金城內幾乎沒有遭到破壞?」

發現被反叛軍占領了一個多月的金城內,居然還是一片安定祥和的樣子,董卓有些不可思議。

要知道,在以前,如果羌族人占領了漢族的城池之後,城內的漢族人下場都會比較悽慘。

賈詡和溫良都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董卓,充分意識到了什麼叫偏科。

因為在這之前,賈詡其實都告訴過董卓原因,甚至董卓自己都說出來過。

「因為這次反叛,看上去主力是羌族,但實際上領頭的是金城郡當地的富商豪強。

韓遂和邊章,本來就是金城內的地方豪強,怎麼可能讓那些羌人破壞他們自己的城市。

不出意外的話,金城這些活下來的官員,九成都是依附於韓、邊兩家的。」

和董卓解釋了一下,賈詡便站在城內,目光仿佛穿過了屋舍和城牆,看著南下的羌族叛軍。

羌族叛軍被迫離開金城,賈詡早有預料。

但沒有料到他們走的這麼早,這麼果斷。

果斷到他們想追一下,都不太可能。

羌族騎兵可以不帶太多的補給,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在野外找到足夠馬匹吃的食物。

但漢軍可沒這樣的本事。

不帶糧草的話,不出兩天,所有的騎兵隊伍的戰鬥力最少要下降3成。

入主金城後,董卓照例開始向朝廷寫戰報,說明一下他已經成功重新占領金城,並將繼續追擊羌族叛軍。

傍晚的時候,追蹤叛軍行程的騎兵回來了,臉上還有些不可置信的神色。

以前他們這種追蹤敵軍的騎兵,哪一次不是要和敵人鬥智斗勇,時刻小心被敵人陰死。

這次的叛軍,居然沒有管他們,就任由他們在後面跟著隊伍,直到晚上開始安營紮寨。

「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從地圖上來看,這些羌族叛軍的目的很可能是隴西郡,但隴西郡是董卓的老家啊。

賈詡相信這些人是不敢在隴西郡放肆的。

第二天晚上,賈詡等人便得到消息,羌族叛軍到達隴西郡後,便和一些來自隴西郡的羌人匯合,補給了一批糧草,繼續南下。

這讓溫良十分的煩躁,畢竟技能寶寶又跑了,他又沒辦法獨自一人追上去,只能無奈的開啟講武,刷『演武』技能的熟練度。

還別說,這些日子,只要一有空溫良就開啟開著演武技能,和眾人分享自己用刀和用箭的經驗,1級演武二十萬的熟練度,已經刷了十九萬多了。

如果董卓在金城再呆上個三五天,溫良感覺他可以把演武的等級刷到二級。

不過,就在當天晚上,領主論壇里便傳來了讓溫良驚訝的消息。

【歷史上有韓遂這號人物嗎,值不值得追隨一下?在龍桑城,說是要去洛陽,討伐宦官。】

【韓遂?跑到龍桑成了嗎已經?我在董卓的軍隊了,我們正在追著他殺,可惜他跑的太快了。】

【溜了溜了。】

【話說你們誰知道董卓是怎麼當上涼州州牧的,他不是因為討伐這些羌族叛亂有功才被提拔成并州州牧的嗎?】

【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董卓身邊一定有一個高等級玩家,否則沒辦法對董卓的人生軌跡有如此大的影響。】

【我發現一個歷史上沒有記載的NPC,好像是董卓的親信,不知道姓什麼叫什麼,只知道字恭儉,是武威的郡守,誰知道這個人的歷史發展軌跡?】

…………

【先更後改,大概中午之前替換為正文,抱歉。】

如果他們不是造反,而是站在幫助朝廷一邊呢?

要知道,現在的社會,信息流動性是很差的。

雖然他們在金城郡造反了,但相鄰的隴西郡和漢陽郡里,離金城郡稍微遠一些的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他們造反的事。

他們完全可以換一個名義,拉著大軍避開董卓,不和董卓正面作對。

比如,宦官誤國,他們要前往司隸洛陽,討伐宦官。

不過,這就不能再用北宮伯玉兩人的名義了,金成郡守又已經殺了。

那就南下隴西郡,以隴西郡守的名義,組織一直討伐宦官的隊伍。

北宮伯玉等人,棄暗投明,自然歸順朝廷隊伍,加入隴西郡討伐宦官的隊伍里。

這樣,哪怕是董卓跟上來,也沒辦法以討伐的名義跟他們開戰。

因為,名義上他們是屬於隴西郡的郡兵,是友軍。

至於隴西郡太守願不願意配合,只要太守落在他們手裡,配合不配合就不是他自己說了算了。

而且,只要離開了涼州區域,董卓這個涼州州牧便沒有理由繼續追擊他們。

相比較朝廷可能派來的大軍,避開董卓這個目前他們肯定打不過的人,肯定更恐怖一些。

想了想,自己這個計劃沒有一點問題,而且實施的成功率也比較大之後,韓遂立刻將自己的計劃和北宮伯玉等人說了一下。

北宮伯玉三人聽了立刻點頭贊成。

只要能不和董卓正面戰鬥,其他的漢朝將領,他們並不懼怕。

論戰鬥頻率,涼州是整個漢朝頻率最高的。

而金城這些邊境郡,又是整個涼州戰鬥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敲定了計劃之後,北宮伯玉等人休息了兩天,養好精神後,直接就從南城門離開。

也就是在北宮伯玉等人離開後,西城門也留下的人打開,宣布投降。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董卓整個人都是懵的。

這種仗,從十幾歲開始到現在,董卓還是第一次遇到。

或許謀劃方面,董卓確實不如賈詡等人,但戰場直覺這方面,賈詡他們就都比不上從小就一直打仗的董卓了。

董卓連帶領大軍追擊的慾望都沒有,只派了幾名騎兵跟上去看看他們去哪。

而董卓本人,則是帶領賈詡等人,進入金城郡城,開始查看戰後的金城到底受到了多大的破壞。

不過,在實際進入金城之前,賈詡便做了預言,金城,除了一些官員可能被殺了,實際上受到的損失可能幾乎沒有。

如果他們不是造反,而是站在幫助朝廷一邊呢?

要知道,現在的社會,信息流動性是很差的。

雖然他們在金城郡造反了,但相鄰的隴西郡和漢陽郡里,離金城郡稍微遠一些的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他們造反的事。

他們完全可以換一個名義,拉著大軍避開董卓,不和董卓正面作對。

比如,宦官誤國,他們要前往司隸洛陽,討伐宦官。

不過,這就不能再用北宮伯玉兩人的名義了,金成郡守又已經殺了。

那就南下隴西郡,以隴西郡守的名義,組織一直討伐宦官的隊伍。

北宮伯玉等人,棄暗投明,自然歸順朝廷隊伍,加入隴西郡討伐宦官的隊伍里。

這樣,哪怕是董卓跟上來,也沒辦法以討伐的名義跟他們開戰。

因為,名義上他們是屬於隴西郡的郡兵,是友軍。

至於隴西郡太守願不願意配合,只要太守落在他們手裡,配合不配合就不是他自己說了算了。

而且,只要離開了涼州區域,董卓這個涼州州牧便沒有理由繼續追擊他們。

相比較朝廷可能派來的大軍,避開董卓這個目前他們肯定打不過的人,肯定更恐怖一些。

想了想,自己這個計劃沒有一點問題,而且實施的成功率也比較大之後,韓遂立刻將自己的計劃和北宮伯玉等人說了一下。

北宮伯玉三人聽了立刻點頭贊成。

只要能不和董卓正面戰鬥,其他的漢朝將領,他們並不懼怕。

論戰鬥頻率,涼州是整個漢朝頻率最高的。

而金城這些邊境郡,又是整個涼州戰鬥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敲定了計劃之後,北宮伯玉等人休息了兩天,養好精神後,直接就從南城門離開。

也就是在北宮伯玉等人離開後,西城門也留下的人打開,宣布投降。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董卓整個人都是懵的。

這種仗,從十幾歲開始到現在,董卓還是第一次遇到。

或許謀劃方面,董卓確實不如賈詡等人,但戰場直覺這方面,賈詡他們就都比不上從小就一直打仗的董卓了。

董卓連帶領大軍追擊的慾望都沒有,只派了幾名騎兵跟上去看看他們去哪。

而董卓本人,則是帶領賈詡等人,進入金城郡城,開始查看戰後的金城到底受到了多大的破壞。

不過,在實際進入金城之前,賈詡便做了預言,金城,除了一些官員可能被殺了,實際上受到的損失可能幾乎沒有。

如果他們不是造反,而是站在幫助朝廷一邊呢?

要知道,現在的社會,信息流動性是很差的。

雖然他們在金城郡造反了,但相鄰的隴西郡和漢陽郡里,離金城郡稍微遠一些的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他們造反的事。

他們完全可以換一個名義,拉著大軍避開董卓,不和董卓正面作對。

比如,宦官誤國,他們要前往司隸洛陽,討伐宦官。

不過,這就不能再用北宮伯玉兩人的名義了,金成郡守又已經殺了。

那就南下隴西郡,以隴西郡守的名義,組織一直討伐宦官的隊伍。

北宮伯玉等人,棄暗投明,自然歸順朝廷隊伍,加入隴西郡討伐宦官的隊伍里。

這樣,哪怕是董卓跟上來,也沒辦法以討伐的名義跟他們開戰。

因為,名義上他們是屬於隴西郡的郡兵,是友軍。

至於隴西郡太守願不願意配合,只要太守落在他們手裡,配合不配合就不是他自己說了算了。

而且,只要離開了涼州區域,董卓這個涼州州牧便沒有理由繼續追擊他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