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琢磨演技

進入五月,燕京的B情愈發增多。

方既明也算是明白了,這一個月算是交代了,甭想再做其他什麼事。不僅僅是高校停課了,連所有學校都進入了停課階段。鬱悶的方既明,開始編寫另外一部電影劇本。這是很明智的選擇,反正現在除了宅家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方既明選擇的電影,是《審死官》。

原版的《審死官》,可以說是周星馳無厘頭喜劇的巔峰之作,很多人都小看了這一部電影。也正是因為這一部電影,讓杜琪峰和周星馳埋下了決裂的種子。杜琪峰呢,是一個很強勢的導演,比方既明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周星馳呢,往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而且他的想法對電影是最好的選擇。

只不過周星馳的這些想法,是直接凌駕於導演之上的,杜琪峰不像李力持,也不像陳嘉上,他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導演。可惜的是,杜琪峰駕馭不了周星馳。在資方的壓力下,這一部《審死官》可以說是周星馳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典範,電影效果出來也不錯。

可隱患也埋下了,杜琪峰第二次跟周星馳合作《濟公》的時候,兩個人幾乎是勢如水火,導致《濟公》的質量實在是虎頭蛇尾,讓人唏噓,票房也讓大家大跌眼鏡,居然沒達到周星馳一向的水準。要知道,《審死官》在當年香江可是有4988萬票房的,而《濟公》卻只有2100萬。

不難看出,對於喜劇電影,周星馳理解得更為透徹。

可惜,杜琪峰沒辦法放下導演的「尊嚴」。

同樣跟周星馳不合的胖子王晶,就曾經評價說周星馳的演技,是他合作過的演員里最好的一個,比周潤發都要好,高不止一個檔次。要知道,王晶可是出了名的脾氣不太好,一言不合就走人那種。可王晶跟周星馳的合作,卻是最多的。

方既明選擇這一部《審死官》,其實也是有感而發。

因為某些管的粉飾太平,導致F典急劇擴散,甚至危及整個國家的行為,方既明是很無恥的。要不是中國的體質很好,有自我糾錯的功能,那麼這一次真的是無可救藥了。管撩的無能,再一次體現了出來。

方既明想諷刺這個現象,自然也就不能那麼直白,要「託古諷今」就是了。

《審死官》,就是這麼一個絕佳題材。裡面的主角宋世傑,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取自京劇傳統戲《四進士》中的主人公宋士傑。而「宋世傑」不過是「訟師傑」的諧音,夸的是有民做主、報打不平的有良知的訟師。

訟師,是古代的律師。但有些訟師專門為惡人脫罪,所以也叫「訟棍」。

事實上,一開始京劇傳統戲《四進士》主角是毛朋和楊素貞,宋士傑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配角。經過不斷的演化,宋士傑轉變為劇中主角。再加上有一個清末名人宋世傑,是加入同盟會的烈士,所以結合起來,就變成了「宋世傑」這麼一個廣為流傳的形象。

《審死官》呢,原版也是依照近數十年來宋世傑在廣東民間流傳的形象拍攝而成,因此背景設在蟎清,劇中的宋世傑最初是蟎清時一個惟利是圖、助紂為虐的無恥狀師,專為惡人打官司、捩橫折曲,善於強詞奪理,號稱「死都拗得翻生」。後來良心發現,轉而為民請命,卻馬上受到官府迫害。

一樣的道理,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里的「方唐鏡」,也是歷史上確有其人,在粵省民間傳說中以刁鑽精怪,與衙門勾結欺壓百姓而聞名,人稱「扭計師爺」,一張鐵嘴能扭轉黑白、顛倒是非,所以有綽號叫「荒唐鏡」。作為反派,自然有對頭了,傳說粵省在清末有四大訟師,為首的陳夢吉就是方唐鏡的對頭。

當然,這是另外一部電影的劇情了。

說回宋世傑,這是一個雜糅而成的角色,自然是要以原版為參照。

於是,方既明很快就寫好了劇本。

其實劇本很簡單,無非是一開始宋世傑為惡人辯護,賺昧良心的錢,導致十多個兒子都養不大。他的老婆為了宋家不至於絕後,逼著宋世傑封筆不再當訟師,不再上衙門辦案。但後來宋世傑又遇上了一個身負千古奇冤的寡婦,於是又被迫重出江湖,發揮自身本領令她沉冤得雪。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這部電影的主旨。

簡單嗎?

很簡單。

但要拍好了,絕對是不容易的。

周星馳憑著《審死官》,拿下了他個人首個影帝——亞太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據說打動評委們的一場戲是周星馳在打贏一場黑心官司後流下的一滴戲劇性的眼淚。

是的,這一幕也是最難演的。

一個良心未泯的人在做了虧心事之後,內心的掙扎和無助,這是很難體現在演技上的。

不得不說周星馳是一個天才,方既明覺得自己能復刻個八成,都足夠震撼了。

現在很多評論說,方既明是一個喜劇天才。方既明想說,天才的不是他,而是他們沒見過的周星馳。

只有一個真正對電影熱愛,有著靈氣的演技,和過人的努力,才能達到的境界。可惜,方既明也不過是只得其形,不明其中。換句話說,就是照著演就行了,別人都會覺得你是天才。

周星馳最巔峰的演技,應該是《武狀元蘇乞兒》裡面吃狗飯的一幕,吃著吃著眼裡含淚,無盡的心酸和悔恨,那真的是溢於言表。

可惜,外界一直對周星馳有誤解,導致直到《少林足球》上映後,才給周星馳頒發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然鵝,那時候港片已經沒落後,內地影片早已崛起,港片只剩下最後的輝煌時刻。

方既明對於自己能不能演出這個效果,他自己都沒有太大的把握。

這是一種對世態炎涼,對人性的把握,非天才不能揣摩出來。方既明不是什麼天才,他不過是好運罷了。

「越是拍電影,越不知道電影怎麼拍了。」

方既明無奈地自言自語道,這也是人之常情,就好像越學習,越覺得自己無知一般。唯有真正去琢磨演技,才會有這麼個想法的。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