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沒有問題之後,董卓才帶著大軍進入長安城。

沒想到,道路兩旁,居然有居民跪拜,高呼『恭迎瘟神』。

別說董卓了,賈詡和溫良,一個計劃的制定者,一個計劃的實施者,這時候都有些懵,不明白髮生了什麼。

瘟神,應該是靠死亡讓人們怕的啊,不應該是都躲在自己的屋子裡不敢不出來嗎?

怎麼還歡迎上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老百姓們願意配合,總歸是件好事,董卓等人也就沒有在意。

溫良哪裡想得到,事情的起因是他惡趣味上來,多加的那一條『多喝熱水』。

這個年代的普通百姓,哪有喝熱水的習慣,都是渴了之後,手邊有什麼就喝什麼。

腸胃自然都不太好。

但因為要信『瘟神』,所有的水都要溫了之後才能喝。

熱水喝多了,腸胃舒服了,人也就感覺舒服了。

而且這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所以,原本應該靠死亡引起民眾恐懼的『惡神』,就這麼變成了大家所期待接觸的『好神』。

自然不會選擇躲在家裡。

除此之外,讓董卓意外的是,朱儁和盧植率領大軍離開時,並沒有帶走長安城全部的糧草,反而留下了不少。

剛想讓手下將這些糧草帶走,卻被賈詡制止了。

「牧守,不可。」

「嗯?」

「現在天下都在流傳我涼州民眾安定,糧草富裕,所以各地的百姓和官吏才會對我們的到來沒有牴觸。

如果我們將長安城內的糧草搜刮一空,朱儁等人肯定會就此大肆宣揚,我們是來搶糧的。

那樣的話,各地的百姓就不會支持我們了啊。」

賈詡這麼一說,董卓才明白過來,為什麼朱儁等人離開時,即不將糧草帶走,也不燒毀,反而是留了下來。

原來是在這等著他呢。

一旁的溫良也是無語的翻了個白眼,果然,這個年代能靠軍功當上將軍的,都有兩把刷子。

就朱儁和盧植這倆人,走之前還給他們挖坑呢。

至於普通的百姓,雖然在戰鬥的時候幫不上什麼忙,但如果想要干擾大軍前進,還是很容易的。

比如,董卓大軍出征,糧草是不可能隨軍攜帶的,都是放在附近的城市之中。

大軍只攜帶一部分自己吃的口糧。

等到占領一個新的城市,才會將後方的糧草繼續前移。

這個過程中,如果百姓們聚眾搶糧,或者去破壞道路,會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再加上漢朝長久以來都講究仁政,所以董卓也是不希望失去民心的。

接下來,就像朱儁和盧植猜測的一樣,董卓從長安城出來後,沿渭水入河東郡。

隨後又沿黃河順流而下,至平陰縣上岸,直奔洛陽。

整個過程,沒有受到任何當地官員的干擾。

因為人可以騎馬,而糧草可以走水路。

僅僅二十日之後,董卓軍便到了洛陽城外。

讓溫良奇怪的是,賈詡在沿途的城市裡,都儲備了一定量的兵將維持秩序,並且囤積了一定量的糧草。

「師父,我們為什麼不多帶一些糧草呢?洛陽城下的對峙,會很快結束嗎?」

如果說在沿途城市裡儲備糧草和士兵,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後路,但來到洛陽城下之後,大軍只帶了一周的糧草,就讓溫良有些不理解了。

看樣子,賈詡和董卓,都沒有要打下洛陽城的打算?

因為,想要攻下洛陽城的話,一周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

哪怕是圍困洛陽城,按照洛陽城的物資儲備標準,守上一兩個月是沒問題的。

「因為我們不可能打下洛陽,皇帝坐在那個皇位上,靠的是國運。

國運不散,就沒人能取而代之。」

聽到賈詡的話,溫良下意識的挑了挑眉毛。

賈詡卻皺起了眉毛。

六甲里,關於有句話,叫『眉揚為知』。

意思是,挑眉的動作,代表這個人自認為知道問題的答案。

賈詡有些奇怪,溫良聽到這個消息後,怎麼會出現這個動作。

六甲,溫良也是背下來了的。

所以,看到賈詡的表情,再回想一下自己剛才的動作,有些無奈。

這種下意識的表情,真的不是說藏就能藏住的。

「師父你說的國運,是指的天子璽嗎?」

見溫良有些期待的表情,賈詡瞳孔一縮,心裡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如果這個猜測是真的,那自己之前的疑惑,便都有了解釋。

「沒錯,你想說什麼?」

「如果師父你說的國運所在,是指天子璽的話,那現在的國運,可能還真沒在皇宮裡的那位身上。

師父您也知道,我是奇人,我們又特殊的聯絡方式。

早在一個月前,一名奇人,受到了張讓的委託,去暗殺兩名宮裡的侍衛長和一名小黃門。

侍衛長暗殺的很順利,小黃門卻躲過了一次暗殺,並且在驚慌中,說破了一個秘密。

現在皇帝手裡的天子璽,並不是真正的天子璽,而是張讓找匠人造的仿製品。」

砰!

聽到溫良的話,賈詡一手拍在了桌子上,猛地站了起來。

「你說的是真的?」

「九成以上。」

溫良肯定的點了點頭。

這次,溫良倒沒說謊。

因為這確實是一個月前,有人在論壇里分享的。

不過,領主們都是無神論者,都當所謂的天子璽就是一個象徵物品,沒什麼實質的作用。

所以大家都把這個消息當八卦新聞看,並不怎麼在意,甚至認為是那名領主自己編出來的。

而手握天子璽的溫良,卻把這個消息記在了心裡。

今天,正巧就用上了。

溫良嘴裡的九成,在賈詡看來就和十成差不多了。

說明溫良是相信這個消息的準確性的。

只不過,出於保守才沒有說十成把握。

「這樣,恭儉,我寫一張紙條,你悄悄的放到皇帝的枕邊。

對了,整個過程中,不要想著趁機把皇帝殺了啊,想都別想。

沒了天子璽,只不過代表著他身上彙集的國運會慢慢消散,並不代表就沒了。

歷史上想要刺殺身懷國運之人的人,下場都不怎麼好。」

說著,也沒有避諱溫良,賈詡寫下了一行字。

『天子璽,已經被張讓掉包了』

……

說實話,溫良感覺賈詡這句話跟鬧著玩似的。

不過,出於對賈詡的信任,溫良也沒多問,利用六甲隱藏自己的特效,趁黑潛入洛陽城的皇宮內。

進入皇宮的過程,沒有出意外,但是溫良怎麼也想不到,他在皇宮裡迷路了……

到了白天,才發現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

於是,溫良也不等晚上皇帝睡覺了,見劉宏到一件屋子裡休息,溫良就直接走了進去,將賈詡的紙條,放到了劉宏手裡。

直到溫良後撤到一旁準備看戲,劉宏才發現自己手裡多出來的紙條。

打開一看,就像變臉似的,先是憤怒,隨後是疑惑,緊接著才出現恐懼的表情。

最後,還是吩咐貼身的侍女,將張讓喊過來。

「帶我去看一下天子璽吧。」

劉宏說的很輕鬆,但張讓後背卻生出了一層冷汗。

皇帝突然要去看天子璽,難道是發現了什麼?

不過,想到他已經在一個月前,殺死了所有的知情者,而假的天子璽也早就製作完畢,心便放回了肚子裡。

「是。」

張讓領著劉宏來到尚寶監,在守衛的注視下打開尚寶監的門,請劉宏進去。

來到尚寶監後,劉宏看著最中央的『天子璽』,心裡稍微安定了一些。

果然,那個紙條只是嚇唬他而已,天子璽這不好好的放在尚寶監。

想著自己好久沒有碰過天子璽了,劉宏便伸手將天子璽拿起。

然而,這一上手,劉宏的臉色就變了。

原來天子璽上面那種溫熱感不見了,反而像是普通的玉石一樣,受環境的影響,有些發涼。

這種溫熱感,只有當朝皇帝握著的時候,才會有感覺。

其他人,哪怕是宣布退位的老皇帝,或者已經確定了繼承權的太子,碰到之後都感覺不到。

確定了手裡的天子璽已經沒有了那種溫熱感,劉宏眼睛死死瞪著張讓。

「天子璽呢?!」

到底也是個實權的皇帝,劉宏一旦發起火來,氣勢還是很足的。

這一瞪,立馬把張讓嚇得跪在了地上。

「小的不知,小的不知啊!」

「你不知道?朕命你掌管尚寶監,你居然說不知道?」

「小的知道,不是,小的不知道,也不是。

小的也不知道天子璽是怎麼沒的,就是兩年前,天子璽突然消失了,小的擔心被處罰,所以就找匠人按照之前的記載與畫像,重新雕了一個。

小的真不知道當年天子璽為什麼消失的啊。」

見一直跪在地上磕頭的張讓,劉宏憤怒的心漸漸平靜了下來。

他知道,這件事絕對不能聲張,否則那群所謂的大儒們,第一個要弄死的就是他這位當朝皇帝。

「那個工匠呢?」

「被小的殺了。」

「那其他知情的人呢?」

「有一個小黃門,還有兩個侍衛,也都殺了。」

「好,這事你辦的不錯。」

「謝皇上夸……呃……」

獎字還沒有說出口,劉宏便一掌拍在了張讓那低垂下去的腦袋上。

有心算無心,張讓絲毫沒有反應的機會,腦袋一歪,沒了聲息。

「你們兩個進來一個,把他拖出去埋了!」

隨著劉宏的喊聲,門口的侍衛進來了一個,將死透的張讓拖了出去。

至於劉宏為什麼要殺張讓,這名侍衛連問都沒有問一句。

皇上殺宦官,需要給他一個侍衛解釋嗎?

因為擔心屋子裡有機關,所以溫良也就沒有跟進去。

人會因為主觀意識,忽略他的存在。

但如果觸碰到了機關,機關可不會當什麼事沒發生過。

所以溫良只是等在屋子外面看著。

見侍衛將死去的張讓拖了出來,眼睛一眯。

【姓名:張讓】

【屬性:武力62,統率27,智力?,政治?】

別的不說,張讓的武力足足有62點。

就這麼一點動靜沒發出來,被劉宏殺死了?

是尚寶監隔音效果好?還是裡面隱藏著一位高手?又或是劉宏本身就是一位高手?

溫良心裡不斷的猜測著。

不過,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也擔心呆下去會不會出現意外。

溫良也就不再皇宮裡逗留,直接離開。

另一邊,劉宏將假『天子璽』擺在錦台上,故作淡定的離開,又命另一個宦官掌管尚寶監。

回到自己的書房後,劉宏屏退左右。

開始思考兩年前,誰會來找張讓掉包天子璽,又是誰會在今天給自己透露這個消息。

從上午想到晚上,劉宏也沒有想出個頭緒,臉色逐漸猙獰。

「無非就是你們中的一員罷了,除了你們也不會有人試圖偷我的天子璽。

好,你們不就是想要這天下嗎?

我偏偏就不給你們,我得不到的,你們誰也別想得到。」

低聲嘶吼了幾句之後,劉宏便沉沉的睡了過去。

在外面躲避的溫良,其實真的冒出了,給劉宏下點藥的想法。

但想了想皇宮那些隱藏的守衛,溫良又放棄了。

活著不好麼,怎麼非的作死呢?

第二天一早,早朝上,不出意外的有人提到了如何解決董卓軍的威脅。

對於董卓,大部分普通大臣的建議是講和。

打不過,能怎麼辦,只能認慫了。

再說,在這些大臣看來,丟臉也只是皇帝丟臉,不是他們這些大臣丟臉,那就沒什麼關係。

劉宏等了等,發現大臣們都在談講和的條件。

沒有任何一個人,討論如何與董卓軍戰鬥。

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主動申請與董卓軍正面作戰。

劉宏突然發現,原本幫自己說話的何進,幫自己出主意的張讓,都已經永遠的離開。

不由得感覺有些悲哀。

然而,悲哀過後,瘋狂的想法又占了上風。

「既然諸位大臣都提議議和,那就聽諸位的,議和吧。

不知哪位愛卿,能將我們準備議和的消息和具體的時間,轉達給董卓?」

劉宏本以為,這次仍舊會和之前一樣,所有的大臣們都會逃避。

沒想到,這次居然有人主動舉了手。

「我去吧。」

聽到劉宏的話,剛從隴西郡趕回來,被一種大臣聲討完的朱儁,主動說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