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權國給了劉秉忠絕對的自由,無論他想去哪,想看什麼,想見誰,想了解什麼東西,都一律給予滿足。當然,郭守敬下屬李毅中的科技司,以及軍部的器械製造部門還暫時未對他開放權限。

劉秉忠表現得也相當配合,在長達近三個月的考察期間,他將主要的精力放於民間,了解各地百姓的生活狀況、大權國的基層管理制度、糧食生產、手工業的發展、貿易的規模與流程。最感興趣的,則是大權國正在緩緩推進的華夏銀行。

眼中所看、耳中所聞,早已顛覆了劉秉忠對於這個「蕞爾小國」的印象。但是,他依然只是默默地觀望與思考。

哪怕趙權特地從多泉子趕回接見,劉秉忠依然沒有敞開自己的心胸。

對此,趙權也有無奈,但也沒有過多強求。他從來就沒有把自己或是大權國未來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人身上。

天下之大,沒有一個人能夠承擔這樣的責任!

在趙權的邀請下,劉秉忠與他一起前往南高麗。

南高麗,終於到了收成的時候。

或者說,再無外力介入,南高麗便將徹底淪為一個人間地獄。

數年的戰爭,使南高麗再沒有一座完好的城市、一個安全的村莊,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

參與打戰的,不僅有高麗王族與崔氏,還有數十股完全斷絕了生計的匪幫,以及叛出軍隊的將士。

整個南高麗,唯一可以生存的條件,就是打劫。

打劫平民、打劫王族、打劫貴族、打劫軍隊。

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斷的難民向北遷移。被安置在沿著平壤一線,從西到東的數百座臨時收容營寨。

成功逃亡至此的人,無論平民百姓或是高官貴族,全都被嚴格地執行半軍事化管理。

凡是士兵或是曾經是士兵的人,一律充入勞役營。其他的,定期不定期會有人過來招工,只要願意以勞作換取口糧,活下去倒是不成問題。

至於一些依然試圖以曾經的身份換取超然地位的人,只能讓他們漸漸地湮沒於難民之中。

趙權此行,是受高麗王族一個旁支子弟的邀請而來。

高麗王王皞死於侍衛兵的叛亂之中;其子王禃死於與別抄軍的一場小規模戰鬥。

江華島已經成為一座完完全全的荒島,寸草皆無。

崔氏比王族還慘,內戰一起,崔氏便分裂成十幾股勢力,各自掌握著部分的別抄軍。在與王族正式開戰之前,這些人都已經在自相殘殺之下而消亡殆盡。

苦苦邀請趙權前來南高麗的王僨,是高麗王族旁支,也許是如今唯一碩果僅存的王族了。

王僨願意放棄王族身份,並代表王氏永遠放棄對高麗全境的管治權,包括所有的土地與海島。

高麗,在內戰之中,徹底消亡了!

趙權並未進入南高麗,只是停駐於平壤,代表大權國正式接收高麗全境。

高麗被一分為二,在北高麗設平壤省,下轄平壤、宣州、朔州、宣州、嘉州、合蘭六個地級市,以及46縣與372個村級機構。

原來位於鴨綠江出海口南岸的龍州,被劃歸丹東管轄;東北角劃歸曷懶路。

南高麗改名為「萁國」,用以紀念兩千多年前,率部族東遷的萁子。

趙權將萁國封給了自己的父親趙鏑,並授予其「萁國公」封號。這是大權國第一個分封出去的屬國。

無論將來趙鏑將萁國傳於何人,國主都只擁有封地食邑,而沒有官員的任命權,更沒有軍隊的管理權。

趙權沒去南高麗,劉秉忠自然不會主動提出這個要求。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

在平壤附近的難民安置營走了十多天之後,南高麗的境況,劉秉忠便已瞭然於胸。

傾覆之下,豈有完卵。南高麗的慘狀,並沒有讓劉秉忠產生出所謂的悲憤之情。

戰爭無所謂對錯,更何況這的的確確是南高麗自己內部爆發出的戰爭。

說他們自己作死也好,說是首鼠兩端也罷,終究是實力不如人,又看不清形勢,該受此禍。

當然,如果沒有外敵的入侵、沒有他人的挑唆、沒有邊境的全面封鎖,這場內戰,不至於打到這麼慘的地步。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

可是,劉秉忠的心裡,卻隱隱現出一線光明。隨著他對南高麗了解的深入,這線光明漸漸變成了一份堅定的希望,一份讓他看清了未來自己道路的希望。

這一路行來,劉秉忠很清晰地看明白了一件事。權國主不僅僅只是想占有南北高麗,而是要將整個高麗,作為他推行各項政策的試驗地。在此試驗成功之後,才會在權國本土內大範圍實施。如此,就可以將政策失誤引發的損失,降到最低點。或者說,這種損失,就不需要由本土的百姓去承擔。

這裡,沒有反抗的勢力,也還沒有開始形成隨時要鯨吞利益的集團。

而相對北高麗來說,萁國更是如同一張白紙,一張被強行抹去任何痕跡的白紙。只要有想法、有企圖、有能耐,你便可以在這一片區域之內,放肆施展。

在一片廢墟之中,重新引來人口、分配土地、建設村莊與城池,再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組織架構。如此,便可以最完整地體現執政者的治國理念與能力。

哪怕大權國如今人才濟濟,也未必就能找出幾個合適的執政者。而且,劉秉忠有足夠的自信,沒有一個人,會在這片土地上,表現出比自己更優秀的能力!

離開燕京時,劉秉忠便已經明白,哪怕自己不在大權國任職,也必定不可能回歸中原了。因為那裡有自己這一生中,最失敗的一個作品。

他可以容忍忽必烈的奸詐狡猾,也能理解他的冷酷如冰,但是根本無法接受他的弒兄行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指望他奉儒學為圭臬?

尊崇儒學,重用漢儒,這只是忽必烈的一個手段,而絕非目的!

這樣的一個君主,哪怕他重新依重自己,再侍奉下去,也已經沒了任何的意義。

但是,大權國的招攬,對於劉秉忠來說,也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