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錄製歌曲

「這……」

看到方既明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把簡譜、歌詞都寫好了,蔡雨澤覺得這世界有點瘋狂。

要是這歌一般也就算了,可通過哼唱旋律可以知道,雖然帶著歡快俏皮的意思,歌詞也很口水化,但旋律是有點上頭啊!

孫詩薇也有點失神,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有那麼大嗎?蔡雨澤憋一個月,恐怕都憋不出一首歌來。可方既明呢,隨便一寫,就是一首完成度極高的歌曲。只需要再花點心思去編曲,就是一首不錯的歌了。

不過最氣人的是,方既明這種「才華」,他居然不珍惜!

孫詩薇剛想生氣,突然想起方既明在電影上的才華也是旗鼓相當的,更別說經商了。想到這,孫詩薇就有點泄氣。

是啊,都這麼有才華了,浪費就浪費吧。

方既明也知道,這首歌相比起以前的歌來說是差了不止一籌的。雖然它還算流行,可流行程度是不一樣的,傳唱度也是不一樣的。那麼,這首歌也只能作為插曲了。主題曲呢,還得是《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怎麼樣?」方既明隨口問了一句。

蔡雨澤只能五體投地:「方董,我算是服了。」

「不是問你服不服,是歌怎麼樣,能做插曲嗎?」方既明有點無語,蔡雨澤服不服有什麼關係啊?關鍵是歌要做出來,配樂要做好。

蔡雨澤拿來吉他,現場彈了一遍之後,說道:「方董,這歌還可以的。」

「可以就好。」方既明鬆了口氣,總算是保住了自己音樂才子的形象。事實上,方既明也知道自己的唱功一般般,跟很多歌手是比不了的。畢竟方既明並非專業科班出身,也沒有正兒八經的深入練過。只能說,方既明比普通人多了點唱歌技巧罷了。但唱歌,看似有嘴就行,實際上有很多東西需要反覆練習的。

比如發聲,比如氣息循環,還有音準、音域的練習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長時間去磨練,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方式的。

而有的人,則天生五音不全。想唱歌,都不太行。雖然有些五音不全的人通過學習,練習,也能達到正常人的水準,可有的人必須承認沒有唱歌天賦,根本唱不了,不僅樂感缺失,連音準什麼的都無法把控。

方既明屬於天賦還行的那種,就是說通過練習,可以達到比較高的水準。但必須承認,方既明的天賦也沒好到逆天。天賦這種東西,你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所以方既明註定成不了頂級歌手。

但音樂嘛,又不僅僅是演唱技巧而已,還有情感共鳴,還有音色等等方面可以打動人的。比如一個歌手,他即便唱功不是那麼頂尖,可他的聲音辨識度很高,而且很有磁性,很有感染力,那麼他也是一個好歌手。

其實很多報道都吐槽過方既明的唱功,說他糟蹋好歌了。

方既明從不在意,這是他「寫」的歌,怎麼能說糟蹋呢?只能說,原唱不夠翻唱好罷了。但是,方既明是不會承認這一點的。

孫詩薇還是可惜的,如果方既明認真做歌手的話,說不定會是一個很厲害的唱作型歌手。

「方董,這兩首歌的編曲,要怎麼做?」孫詩薇問道。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呢,是以吉他為主,配以手鼓、沙錘打節奏,後面間奏則用口琴吹奏,後面再加入架子鼓、貝斯、鍵盤、薩克斯,架構就差不多了。趁現在有時間,我們來試一試?」

老闆都發話了,配樂部的也沒閒著,會這些樂器的都來了。

東方夢工廠的配樂部,已經招了不少玩音樂不錯的人才,在市場上也打開了名氣,接了不少活計。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大家都不是傻子。方既明每部電影都有那麼好的配樂,就足夠讓同行側目相看了。

一些高成本大製作的電影,也不差這點配樂錢了,再加上東方夢工廠對外接活,哪怕是競爭對手的也接,所以同行也願意把作品拿來配樂。

也正是因為如此,配樂部都不怎麼需要成本了,反而能對外賺錢,這是蔡雨澤之前都想不到的。

準備好之後,人手一份曲譜,開始了錄製。

方既明親自彈唱,他的吉他還是不錯的。

隨著吉他聲響起,沙錘也跟著響起。

方既明用一聲「嗯」,開啟了這首歌。

孫詩薇在旁邊聽著,這裡面就她一個女生,還是有點漲紅了臉。沒辦法,這首歌要是唱得不夠純情,就成了騷擾神曲了。

「呵呵呵,沒人理我,呵……」

聽到方既明「隨口」說的這句話時,孫詩薇差點沒忍住笑了。

隨著架子鼓的進入,再配合上貝斯、鍵盤,整首歌突然活了。這聽得大家都有點如痴如醉,怎麼這麼簡單的一首歌,卻有種感染人的力量?要知道,這群人裡面年紀都不小了,卻好像都回到了學生年代一樣,抱著吉他,在對著女生唱歌。這種感覺,似乎就在昨天一樣。

蔡雨澤雖然沒有走神,但他還是一心二用想起了當年在大學的生活。那時候孫詩薇好像跟屁蟲一樣,黏在他身後。但是呢,蔡雨澤對孫詩薇卻沒有什麼感覺,反而想追同班的班花。現在,一切青春成了往事啊!

還有什麼比抱著吉他,對著女生唱歌更加具備追女生場景感嗎?

蔡雨澤覺得,除非是女生對著男生彈鋼琴,不然都比不上。

好吧,音樂專業的人都是這麼腦迴路清奇的,不要奇怪。

「唉,算了,回家吧!」

隨著方既明最後一聲落寞的聲音,口琴的悠然,讓這首歌顯得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現場錄製的歌曲,再加上專業是收音設備,這跟在錄音棚的感覺是一樣的。只不過呢,方既明聽了回放之後,還是覺得不妥,現場感是足了,卻沒有了錄音棚的感覺。於是,又讓樂隊演奏了一遍,錄下了伴奏,再由方既明錄入歌聲、和聲。

這樣一來,通過軟體合成,就是一首感染力十足了。不然的話,現場的麥克風也錄入了樂器聲,就顯得有點突兀。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